《血證論》~ 卷六 (21)
卷六 (21)
1. 房勞復
血之運行。聽命於氣。氣乃先天腎水之中。一點生陽。靜而復動。化生精血。若以房勞傷其精血。則水虛而火發。氣動而血升。烏有病之不發乎。宜都氣丸。加麥冬龜鹿膠治之。火盛者。大補陰丸。加鹿膠桑螵蛸治之。或加味虎潛丸。脾腎兼治。或三才湯。加桑螵蛸秋石海粉黃柏紫梢花治之。失血之人。以養息為第一。若不忌房勞。是自促命期。於醫何咎。
白話文:
血液的運行,是聽從於氣的支配。而氣,是來自於先天腎水中的一點陽氣,由靜而動,化生為精血。如果因為性行為過度而損傷精血,就會導致腎水虛弱,虛火上升。氣會因此躁動,血也會跟著上湧,這樣怎麼可能不生病呢?應該服用都氣丸,並加入麥冬、龜鹿膠來治療。如果火氣過盛,則服用大補陰丸,並加入鹿膠、桑螵蛸來治療。或者也可以服用加味虎潛丸,同時調理脾腎。或者使用三才湯,加入桑螵蛸、秋石、海粉、黃柏、紫梢花來治療。對於失血的人,休養生息是最重要的。如果不知節制性行為,簡直是自己縮短壽命,這樣的話,醫生也無能為力了。
2. 附抱兒癆論
世謂婦人有胎。復得咳嗽發熱骨蒸。或吐血。或夢交。名為抱兒癆。其胎不能孕滿十月。或七八月。或五六月。胎便萎墮。兒不長成。其每坐產之後。不得滿月。定然廢命。古書不見名論。俗醫又無治法。世皆以死證目之。而死者果相接踵。良可哀也。夫婦人懷孕。其氣血既結養胞胎。
又加以病。再耗其氣血。一身之氣血無多。那堪兩件消耗。是以其胎不能長養。而母被胎困。又受病侵。雙斧伐枯樹。不死何待。顧其受命之重。誠如所云。而果得治法。何難起死回生哉。吾妻病此。親手調治。竟得保全。始知抱兒癆之所以不起者。失治之咎耳。夫婦人血和。
然後有子。血病於是胎病。治之之法。總視其證。有時以安胎為主。胎安則母自安。有時以治病為主。病去則胎自固。據其見證。照病用藥。自無不愈者也。大旨此病。世皆謂為極虛之證。而不知此病。多是實邪。何以言之。蓋人身除腸胃中。皆不可有物塞礙。是以針砭刺穴。
停住片時。即能堵塞其氣。況胎乃塊然一大物。塞於下部。則氣實而喘。氣逆而嘔。氣盛而為火。皆以其壅塞故也。夫人之懷孕。不啻藏珍。而胎之病人。有如積塊。是以懷孕之脈。沉分搏指。亦與下焦積塊之脈相似。第積塊攻而通之。則實邪去而人安。胎則無攻通之法。是以不便施治。
然有逆實之證。亦須消息。以補兼攻。斯不至留病為患。蓋必擺脫一切拘禁。而後可救。皆不能救之死證。內經云。有故無殞也。則知不拘禁例。一意治病。為安胎最上之法。故抱兒癆。吐血逆滿。不須顧胎。直宜涼血泄瘀。丹皮桃仁。所以不忌。瘀血既去。則不壅熱。去舊生新。
胎反得新血之養。若氣逆火甚。非尋常杏仁枳殼枯芩等藥所能治者。酒炒大黃。亦間可用。又凡此病。皆胎氣壅於下部。反而上熏肺金。直當其氣。故治抱兒癆以保養肺金。為第一要法。清燥救肺湯。紫菀散主之。痰凝氣阻。咳逆不休者。豁痰丸治之。水飲沖肺。肺脹咳嗽。
不得臥息者。葶藶大棗瀉肺湯主之。桔梗寧肺湯。補瀉兼行。保和湯。多補少瀉。皆宜酌用。此病發於胞中。其本在下。清理肺金。不過治標之法耳。然胎在下部。既不能攻治其本。則不得不重治其標。保助肺金。以敵病氣。雖病氣上熏。亦無礙也。且肺為華蓋。位雖居上。
而通調水道。下輸膀胱。又主制節。下達大腸。肺調則大腸不滯。氣得從大腸而泄。則胎雖阻之。而上熏之勢。亦稍殺矣。肺調則小水通利。氣得從小水而泄。則胞中之氣。亦得從小水泄下。蓋膀胱者。胞之室。膀胱暢。則胞氣可借之得舒。而上熏之勢。亦少殺矣。若大便燥結者。
