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宗海

《血證論》~ 卷二 (1)

回本書目錄

卷二 (1)

1. 吐血

平人之血。暢行脈絡。充達肌膚。流通無滯。是謂循經。謂循其經常之道也。一旦不循其常。溢出於腸胃之間。隨氣上逆。於是吐出。蓋人身之氣遊於血中。而出於血外。故上則出為呼吸。下則出為二便。外則出於皮毛而為汗。其氣衝和則氣為血之帥。血隨之而運行。血為氣之守。

白話文:

健康人的血液在脈絡中順暢流動,充盈在皮膚中,無阻滯地循環,這叫做「循經」,也就是循著正常的經絡運行。一旦不循其常道,血液就會溢出到腸胃中,隨氣向上逆行,於是吐出。人體的氣運行在血液中,同時又存在於血液之外。所以向上時,氣會化為呼吸;向下時,氣會化為二便;向外時,氣會從皮膚毛孔中排出為汗。氣的衝動和諧,就會成為血液的領導者,血液會跟著它運行。而血液也是氣的保護者。

氣得之而靜謐。氣結則血凝。氣虛則血脫。氣迫則血走。氣不止而血欲止。不可得矣。方其未吐之先。血失其經常之道。或由背脊走入膈間。由膈溢入胃中。病重者其血之來。辟辟彈指。漉漉有聲。病之輕者。則無聲響。故凡吐血。胸背必痛。是血由背脊而來。氣迫之行。不得其和。

白話文:

當氣息平靜時,氣血就調和順暢。如果氣息鬱結不通,就會導致血凝滯。如果氣息虛弱,血就會離散脫落。如果氣息急促,血就會亂竄。如果氣息不斷,而血卻想停止,這是不可能的。在人還沒吐血之前,血會離開它正常運行的路徑。有的血會從背脊進入膈膜,由膈膜溢入胃中。病情嚴重的,血來的時候會有滴答聲,就像彈手指的聲音。病情較輕的,則沒有聲音。所以凡是吐血的人,都會感覺到胸背疼痛。這是因為血從背脊而來,氣息急迫運行,導致血行不調所致。

故見背痛之證也。又或由兩脅肋。走油膜。入小腸。重則潮鳴有聲。逆入於胃。以致吐出。故凡失血。復多腰脅疼痛之證。此二者。來路不同。治法亦異。由背上來者。以治肺為主。由脅下來者。以治肝為主。蓋肺為華蓋。位在背與胸膈。血之來路。既由其界分溢出。自當治肺為是。

白話文:

所以出現背痛的症狀。還有可能是從兩肋側的肋間走過脂肪膜,進入小腸。嚴重的會發出水聲。向上進入胃中,導致嘔吐。因此凡是失血的,又多有腰脅疼痛的症狀。這兩種情況,病因不同,治療方法也不同。從背上來的,主要治療肺部。從脅下腹來的,主要治療肝部。因為肺是華蓋,位於背部和胸膈間。血的來源,既然從它的範圍溢出,理應治療肺部。

肝為統血之臟。位在脅下。血從其地而來。則又以治肝為是。然肝肺雖系血之來路。而其吐出。實則胃主之也。凡人吐痰吐食。皆胃之咎。血雖非胃所主。然同是吐證。安得不責之於胃。況血之歸宿。在於血海。沖為血海。其脈麗於陽明。未有沖氣不逆上。而血逆上者也。仲景治血以治沖為要。

白話文:

肝臟是主宰血液的臟器,位於肋骨下方。血液從肝臟流出,所以治療肝臟疾病是正途。然而,肝臟和肺部雖然是血液的來源,但實際上嘔吐是由胃部主導。人們吐痰或食物,都是胃部造成的。雖然血液並非胃部所主,但同樣屬於嘔吐的症狀,怎麼能不歸咎於胃呢?況且,血液的歸宿在於血海,沖脈就是血海,而它的脈絡連接著胃經。沒有沖脈氣血逆流的情況,就會發生血逆流上湧的現象。張仲景治療血證,以治療沖脈為要務。

衝脈麗於陽明。治陽明即治沖也。陽明之氣。下行為順。今乃逆吐。失其下行之令。急調其胃。使氣順吐止。則血不致奔脫矣。此時血之原委。不暇究治。惟以止血為第一要法。血止之後。其離經而未吐出者。是為瘀血。既與好血不相合。反與好血不相能。或壅而成熱。或變而為癆。

白話文:

衝脈與陽明經脈有密切關係。治療陽明經,也就間接治療了衝脈。陽明經的氣血運行方向是向下,現在出現逆吐,說明氣血失去了正常的向下運行規律。此時應迅速調理胃氣,使氣機暢通,吐逆得以緩解,這樣出血纔不會繼續惡化。

此時還來不及探究出血的根本原因,最重要的是止血。止血後,那些已經離經而未吐出的血就會變成瘀血。瘀血與正常血液不相容,反而對正常血液產生阻礙,可能會鬱結化熱,或轉變為慢性癆病。

或結瘕。或刺痛。日久變證。未可預料。必亟為消除。以免後來諸患。故以消瘀為第二法。止吐消瘀之後。又恐血再潮動。則須用藥安之。故以寧血為第三法。邪之所輳。其正必虛。去血既多。陰無有不虛者矣。陰者陽之守。陰虛則陽無所附。久且陽隨而亡。故又以補虛為收功之法。

白話文:

(發生瘀血時會出現)或結塊硬化,或刺痛。時間久了,病情會變異,難以預料。必須儘快消除瘀血,以免日後產生各種病症。因此,消瘀是第二個治療方法。

止吐消瘀後,又擔心血液再次激動,所以需要用藥來安撫它。因此,寧血是第三個治療方法。邪氣聚集的地方,正氣必定虛弱。放出這麼多血,陰氣必定會虛弱。陰氣是陽氣的根基,陰氣虛弱,陽氣就無處依附。長此以往,陽氣也會消散。因此,補虛是收尾的治療方法。

四者乃通治血證之大綱。而綱領之中。又有條目。今並詳於下方云。

白話文:

這四點是治療血證的大綱。在這大綱中,還有具體的條目。這些條目將在下面詳細說明。

一止血。其法獨取陽明。陽明之氣。下行為順。所以逆上者。以其氣實故也。吐血雖屬虛證。然系血虛非氣虛。且初吐時。邪氣最盛。正雖虛而邪則實。試思人身之血。本自潛藏。今乃大反其常。有翻天覆地之象。非實邪與之戰鬥。血何從而吐出哉。故不去其邪。愈傷其正。

白話文:

第一種方法:止血。它的方法是專門取用陽明經的氣。陽明經的氣,下降是順應自然,所以它會逆向上行,是因為它的氣很充實的緣故。吐血雖然屬於虛證,但它是因為血虛而非氣虛。而且在初次吐血時,邪氣最盛。正氣雖然虛弱,但邪氣卻很強盛。試想人體的血液本來是潛藏在體內的,現在卻大大違背了常理,出現了翻天覆地的現象。如果不是實邪與它鬥爭,血液怎麼會吐出來呢?所以,如果不祛除邪氣,只會更加損傷正氣。

虛者益虛。實者愈實矣。況血入胃中。則胃家實。雖不似傷寒證。以胃有燥屎。為胃家實。然其血積在胃。亦實象也。故必亟奪其實。釜底抽薪。然後能降氣止逆。仲景瀉心湯主之。血多者。加童便茅根。喘滿者。加杏仁厚朴。血虛者。加生地當歸。氣隨血脫不歸根者。加人參當歸五味附片。

白話文:

虛弱的人會更加虛弱,實熱體質的人熱象會更重。尤其是當血液進入胃中時,胃部就會實熱。雖然這不像傷寒症狀,但胃中有燥糞,也會導致胃部實熱。然而,血液積聚在胃中也是一種實熱表現。因此,必須迅速去除實熱,釜底抽薪,才能降低氣機,止住嘔吐。仲景的「瀉心湯」對此症狀有效。對於血多的患者,可以加入童便和茅根。對於喘息胸悶的患者,可以加入杏仁和厚朴。對於血虛的患者,可以加入生地、當歸。對於氣隨血脫,無法回歸根本的患者,可以加入人參、當歸和五味附片。

有寒熱者。加柴胡生薑。或加乾薑艾葉。以反佐之。隨證加減。而總不失其瀉心之本意。則深得聖師之旨。而功效亦大。蓋氣之原在腎。水虛則氣熱。火之原在心。血虛則火盛。火熱相搏則氣實。氣實則逼血妄行。此時補腎水以平氣。迂闊之談也。補心血以配火。不及之治也。

白話文:

對於有寒熱交替的症狀,可以加入柴胡和生薑,或者加入乾薑和艾葉,以進行相反的輔佐治療。根據具體症狀調整藥物,但總不失其瀉心的根本用意。這樣才能深刻理解聖師的旨意,治療效果也會很好。因為氣的來源在腎,水虛就會氣熱。火的來源在心,血虛就會火盛。火熱交搏就會導致氣實。氣實就會逼迫血液妄行。此時,補充腎水以平衡氣,是迂迴空泛的說法。而補充心血以配伍火,是治標不治本的。

故惟有瀉火一法。除暴安良。去其邪以存其正。方名瀉心。實則瀉胃。胃氣下泄。則心火有所消導。而胃中之熱氣。亦不上壅。斯氣順而血不逆矣。且大黃一味。能推陳致新。以損陽和陰。非徒下胃中之氣也。即外而經脈肌膚軀殼。凡屬氣逆於血分之中。致血有不和處。大黃之性。

白話文:

因此,唯一的方法就是瀉火。祛除邪氣,保留正氣。這種方法稱為瀉心,但實際上是瀉胃。胃氣下降,心火就能得到疏導。胃裡的熱氣也不再上升聚集。這樣,氣順了,血流就不會逆亂了。而且大黃這種藥材,能促進新陳代謝,既能損傷陽氣,又能滋養陰氣。它不僅能瀉掉胃裡的熱氣,還能作用到體表的經脈、肌膚和軀殼。只要是氣血不和,導致血液運行不暢的地方,大黃都能發揮作用。

亦無不達。蓋其藥氣最盛。故能克而制之。使氣之逆者。不敢不順。既速下降之勢。又無遺留之邪。今人多不敢用。惜哉。然亦有病之輕者。割雞焉用牛刀。葛可久十灰散。亦可得效。義取紅見黑即止之意。其妙全在大黃降氣即以降血。吐血之證。屬實證者十居六七。以上二方。

白話文:

不管什麼疾病,(只要用大黃)都能治好。因為大黃的藥效最強。所以治療逆氣時很有效,可以讓逆氣順暢,既讓邪氣迅速消散,又不留下殘餘邪氣。現在很多人不敢使用大黃,這是可惜的。但如果病情較輕時,大可不必小題大做。葛可久所配製的十灰散也能奏效,其用意是看到紅血變黑就立即停止用藥。其中的奧妙在於大黃既能祛除邪氣又能止血。吐血的症狀中,實證約佔六至七成,以上兩種方法都能對症下藥。

投之立效。然亦有屬虛屬寒者。在吐血家。十中一二。為之醫者不可不知也。虛證去血太多。其證喘促昏憒。神氣不續。六脈細微虛浮散數。此如刀傷出血。血盡而氣亦盡。危脫之證也。獨參湯救護其氣。使氣不脫。則血不奔矣。寒證者。陽不攝陰。陰血因而走溢。其證必見手足清冷。

白話文:

立刻投以藥方,立即見效。但也有一種屬於虛寒的,在吐血的病患中約有十分之一、二。為他們診療的人不可不知。虛症是因為失血過多,其症狀為喘息急促,頭暈目眩,精神不濟,六脈細微,虛浮而跳動散亂。這就像刀傷出血,血流乾了,氣也耗盡,危及性命。獨參湯可以挽救其元氣,使氣不流失,則血就不會奔騰外溢。寒症是因為陽氣不足,無法約束陰氣,陰血因此而溢出。其症狀必定是手腳冰冷。

便溏遺溺。脈細微遲澀。面色慘白。唇口淡和。或內寒外熱。必實見有虛寒假熱之真情。甘草乾薑湯主之。以陽和運陰血。虛熱退而陰血自守矣。然血系陰汁。剛燥之劑。乃其所忌。然亦有陽不攝陰者。亦當用姜附也。上寒下熱。芩連姜附同用亦有焉。以上數法。用之得宜。

白話文:

大便稀溏,小便失禁。脈象細弱、遲緩、澀滯。面色蒼白。嘴脣淡白。或者表現為內寒外熱。實際上是存在虛寒假熱的真實情況。主用甘草乾薑湯治療。通過溫補陽氣來調運陰血。虛熱退了,陰血自然就能恢復正常。但是,血屬於陰液。辛燥藥物是它的禁忌。但是,也有陽氣不攝陰液的情況,也應當使用生薑和附子。上半身寒冷、下半身發熱的,也用黃芩、黃連、生薑、附子一起治療。以上這些方法,如果用得得當,就能夠收到很好的效果。

無不立愈。其有被庸醫治壞。而血不止者。延日已久。證多雜見。但用以上諸方。未能盡止血之法。審系瘀血不行。而血不止者。血府逐瘀湯主之。火重者。加黃芩黃連。痰多者。加雲苓瓜霜。咳逆。加杏仁五味寸冬。盜汗身熱。加青蒿桑葉黃柏牡蠣。喘者。加杏仁蘇子

白話文:

無論什麼情況都能立竿見影地治癒。有的被庸醫治壞而導致血不止的情況,拖延時間已久,症狀複雜多樣。但只使用以上諸方,還不能完全止血。如果判斷是瘀血不通導致血不止,則用血府逐瘀湯治療。火氣重的,加黃芩、黃連。痰多的,加雲苓、瓜霜。咳嗽呃逆的,加杏仁、五味子、寸冬。盜汗、身熱的,加青蒿、冬桑葉、黃柏、牡蠣。喘氣的,加杏仁、蘇子。

身痛。胸腹滿。大便閉。為瘀結。加大黃。如欲求詳。參看痰瘀癆熱等門。乃盡其治。又有審病之因。而分別以止其血者。治法尤不厭詳。因於酒及煎炒厚味之物者。其證脈數滑。口乾燥。胸中煩熱。大小便不利。宜用白虎湯。加茵陳炒梔大黃藕節治之。因於外感者。先見頭痛惡寒發熱。

白話文:

身體疼痛,胸腹脹滿,大便不通,這是由於瘀血結聚所致。可以加大黃的用量。

如果你想要更詳細的瞭解,可以參閱關於痰熱、瘀血、癆病等方面的醫書。這樣才能全面治療。

此外,還需要根據病因進行辨別,以分別止血。治療方法非常繁多。

如果病因是飲酒過度或食用煎炒油膩的食物,患者會出現脈搏數而滑、口乾、胸中煩熱、大小便不通的症狀。這種情況可以使用白虎湯,並加入茵陳、炒梔子、大黃、藕節等藥材治療。

如果病因是外感,患者會先出現頭痛、惡寒、發熱的症狀。

脈浮而緊者。為寒犯血分。外束閉而內逆壅。是以吐血。麻黃人參芍藥湯治之。若脈浮而數者。為傷風。風為陽邪。宜小柴胡湯。加荊芥防風當歸白芍丹皮蒲黃知母石膏杏仁治之。若因瘟疫。外證頗似傷寒。而內有伏熱攻發。口舌苔白。惡熱羞明。小便短赤。大便濁垢。心中躁煩。

白話文:

  1. 脈象浮而緊,代表風邪侵入血脈,導致血液凝滯不暢,鬱積於內。因此出現吐血的症狀。可以用麻黃、人參、芍藥湯來治療。

  2. 如果脈象浮而急促,說明是外感風邪導致。風邪屬陽性,應使用小柴胡湯,並加入荊芥、防風、當歸、白芍、丹皮、蒲黃、知母、石膏、杏仁等藥材來治療。

  3. 如果是因瘟疫所致,外表症狀與傷寒相似,但內部有潛伏的熱邪在發作。舌苔白,怕熱怕光,小便短赤,大便混濁,心中煩躁。

脈見滑數。宜升降散。加桃仁丹皮花粉生地蔞仁石膏杏仁甘草治之。犀角地黃湯亦治之。若因於暑。則發熱心煩。暑者。濕熱二氣合化之名也。以清熱利濕為主。升降清化湯。加防己木通蔞仁治之。病輕者去大黃。因於怒氣逆上。血沸而吐者。宜丹梔逍遙散。加青皮牡蠣蒲黃膽草治之。

白話文:

脈搏滑動快速,適合用升降散治療,並加入桃仁、丹皮、花粉、生地、蔞仁、石膏、杏仁、甘草一起治療。犀角地黃湯也可以治療這種情況。

如果原因是暑氣,則會出現發熱、煩躁。暑氣是指濕氣和熱氣結合產生的。治療時應該以清熱利濕為主,可以用升降清化湯,再加入防己、木通、蔞仁一起治療。症狀較輕的可以去掉大黃。

如果原因是怒氣上逆,血氣沸騰而嘔吐,則適合用丹梔逍遙散治療,並加入青皮、牡蠣、蒲黃、膽草一起治療。

氣火太甚者。則用當歸蘆薈丸。以平其橫決。因於勞倦困苦飢飽不勻。以及憂思抑鬱。心神怔忡。食少氣短。吐血虛煩者。宜用歸脾湯主之。中土虛寒者加煨姜。虛熱者加柴胡山梔。因於跌打損傷。以及用力努掙。而得失血之證者。法宜補氣以續其絕。消瘀以治其傷。四物湯

白話文:

如果氣火過盛,就使用當歸蘆薈丸來平息這種旺盛的氣火。如果是因為勞累、困苦、飲食不均衡,或者憂慮、抑鬱、心神不安、食慾不振、氣短、吐血、虛熱的情況,則宜服用歸脾湯。如果是脾胃虛寒,可以加入生薑;如果是虛熱,可以加入柴胡和山梔子。如果是因為跌打損傷,或者用力過度導致失血,則應當補氣以止血,祛瘀以治療受傷。四物湯即可發揮這些作用。

黃耆人參續斷桃仁紅花陳酒童便治之。因於色欲過度。陰虛火旺。其證夜則發熱。盜汗夢交。耳鳴不寐。六脈細數芤革。宜地黃湯。加蒲黃藕節阿膠五味治之。止血之法。此其大略。如欲變化而盡善。非參透全書。不能絲絲入彀。總而論之。血之為物。熱則行。冷則凝。見黑則止。

白話文:

用黃耆、人參、續斷、桃仁、紅花、陳酒和童便一起治療。是由於過度縱慾導致陰虛火旺。症狀是晚上發熱,盜汗,夢中交合,耳鳴,失眠,六脈細數而無力。應該使用地黃湯,加上蒲黃、藕節、阿膠和五味子來治療。止血的方法大概就是這樣。如果你想靈活運用並取得更好的效果,必須通曉整本書,才能絲絲入扣地掌握精要。總的來說,血液這個東西,遇熱則流動,遇冷則凝固,遇黑色則停止。

