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證論》~ 卷五 (8)
卷五 (8)
1. 胎氣
血與水皆陰也。水為先天陽氣所化之陰液,血為後天胃氣所化之陰汁。腎陰又轉賴胃之水津而生,胃氣又實藉腎之生陽而旺。
今有腎中之生陽不足者,脈弦發熱,愈脹而下墜,腹痛惡寒,子宮欲開。仲景用附子湯治之,保腎之陽,以扶胃氣。此補陽法也。
又有胃中之水津不足者,則子臟乾燥,悲傷欲哭,象如神靈所憑,數欠伸。所以然者,以腎水不足,沖血不足,無所潤養。腎水在下,則為胞中之天癸;在上,則為口中之津液。臟燥,則肺金不得津液之潤養,故肺主悲傷。欠伸者,明系腎病;如神所憑者,血燥則心不化液,而神無守也。甘麥大棗湯,滋腎之陰,從衝任以輸水於腎,而腎陰因籍以生。此補陰法也。
視此二條,一切滋陰補陽之法,可以貫通。
胎漏,亦分水與血二證。下血者屬血熱,因其火甚,故逼血妄行,宜四物湯加阿膠、炒梔子、側柏葉、黃芩。下水者,或如豆汁,下至升許,名曰孤漿。去水太多,則胎乾枯,必倚而墜。水即氣也,惟其氣泄,是以水泄。黃耆糯米濃煎,補而滋之;茅根、白朮、人參、鹿角霜、桑螵蛸、白銀,酒水煎服,亦佳。
再按:血統於脾,而藏於肝。肝主疏漏,故漏血,治以歸脾湯加柴胡、山梔、阿膠,於法尤合。水生於腎而制於肺,肺氣不納,故漏水。今觀肺中虛寒,不能制下,則小便遺溺,可知肺氣不納,所以漏水之理矣。宜用白朮、人參、海螵蛸、龍骨、牡蠣、百合、訶子、苧根、白銀。
子淋者,小便淋瀝,亦分水淋、血淋二者。水淋病在膀胱,脹閉澀滯,宜五淋散加木通、澤瀉。血淋者,病在血室,陰中割痛,下滴血點,四物湯加蓯蓉、茅根、藕節、條芩、赤苓、草梢。
子懸者,胎氣上逼,懸塞心胸,亦分水分、血分二者。水分之病,由於氣虛,水泛為痰,壅湊其胎,濁氣上逆,脈必沉滑遲弱,六君子湯加枳殼、紫蘇、腹皮、川芎、香附治之。血分之病,由於血虛,胎中厥陰肝經相火上僭,舉胎上逼,宜小柴胡合四物湯,再加雲苓、黃連、黃柏;六味丸加牛膝、麥冬以引之使下,亦高者抑之之義,毋畏牛膝之墮胎也。
又按:子懸之證,有孕七八月,產母血虛,胎無所養,上行求食者,但用下降之藥,不能治也。宜大補其血,炙甘草湯去桂枝,加淮藥、棗仁治之;聖愈湯加白朮、雲苓、甘草亦治之。甘麥大棗湯皆宜。又當美其飲食,用黃耆、人參、山藥、白芷、芡實、豬蹄燉服,最佳。
子氣者,水腫也。胞與膀胱,並域而居,胞宮為胎所佔,侵逼膀胱,以致膀胱之水不能化行。亦由膀胱之氣化先有不足,故能為胎占,用五苓散主之。若是胎火乘肺,化源不清,以致便短水腫者,去桂枝,加知母、麥冬、黃芩、杏仁、防己治之。
子煩者,血虛也。血者心之所主,血足則心不煩。胎既耗血,胎中之火又上與心火相合,火擾其心,是以虛煩不能眠。酸棗仁湯治之,硃砂安神丸亦治之。
白話文:
胎氣
血和水都屬於陰。水是由先天的陽氣轉化而來的陰液,血是由後天的胃氣轉化而來的陰汁。腎的陰液又依賴胃的水液滋養產生,而胃氣的旺盛也實在依賴腎的陽氣支持。現在有腎中陽氣不足的人,脈象呈現弦緊且發熱,肚子越來越脹,而且感覺向下墜,腹痛、怕冷,子宮有要打開的跡象。醫聖張仲景使用附子湯來治療,目的是保護腎的陽氣,以扶持胃氣,這是一種補陽的方法。另外,也有胃中水液不足的情況。
