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宗海

《血證論》~ 卷四 (12)

回本書目錄

卷四 (12)

1. 崩帶

合崩帶觀之。一是水病。一是血病。女子男子。皆有血與水之病。宜通觀之。

白話文:

觀察崩帶的情況,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水液方面的疾病,另一種是血液方面的疾病。無論男女,都可能發生與血液或水液相關的疾病,因此應該全面地觀察與判斷。

2. 產血

婦人胎中。有血衣以裹兒。血衣之下。又有水衣以襯墊之。將產則胎水先破。水衣先下。然後血衣破而兒生。兒生之後。血衣乃下。世謂水衣墊胎。水衣既行。則其胎顛墜。是以兒出。此乃著跡之論。未得其所以然也。夫胎產之事。乃關氣化。豈猶什物之襯墊懸墜所可擬者。

吾為指出其理曰。天地之大。總是以陽統陰。人身之生。總是以氣統血。氣乃腎中水化之陽。故氣著於物。還復為水。吾是以有氣即是水之論。婦人懷子墊胎之水衣。即氣也。胎乃氣載舉之。氣即是水。故水墊其胎。實則氣載其血也。將產之時。水衣先行。氣下行。故水下行。

水行實則氣行也。氣既下行。則其胎血自隨之而下。血之從氣。又豈有氣行而血不行者哉。故胎之未生。氣載之。胎之將產。氣運之。知此。則知護胎者。必調氣。催生者必行氣。而治一切血證皆宜治氣。均可於此悟出。

將產之時。腰腹大痛者。以氣欲行。而血未行。血阻其氣。而氣必欲迫之使行。故令大痛。此必初胎初產之婦。血道新開。礙氣之行。故其痛或甚。或數產之婦。內有瘀血阻滯其氣。故令大痛。若壯婦身無瘀血。則將產時微痛而已。或微脹而已。蓋其氣行而血隨之下。血道既是熟路。

又無瘀血阻滯。何痛之有。其極痛而胎不下者。催生之法。總宜行血。不使阻滯其氣。則氣下而胎隨以下。佛手散主之。交骨不開者。加敗龜板。及婦人油發燒灰。義總取於活血。血活則氣通。胎順而自生矣。

既產之後。身痛腰痛。惡血不盡。阻滯其氣。故作痛也。蓋離經之血。必須下行不留。斯氣無阻滯。自不作痛。又能生長新血。若瘀血不去。則新血不生。且多痛楚。宜歸芎失笑散。及生化湯治之。夫產後百脈空虛。亟宜補血。而猶力主去瘀者。瘀血不去。則新血斷無生理。

吾於男女異同論。已詳言之。雖產後大虛。仍以去瘀為急。去瘀正為生新計也。吐衄家須去瘀血。觀此益信。

產後血暈。由血隨氣上。迷亂心神。故眼前生花。甚者悶絕口噤。神昏氣冷。有下血過多而暈者。屬虛。但昏悶煩亂而已。法當補血。宜炙甘草湯。及八珍湯。加棗仁龍骨硃砂丹皮。有下血少而暈者。乃惡露上搶於心。心下滿急。神昏口噤。絕不知人。法當破血。宜當歸延胡索血竭沒藥荊芥穗京墨煅紅醋淬童便引。血暈之證。吐衄家間亦有之。醫者不可不知。

產後血崩。乃榮氣空虛。不能攝血歸經。大劑歸脾湯主之。如兼汗出氣喘者。乃是血脫氣散之危證。參附湯。加阿膠熟地茯苓甘草以救之。然又有怒氣傷肝。肝氣橫決。血因不藏者。歸脾湯。加炒梔子阿膠艾葉柴胡。逍遙散。加阿膠牡蠣棕炭炒梔蓮葉香附皆宜。

敗血乾肺。口鼻黑色。面如茄色。或發鼻衄。乃氣逆血升之危候。或則喘急。或咳逆欲死。總緣肺虛。不能制節其下。是以下行之血。得以上干。宜參蘇飲主之。鼻衄。加杏仁。喘咳。加五味。吐衄家血乾肺臟者。亦與此同。敗血乾心。心氣閉塞。舌強不語。神昏譫語。如見鬼狀。宜歸芎失笑散。加龍腦硃砂血竭沒藥治之。牛膝散。加棗仁琥珀熟地人參。皆宜。

白話文:

產血

婦人懷孕時,胎兒外面有一層血膜包裹著,在這層血膜之下,還有一層水膜襯墊著。快要生產時,胎水會先破,水膜會先流出,然後血膜才會破,胎兒才會出生。胎兒出生後,血膜才會跟著排出。一般人說水膜是墊在胎兒下的,水膜流出後,胎兒就會滑落而產出,這只是表面看到的現象,並沒有真正了解其中的道理。其實胎兒的生產,是氣的運行變化所致,並不是像物品靠墊子支撐,懸掛著會掉落一樣可以類比的。