遇寒亦止。故有用熱藥止血者。以行血為止血。姜艾等是也。有用涼水止血者。或用急流水。或用井華水。取冷則凝之義。芩連諸藥。亦即冷止之義。有用百草霜京墨十灰散等。以止血者。取見黑則止之義。黑為水之色。紅為火之色。水治火故止也。此第取水火之色。猶能相剋而奏功。

白話文:

遇到寒象也要止血。所以有些人會使用熱藥來止血。比如生薑、艾葉等,促進氣血運行來止血。也有人會使用涼水來止血。或用急流的水,或用井華水。這是取其冷凝之理。像黃芩、黃連等藥物,也有冷止的作用。還有使用百草霜、京墨、十灰散等來止血。這是取其見黑而止之理。黑色代表水,紅色代表火。水能克火,所以止血。這只是取水火之色的對應關係,卻也能相剋而奏效。

則能知水火之性。以消息用藥。何血證難治之有。又有用鹹以止血者。童便馬通揚塵水之類。此內經咸走血之義。童便尤能自還神化。服制火邪以滋腎水。大有功用。故世醫云。服童便者。百無不生。不服童便者。百無不死。本人小便。清晨每服一碗。名回龍湯。各種隨筆。

白話文:

這樣就可以瞭解水火屬性,並根據身體的消長變化使用藥物。還有什麼血證難以治療的。另外還可以用鹹味來止血,比如童便、馬通揚塵水之類。這是《內經》中鹹味走血的意思。童便尤其能自己迴流並發揮神化作用。服用童便可以剋制火邪,滋養腎水,很有功效。所以世俗醫家說,服用童便的人,百病不生。不服用童便的人,百病必死。用自己的小便,清晨每次服用一碗,稱為回龍湯。各種隨筆記載。

贊回龍湯之妙者。甚夥。病家皆所當服也。顧止血之法雖多。而總莫先於降氣。故沉香降香、蘇子、杏仁、旋覆、枳殼半夏、尖貝、厚朴、香附之類。皆須隨宜取用。而大黃一味。既是氣藥。即是血藥。止血而不留瘀。尤為妙藥。識得諸法。其於止血之用。思過半矣。夫所謂止血者。

白話文:

讚美回龍湯功效的人很多,病家都應該服用。對於止血的方法雖然很多,但最重要的是要把氣降下去。所以沈香、降香、蘇子、杏仁、旋覆、枳殼、半夏、尖貝、厚朴、香附等藥材,都要根據情況選用。而大黃一味,既能降氣,也能止血。止血而不留瘀血,是極好的藥材。只要認識這些方法,在止血方面,已經知道了一半。所謂止血,就是:

非徒止其溢入胃中之血。使不吐出而已也。蓋大吐之時。經脈之血。輻輳而至。其溢入胃中者。聽其吐可也。下可也。即停留胃中。亦與糟粕無異。固無大害也。獨動於經脈之中。而尚未溢出者。若令溢出。則不可復返矣。惟急止之。使猶可復還經脈。仍循故道。復返而為沖和之血。

白話文:

不僅僅是阻止血液流入胃中,防止血液嘔吐而已。因為大量嘔吐的時候,經脈中的血液會聚集而來。血液流入胃中的部分,任其嘔吐或瀉下也是可以的。即使停留胃中,如同糟粕一般,也不會造成什麼大的危害。唯獨在經脈中流動,但尚未流出的部分,如果讓它流出,就回不去了。只有緊急止住它,讓它還能回到經脈中,循著原來的道路,重新變為平和的血液。

所謂止血者。即謂此未曾溢出。仍可復還之血。止之使不溢出。則存得一分血。便保得一分命。非徒止已入胃中之死血已耳。今醫動言止血。先要化瘀。不知血初吐時。尚未停蓄。何處有瘀。若先逐瘀。必將經脈中已動之血。盡被消逐。則血愈枯而病愈甚。安能免於虛損乎。

白話文:

所謂止血,指的是尚未流出的血液,依然可以讓它復歸原位。阻止血液流出,就能保存一分血液,就保住一分性命。不只是止住已經進入胃中的死血。現在的醫生動不動就說止血,首先要化瘀。不知道血液剛吐出來時,還沒有停滯積聚,哪來的瘀血?如果先治療瘀血,必然會讓經脈中已經流動起來的血液,全部被消散驅逐。這樣就會導致血液越枯竭,病情越嚴重。怎麼能避免身體虛損呢?

惟第用止血。庶血復其道。不至奔脫爾。故以止血為第一法。

白話文:

主要是使用止血的方法,使血液能夠恢復正常流動,不致於失控流失。因此,將止血作為首要的治療方法。

二消瘀。血既止後。其經脈中已動之血。有不能復還故道者。上則著於背脊胸膈之間。下則著於脅肋少腹之際。著而不和。必見疼痛之證。或流注四肢。則為腫痛。或滯於肌腠。則生寒熱。凡有所瘀。莫不壅塞氣道。沮滯生機。久則變為骨蒸乾血癆瘵。不可不急去之也。

白話文:

二、消除瘀血。止血後,經脈中已經流動的血液,有些無法回到原來的通路中,就會淤積在上面背脊、胸膈之間,或者淤積在下面兩脅、小腹等處。這些瘀血會造成疼痛,或者流注到四肢,形成腫痛,或者停滯在肌肉和皮膚之間,產生寒熱。凡是有瘀血的地方,都會阻礙氣機運行,妨礙生機,時間久了就會轉變成骨蒸、乾血癆瘵等疾病。所以必須及時清除瘀血。

且經隧之中。既有瘀血踞住。則新血不能安行無恙。終必妄走而吐溢矣。故以去瘀為治血要法。用花蕊石散。令瘀血化水而下。且不動五臟真氣。為去瘀妙藥。如無花蕊石。用三七鬱金桃仁牛膝醋炒大黃。亦有迅掃之功。顧舊血不去。則新血斷然不生。而新血不生。則舊血亦不能自去也。

白話文:

另外,經脈之中還有瘀血堆積,就會阻礙新血正常通行,最終會胡亂流動並吐血。因此,清除瘀血是治療血證的重要方法。使用花蕊石散,讓瘀血化為水排出,而且不會動到五臟的真氣,是消除瘀血的妙藥。如果沒有花蕊石,可以使用三七、鬱金、桃仁、牛膝炒醋的大黃,它們也有快速清除瘀血的效果。然而,如果舊血不去,新血肯定不會產生。而新血不產生,舊血也就不能自行消散。

譬諸君子之道不長。則小人之道亦不消。須知瘀血之去。乃新血日生。瘀血無處可留。迫之不得不去。故或化而走小便。或傳而入大腸。花蕊石。化血從小便去。醋黃散。下血從大便去。但能去瘀血。而不能生新血。不知克敵者存乎將。祛邪者賴乎正。不補血而去瘀。瘀又安能盡去哉。

白話文:

就好比正氣不增長,邪氣也就無法消除。要知道,瘀血的去除是因為新血不斷產生,瘀血無處可留,被迫不得不離去。所以,瘀血有的會化成水液從小便排出,有的會傳送到大腸。花蕊石可以化解瘀血從小便排出,醋黃散則可以讓瘀血從大便排出。但是,這些方法只能去除瘀血,不能生出新血。不知道制服敵人的關鍵在於自身的強大,祛除邪氣依靠的是正氣。如果不補血而只去除瘀血,那麼瘀血怎麼能夠完全清除呢?

治法宜用便濁以補血。加桃仁丹皮紅花枳殼香附雲苓甘草。補瀉兼行。瘀既去而正不傷。治瘀之法。大旨如是。然亦有宜用溫藥者。內經曰。血者喜陰而惡寒。寒則澀而不流。溫則消而去之。且有熱伏陰分。涼藥不效。而宜用從治之法。以引陽出陰者。方用仲景梔子。為寒凝血滯之正治。

白話文:

治療方法應使用清濁補血。加入桃仁、丹皮、紅花、枳殼、香附、雲苓、甘草。同時補益和瀉火。瘀血去除後,正氣不會損傷。治療瘀血的方法,大體如此。然而,也有適宜使用溫和藥物的。

《內經》中說,血液喜愛陰冷而厭惡寒冷。寒冷會使血液凝滯不暢,溫暖能消散瘀血。另外,還有一些熱邪潛伏在陰分,使用涼藥無效,而應採用從陽引陰的方法治療。例如仲景的梔子方子,就是治療寒凝血滯的正治之法。

亦瘀血伏於陰分之從治法也。然三藥純溫。設遇火烈之證。非其所宜。或略加柔藥調之。則合四物湯用。又有合瀉心湯用者。則直以此反佐之也。以上通論治瘀之法。而瘀血著留在身。上下內外。又各有部分不同。分別部居。直探巢穴。治法尤百不失一。審系血瘀上焦。則見胸背肩膊疼痛麻木逆滿等證。

白話文:

這也是治療陰分瘀血的輔助療法。然而,這三種藥性都偏溫。如果遇到火熱明顯的症狀,就不適合使用。或者稍加一些柔性藥物來調整,就可以搭配四物湯一起使用。還有搭配瀉心湯使用的,這是直接用瀉心湯來輔助治療。以上是治療瘀血的通論,但瘀血停留身體的部位不同,上下內外都有區別。根據不同的部位,直接找出瘀血所在,治療方法纔不會有疏漏。如果確定瘀血在上方,就會出現胸背、肩膊疼痛麻木、氣逆、氣滿等症狀。

宜用血府逐瘀湯。或人參瀉肺湯。加三七鬱金荊芥。使上焦之瘀。一併廓清。血瘀中焦。則腹中脹滿。腰脅著痛。帶脈繞臍一周。下連血室。女子以系胎。男子以束體。乃血之管領也。凡血證。未有帶脈不病者。今瘀血滯於其分。則宜去之以安帶脈。帶脈在中焦脾之部分。即從脾治之。

