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宗海

《血證論》~ 卷四 (5)

回本書目錄

卷四 (5)

1. 便膿

止後便當滌除余病。無以澀傷氣。無以燥傷陰也。蓋膿血乃傷陰之病。故一時權宜。而少用乾薑。後仍不可多服也。吾推其意。審其病後有虛熱者。逍遙散。歸脾湯。加柴胡山梔寸冬花粉。此祖桃花湯用糯米之意。審其病後有虛寒者。六君子加當歸炒乾姜白芍。或人參養榮湯皆可。

此祖桃花湯用乾薑之意。成無己注桃花湯。謂陽證內熱。則溢出鮮血。陰證內寒。則下紫血如豚肝。是明以桃花湯。為治陰證之方。惟即鮮血分陰陽。未能的確。蓋色不足憑。凡痢證。須審脈微沉遲。手足厥冷。腹痛喜按。唇淡口和。為陰證。附子理中湯。加當歸白芍木香。

此乃補桃花湯所不逮者矣。消渴口熱。胸腹脹滿。堅實拒按。為熱證。則用三一承氣湯。此乃可盡仲景有熱可刺之能事矣。

至於尋常紅白。則不須如此重劑。病在水分者。痢下白濁。此如暑雨不時。行潦汙漲。是濕甚而傷氣也。審其脈數。身熱口渴者。為熱濕。宜清利之。四逆散合豬苓湯。去阿膠。再加厚朴老連枯芩黃柏。審其脈沉弦遲。口不渴。手足清冷者。為寒濕。胃苓湯加煨姜。有食積者。

均再加麥芽神麯山楂萊菔子。白痢之故。總是水不清之故。水即氣也。吾於水火論。已詳言之。故調氣即是治水。導水須於上原。調氣以肺為主。是治肺乃清水之原。即是調氣之本。細思此病發於秋時。秋乃肺金主氣。金不清肅。是以水濁氣滯而為痢。知此理。則知迫注者肺之肅。

不通者金之收也。人參瀉肺湯。以導其滯。小柴胡加花粉杏仁枳殼桑皮茯苓知母桔梗以和之。人參清肺湯以收功。此乃專為治肺立法。示醫者以法門。使知所從事。非臨證必用此方也。且病無單見。未有肺病而餘臟不病者。故臨證時尚須變化。病在血分者。則利下純紅。口渴便短。

裡急後重。脈滑大者。地榆散加酒軍枳殼厚朴苡仁澤瀉。脈細數者。不必下之。但用原方。若血黯黑。脈遲。手足冷者。屬虛寒。黃土湯治之。紅痢之故。總是血分為病。血生於心火。而下藏於肝。肝木內寄相火。血足則能濟火。火平則能生血。如火太旺。則逼血妄行。故血痢多痛如刀錐。

乃血痛也。肺金當秋。剋制肝木。肝不得達。故鬱結不解。而失其疏泄之令。是以塞而不通。調肝則木火得疏泄。而血分自寧。達木火之郁。宜小柴胡去半夏。加當歸白芍。白頭翁湯。或四物湯加蒲黃五靈脂延胡索黃柏龍膽草黃芩柴胡桑寄生。肝風不扇。則火息。鉤藤青蒿白頭翁柴胡桑寄生。

皆清風之品。殭蠶蟬蛻亦能祛風。肝氣不遏則血暢。香附檳榔橘核青皮沉香牡蠣。皆散利肝氣之品。茯苓膽草秦皮枯芩。又清肝火之品。當歸生地阿膠白芍。又滋肝血之品。桃仁地榆五靈脂川芎。又行肝血之品。知理肝之法。而治血痢無難。肝藏血。即一切血證。一總不外理肝也。

白話文:

停止腹瀉後,應當清除殘餘病邪,不要使用過於收斂的藥物,以免損傷氣機;也不要使用過於燥烈的藥物,以免損傷陰液。因為膿血是損傷陰液的疾病,所以只能暫時權宜使用少量乾薑。之後仍不宜長期服用。我推測,如果病後出現虛熱,可以使用逍遙散或歸脾湯,並加入柴胡、山梔、麥冬和花粉。這就像桃花湯使用糯米一樣的用意。如果病後出現虛寒,可以使用六君子湯,加入當歸、炒乾薑和白芍;或是使用人參養榮湯。這就像桃花湯使用乾薑的用意。