急宜用清燥救肺湯。加火麻仁白芍肉蓯蓉枳殼厚朴當歸治之。若小便不利者。急宜用清燥救肺湯。加草梢生地木通防己知母桑皮治之。且小便出膀胱。屬太陽經。主皮毛。大便出大腸。屬陽明經。主肌肉。二經調達。則肌肉皮毛之氣。皆清理而不滯。自不發寒蒸熱矣。第皮毛肌肉之屬氣分者。
白話文:
世人認為婦女懷孕期間,如果又患咳嗽、發燒、骨蒸勞熱,甚至吐血、夢交等症狀,稱為「抱兒癆」。這種情況下,胎兒往往無法足月,可能在七八個月或五六個月就萎縮流產,孩子無法長成。產後未滿月便會死亡,古書中沒有相關論述,民間醫生也沒有有效的治療方法,世人皆認為是必死的病症,因此死亡人數接踵而至,令人惋惜。
懷孕婦女氣血本來就用於孕育胎兒,如果再患病,則更加耗損氣血。人體氣血有限,怎能承受雙重消耗?因此胎兒無法正常發育,母親又因胎兒受困,同時被疾病侵襲,如同用雙斧砍伐枯樹,不死才怪。但考慮到生命的寶貴,只要找到有效的治療方法,起死回生並非難事。我的妻子曾患此病,我親自治療,最終保住了母子平安。由此可知,「抱兒癆」之所以無法治愈,都是因為治療方法錯誤造成的。
夫婦氣血調和才能生育,若血氣有病,便會影響胎兒,治療方法應根據具體症狀而定。有時應以安胎為主,胎兒安穩,母親自然平安;有時應以治病為主,病除則胎兒自然穩固。根據症狀對症下藥,都能痊癒。總體來說,世人認為此病是極度虛弱的症狀,卻不知此病多為實邪所致。為何這樣說呢?因為人體除了腸胃之外,其他部位都不應有阻塞物。針灸刺穴片刻就能阻塞氣機,況且胎兒是體積很大的物體,阻塞在下部,就會氣實而喘、氣逆而嘔、氣盛而生火,都是因為壅塞造成的。
懷孕如同珍藏寶物,而胎兒生病則如同體內積塊。因此懷孕的脈象,沉而有力,與下焦積塊的脈象相似。積塊可以攻通,則實邪去除,人體安穩;但胎兒不能攻通,因此治療不便。然而,如果出現逆實的症狀,也需要緩解,以補益兼攻邪之法,以免留下病根。必須擺脫一切拘禁,才能得以拯救,否則都是無法救治的死症。《內經》說:「有故無殞也」,可見不應拘泥於常規,專心致志治療疾病,才是安胎的最佳方法。因此,「抱兒癆」患者即使吐血、逆氣、腹部脹滿,也不必顧慮胎兒,應當直接涼血泄瘀,丹皮、桃仁等藥物不必忌諱。瘀血去除,則不致於壅熱,新陳代謝,胎兒又能得到新血的滋養。若氣逆火盛,則普通的杏仁、枳殼、黃芩等藥物無法奏效,酒炒大黃也可間或使用。
此病皆因胎氣壅塞於下部,反而上熏肺金,應當直達病氣所在。因此治療「抱兒癆」以保養肺金為首要方法。「清燥救肺湯」、「紫菀散」為主方。痰凝氣阻,咳嗽不止者,用「豁痰丸」治療;水飲衝肺,肺脹咳嗽,無法臥息者,用「葶藶大棗瀉肺湯」治療。「桔梗寧肺湯」補瀉兼施,「保和湯」多補少瀉,皆應酌情使用。此病源於胞中,本在下焦,清理肺金只是治標的方法。但因胎兒在下部,不能攻治其本,所以不得不重視治標,扶助肺金以抵抗病邪,即使病邪上熏,也不會有妨礙。
而且肺為華蓋,雖然位居上部,但卻能通調水道,下輸膀胱,又主宰節制,下達大腸。肺氣調和,則大腸不致滯塞,氣機得以從大腸排出,即使胎兒阻滯,上熏之勢也能減弱。肺氣調和,則小便通利,氣機得以從小便排出,則胞中之氣也能順利排出。膀胱是胞宮的居室,膀胱通暢,則胞中之氣得以舒展,上熏之勢也能減弱。如果大便秘結,應當使用「清燥救肺湯」,再加火麻仁、白芍、肉蓯蓉、枳殼、厚朴、當歸治療;如果小便不利,應當使用「清燥救肺湯」,再加草梢、生地、木通、防己、知母、桑皮治療。小便出自膀胱,屬太陽經,主皮毛;大便出自大腸,屬陽明經,主肌肉。二經調達,則肌肉皮毛之氣都能通暢,自然不會發寒熱。皮毛肌肉屬於氣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