白話文:

建議使用血府逐瘀湯。或者可以考慮人參瀉肺湯,並加入三七、鬱金、荊芥。這樣可以徹底清除上焦的瘀血。

如果瘀血停留在中焦,則會導致腹中脹滿,腰部和兩側疼痛。帶脈環繞肚臍一週,下方連接血室。女性用它來繫住胎兒,男性則用來束住身體。它掌管著血液的運行。

凡是與血液相關的疾病,帶脈都不會正常。現在瘀血停留在帶脈所分佈的區域,因此應該去除瘀血以安撫帶脈。帶脈位於中焦,屬於脾臟的一部分,所以可以從脾臟進行治療。

觀仲景腎著湯。可知治脾即是治帶。帶有瘀血。宜用甲己化土湯。加桃仁當歸薑黃主之。腰痛甚者。加鹿角尖。脅腹痛甚者。加蒲黃靈脂。血瘀下焦。腰以下痛。小腹季脅等處脹滿。是血瘀肝之部分。或積胞中血海為痛。宜歸芎失笑散主之。大便閉結者。均加大黃。仲景逐瘀大劑。

白話文:

看張仲景的《腎著湯》,可以知道治療脾臟問題也就是治療帶下問題。帶下中有血塊,應使用「甲己化土湯」,並添加桃仁、當歸和薑黃。如果腰痛嚴重,則加鹿角尖。如果脅腹疼痛嚴重,則加蒲黃和靈脂。血塊積聚在下腹部,腰以下疼痛,小腹和季脅等處脹滿,這表示血塊積聚在肝臟部位。或血塊積聚在胞中血海,導致疼痛。應使用「歸芎失笑散」為主藥。如果大便不通,則全部加用大黃。張仲景的治療血瘀的藥劑用量都很大。

則有抵當湯桃仁承氣湯數方。皆苦寒大破下。為治瘀能事。亦有當用溫藥下之者。生化湯牛膝散主之。本女科治產後惡露。及胞衣不下之方。余謂男女雖異。其血則同。同是下焦瘀血。故借用其方。往往有驗。且下焦原系陰分。上焦之瘀多屬陽熱。每以溫藥為忌。下焦之瘀多屬陰凝。

白話文:

作為治療瘀血的方劑,有抵當湯和桃仁承氣湯等,這些方劑都具有苦寒瀉下之性,是治療瘀血的重要方法。

不過,也有需要用溫熱藥物來治療瘀血的情況,比如生化湯和牛膝散。這兩個方劑原本是婦科用於處理產後惡露和胎盤不下等情況的,但我也將其用於男女治療下焦瘀血,效果往往不錯。

因為下焦原本就屬於陰分,上焦的瘀血多屬於陽熱,所以通常忌用溫熱藥物。而下焦的瘀血則多屬於陰凝。

故產婦喜溫而忌寒。以其血在下焦也。知此。則知以溫藥。治下焦瘀血。尤為合宜。然亦須審系寒凝乃用溫藥。若血室熱。則仍是桃仁承氣之證。又有瘀血流注。四肢疼痛腫脹者。宜化去瘀血。消利腫脹。小調經湯。加知母雲苓桑皮牛膝治之。又有瘀血客於肌腠。阻滯榮衛。

白話文:

因此,產婦喜歡溫暖而害怕寒冷。因為她的血在下腹部。明白了這個道理,就知道應該用溫熱的藥物來治療下腹部的淤血。這尤其合適。不過也需要判斷是否是由寒邪凝結引起的才使用溫藥。如果血室發熱,仍然屬於桃仁承氣證。另外,如果有瘀血流注,導致四肢疼痛腫脹,應該化解瘀血,消散腫脹。可以用小調經湯加上知母、雲苓、桑皮、牛膝來治療。還有一種情況是瘀血停留在肌肉和皮膚之間,阻礙氣血運行。

發寒發熱。似瘧非瘧。骨蒸盜汗。咳逆交作。用小柴胡湯。加當歸桃仁丹皮白芍主之。寒甚者。再加艾穗細辛。熱甚者。再加花粉粉葛青蒿知母。咳有痰火。加瓜霜杏仁寸冬五味雲苓知母。水飲上衝。加葶藶子。益小柴胡。原是從中上疏達肝氣之藥。使肝氣不郁。則暢行肌腠。

白話文:

身體發冷發熱,類似瘧疾但又不同。骨頭痛,並盜汗,咳嗽和嘔吐交互出現。可以使用小柴胡湯,加上當歸、桃仁、丹皮和白芍藥來治療。

如果寒氣很重,可以再加入艾穗和細辛。如果熱氣很重,可以再加入花粉、粉葛、青蒿和知母。

如果有痰火引發咳嗽,可以再加入瓜霜、杏仁、寸冬、五味子、雲苓和知母。

如果水飲上逆,可以再加入葶藶子和益氣小柴胡。

小柴胡湯原本是用來疏通肝氣、讓肝氣暢通的藥。這樣一來,肝氣就不會鬱結,就能暢通肌膚腠理。

而榮衛調和。今加去瘀之品。則偏於去瘀。凡瘀血阻滯榮衛者。用之立驗。總而論之。血瘀於臟腑之間者。久則變為乾血。化為癆蟲。血瘀於軀殼之間者。或病偏枯。或化癰膿。血瘀於肌腠之間者。則變骨蒸。毛髮焦折。肢體瘦削。一切不治之證。總由不善去瘀之故。凡治血者。

白話文:

榮氣和衛氣調和相宜。現今治療多加入去瘀血的藥物,但是隻注重去瘀血。凡是瘀血阻滯榮衛氣血運行的人,使用去瘀血的藥物就會立竿見影。總的來說,瘀血停留在臟腑中,時間久了就會變成乾血,化作癆蟲。瘀血停留在身體軀殼中,可能導致偏癱或化膿成癰。瘀血停留在肌膚組織中,就會變成骨蒸熱病,毛髮焦枯,肢體消瘦。一切無法治療的病症,大多都是因為不懂得去瘀血所造成的。所有治療血瘀的方藥,

必先以去瘀為要。另詳瘀血門。三寧血。吐既止。瘀既消。或數日間。或數十日間。其血復潮動而吐者。乃血不安其經常故也。必用寧之之法。使血得安乃愈。其法於止吐消瘀中。已寓厥治。然前藥多猛峻以取效。乃削平寇盜之術。尚非撫綏之政。故特將寧血旨意。重加發明。

白話文:

首先,必須優先去除瘀血。詳情請參閱「瘀血門」。三寧血:止吐後,瘀血已消。有些人會在幾天或幾十天後,再次吐血。這是因為血液沒有安穩於正常的運行路徑所致。必須使用寧血的方法,讓血液安穩下來才能痊癒。寧血的方法已經包含在止吐和消瘀的治療中。然而,先前的藥物大多猛烈而迅速,就像削平強盜一樣。這不是安撫平定的政策。因此,特地在此再次強調寧血的用意。

以盡其用。有外感風寒。以致吐血。止後榮衛未和。必有身痛寒熱等證。香蘇飲。加柴胡黃芩當歸白芍丹皮阿膠治之。有胃經遺熱。氣燥血傷。而血不得安者。其證口渴噦氣。惡聞人聲。多躁怒。聞木音則驚。臥寐煩而不安。犀角地黃湯主之。重則合白虎湯。大清大涼。以清胃熱。

白話文:

要將藥物盡量發揮其作用。如果受到外來的風寒感染,導致吐血。止血後,身體的氣血運行還沒恢復正常,一定會出現身體疼痛、發熱等症狀。可以使用香蘇飲,加上柴胡、黃芩、當歸、白芍、丹皮、阿膠來治療。

如果有胃經遺留的熱氣,導致氣血乾燥,血液受損,血液無法平穩。症狀表現為口渴、嘔吐氣體、厭惡聽人說話、容易煩躁發怒、聽到木頭的聲音就會驚嚇、睡臥不安。可以用犀角地黃湯來治療。症狀較重時,可以結合白虎湯一起使用,以清涼的方式清除胃熱。

輕則止用甘露飲。以生胃津。而血自愈。有因肺經燥氣。氣不清和。失其津潤之制節。而見喘逆咳嗽等證。以致其血牽動。清燥救肺湯主之。火甚。加犀角。血虛加生地。痰多加尖貝。潤燥寧血。為肺痿等證之良方。葛可久十藥神書。專醫虛損失血。用保和湯亦佳。潤肺利氣。

白話文:

輕微的咳嗽,只需要使用甘露飲,以生津止渴,血止咳自癒。

如果咳嗽是由於肺經燥氣引起,氣息不順,失去津液滋潤的調控,而出現喘息、咳嗽等症狀,導致血氣牽動。可以使用清燥救肺湯治療。

如果火氣嚴重,可以加犀角;血虛可以加生地;痰多可以加尖貝。潤燥寧血,是治療肺痿等症狀的良方。

唐代醫家葛可久的《十藥神書》中記載,專門治療虛損失血的保和湯也很好用。它可以潤肺利氣。

平燥解鬱。前方清純。此方活動。隨宜取用。血自安靜而不動矣。有因肝經風火。鼓動煽熾。而血不能靜者。則見口苦咽乾。目眩耳鳴。脅痛逆氣。躁怒決裂。骨蒸妄夢。以逍遙散平劑和之。審系肝經風氣鼓動。而血不寧者。再加桑寄生殭蠶玉竹棗仁牡蠣青蒿。此從仲景白頭翁湯得來。

白話文:

具有舒緩燥熱、化解鬱結的功效。前面提到的處方藥性平和純正。本草方劑效果顯著,可根據個人情況選擇使用。如果血氣平穩不動,則病情好轉。如果肝經出現風熱,導致血氣無法平靜,則會出現口苦咽乾、頭暈耳鳴、肋部疼痛、氣機上逆、煩躁易怒、骨蒸發熱、妄夢連連等症狀。此時可用逍遙散平劑加以平復。如果證實肝經風氣鼓動,導致血氣不寧,可再加入桑寄生、殭蠶、玉竹、棗仁、牡蠣、青蒿等藥物。此方源自仲景的「白頭翁湯」。

仲景治產後血痢。取白頭翁平木息風。蓋肝為藏血之臟。風氣散而不藏。則必平之使安。而從血乃得安也。又或肝火偏勝。橫決而不可遏。致令血不能藏者。則宜加阿膠山梔膽草胡黃連蔞仁牛膝青皮牡蠣。當歸蘆薈丸。尤破瀉肝火之重劑。但不如逍遙散加減之穩。又有沖氣上逆。

白話文:

張仲景治療產後血痢,採用白頭翁和木香來平息風氣。這是因為肝臟負責儲藏血液,如果風氣散亂,無法將血液聚攏,就必須把它平息下來,使它安定。這樣,血液才能安穩。另外,如果肝火過盛,橫衝直撞,無法控制,導致血液無法儲藏,就應該加入阿膠、山梔子、膽草、黃連、蔞仁、牛膝、青皮、牡蠣、當歸和蘆薈等藥物組成的丸劑。這個丸劑可以有效地清瀉肝火。但是,它不如逍遙丸加減的藥效穩定。此外,如果沖氣上逆,也可以加入其他藥物進行治療。

其證頸赤頭暈。火逆上氣。咽喉不利。乳下動脈。辟辟彈指。頸上動脈。現出皮膚。衝脈原不上頭項。咽乾者。以沖為血海屬肝。因肝脈而達於咽也。頸脈動面赤色者。以衝脈麗於陽明。沖氣逆。則陽明之氣。隨逆故也。內經謂沖為氣街。又謂沖為血海。氣逆血升。此血證之一大關鍵也。

白話文:

症狀:頸部發紅,頭暈目眩。火氣上逆,氣喘難平。咽喉不適,乳房下動脈跳動異常。頸上動脈顯露於皮膚。

衝脈正常情況下不會上行到頭部和頸部。咽喉乾燥,是因為衝脈與肝血海相通,肝脈連接著咽喉。

頸部動脈跳動,面部潮紅,是因為衝脈與陽明經相交。衝氣上逆,會帶動陽明經的氣血一起上逆。

《內經》中提到衝脈為氣血通達的要道,也被稱為血海。氣血上逆,是血證的重要病機之一。

故仲景治血以治沖為要。麥門冬湯主之。陳修園謂去粳米。加白蜜。尤能滋補其陰。予謂治衝脈獨取陽明。促景既引其端。後人亦即當擴而充之。審其衝陽太旺者。知母枳殼白芍煅石膏。均可加入。以清折之。梔子黃芩木通蔞仁牛膝。利陽明之水者。尤可加入。以分消之。此衝脈之氣。

白話文:

所以仲景治療出血性疾病,以治療衝脈為主。麥門冬湯可以主治。陳修園建議去除粳米,加入白蜜,更能滋補陰液。我認為治療衝脈,應專取陽明經絡。仲景已經開了個頭,後人應該繼續擴充和完善。如果發現衝陽脈氣血太旺,可以加入知母、枳殼、白芍、煅石膏等,以清熱瀉火。還可以加入梔子、黃芩、木通、蔞仁、牛膝等,以利尿排毒。這些藥物可以緩解衝脈氣血旺盛的情況。

上合陽明之治法也。然沖為氣街。氣根於腎。血海即丹田。腎氣之所藏也。若衝脈挾腎中虛陽。上逆喘急者。宜用四磨湯。調納逆氣。是仲景桂苓甘草五味湯意。但仲景用桂枝化膀胱之寒水。謂氣從少腹。上衝咽喉。面熱如醉。或熱流於兩股。或小便難而昏冒。忽上忽下。如電光之閃灼無定。

白話文:

上方的治療方法適合陽明經。

但是沖脈是氣體的通道,氣的根本在腎臟,血海就是丹田,是腎氣儲藏的地方。

如果沖脈挾帶著腎臟的虛陽上逆,導致喘急,應該使用四磨湯來調和逆氣。

這和仲景的桂苓甘草五味湯的治療思路是一致的。

不過,仲景使用桂枝來化解膀胱的寒水,因為他認為氣從少腹上衝咽喉,導致面熱如醉,或者熱流到兩股,或者小便困難,神志不清,忽上忽下,像電光閃爍一樣沒有定處。

乃陰盛格陽。而陽氣飛越。故以辛溫化之。今系失血。陰氣既傷。再用桂枝。豈不犯陽盛則斃之戒。故用沉香代桂。以納浮陽。而即用人參以滋陰。沉香直走下焦。烏藥治膀胱腎間之氣。沖為血海。居膀胱腎間之地。治陽明者。治其末。治膀胱腎間者。是治其本也。若腎中陰氣大虛。

白話文:

這是一種陰盛阻抑陽氣的證候。而陽氣上逆。因此用辛溫的藥物來化解。現在伴有失血的症狀。陰氣已經受傷。如果再使用桂枝。豈不違反「陽盛則斃」的戒律。因此用沉香代替桂枝。用以收回浮陽。同時用人參來滋養陰氣。沉香直達下焦。烏藥治療膀胱腎間的氣。沖脈為血海。位於膀胱腎間。治療陽明經的證候。是治標。治療膀胱腎間的證候。纔是治本。如果是腎中陰氣嚴重虛弱。

而衝陽不能安宅。則用四磨湯。加熟地棗皮山藥五味枸杞子。滋陰配陽以安之。若其人素有水飲。格陽於上。因而動血者。仲景桂苓甘草五味湯。又為對證。第其方。與血證本不相關。可加當歸白芍丹皮阿膠。或用蘇子降氣湯。利痰降氣。以靖沖逆。或用小柴胡湯。加龍骨牡蠣。

白話文:

由於陽氣上衝,無法安靜下來,因此使用「四磨湯」。再加入熟地、棗皮、山藥、五味子、枸杞子,滋陰配陽以鎮定。如果患者本身有水飲,阻隔陽氣升發,導致動血,張仲景的「桂苓甘草五味湯」也能夠對症治療。但這款藥方與血證原本無關,可以加入當歸、白芍、丹皮、阿膠。或使用「蘇子降氣湯」,利痰降氣,以平息衝逆。或使用「小柴胡湯」,加入龍骨、牡蠣。

以導沖逆。桂苓蘇子湯。是治痰飲以治沖之法。小柴胡。又是清火以治沖之法。本方治熱入血室。血室者。肝之所司也。衝脈起於血室。故又屬肝。治肝即是治沖。血室。在男子為丹田。在女子為子宮。其根系於右腎。腎中真陽寄於胞中。為生氣之根。乃陰中之陽。肝木得之。

白話文:

利用「導」的方法疏通「沖」脈。桂苓蘇子湯是使用化痰利水的藥物來治療「沖」脈問題。小柴胡則是用清熱去火的方式來治療「沖」脈問題。本方主要是針對熱氣進入血室的情況。血室是指肝臟所掌管的地方。衝脈起於血室,因此也屬於肝臟系統。治療肝臟就是治療衝脈。血室在男性稱為「丹田」,在女性稱為「子宮」。其根本與右腎相連。腎臟中的真陽寄存在子宮中,是生命力之源,是陰中之陽。肝屬木,可以從中獲得生機。

發育條達。是為相火。其火如不歸根。即為雷龍之火。龍骨牡蠣。乃陽物而能蟄藏。取其同氣。以潛伏陽氣。此尤治衝脈。更進一層之法。合小柴胡。大有清斂相火之功。若腎經陰虛。陽無所附。雷龍之火上騰者。用二加龍骨湯。加阿膠麥冬五味。以引歸其宅亦妙。腎氣丸

白話文:

身體發育健全。這是一種相火。如果這種火不歸於根本,就會變成雷龍之火。龍骨和牡蠣是陽性的物體,但能蟄伏收藏。取它們的同類之性,用來潛伏陽氣。這尤其是一種治療衝脈的方法,更進一步的做法。結合小柴胡,具有清斂相火的作用。如果腎經陰虛,陽氣無所依附,雷龍之火上騰,可以用二加龍骨湯,加入阿膠、麥冬、五味,引導它歸於其本位,這也是一個好方法。腎氣丸。

麥味地黃湯。皆可酌用。二方。一以溫藥化氣。一以陰藥滋降。腎居衝脈之下。又為衝脈之根。安腎氣。即是安沖氣。沖氣安而血海寧。自不至於潮上矣。總而論之。血之所以不安者。皆由氣之不安故也。寧氣即是寧血。以上所論各氣治法。亦云詳備。在臨證者細審處之。

白話文:

麥味地黃湯。都可以酌情使用。兩種方劑。一種用溫熱藥物化解異常氣血。一種用滋陰藥物滋養和下降。腎臟位於衝脈下方。而且是衝脈的根本所在。穩定腎氣。也就是穩定衝脈之氣。衝脈之氣穩定了,血海就平靜了。自然就不會向上泛濫了。總的來說。引起血不平穩的原因。都是因為氣不平穩。平定氣血也就是平定血液。以上論述的每種氣的治療方法。也講得相當詳細。在臨牀治療中,醫生需要仔細辨別。

四補血。邪之所輳。其正必虛。不獨補法是顧虛。即止血消瘀。用攻治法。亦恐其久而致虛。故亟攻之。使邪速去。以免其致虛耳。但彼時雖恐其虛。而猶未大虛。故以去邪為急。若延日已久。未有不虛怯者。即血既循經。一如平人。而前次所吐之血。已屬有去無回。其經脈臟腑。

