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宗海

《血證論》~ 卷二 (2)

回本書目錄

卷二 (2)

1. 嘔血

吐血者。其血撞口而出。血出無聲。嘔血者。血出有聲。重則其聲如蛙。輕則呃逆。氣不暢遂而已。同是血出口中。治與吐血無異。但吐無聲。而嘔有聲。證既小異。而治法若不加詳。安能絲絲入彀。以輕重論。則吐輕而嘔重。吐則其氣尚順。嘔則其氣更逆也。以臟腑論。吐血其病在於胃。

白話文:

吐血的人,血會突然衝出口腔,而且吐出來的時候沒有聲音。嘔血的人,吐出來的血會有聲音。嚴重的嘔血聲像青蛙鳴叫,輕微的就像打嗝。氣呼吸不順暢,僅此而已。雖然吐血和嘔血都是血從口中出來,但治療方法和吐血是一樣的。只是吐血沒有聲音,而嘔血有聲音。病症雖然有細微差別,但治療方法如果不仔細區分,怎麼能準確診斷和治療?從輕重程度來看,吐血較輕而嘔血較重。吐血時氣息相對順暢,而嘔血時氣息更加逆亂。從臟腑來看,吐血的病位在胃部。

嘔血其病在於肝。何以言之。蓋肝木之氣。主於疏泄脾土。而少陽春生之氣。又寄在胃中。以升清降濁。為榮衛之轉樞。故傷寒論少陽為病。有乾嘔嘔吐不止之病。是少陽轉樞不利。清氣遏而不升。濁氣逆而不降也。金匱嘔涎沫頭痛胸滿者。吳茱萸湯主之。取吳萸降肝之濁氣。

白話文:

嘔吐的原因在於肝臟。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肝屬木,具有疏通脾土之氣的功能。而少陽屬春季生發之氣,寄居在胃中,升清氣、降濁氣,是氣血轉化的樞紐。所以《傷寒論》中提到少陽有病時,會有乾嘔不止的症狀。這是因為少陽樞紐不利,清氣不能升發,濁氣不能下降。而《金匱要略》中記載「嘔吐涎沫頭痛胸悶」的症狀,可以用「吳茱萸湯」治療。吳茱萸具有疏降肝臟濁氣的作用。

肝氣降而嘔自止。是肝木失其疏泄之常。橫肆侮土。故成嘔逆。主用吳茱萸。降肝之濁氣。肝氣不逆。則嘔止矣。由此觀之。可知凡嘔皆屬肝膽。而血又肝之所司。今見嘔血之證。斷以調肝為主。諸家皆言嘔血出於肝。而未詳其理。吾故旁引金匱傷寒。以證明之。但金匱傷寒之嘔。

白話文:

當肝氣下降(平順)時,嘔吐自然就會停止。這是因為肝木失去了疏發宣洩的功能,橫行霸道地侵犯了脾土,所以導致嘔吐。此時應以吳茱萸為主藥,使肝臟的濁氣下降。肝氣不會逆行,嘔吐自然就能停止。由此可知,所有嘔吐都與肝膽有關。而血又屬於肝臟管轄的範圍。現在見到嘔血的症狀,應以調肝為主要的治療方法。許多醫家都說嘔血是由於肝臟問題,但沒有詳細說明其中的道理。所以我引用了《金匱要略》和《傷寒論》來證明這一觀點。但是,《金匱要略》和《傷寒論》中的嘔吐

乃雜病之嘔。屬於氣分者也。而失血之嘔。則專主血分。治法自有不同耳。

白話文:

有的嘔吐是由各種疾病引起的,屬於氣的問題。而因為失血導致的嘔吐則主要與血有關。因此,治療這兩種嘔吐的方法自然是不同的。

先乾嘔。然後嘔血。嘔血後仍發乾嘔者。皆少陽之逆氣也。用大柴胡湯。加蒲黃丹桃仁當歸治之。嘔血既止。再服小柴胡湯。以調和榮衛。轉樞表裡。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氣因和。嘔噦自止。血自安靜。而不上潮矣。然肝膽相連。膽病未有不及肝者。丹梔逍遙散。可並治之。

白話文:

一開始乾嘔。接著吐血。吐血後仍然乾嘔的。這些都是少陽之逆氣造成的。使用大柴胡湯,加蒲黃、丹皮、桃仁、當歸治療。吐血停止後。再服用小柴胡湯。以調和氣血。疏通上下。上焦通暢。津液能下降。胃機能得到和緩。嘔吐就會自行停止。血液也就能平靜不再上逆。但是肝膽相連。膽病沒有不影響肝的。丹梔逍遙散。可以合併治療。

