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證論》~ 卷五 (9)
卷五 (9)
1. 胎氣
子眩者,氣分之痰也。其證目眩頭暈,皆由胎水上逆為痰之所致。二陳湯,加紫蘇、枳殼、杏仁、薑汁、竹瀝治之。
子癇者,血分之風也。其證忽然昏冒,卒倒無知,手足抽掣,過時則醒,口噤反張,乃孕婦血虛,風邪入肝之所致。法宜補血祛風。四物湯,加鉤藤、防風、茯神、桑寄生、獨活、羚羊角;逍遙散、小柴胡,皆可借治。
小便不通者,氣不足也。氣化則水能出,今小便點滴不通,是胞系下壓其溺竅故也。究其所以下壓溺竅之故,則因腎氣不足,不能舉胎而上,此名轉胞。宜腎氣丸主之。又或胃氣不足,不能升提其胎,補中益氣湯主之。
大便不通者,血不足也。孕婦之血足則無病,血既不足,則供胎猶未能給,更何能分給諸臟?是以必現口渴、咳逆、發熱、大便不通等證。治宜滋生其血,血足則大便自通。四物湯,加杏仁、麻仁、蓯蓉、菟絲子治之;逍遙散,加麻仁、枳殼、厚朴亦治之。
總而論之,胎氣不和者,皆是水分之病,調水則氣自和;胎火太旺者,皆是血分之病,調血則火自熄。能知水火血氣之故,則治胎不難,治失血之證亦不難,即治雜證,更無所難。
此書為失血說法,其氣一門,皆連類而及之者。然胎病之發,尤水火血氣之顯然者。能參透此條,則於水火血氣四字,自無隱匿之情。其他胎病,有未備錄者,另有胎產之書可查。
白話文:
孕婦眩暈,是氣分產生痰濁所致。症狀為眼睛昏花、頭暈目眩,都是因為胎水上逆形成痰阻礙所引起。可以用二陳湯,加上紫蘇、枳殼、杏仁、薑汁、竹瀝來治療。
孕婦子癇,是血分產生風邪所致。症狀為突然昏迷、不省人事、四肢抽搐,過一段時間會清醒,嘴巴緊閉、身體反張,這是因為孕婦血虛,風邪侵入肝臟所導致。治療方法應該補血、祛風。可以用四物湯,加上鉤藤、防風、茯神、桑寄生、獨活、羚羊角。逍遙散和小柴胡湯也都可以參考使用。
小便不通,是氣不足所致。氣化功能正常,水液才能順利排出。現在小便滴滴答答不通暢,是因為子宮下壓尿道口導致的。探究子宮下壓尿道口的原因,是因為腎氣不足,無法將胎兒向上托舉,這稱為「轉胞」。可以用腎氣丸來治療。或者因為胃氣不足,無法向上提舉胎兒,可以用補中益氣湯來治療。
大便不通,是血不足所致。孕婦氣血充足就沒有疾病。如果血不足,供應胎兒都可能不夠,更何況是供應其他臟器。因此,一定會出現口渴、咳嗽、噁心、發熱、大便不通等症狀。治療方法應該滋養血液,血足則大便自然通暢。可以用四物湯,加上杏仁、麻仁、蓯蓉、菟絲子來治療。逍遙散,加上麻仁、枳殼、厚朴也可以治療。
總體來說,胎氣不和,都是因為體內水液失調引起的,調理好水液,氣自然就順和;胎火過旺,都是因為血分失調引起的,調理好血液,火氣自然就消退。能夠明白水、火、血、氣的道理,治療胎氣問題就不困難。治療失血的病症也不困難,治療其他雜病就更沒有什麼困難了。
這本書主要是講述失血的病症,其中氣的部分,也都連帶提到。然而胎病的發生,尤其明顯與水、火、血、氣有關。能夠參透這一點,對於水、火、血、氣四個字,自然能夠瞭解其重要性。其他的胎病,可能沒有全部收錄,可以參考其他婦產科的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