我來指出其中的道理。天地之間,總是陽氣統率陰氣;人體的生命,總是氣統率著血。氣是腎中水轉化成的陽氣,所以氣附著在物體上,又會還原成水。因此我說有氣就有水。婦人懷孕時,用來墊著胎兒的水膜,就是氣。胎兒是被氣載著托舉起來的,氣就是水,所以說水墊著胎兒,其實是氣載著血。快要生產時,水膜會先流出,這是因為氣向下運行,所以水也跟著向下流。

水流出,其實是氣在運行。氣向下運行時,胎兒的血液自然也跟著向下。血跟著氣走,難道會有氣在運行而血不流動的道理嗎?所以說,胎兒還沒出生時,是被氣載著;胎兒快要出生時,是被氣推動著。了解這個道理,就會知道,保護胎兒一定要調理氣;催生胎兒一定要運行氣;而治療一切血病,都應該從調理氣開始,這是可以從這裡領悟到的。

快要生產時,腰腹部劇烈疼痛,是因為氣想要運行,但血還沒跟著走,血阻礙了氣的運行,而氣一定會想辦法迫使血流動,所以會感到劇烈疼痛。這通常是初次懷孕生產的婦女,因為血道是新開的,阻礙了氣的運行,所以疼痛可能會很嚴重。或者是有過多次生產的婦女,體內有瘀血阻滯了氣的運行,也會導致劇烈疼痛。如果體格強壯的婦女,身體沒有瘀血,那麼快要生產時,只會感到輕微疼痛,或是輕微的脹痛而已,因為氣運行時,血會自然跟著向下,而且血道已經很暢通,也沒有瘀血阻礙,哪裡會感到疼痛呢?如果痛到極點而胎兒卻遲遲不下來,催生的方法,總是要讓血運行起來,不要讓血阻礙氣的運行,這樣氣自然會向下,胎兒也會跟著下來。可以用佛手散來治療,如果骨盆沒有打開,可以加上龜板(用燒過的)和婦女的燒過的頭髮灰,目的是為了活血。血活了,氣就會通暢,胎兒自然會順利產下。

生產之後,身體疼痛、腰痛,是因為惡露沒有完全排乾淨,阻礙了氣的運行,所以才會疼痛。因為離開經脈的血,必須要向下排出,不能滯留在體內,這樣氣才不會受到阻礙,自然就不會疼痛,而且也能夠生成新的血液。如果瘀血沒有排除,新的血液就無法生成,而且會感到更多疼痛。應該使用歸芎失笑散和生化湯來治療。雖然生產後身體非常虛弱,應該要補血,但還是要強調先去瘀血,因為瘀血不去,新的血液就無法生成。我在男女異同的論述中,已經詳細說明過這個道理。即使生產後身體虛弱,仍然要以去除瘀血為優先,去除瘀血正是為了生成新血。吐血、流鼻血的人也需要去除瘀血,從這裡可以更加確信這個道理。

產後血暈,是因為血隨著氣向上衝,擾亂心神,所以眼前會出現幻覺,嚴重者會昏迷、緊閉嘴巴、神智不清、身體冰冷。如果因為出血過多而暈倒,屬於虛弱,只會感到昏悶煩躁而已,應該用補血的方法來治療,可以用炙甘草湯或八珍湯,加上酸棗仁、龍骨、朱砂、丹皮等藥材。如果出血不多卻暈倒,是因為惡露向上衝到心臟,導致心下脹滿、急迫、神智不清、緊閉嘴巴、完全不省人事,應該用破血的方法來治療,可以使用當歸、延胡索、血竭、沒藥、荊芥穗、京墨(燒過用醋淬過)和童子尿引導藥效。吐血、流鼻血的病人,也可能出現血暈的症狀,醫生不可不知。

產後血崩,是因為體內的精氣空虛,無法收攝血液歸回正常的經脈,應該使用大劑量的歸脾湯來治療。如果同時出現出汗、氣喘的症狀,表示氣血虛脫,是危急的症狀,應該用參附湯,加上阿膠、熟地、茯苓、甘草來搶救。但也有因為發怒而傷肝,導致肝氣橫逆,血液無法收藏的情況,可以使用歸脾湯,加上炒梔子、阿膠、艾葉、柴胡,或者使用逍遙散,加上阿膠、牡蠣、棕炭、炒梔子、蓮葉、香附等藥材來治療。