那麼子宮會變得乾燥,感到悲傷想哭,好像有神靈附身一樣,常常打哈欠。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腎水不足,使得衝脈的血液不足,沒有東西來滋潤和養育子宮。腎水在下,就成為子宮內的天癸(女性的生理物質);腎水在上,就成為口中的津液。子宮乾燥,那麼肺金就無法得到津液的滋養,所以肺主悲傷。打哈欠,明顯是腎病引起的。至於像神靈附身,是因為血燥,導致心不能化生津液,神志沒有依附的地方。可以用甘麥大棗湯。
這個方子可以滋養腎的陰液,從衝脈和任脈輸送水分到腎,腎陰因此得以產生,這是一種補陰的方法。看看這兩條,所有滋陰補陽的方法,就可以貫通理解了。
胎漏(孕期出血或陰道流水),也分為水和血兩種情況。出血屬於血熱,因為火氣太旺盛,所以迫使血液妄行。可以使用四物湯,加入阿膠、炒梔子、側柏葉、黃芩來治療。流水的,有時像豆汁一樣,甚至流出很多,叫做「孤漿」。水流失太多,胎兒就會乾枯,必定會滑落。水就是氣,正是因為氣洩漏,所以水也跟著洩漏。可以用黃耆、糯米濃煎,來補養滋潤。也可以用茅根、白朮、人參、鹿角霜、桑螵蛸、白銀,用水酒煎服,效果也不錯。
再說,血統屬於脾,而藏於肝。肝主疏泄,所以會漏血。用歸脾湯,加入柴胡、山梔、阿膠來治療,更加符合病理。水生於腎,但被肺所制約。如果肺氣不能正常收納,就會漏水。現在觀察肺中虛寒,不能控制水往下走,就會小便失禁,可知肺氣不能收納,所以才會漏水。可以用白朮、人參、海螵蛸、龍骨、牡蠣、百合、訶子、苧根、白銀。
子淋(孕期小便淋漓不盡),也是分為水淋和血淋兩種。水淋病在膀胱,脹痛閉塞,小便困難。可以用五淋散,加入木通、澤瀉。血淋病在血室,陰道內割痛,滴下血點。可以用四物湯,加入蓯蓉、茅根、藕節、黃芩、赤苓、草梢。
子懸(胎氣上逆),是胎氣向上頂迫,阻礙心胸。也分為水和血兩種情況。水的問題,是氣虛導致水液停聚,形成痰,壅塞在胎兒周圍,濁氣向上逆行。脈象必定是沉滑遲弱。可以用六君子湯,加入枳殼、紫蘇、腹皮、川芎、香附來治療。血的問題,是因為血虛,胎中的厥陰肝經的相火向上僭越,抬舉胎兒向上逼迫。可以用小柴胡湯合四物湯,再加入雲苓、黃連、黃柏。也可以用六味丸,加入牛膝、麥冬來引導氣機下行,這是「高者抑之」的意思,不用害怕牛膝會導致墮胎。
再說,子懸這個病症,有的出現在懷孕七八個月的時候,產婦血虛,胎兒沒有養分,向上尋找食物,只用下降的藥是不能治好的。應該大補其血,可以用炙甘草湯,去掉桂枝,加入淮山藥、棗仁來治療。也可以用聖愈湯,加入白朮、雲苓、甘草來治療。甘麥大棗湯都適用。還應注意飲食,多用黃耆、人參、山藥、白芷、芡實、豬蹄燉服,效果最佳。
子氣(孕期水腫),是指水腫。胞宮和膀胱,位置相鄰。胞宮被胎兒佔據,擠壓膀胱,導致膀胱的水液不能正常代謝。也是因為膀胱的氣化功能,原本就不足,所以才容易被胎兒佔據。可以用五苓散來治療。如果因為胎火侵犯肺部,導致水液代謝的源頭不清,造成小便短少、水腫的,可以去掉桂枝,加入知母、麥冬、黃芩、杏仁、防己來治療。
子煩(孕期心煩),是因為血虛。血由心所主,血充足則心不煩躁。懷孕既消耗血液,胎中的火氣又和心火相互結合,火擾亂心神,所以會虛煩難眠。可以用酸棗仁湯來治療,也可以用硃砂安神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