成無己註解桃花湯時說,陽證內熱會流出鮮血,陰證內寒則會排出像豬肝一樣的紫黑色血。這表明桃花湯是治療陰證的方劑。只是他將鮮血分為陰陽,並非十分準確。因為顏色不足以作為判斷依據。凡是痢疾病證,需要觀察脈象是否微弱沉遲,手腳冰冷,腹痛喜按,嘴唇顏色淡白,口中無異常味道,這屬於陰證。可以使用附子理中湯,加入當歸、白芍和木香。這能彌補桃花湯不足的地方。

如果患者出現口渴發熱,胸腹脹滿,腹部堅硬拒絕按壓,屬於熱證。可以使用三一承氣湯。這可以充分發揮張仲景運用瀉下法治療熱證的本領。

至於常見的紅白痢,則不必使用如此重的藥劑。如果是因為水分過多而引起的疾病,出現腹瀉排出白色黏液,就像夏季的暴雨,積水汙濁。這是因為濕氣太重而損傷了氣機。如果脈象數而快,身體發熱,口渴,屬於熱濕,應當清熱利濕。可以使用四逆散合豬苓湯,去掉阿膠,再加入厚朴、黃連、黃芩和黃柏。如果脈象沉弦而遲緩,口不渴,手腳冰涼,屬於寒濕,可以使用胃苓湯,加入煨薑。如果有食積,可以再加入麥芽、神麯、山楂和萊菔子。

白色痢疾的原因,總是由於水液不清。水液就是氣。我已經在水火的理論中詳細說明。所以,調理氣機就是治療水液問題。引導水液要從上源開始。而調理氣機以肺為主。所以治療肺是清水之源,也是調理氣機的根本。仔細想想,這種病常在秋季發作。秋季是肺金主氣。如果肺氣不能清肅,水液就渾濁,氣機就會停滯,而導致痢疾。了解這個道理,就知道腹瀉急迫是肺氣無法收斂的表現,腹瀉不通暢是肺氣收斂功能失常的表現。可以使用人參瀉肺湯來導滯;可以使用小柴胡湯,加入花粉、杏仁、枳殼、桑皮、茯苓、知母和桔梗來調和;最後使用人參清肺湯來收功。這就是專門針對肺氣失調而立法的,是給醫生提供一個治療方向,讓他們知道如何下手,並不是說臨床上必須使用這個方子。而且疾病不會單獨出現,沒有只患肺病而其他臟腑不受影響的。所以臨床上還需要根據情況變化。

如果是病在血分,腹瀉排出純紅色血液,口渴,小便短少,裡急後重,脈象滑大,可以使用地榆散,加入酒大黃、枳殼、厚朴、薏苡仁和澤瀉。如果脈象細數,不必使用瀉下的方法,只用原方即可。如果血液顏色暗黑,脈象遲緩,手腳冰冷,屬於虛寒,可以使用黃土湯治療。紅色痢疾的原因,總是因為血分有病。血液產生於心火,而儲藏在肝臟。肝木內部寄託著相火。如果血液充足,就能夠制約火氣;火氣平和,就能產生血液。如果火氣太旺,就會迫使血液妄行,所以血痢多數會有像刀割一樣的疼痛,這是因為血分疼痛。肺金在秋季當令,會克制肝木。如果肝木無法疏達,就會鬱結而不能舒散,失去了疏泄的功能,因此阻塞而不通暢。調理肝臟,就能夠使木火得到疏泄,而血分自然安寧。疏導肝木之鬱,可以使用小柴胡湯,去掉半夏,加入當歸和白芍。可以使用白頭翁湯,或是四物湯,加入蒲黃、五靈脂、延胡索、黃柏、龍膽草、黃芩、柴胡和桑寄生。如果肝風不煽動,火氣就會平息。可以使用鉤藤、青蒿、白頭翁、柴胡和桑寄生。這些都是平息肝風的藥物。殭蠶和蟬蛻也能祛風。如果肝氣不被遏制,血液就會暢通。可以使用香附、檳榔、橘核、青皮、沉香和牡蠣。這些都是疏利肝氣的藥物。茯苓、膽草、秦皮和黃芩,又可以清除肝火。當歸、生地、阿膠和白芍,又可以滋養肝血。桃仁、地榆、五靈脂和川芎,又可以行肝血。了解調理肝臟的道理,治療血痢就沒有困難了。肝臟儲藏血液,所以一切的出血疾病,總歸都離不開調理肝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