白話文:

四、補血。病邪聚集的地方,正氣一定會虛弱。不只是用補血的方法來顧及虛弱,即使是止血化瘀,運用攻伐的治療方法,也擔心久而久之會導致虛弱。所以才快速攻治,讓病邪迅速消除,以避免造成虛弱而已。不過那時候雖然擔心虛弱,但還沒有非常虛弱,所以以去除病邪為急務。如果拖延時間過久,沒有不虛弱的人。即使血已經運行通暢,就像一般人一樣,但上次吐出的血已經走了不會回來了,經脈臟腑

又系血所走泄之路。非用封補滋養之法。烏能完全。補法不一。先以補肺胃為要。肺為華蓋。外主皮毛。內主制節。肺虛則津液枯竭。喘嗽痿燥諸證作焉。因其制節不得下行。故氣上而血亦上。未有吐血。而不傷肺氣者也。故初吐必治肺。已止。尤先要補肺。用辛字潤肺膏

白話文:

血的運作路徑出了問題。如果不使用封閉、滋養的方法,怎麼能恢復健康?補養的方法很多,首先要補肺和胃。肺像一個華蓋,外面主管皮毛,內部主管調節。肺虛就會導致津液枯竭,出現氣喘、咳嗽、消瘦、乾燥等症狀。由於肺的調節功能失常,無法向下運行,導致氣上行,血也上行。沒有吐血的人,肺氣不可能不受損害。所以,一開始吐血一定要治療肺。血止後,仍然要優先補肺。使用辛字潤肺膏。

滋補肺中陰液。肺既津潤。則其葉下垂。氣澤因之得以下降。利膀胱。傳大腸。諸竅通調。五臟受益。如肺葉枯焦。不能覆下。則翹舉而氣亦上逆。不得臥息。外應皮毛不榮。下則二便不調。足痿腸燥。百病俱生。惟此膏潤津。為痿燥良劑。近人黃坤載。所立地魄湯。補土生金。

白話文:

滋潤肺部的陰液。肺部得到滋潤後,其葉片會下垂。氣息也會因此得以下降。促進膀胱功能,傳導到大腸。各個竅穴暢通,五臟得到滋養。如果肺葉乾枯焦黑,不能覆蓋下部,就會翹起,氣息也會逆行上升,導致無法平臥休息。外部會表現為皮膚毛髮缺乏光澤。內部則會導致排便排尿不調,足部痿弱,腸道乾燥,各種疾病都會產生。只有這種膏藥滋潤津液,是治療痿燥的良方。近代的黃坤載提出的地魄湯,以補土生金為原理。

補金生水。於補肺之法頗得。平時代茶。可用生脈散黃耆糯米湯。加阿膠麥冬。尤能充補肺臟。凡此皆滋補肺陰。為失血必有之證治也。而陳修園謂血雖陰類。運以陽和。心肺之陽一宣。如日月一出。爝火無光。諸般邪熱俱除。血自不擾。而循經矣。故又有溫補肺陽之法。

白話文:

要補充金元素來生水,對於補充肺臟的辦法很有幫助。平時飲用的茶,可以使用生脈散和黃耆糯米湯,再加入阿膠和麥冬,這樣能更好地補充肺臟。這些都屬於滋補肺陰的方法,對於因失血導致的症狀是必要的治療。

而陳修園認為,雖然血屬陰,但要通過陽氣來運行。心肺之陽氣一旦宣發,就像太陽和月亮出來一樣,使燭火的光芒都黯淡無光。各種邪熱都會被清除,血液自然就不會混亂,而會按照經絡循行。因此,也有通過溫補肺陽來治療的方法。

保元湯。甘溫除大熱。使肺陽布濩。陰翳自消。設有痰飲咳嗽者。加五味杏仁。或用六君湯。加炮姜五味。內經云。形寒飲冷則傷肺。上二方。為形寒者立補肺之法。凡陽虛生外寒。及濁陰乾上焦者。用以扶肺之陽。洵屬良劑。然失血之人。多是陰虛。若執甘溫除大熱之說。

白話文:

可以運用保元湯治療。因為保元湯性味甘溫,可以去除體內過剩的熱氣,幫助肺氣充盈濕潤,讓陰翳症狀自行消退。如果出現痰液飲水,伴有咳嗽的患者,可以加入五味杏仁。或者使用六君湯,加入炮製過的生薑和五味子。

《內經》提到,如果身體受寒或飲用過冷的飲品,就會損傷肺部。以上兩種方劑,是針對身體受寒的患者,用來補益肺氣的方法。凡是陽氣虛弱導致外部受寒,或者濁陰上犯上焦的患者,都可以使用這兩種方劑扶助肺陽。它們都是非常好的藥物。

但是,對於失血的患者,大多屬於陰虛體質。如果堅持使用甘溫除大熱的方法,

妄投此等藥料。鮮不致誤。故年來從修園法者。能醫雜證。而不能醫虛癆。以其偏於補陽故也。第以理論之。原有氣不攝血之義。故什百之中。亦有一二宜補陽者。因並列其方。使人參觀。以盡其變。心為君火。主生血。血虛火旺。虛煩不眠。怔忡健忘。淋遺秘結。神氣不安。

白話文:

不要隨意使用這些藥材。否則容易出錯。因此,近年來學習中醫補腎法的人,能治療各種疾病,但不能治療虛癆症,因為偏重於補陽氣。不過從理論上來說,原本就有氣不攝血的說法。因此,每百人中,也有一兩個人適合補陽氣。所以把這些方法並列在一起,讓大家參考,以涵蓋所有變化。心屬君火,主生血。血虛則火旺,導致心煩失眠、心悸健忘、遺尿祕結、精神不安。

天王補心丹。啟腎之水。上交心火。火不上炎。則心得所養。心經水火不相濟者。以此補水寧心。若不關水虛。但由本臟之血虛火旺者。則但用養血清心之藥而已。硃砂安神丸。瀉心火。補心血。並安心神。凡怔忡昏煩不寐之證。皆可治之。若心陽不收。汗出驚悸。以及心火不下交於腎。

白話文:

使用天王補心丹可以補腎水,再讓腎水升交心火。心火不向上炎,心臟得到滋養。對於心經水火不協調的人,可以使用天王補心丹來補水,安撫心神。

如果心神不寧,不是因為腎水不足,而是因為心臟本身血虛、火旺,那麼只需要使用養血、清心的藥物即可。

硃砂安神丸可以清心火、補心血、安撫心神。凡是心悸、昏煩、失眠等症狀,都可以用硃砂安神丸來治療。

如果心陽不足,出現出汗、驚悸以及心火不下降與腎水交融的情況,

而為夢遺溺赤等證者。隨用上二方。再加龍骨牡蠣棗仁蓮心浮麥等。以斂戢之。此為心經血虛火旺之大法。其有心經火虛。不能生血。瘦削悸怯。六脈細弱。宜用人參養榮湯。補脾胃以補心。內經云。中焦受氣取汁。變化而赤是為血。是湯補心化血。以奉周身。名養榮者。專主以陽生陰。

白話文:

對於有夢遺、遺精出血等症狀的人,可以使用上面提到的兩個方子。再加入龍骨、牡蠣、棗仁、蓮子心、浮小麥等藥材,以收斂固攝精氣。這是治療心經血虛火旺的總體方法。

如果心經火虛,不能生血,導致消瘦、心悸、膽怯,六脈細弱,則應使用人參養榮湯。通過補益脾胃來補益心臟。

《內經》中說:「中焦受納氣血,取其精華,變化而為紅色,這便是血液。」人參養榮湯就是補益心臟,化生血液,以供應全身。因此命名為「養榮」,主要是通過陽氣生長陰血。

和暢榮血。凡氣血兩虛。變見諸證。皆可服也。然女人血崩。及產後亡血過多。均以溫補為主。因其血下瀉。屬於脫證故也。至於吐血。乃血脈奮興。上干陽分。是為逆證。宜溫補者最少。然亦有陽不統陰。暴脫大吐。陰亡而陽亦隨亡者。溫補又為要法。甚矣。醫者辨證不可不詳。

白話文:

調和氣血,促進血液循環。凡是氣血兩虛導致的各種症狀,都可以服用此補方。但是,對於女性月經崩漏或產後失血過多,則以溫補為主,因為這些情況是血虛導致的。至於吐血,是氣血上逆導致的,屬於逆證,不太適合溫補。然而,也有因為陽虛不能制約陰氣,突然大吐,造成陰氣虛弱而陽氣也隨之衰敗的情況,這種時候溫補就非常重要。由此可見,醫者在辨證時必須仔細謹慎。

而用藥不可執一也。故近日從丹溪者。專用苦寒。從修園者。專用溫藥。皆是一弊。脾主統血。運行上下。充周四體。且是後天。五臟皆受氣於脾。故凡補劑。無不以脾為主。思慮傷脾。不能攝血。健忘怔忡。驚悸盜汗。嗜臥少食。大便不調等證。歸脾湯統治之。脾虛發熱。

白話文:

用藥不能拘泥於一種治療方法。因此,最近從丹溪學派的醫生專用苦寒藥,從修園學派的醫生專用溫藥,這都是一種偏見。脾主統血,運行上下,充養全身。而且脾是後天之本,五臟都從脾胃獲得氣血。因此,所有補益藥方都應以健脾為基礎。思慮過度傷脾,導致不能控制血氣。因此出現健忘、怔忡、驚悸、盜汗、嗜睡、少食、大便失調等症狀,這些症狀都可以歸脾湯來治療。脾虛也會導致發熱。

