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宗海

《血證論》~ 卷七 (1)

回本書目錄

卷七 (1)

1. 卷七

仲景瀉心湯

大黃(酒炒二錢),黃連(三錢),黃芩(四錢)

白話文:

大黃(與酒同炒兩錢) 黃連(三錢) 黃芩(四錢)

心為君火。化生血液。是血即火之魄。火即血之魂。火升故血升。火降即血降也。知血生於火。火主於心。則知瀉心即是瀉火。瀉火即是止血。得力大黃一味。逆折而下。兼能破瘀逐陳。使不為患。此味今人多不敢用。不知氣逆血升。得此猛降之藥。以損陽和陰。真聖藥也。

白話文:

心臟就像主宰的火,可以生成血液。血液就是火的魄,火就是血液的魂。火上行,所以血液也上行;火下降,血液也下降。認識到血液由火產生,火由心臟主宰,那麼就知道瀉心就是瀉火,瀉火就是止血。使用大黃這味藥效果顯著。它性寒涼,能逆行向下,還能活血化瘀、清除陳舊瘀血。讓瘀血不再造成危害。現在的人大多不敢使用這種藥物,不知道氣血逆行、血往上衝時,使用這種猛烈的瀉火藥物既能損傷陽氣,又能益陰,真是良藥。

且非徒下胃中之氣而已。即外而經脈肌膚。凡屬氣逆於血分之中者。大黃之性。亦無不達。蓋其氣最盛。凡人身氣血凝聚。彼皆能以其藥氣克而治之。使氣之逆者。不敢不順。今人不敢用。往往留邪為患。惜哉。方名瀉心。乃仲景探源之治。能從此悟得血生於心。心即是火之義。

於血證思過半矣。

十灰散

白話文:

它不僅能宣通胃中的氣,還能通達外在的經脈和肌膚。凡是屬於氣逆於血中者,大黃的藥性都能貫通。因為它藥性極其猛烈,人體內氣血凝結,它都能以其藥氣克服並治療。使氣逆的不得不順暢。現在有些人不敢使用大黃,往往導致邪氣留滯而成為禍患。可惜啊。此方名為「瀉心」,乃仲景探明病源之治。能從此領悟到血由心生,心即火之義。

大薊,小薊,茅根,棕皮,側柏,大黃,丹皮,荷葉,茜草,梔子(各等分)

白話文:

大薊、小薊、茅根、棕皮、側柏、大黃、丹皮、荷葉、茜草、梔子(所有藥材份量相同)

上藥燒存性為末。鋪地出火氣。童便酒水隨引。黑為水之色。紅見黑即止。水勝火之義也。故燒灰取黑。得力全在山梔之清。大黃之降。火清氣降。而血自寧。余藥皆行血之品。只借以嚮導耳。吹鼻止衄。刃傷止血。皆可用之。

獨參湯

人參(二兩)

白話文:

上等藥材燒成灰保留其藥性,再研成細末。鋪在紙上用火燃燒,引出藥材中的火氣。用童便或酒水送服。黑色是水的顏色,如果藥灰變黑就要停止燃燒。這是水勝過火的道理,所以要燒到藥灰變黑為止。藥效主要來自山梔的清熱,大黃的降火。清熱降火,血液就會平靜下來。其他藥物都是活血的,只是作為輔助而已。鼻孔出血時用此藥末吹入鼻孔,刀傷出血時用此藥末敷上,都能止血。

濃煎細嚥熟睡。取養胃之陰。安護其氣。氣不脫則血不奔矣。世以黨參代之。並認為陽藥。不知人參柔潤甘寒。乃滋養中宮津液之藥。人之真氣。生於腎中。全賴水陰含之。出納於肺。又賴水津以濡之。故腎中水陰足。則氣足而呼吸細。肺中之水津足。則氣足而喘息平。人參滋補中宮之津液。

白話文:

慢慢煎煮人參,細細地喝,促進睡眠。這樣可以養護胃的陰氣,安撫胃氣。胃氣不虛脫,血也就會安定。現在的人用黨參來代替人參,並認為是陽性藥物。其實這是不對的。人參滋潤甘寒,是滋養中焦津液的藥物。人體的真氣產生於腎中,完全依靠水陰包裹著。真氣出入於肺,又依靠水津滋潤。所以腎中的水陰充足,則真氣充足,呼吸細微。肺中的水津充足,則真氣充足,喘息平穩。人參滋補中焦的津液。