但嘔不吐。屬少陽。嘔吐兼有。屬肝經。肝氣善怒。其火最橫。觀傷寒論。肝氣侮肺名曰縱。刺期門。肝氣侮脾名曰橫。刺期門。皆取刺法以瀉之。則知肝氣怒逆。而為嘔逆。尤宜攘除肝火。不可縱敵為患。今本仲景刺法之意。變用湯藥。宜當歸蘆薈丸。加丹皮蒲黃。凡發怒嘔血。

白話文:

但是有噁心感卻無法嘔吐,屬於少陽證。如果既嘔吐又噁心,屬於肝經證。肝氣容易發怒,它的火氣最暴烈。我們可以翻看傷寒論,肝氣侵犯肺臟稱為「縱」,治療方法是針刺期門穴。肝氣侵犯脾臟稱為「橫」,治療方法也是針刺期門穴。這些都是採用針刺的方法來瀉肝火。所以知道肝氣發怒逆行會導致嘔逆,尤其要清除肝火,不可讓它肆意妄為。現在根據仲景的針刺治療方法的原理,改用湯藥治療,適合使用當歸蘆薈丸,再加上丹皮和蒲黃。凡是發怒而嘔血的情況。

以及肝氣橫逆。其證惡聞人聲。欲死不欲生。欲按劍殺人。及驚狂罵詈。不認親疏。皆肝經無情之火。非此大劑不能殲除。若此時因循。延至日久。病氣未衰。正氣先衰。虛中挾實。不攻不愈。欲攻不堪。是猶宋用賈似道。養奸為患。至國促而始去之。晚矣。若審其病稍輕者。

白話文:

肝氣橫逆就是肝臟的氣機不順,這種情況會導致情緒失控。具體表現為聽到不好聽的話就會生氣,有時甚至會想到自殺但又不想死,或者想拿刀傷害別人,甚至會發生驚恐狂怒,罵人,無法分辨敵友。這些症狀都是由於肝氣橫逆引起的,若不及時治療,情況可能會惡化,影響身體的正常機能。因此,必須及時治療,否則病情會加重,正氣會先衰弱,最終不治愈。這就像宋朝時期使用賈似道那樣,養壞了就會對國家造成危害,要等到問題嚴重才開始對症治療已經太晚了。如果病情稍微輕一點,就應該趕緊治療。

可用犀角地黃湯,加入柴胡、枳殼服用,服後出血會停止。

再服用逍遙散,加入阿膠、牡蠣、香附,來鞏固療效。

白話文:

可以使用犀角地黃湯,並加入柴胡和枳殼服用,服用後出血會停止。之後再服用逍遙散,並加入阿膠、牡蠣、香附,以鞏固療效。

有平時嘔酸嘔苦。以及失血之後。常嘔酸苦者。嘔酸是濕熱。試觀夏月熱湯過夜。則變為酸味。便知嘔酸是濕熱。嘔苦是相火。膽寄相火。膽汁苦。故相火之味。能變胃津使苦。宜借用左金丸。再加血分藥。以治血分為宜。蓋此二藥。辛苦降泄。治血藥中。以為引導尤效。

白話文:

平時反覆嘔吐酸水或苦水的人,以及失血後經常嘔吐酸苦水的人,嘔吐酸水是由於體內濕熱所致。可以觀察夏天的熱湯過夜後會變成酸味,由此可知嘔吐酸水是因為濕熱。嘔吐苦水是由於相火所致。膽汁寄存相火,膽汁是苦的,因此相火的味道能使胃液變苦。應使用左金丸,再加入補血藥物,以治療血虛症狀為宜。因為這兩種藥物具有辛苦降泄的作用,在補血藥物中作為引導劑效果尤其顯著。

嘔血止後。如肝膽火旺。血虛煩躁。頰赤口渴。胸脅刺痛。發熱盜汗。魂夢不安。此乃相火內熾。欲作骨蒸癆瘵。宜柴胡清骨散以治之。如兼咳嗽。喉間作癢。乃肝肺之氣不相調協。宜用四逆散。香蘇引。再加杏仁枳殼枯芩知母當歸白芍治之。如咽喉中常若有氣哽塞。善噦氣打呃者。

白話文:

嘔血後調理

如果肝膽火氣旺盛,血虛煩躁,兩頰發紅、口渴,胸脅刺痛,發熱盜汗,魂夢不安,這叫做相火內盛,將會演變成骨蒸癆病。應使用柴胡清骨散治療。

如果兼有咳嗽,喉嚨發癢,那是肝肺之氣不調協。應使用四逆散、香蘇引,再加杏仁、枳殼、枯芩、知母、當歸、白芍等藥物治療。

如果咽喉中常有氣體哽塞,經常打嗝,可能是食管炎。

乃肝與心之氣不暢故也。香蘇飲。加柴胡薄荷射干牛蒡子尖貝當歸旋覆花治之。逍遙散尤為治肝經之要藥。加減得宜。皆能應手而取效也。

白話文:

這是因為肝氣和心氣不順暢造成的。可以使用香蘇飲來治療,加上柴胡、薄荷、射干、牛蒡子、尖貝、當歸、旋覆花等藥材。逍遙散更是治療肝經的重要藥物。根據情況加減用藥,都能有效應對症狀。

嘔雖屬於肝膽。然亦未有不關胃府者也。胃氣逆上。治法已詳吐血門。今併為醫者補言之。凡血證帶嘔者。但治其血。血止而嘔自止。凡嘔證帶血者。有如回食病。嘔後見血水。此胃逆血枯。難治之證。大半夏湯麥門冬湯治之。玉女煎。加蒲黃麻仁亦效。四物湯。加甘草寸冬枳殼茯苓藕汁蘿蔔汁生薑荊竹油。皆清利胃氣。養血止嘔之藥。

白話文:

雖然嘔吐與肝膽有關,但也一定會牽涉到胃部。關於胃氣向上逆,治療的方法已在吐血的章節中有詳細說明。現在再補充說明給醫者:

  • 凡是帶有嘔吐的血癥,只要治療血癥。血止了,嘔吐自然會好。
  • 凡是嘔吐帶血的症狀,像是回食病,嘔吐後見到血水。這是胃氣逆行導致血氣枯竭,難以治療。可用半夏湯、麥門冬湯治療。玉女煎加上蒲黃、麻仁也有效。
  • 四物湯加上甘草、寸冬、枳殼、茯苓、藕汁、蘿蔔汁、生薑、荊竹油,都能清利胃氣,養血止嘔。

此篇論血。單以嘔血論。然失血證。未有單見一證。而不兼見諸證者。今欲詳其條目。不得不分門立說。至於用方。則須參考諸證而變化之。若拘守一門。以求方治。豈不膠柱鼓瑟。

白話文:

這篇文章在討論血證,尤其是嘔血。然而,失血癥狀不會單獨出現,通常會伴隨著其他症狀。為了詳細說明症狀,我們必須分類並分門別類。至於治療方法,則需要參考各種症狀並根據情況變化。如果只拘泥於一種方法來尋求治療,豈不是像拿著鼓槌去彈古箏,格格不入嗎?

2. 咯血

咯血者。痰帶血絲也。昔人謂咯血出於心。謂心主血脈。咯出血絲。象血脈之形故也。又謂咯血出於腎。蓋腎主五液。虛火上升。則水液泛上。凝而為痰。然第吐痰已也。而何以又帶血絲哉。蓋腎氣下行。則水出膀胱。今腎經之氣不化於膀胱。而反載膀胱之水上行為痰。膀胱者。

白話文:

咯血的患者,通常會咳出帶有血絲的痰液。古人認為,咯血是由於心臟的功能異常引起的,因為心臟掌管血液循環。咳出的血絲,形狀類似於血管,因此被認為是心臟血管系統異常的徵兆。

另外,古人也有認為咯血是由於腎臟功能虛弱引起的。腎臟掌管人體的水液代謝,如果腎氣虛弱,虛火就會上升,導致水液向上泛濫,凝結成痰液。

然而,單純的咳痰並不會導致血絲混入,那麼為什麼咯血的痰液中會有血絲呢?古人認為,腎氣下行,水液就會排出到膀胱。現在,腎氣無法正常運行,導致膀胱的水液逆行而上,轉化為痰液。

膀胱是儲存尿液的器官,所以咯出的

胞之室。膀胱之水。隨火上沸。引動胞血隨之而上。是水病兼病血也。觀女人先發水腫。然後斷經者。名曰水分。是水病而連累胞血之一證。又觀傷寒論。熱結膀胱。其血自下。夫熱結膀胱。是水病也。而即能惹動胞中之血。從小便而下。又水病兼動胞血之一證也。據此。可知水泛為痰。

白話文:

膀胱裡的水分,隨著熱氣向上蒸發。這會牽動子宮裡的血,也跟著往上流動。因此,水腫和血病同時發生。

觀察女性先出現水腫,隨後月經中斷的現象。這種情況稱為「水分」,是水腫病連累子宮血的證據。

再看傷寒論中提到,當熱邪積聚在膀胱時,尿液中會帶血。熱邪積聚在膀胱,是水腫病。但它也能夠影響子宮中的血,導致血液從小便中流出。這也是水腫病同時影響子宮血的另一種證據。