加丹皮炒梔。兼肺氣燥者。加麥冬五味。脹滿而水穀不健運者。加陳皮煨姜。或加阿膠以滋血。或加柴胡貝母以解鬱。或加魚膠以固血。獨於熟地不可加入。以礙其統攝運行之用。蓋此乃以陽生陰。以氣統血之總方。不似四物六味。以陰益陰也。且脾與肝腎。滋陰之法。亦各不同。

白話文:

如果兼有肺氣乾燥,可以加入麥冬和五味子。

如果出現脹滿,而且消化不良,可以加入陳皮和煨姜。

或者可以加阿膠來滋養血液,柴胡和貝母來疏解鬱結,魚膠來固血。

唯獨不要加入熟地黃,因為它會阻礙氣血運行。

這個方子以陽生陰,以氣統血為宗旨。不同於四物六味湯這種以陰補陰的方法。

此外,滋補脾胃、肝臟和腎臟的陰氣,方法也各不相同。

若脾陰虛。脈數身熱。咽痛聲啞。慎柔五書。用養真湯。煎去頭煎。止服二三煎。取無味之功以補脾。為得滋養脾陰之秘法。楊西山專主甲己化土湯。亦頗簡當。而人參花粉。尤滋生津液之要藥。世但知砂半姜蔻。為扶脾進食之要藥。不知脾陽不足。不能熏化水穀者。砂半姜蔻。

白話文:

如果脾陰不足,脈搏快速、身體發熱、咽喉疼痛、聲音嘶啞,謹慎使用柔五散。使用養真湯,煎煮後倒掉第一次煮出來的湯水,只服用後面的兩到三次煎煮出來的湯。取其中無味的成分來補脾,這是滋養脾陰的祕方。楊西山專門使用甲己化土湯,這個方法也比較簡便。而人參和花粉,更是滋生津液的重要藥物。世人只知道砂仁、半夏、姜、蔻,是扶脾進食的重要藥物。卻不知道脾陽不足,不能消化水穀,砂仁、半夏、姜、蔻都是無濟於事的。

自系要藥。若脾陰不足。津液不能融化水穀者。則人參花粉。又為要藥。試觀回食病。水穀不下。由於胃津乾枯。則知津液。尤是融化水穀之本。近日西洋醫法書傳中國。與內經之旨。多有牴牾。實則內經多言其神化。西洋多滯於形跡。以內經之旨通觀之。神化可以該形跡。

白話文:

人參花粉本身就是重要的藥材。如果脾陰不足,津液無法消化食物,那麼人參花粉就是更加重要的藥材。試想反胃的疾病,食物無法消化,這是因為胃液乾涸的緣故,由此可知津液纔是消化食物的根本。最近西洋醫學的書籍傳入中國,其理論與《黃帝內經》的宗旨有很多矛盾的地方。實際上,《黃帝內經》更多地講述神化的部分,而西洋醫學則更多地停留於具體現象上。從《黃帝內經》的宗旨來看,神化是可以包括具體現象的。

然西人逐跡細求。未嘗無一二通於神化者也。內經之旨。謂脾主消磨水穀。肝膽之氣。寄在胃中。以疏泄水穀。西醫則云。谷入於胃。有甜肉汁。來注以化之。又苦膽汁注於小腸以化之。與胃津合併。化其穀食。內經所言。化谷以氣。西醫所言。化谷以汁。有此氣。自有此汁。

白話文:

然而,西方人的探究精細深入,不乏一些通曉神妙之理的人。中醫經典《黃帝內經》的宗旨認為,脾臟負責消化水穀,肝膽之氣寄寓於胃中,以疏通水穀。西方醫學則認為,食物進入胃中後,有甜味的胃液注入其中,將食物分解。另外,苦味的膽汁注入了小腸中,將食物分解,與胃液結合,將穀物分解。中醫所說的化谷,是指用氣來化解;西方醫學所說的化谷,是指用液體來化解。有了這個氣,自然就有這個液體。

今人讀內經。不知經文舉精以該粗。竟至得用而遺體。反不若西醫逐跡以求。尚知穀食之化。在於汁液也。但西醫有此論。而用藥不經。不足為訓。吾於滋胃汁。每用甘露飲。清燥養榮湯。葉氏養胃湯。滋脾汁。用人參固本湯炙甘草湯。去桂枝。加白芍。滋膽汁。用小柴胡湯。

白話文:

現在的人讀《黃帝內經》,卻不知道《內經》的原則是抓住重點,統籌全局。以至於只知其用,而忘記了根本。反而不如西醫逐一探究,對於穀物消化過程的認識更為清楚,知道在於身體液體的作用。不過,西醫雖然有這樣的理論,但用藥卻不循其道,不足以作為借鑑。我用於滋養胃液的藥方是「甘露飲」、「清燥養榮湯」、「葉氏養胃湯」。用於滋養脾液的藥方是「人參固本湯」、「炙甘草湯」(去除桂枝,添加白芍)。用於滋養膽汁的藥方是「小柴胡湯」。

去半夏加花粉。生津化谷。以折衷中西之醫法。而為補養脾陰要義。知此。庶可補李東垣脾胃論之所不足。若果脾陽不旺。不能磨化水穀者。則用六君子。加香砂以燥之。如欲專意填補。則仲景小建中湯。尤勝。補陽致陰。為虛癆聖方。今即不能恪遵。但得其意。則于歸脾六君補中益氣諸方。

白話文:

去除半夏,加入花粉。生津養胃。採用中西醫結合的方法,作為滋補脾陰的根本原則。理解這個原則,才能彌補李東垣《脾胃論》的不足。

如果脾陽虛弱,不能消化食物,則使用六君子湯,加入香砂燥化。如果想要專注於滋補,則張仲景的小建中湯效果更好。補陽生陰,是治療虛癆的聖方。

現在雖然不能嚴格遵循古方,但只要把握其意蘊,就能在歸脾湯、六君子湯、補中益氣等方劑中靈活運用。

可以變化神奇。用收廣效。歸脾湯。從建中湯重濁處用意。補中湯。從建中湯輕清處用意。第此方。桂枝陽燥。於血證有宜不宜。用者審之。如命門真火。不能生土。吐利厥冷。陰火上衝。頭面赤色。噁心逆滿。用正元丹溫補少火。而又無壯火食氣之虞。是能得小建中之遺意者也。

白話文:

這個方劑可以有神奇的變化,使用範圍很廣。歸脾湯的創製,是從健中湯中偏於重濁處著手。補中湯的創製,是從健中湯中偏於輕清處著手。但是,這個方劑中加入了桂枝,桂枝性溫燥,在治療血證時要注意適應症,不能胡亂使用。在使用時應慎重考慮。如果命門真火不足,不能生化血液,導致嘔吐腹瀉、寒顫、陰火上炎,頭面潮紅、噁心嘔吐、腹部脹滿,可以服用正元丹溫補命門之火,又不用擔心壯火助邪之虞。這個方劑可以說是繼承了小建中湯的精髓。

葛可久白鳳膏。化平胃散之燥。變為柔和。又用酒送。取五穀之精。合諸藥以養脾胃。治飲食不進。發熱勞倦。和血順氣。功效最大。肝為藏血之臟。血所以運行周身者。賴衝任帶三脈以管領之。而血海胞中。又血所轉輸歸宿之所。肝則司主血海。衝任帶三脈。又肝所屬。故補血者。

白話文:

葛可久的「白鳳膏」,能緩解「化平胃散」的燥熱,使其變得溫和。再用酒送服,可以吸收五穀的精華。結合各種藥材,達到滋養脾胃的效果。治療飲食不進、發熱勞倦。調和氣血,功效非常顯著。肝臟是儲藏血液的器官,血液能在全身運行,是因為衝脈、任脈、帶脈這三條經絡負責管控。而血海位於胞宮中,是血液運輸和歸宿的地方。肝臟負責管理血海,衝任帶三脈也屬於肝臟管轄。因此,補充氣血時,

總以補肝為要。李時珍謂肝無補法。蓋恐木盛侮土。故為此論。不知木之所以剋土者。肝血虛。則火擾胃中。肝氣虛。則水泛脾經。其侮土也如是。非真肝經之氣血有餘也。且世上虛癆。多是肝虛。此理自東垣脾胃論後。少有知者。肝血虛。則虛煩不眠。骨蒸夢遺。宜四物湯。

白話文:

治療疾病時,應以補養肝臟為主要目標。李時珍主張「肝無補法」,擔心「木盛侮土」(即肝氣過盛剋制脾氣)。但其實,肝臟剋制脾臟的原因並不是肝氣血過旺,而是肝血虛弱,導致肝火侵擾胃部;肝氣虛弱,導致脾經水液泛濫。因此,肝臟剋制脾臟的現象,並非肝臟本身氣血過盛所致。而且,世界上很多虛弱羸弱的人,都是肝氣血虛弱所致。自從東垣提出《脾胃論》後,很少人知道這個道理。肝血虛弱會導致心煩失眠、骨熱潮紅、夢中遺精。此時,應服用四物湯。

加棗仁知母雲苓柴胡阿膠牡蠣甘草。斂戢肝魂。滋養肝血。清熱除煩。為肝經陰虛滋補之法。又有肝經氣虛。臟寒魂怯。精神耗散。桂甘龍牡湯。以斂助肝陽。陽虛遺精。驚悸等證宜之。獨與失血未盡合宜。以其純用氣分藥故也。仁熟散。用血分藥較多。溫潤養肝血。功與炙甘草湯相近。

白話文:

加入棗仁、知母、雲苓、柴胡、阿膠、牡蠣、甘草等藥材。能夠斂藏肝魂,滋養肝血,清熱除煩。適用於肝經陰虛的滋補治療。

還有肝經氣虛,臟寒魂怯,精神耗散的情形。可以使用桂甘龍牡湯。以收斂幫助肝陽。陽虛遺精,驚悸等情況適用。但對於失血未盡的情況並不合適。因為它純粹使用氣分藥。

仁熟散中使用血分藥較多。溫潤養肝血。功效與炙甘草湯相近。

若肝之血不暢和。亦可用滑氏補肝散。以酸味補肝體。以辛味補肝用。妙獨活一味。借風藥以張其氣。若去獨活。加桑寄生。則又有寧息風氣之妙。方意實從逍遙散套出。但此方氣味厚。俱純於補肝。逍遙散氣味較薄。故純於和肝。凡肝有鬱火。胸脅刺痛。頭眩心悸。頰赤口苦。

白話文:

如果肝血運行不暢和諧。也可以使用滑氏補肝散。用酸味來滋補肝體。用辛味來補充肝臟的運作。獨活一味很奇妙。借用風藥來提升肝氣。如果去掉獨活,加入桑寄生。則又能安寧風氣。方劑的思路實際上是從逍遙散演變而來的。但是這個方劑的藥物氣味濃烈。全部都是純粹用來滋補肝臟的。逍遙散的藥物氣味比較淡薄。因此全部都是純粹用來調理肝臟的。凡是肝鬱火。胸脅刺痛。頭暈心悸。面頰發紅口苦。

寒熱盜汗。少食嗜臥。無不治之。又有肝經血脈大損。虛悸脈代者。法宜大生其血。宜仲景炙甘草湯。大補中焦。受氣取汁。並借桂枝入心。化赤為血。使歸於肝。以充百脈。為補血第一方。世醫補血。而不得血之化源。雖用歸地千石無益。果參透此旨。則歸脾湯之用遠志棗仁。

白話文:

如果出現寒熱交替盜汗、食慾不振、嗜睡等症狀,幾乎都可以用中醫的方法治療。

另外,如果肝經血脈嚴重受損,出現心悸、脈搏代跳等虛弱症狀,應該採用滋養氣血的方法。可以使用仲景的炙甘草湯,大補脾胃,吸收營養。同時加入桂枝,讓氣血進入心臟,將赤色氣血轉化為血液,並輸送到肝臟,以充盈全身經脈。這是補血的第一要方。

世人補血,卻不瞭解血的化生來源。即使使用大量的生地黃,也無法起到作用。如果能透徹理解這個道理,就會明白歸脾湯中使用遠志、棗仁的用意。

是入心理血之源也。逍遙散之用丹梔。是入心清血之源也。從此一隅三反。自有許多妙用。腎為水臟。上濟君火。則水火既濟。上交肺金。則水天一氣。水升火降。不相射而相濟。安有不戢自焚之患。設水陰之氣虛。而火熱之氣亢。喘咳蒸灼。痰血癆瘵均作矣。凡人後天之病。

白話文:

這是進入心理血脈之源頭。逍遙散用丹皮和梔子,這是進入心臟清除血脈之源頭。從這個角度反覆思考三次,自然會有很多妙用。腎臟屬水臟,滋潤上方的君火,這樣水火就會調和。腎臟與肺金相交,則水氣和天氣相通。水氣上升,火氣下降,不相剋制而互相滋養,哪裡會有水火失控、自身灼傷的隱患。若水陰之氣虛弱,火熱之氣旺盛,就會出現喘咳、發燒灼熱、痰血、肺癆等疾病。凡是人後天所患的疾病,

久則及於先天。寇深矣。若之何。凡治虛者。不可以不早也。地黃湯主之。補腎之陰。而兼退熱利水。退熱則陰益生。利水則陰益暢。蓋膀胱化氣。有形之水氣下泄。則無形之水陰。如露上騰而四布矣。以濟君火。則加枸杞元參。以輸肺金。則加生脈散。火甚者再加黃柏知母。

白話文:

時間久了就會影響到先天(元氣)。情況嚴重了。該怎麼辦呢?凡是治療虛症的,不能不早期治療。地黃湯是主治的方劑。它既能滋補腎陰,又能同時退熱利水。退熱,陰液就會日漸滋生;利水,陰液就會日漸通暢。因為膀胱化氣,具形的濕熱之氣排出體外,那麼無形的陰液,就像露水上升後散佈一樣,可以滋養君火(心火)。如果君火過旺,再加枸杞和元參。如果肺金虧虛,再加生脈散。火熱過盛的,再加黃柏和知母。

如小便清和。無痰氣者。只須專意滋腎。左歸飲多服為佳。回龍湯滋陰降火。同氣相求。視無情草木尤勝。如陰虛火旺。足痿筋焦。骨蒸頭暈。用丹溪大補陰丸。滋陰潛陽。以苦寒培生氣。較地黃湯更優。以上補腎陰法。又有宜補腎陽者。腎為水臟。而內含陽氣。是為命火。

白話文:

如果小便清澈明亮,且沒有痰氣,只要專心滋養腎臟。服用「左歸飲」較為理想,可以滋陰降火,就像志同道合的人相互吸引,效果比對待無情草木還要好。

如果陰虛火旺,導致足部痿弱、筋脈萎縮、骨頭發熱、頭暈,可以使用「丹溪大補陰丸」。此藥能滋陰潛陽,以苦寒之性培生氣,效果比「地黃湯」更佳。

以上是補腎陰的方法。除此之外,也有人適合補腎陽。腎臟是水臟,但也包含陽氣,稱為「命火」。

此火上泛。則為雷龍之火。下斂則為元陽之氣。引雷龍之火以歸根。則無上熱下寒。頭暈腰痛。腫喘癃閉之證。用腎氣丸。從陰化陽。補火濟水以治之。再加牛膝車前。或黃柏知母。更能利水折火。如不須化水。但須補陽者。則用黃耆天魂湯。是從仲景附子湯套出。雖不及附子湯力量之厚。

白話文:

當「火」從上部浮現時,就會形成「雷龍之火」。而當「火」斂藏於下時,則為「元陽之氣」。將「雷龍之火」引導回根部,就能夠消除上熱下寒、頭暈腰痛、水腫氣喘、小便閉塞等症狀。

治療時可以服用「腎氣丸」,從陰中生陽,補益陽氣,滋陰補水。再加入牛膝、車前子,或黃柏、知母,可以利水消火。如果不需要利水,只須補陽,則可以使用「黃耆天魂湯」。此湯方源自「仲景附子湯」,雖然療效不及附子湯強勁。

較附子湯藥尤純和。血家忌剛燥。間有宜補元陽者。亦以此等為佳。夫腎中之陽。達於肝。則木溫而血和。達於脾。則土敦而谷化。筋骨強健。手足不清冷。衛氣固。不惡寒。皆腎陽足故也。然腎水賴陽以化。而腎陽又賴水封之。此理不可偏廢。補腎者所宜細求。以上所論補法。

白話文:

與附子類藥物相比,本方藥性平和。對於血虛症狀者,應忌用溫燥藥。若有需要補益元陽者,也可採用此類藥方。腎中的陽氣通達肝臟,則肝氣溫暖而血脈調和;通達脾臟,則脾氣健運而穀物消化,使筋骨強健,手足不再冰冷,衛氣固護,不畏寒冷,這些都是腎陽充足的表現。但腎中水液需依靠陽氣來溫化,而腎陽也需要水液來滋養,這是一個不可偏廢的道理。補腎者應仔細探求。以上所論述的補腎方法。

輕重進退。各有法度。非如張景岳輩。多集補藥而已也。總而論之。血證屬虛癆門。固宜滋補。第恐瘀邪未清。驟用補法。則實以留邪為患。而正氣反不受益。歷見乾血癆瘵等證。皆系醫人橫用滋補。以致舊血不去。新血不生。不知舊血。客於經絡臟腑之間。如木之有蛀。不急去之。

白話文:

在治療中醫疾病時,使用輕重手法和進退時機都有嚴格的法則。不像張景嶽這些人,只知大量使用補藥。總的來說,血虛證屬於虛癆症候,固然應該滋補。但是擔心瘀血尚未清除,貿然使用滋補療法,就會使實邪得以滯留,危害身體,而正氣反而得不到滋養。我見過不少乾血癆瘵等症狀,都是因為醫生胡亂使用滋補藥物,導致舊血不去,新血不生。不知道舊血停留在經絡臟腑之間,就好比木頭生了蛀蟲。如果不急著把它清除掉,

非木死。其蛀不止也。故仲景治乾血。用大黃䗪蟲丸。夫既成虛癆之證。而內有乾血。猶須峻藥去之。則其虛未成者。更不可留邪為患。故實證斷不可用補虛之方。而虛證則不廢實證諸方。恐其留邪為患也。或虛中實證。則攻補兼用。或十補一攻。在醫者之善治焉。

白話文:

木頭不會自然死亡,是因為有蛀蟲不斷地啃食它。所以仲景治療乾血癥,使用大黃粉蟲丸。當虛癆已經形成,而體內還有乾血時,仍然需要使用強力藥物將其排出。如果虛證尚未形成,更不能留著邪氣為患。因此,實證不能使用補虛的方子。虛證也不能捨棄實證的諸多方子,因為擔心留下邪氣為患。如果出現虛中實證,就要攻補兼施。或者十補一攻,這取決於醫生的精湛治療技術。

以上所論。吐血始終治法略備。惟於兼證變證不及詳言。另立門類。縷分條析。查證治者。可以鉤考而得之。

白話文:

以上所述,對於治療吐血的方法基本齊全。但對於伴隨的其他症狀和變異的症狀沒有詳細說明,將在其他章節中進行細分和詳細分析。治療者可以通過查閱這些章節來尋找相應的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