敗血侵犯肺部,會出現口鼻發黑、臉色像茄子一樣,或者流鼻血的症狀,這是氣逆血升的危險徵兆。有時會出現喘氣急促,或者咳嗽不止,甚至快要死亡,總的原因是肺虛,無法控制血液下行,所以下行的血液才會往上衝。應該使用參蘇飲來治療,流鼻血可以加上杏仁,喘咳可以加上五味子。吐血、流鼻血導致肺部乾燥的情況,也和這個病症相同。敗血侵犯心臟,會導致心氣閉塞、舌頭僵硬、說不出話、神智昏亂、胡言亂語、看到幻覺,可以使用歸芎失笑散,加上龍腦、朱砂、血竭、沒藥等藥材來治療,牛膝散,加上酸棗仁、琥珀、熟地、人參等藥材也可以使用。

敗血侵犯脾臟,會出現噁心、嘔吐、腹脹、無法進食等症狀,可以使用生化湯,加上半夏、茯苓、枳殼、厚朴等藥材。如果出現水腫,是因為血轉化成水,和血變成膿的情況一樣。既然是從水變化而來,就應該用水的方法來治療,可以使用五苓散,加上蒲黃、丹皮等藥材來利水。

總而言之,血向下流動是順的,向上流動是逆的。知道產後血上逆是病,就能更加了解吐血、流鼻血的血上逆也是病。但吐血、流鼻血和產後出血,病因不同,所以治療方法也不同。此外還有一些產後常見的疾病,和吐血、流鼻血的道理可以互相參考,所以一併列出。

產後喘促,是非常危險的症狀。因為體內的精血突然枯竭,衛氣失去依附,是氣血虛脫的症狀,應該使用參附湯來治療,四磨湯也可以。如果是因為敗血侵犯肺部,導致氣喘、眼睛發黑、鼻孔有黑煙冒出的情況,表示肺氣快要衰竭了,應該用參蘇飲來治療。這兩種情況,一種是腎氣虛脫導致陽氣上越,一種是肺氣衰竭導致血氣上衝,兩個方子都使用人參,大量補充津液。水是氣的母親,方子中主要在補氣,所以使用人參來滋潤水液,滋潤水液就是補氣。而陽氣上越的,可以搭配附子來引導陽氣歸根;血氣上侵的,可以搭配蘇木來加速血氣下降。這確實是產後救急的良方。男子氣血虛脫的情況,也不能超出這個原則。

產後出汗,身體微微出汗是好的,因為產後血虛,微汗可以讓氣來依附血,陽氣來和陰氣。汗是氣分的水液。產後血不足,氣有多餘,所以微微洩氣來與血相配,這是很好的徵兆。如果體內陰虛,陽氣浮在體外,汗水淋漓不斷,這是自汗,和微汗不同。應該用補陰、引陽的方法治療,可以用聖愈湯,加上附子、五味子、麥冬、龍骨等藥材。如果大量出汗導致亡陽,汗如水流,表示元氣已經散失。氣就是水,氣脫就會大量出汗,必須使用大劑量的參附湯才能夠回陽。還有只頭部出汗,汗水到頸部就停止的,是因為血氣不調和,氣因為鬱積而向上蒸騰,所以只有頭部出汗,仲景將此稱之為「鬱冒」,可以用小柴胡湯來解決。盜汗陰虛的,可以用當歸六黃湯來治療。這些和吐血、流鼻血的出汗症狀是相通的,可以互相參考。產後發熱,

是因為陰血突然損傷,陽氣失去依附,可以用四物湯加炮姜,從陰來引導陽氣,這是正確的治療方法。如果頭痛、怕冷而發熱,屬於外感,不應該當成一般的傷寒來治療,應該用四物湯,加上荊芥、柴胡、蔥白,來調和血氣、解除表證。還有因為飲食積滯而發熱的,一定會出現腹脹、胸悶、打嗝、噁心等症狀,可以用異功散,加上山楂、神曲、麥芽、厚朴、生薑來治療。如果因為瘀血阻滯而發熱的,一定會出現身體、腹部等處刺痛的症狀,可以用生化湯來治療。如果因為失血過多,導致煩躁口渴、臉紅身熱,可以用當歸補血湯來治療。如果陰虛,陽氣失去依附,孤陽外越而發熱的,應該趕快服用參附湯來搶救。金鑑這篇論述,對於產後發熱虛實的病症,論述比較完整,和男子失血發熱的治療方法相同,只是失血是血向上衝,產後是血向下流,一逆一順,其中略有不同而已。

產後其他雜症還有很多,上面所舉的幾個例子,都是和吐血的病症可以互相啟發的。其他沒有詳細記載的,可以查閱其他的產科書籍。

另外補充說明:產後氣向下洩,所以容易出現脫症;吐血氣向上逆,所以比較少出現脫症。吐血的脫症應該用下降的方法治療,產後的脫症則應該用上升的方法治療,這是完全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