根據這些觀察,可以瞭解到水腫泛濫會形成痰液。

而亦能牽引胞血矣。古法但謂咯血出於腎。而未能發明。致庸劣者竟謂其血出於腎臟。非也。所謂咯血出於腎者。乃腎氣不化於膀胱。水沸為痰。而惹動胞血之謂也。此論從古未經道及。而予從傷寒悟出。千慮一得。不容自秘。醫者知此。則可知治咯之法。並可知治痰之原矣。

白話文:

這種病症也能牽連到胞中的血,古代醫書只說吐血是腎臟出了問題,但沒有詳細說明。庸劣的醫生甚至認為血正是從腎臟流出來的,這是不對的。所謂吐血是腎臟出了問題,是指腎氣不能在膀胱中化解為水,水氣沸騰形成痰,進而牽動胞中的血,這就是吐血的原因。這個論點自古以來前所未聞,是我從傷寒症中悟出來的。經過千般思考後才獲得的見解,不能獨自隱藏。醫生了解這個道理,就能知道治療吐血的方法,也能得知痰的來源。

仲景豬苓湯。化膀胱之水。而兼滋其血。最為合法。再加丹皮蒲黃。以清血分。凡痰之原血之本。此方兼到。或用地黃湯。加旋覆花五味天冬寸冬蒲黃。火甚者。用大補陰丸。加海粉牛膝雲苓丹皮蛤蚧。凡此數方。皆主利痰立法。是就腎主咯血之說。以出治也。腎水化於膀胱。

白話文:

仲景的豬苓湯,不僅能化解膀胱水滯,還能滋養膀胱血脈。這是最合適的治療方法。再加入丹皮和蒲黃,以清利血分。凡是由於痰液淤積導致的咯血,本質上是血分有熱,此方兼顧了這兩方面。或者使用地黃湯,加上旋覆花、五味子、天冬、寸冬和蒲黃。如果火氣很盛,則使用大補陰丸,加上海粉、牛膝、雲苓、丹皮和蛤蚧。這些方劑都是以利化痰液為主要治療原則。這是根據腎主咳血的理論,從腎入手進行調理。腎水在膀胱中化生。

故瀉膀胱。即是瀉腎。膀胱與血室同居一地。膀胱之水不泛。則自不動血室之血矣。數方皆治膀胱。兼治血室。故效。

白話文:

因此治療膀胱,就是治療腎臟。膀胱和血室位於同一處。膀胱中的尿液不流動,那麼就不會影響血室中的血液。許多方劑都是治療膀胱的,同時兼治血室。所以才會有效。

夫痰為腎之所主。血實心之所主也。況水火互根。腎病及心。心病亦及腎。其有心經火旺。血脈不得安靜。因而帶出血絲。咳逆咽痛者。導赤飲。加黃連丹皮血餘蒲黃天冬寸冬尖貝茯苓治之。地骨皮散。加茯苓射干旋覆花牛膝。太平丸亦治之。以上數方。皆就咯血出於心之說以立法。

白話文:

痰是由腎臟控制的。血液由心臟控制。而且水和火相互依存。腎臟疾病會影響心臟,心臟疾病也會影響腎臟。如果心經火氣旺盛,血流無法平靜,就會導致咯血,咳嗽和咽喉疼痛。治療方法是使用導赤飲,再加入黃連、丹皮、血餘、蒲黃、天冬、寸冬、尖貝和茯苓來治療。也可以使用地骨皮散,再加入茯苓、射干、旋覆花和牛膝。太平丸也可以治療。以上這些方劑都是根據咯血是由於心臟疾病的說法來制定的。

心主血脈。部居胸中。與肺為近。肺氣咳逆。猶易牽動心部之血。故痰咳者。往往帶出血絲。治血絲以心為主。肺為水之上源。水不清而凝為痰。痰不降而牽動血。治肺之痰。又是治咯血捷法。蓋痰血之來。雖由心腎。而無不關於肺者也。太平丸為治肺通劑。紫菀散保和湯

白話文:

心臟掌管血液的運行,位於胸腔內,與肺部相鄰。肺氣往上逆行咳嗽時,很容易影響心臟的血液。所以痰咳的人,往往會咳出帶血絲的痰液。治療帶血絲的痰咳,主要以治療心臟為主。

肺部是水液的源頭,水液不乾淨就會凝結成痰液。痰液不往下降,就會牽動血液。治療肺部的痰液,也是治療咯血的捷徑。因為痰血的產生,雖然是由於心臟和腎臟的關係,但都與肺部有密切相關。

太平丸是治療肺部的通治方劑。紫菀散和保和湯,也是治療肺部痰咳的良方。

皆善能滌除肺痰。補瀉兼到。另參咳血唾血門。可盡其治。

白話文:

這些藥物都非常有效於清除肺部的痰液,具有補益和瀉下的雙重功效。另外,可以參考治療咳血和唾血的章節,以完整地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