上布於肺。下輸於腎。故肺腎之氣。得所補益。世人不知氣為水之所化。而以屬陽。妄指參為陽藥。幸陳修園力辨其誣。而修園謂壯火食氣。參瀉壯火故補氣。其說猶有隔膜。尚未識氣即是水之理。吾於總論言之甚詳。須知氣即是水。而人參之真面乃見。

甘草乾薑湯

白話文:

人參的藥性從上半身作用到肺部,從下半身到達腎臟。因此,肺氣和腎氣都能得到滋補。一般人不知道氣是由水轉化而來的,而認為它屬於陽氣。他們錯誤地把人參當作陽藥。幸好陳修園醫生大力駁斥了這種說法。不過,陳修園認為人參壯大火氣並耗損氣,因此人參瀉火補氣。他的說法仍然有偏差,還沒有明白氣就是水的道理。我已經在總論中詳細地談到了這一點。必須知道氣就是水,這樣才能明白人參的真正作用。

甘草(三錢炙),乾薑(二錢炮),五味子(一錢)

白話文:

甘草(3 錢,經過烤製),乾薑(2 錢,經過炮製),五味子(1 錢)

甘草炙過。純於補中。乾薑變黑。兼能止血。二藥辛甘合化。扶陽氣以四達。血自運行而不滯矣。惟五味收斂肺氣。使不上逆。以止氣者止血。凡陽虛脾不攝血者。應手取效。但血系陰汁。血虧即是陰虧。剛燥之劑。往往忌用。必審其脈證。果系虛寒者。始可投此方。

四物湯

白話文:

甘草經過炙烤後,純粹溫補脾胃。乾薑被烤黑後,除了溫補的作用外,還有止血的功能。兩種藥材辛甘合用,可以協調扶助陽氣,暢通經脈。這樣一來,血就能順利運行,不再瘀滯。只有五味(酸、苦、甘、辛、鹹)才能收斂肺氣,防止它上逆。因此,能止住氣分的藥材也能止血。對於陽氣虛弱、脾胃不固無法攝血的人,服用這個方子可以立竿見影。

但是,血液是陰液的一部分。血虧等於陰虧,而剛燥的藥材通常不宜使用。一定要仔細診斷脈象和症狀,確定是虛寒體質,才能使用這個方子。

當歸(四錢),生地(四錢),川芎(二錢),白芍(三錢)

白話文:

當歸(20克),生地黃(20克),川芎(10克),白芍(15克)

柯韻伯曰。心生血。肝藏血。故凡生血者。則究之於心。調血者。當求之於肝也。是方乃肝經調血之專劑。非心經生血之主方也。當歸和血。川芎活血。芍藥斂血。地黃補血。四物具生長收藏之用。故能使榮氣安行經邃。若血虛。加參耆。血結。加桃仁紅花。血閉。加大黃芒硝。

白話文:

柯韻伯說:心臟製造血液,肝臟儲存血液。因此,如果想要生血(促進造血),就要考慮心臟;如果想要調理血液,就要考慮肝臟。這個處方是肝經調理血液的專用藥方,不是心經生血的主要藥方。當歸可以調和血氣,川芎可以活血化瘀,芍藥可以收斂止血,地黃可以補血。這四味藥材具有生血、藏血和收藏之用,所以能使氣血在經脈中順利運行。如果血虛,可以加入黨參和黃耆;如果血瘀,可以加入桃仁和紅花;如果血滯,可以加入大黃和芒硝。

血寒加桂附。血熱加芩連。欲行血去芍。欲止血去芎。隨宜加減。則不拘於四物矣。如遇血崩血暈等證。四物不能驟補。而反助其滑脫。又當補氣生血。助陽生陰長之理。蓋此方能補有形之血於平時。不能生無形之氣於倉卒。能調陰中之血。而不能培真陰之本。韻伯此論。雖有不足於四物。

白話文:

如果血寒證狀加重,可以加入桂枝和附子。血熱證狀加重,可以加入黃芩和連翹。如果想要促進血液循環,可以去除芍藥。如果想要止血,可以去除川芎。根據具體情況增減藥物,就不拘泥於四物湯的配伍了。

如果遇到血崩、血脫等證狀,四物湯不能馬上進補,反而會加重病情。這時應該補氣生血,幫助陽氣生長、陰氣滋長。這方劑只能在平時補養有形的血,不能在緊急情況下生出無形的氣。它只能調和陰氣之中的血,而不能培補真正的陰氣之本。韻伯這個觀點,雖然對四物湯有所不足。

然謂四物為肝經調血之專劑。則深知四物之長者矣。蓋肝主藏血。衝任血海。均屬於肝。故調血者。舍四物不能為功。

白虎湯

白話文:

然而,說四物湯是專門用來調治肝經血癥的藥方。那樣就是非常瞭解四物湯的功效了。因為肝臟主要負責儲存血液。沖脈和任脈的血海都屬於肝臟。所以,調治血癥的,除了四物湯,其他藥方都難以奏效。

石膏(一兩),知母(五錢),甘草(二錢),粳米(一撮)

白話文:

石膏(60 克),知母(30 克),甘草(12 克),粳米(適量)

四藥甘寒。生胃陰。清胃火。陽明燥熱得此。如金飈夕起。暑酷全消。故以秋金白虎名湯。乃仲景傷寒陽明之正方。借治血症。脈洪大發熱口渴者。尤有捷效。

白話文:

這四種中藥性味甘寒,可以滋養胃陰,清熱降火。陽明經因燥熱而引起的上火,遇上這個方子,就像金風秋起,暑氣全消。因此得名「秋金白虎湯」。這個方子是張仲景用來治療傷寒陽明病的正方。也可以用來治療血熱證候,脈搏洪大有力、發熱口渴的患者,效果尤佳。

佛手散(即歸芎湯)

當歸(五錢),川芎(三錢)

酒水各半煎服。辛以行氣。溫以行血。有汁能生血。二味為活血行血之要藥。

失笑散

蒲黃(三錢),五靈脂(五錢)

白話文:

佛手散(也就是歸芎湯)的藥方是當歸五錢,川芎三錢,用酒水各半煎煮服用。辛味可以行氣,溫性可以行血,有汁液可以生血。這兩種藥材是活血行血最重要的藥物。

失笑散的藥方是蒲黃三錢,五靈脂五錢。

蒲生水中。花香行水。水即氣也。水行則氣行。氣止則血止。故蒲黃能止刀傷之血。靈脂氣味溫行以行血。二者合用。大能行血也。

大柴胡湯

白話文:

蒲黃生長在水中,它的花香可以在水中傳播。水就是氣,水流動則氣也跟著流動;氣一停止,血也會停止。因此蒲黃可以止住刀傷的出血。靈脂具有溫和行氣活血的特性。這兩種藥材一起使用,可以強效地活血化瘀。

柴胡(三錢),半夏(三錢),白芍(三錢),黃芩(三錢),枳殼(二錢),大黃(錢半),生薑(三錢),大棗(三枚)

白話文:

柴胡(9克),半夏(9克),白芍(9克),黃芩(9克),枳殼(6克),大黃(4.5克),生薑(9克),大棗(3顆)

黃芩一味。清表裡之火。薑棗柴胡。使邪從表解。半夏白芍枳殼大黃。使邪從里解。乃表裡兩解之劑。而用里藥較多。後之雙解散。通聖散。皆從此套出。借治血症。或加表藥。或加血藥。可以隨宜致用。

逍遙散(加丹梔名丹梔逍遙散)

白話文:

只用黃芩。就能清除表裡火氣。薑、棗、柴胡。讓風邪從外表排除。半夏、白芍、枳殼、大黃。讓邪氣從內部排出。這是一種表裡兩解的方劑。但用內服藥較多。後世的雙解散、通聖散。都是從這種方劑演變而來的。用來治療血癥。可以適當加減表藥或血藥。

柴胡(三錢),當歸(四錢),白芍(三錢),白朮(三錢),雲苓(三錢),甘草(錢半),薄荷(一錢),煨姜(三錢),丹皮(三錢),梔子(二錢)

白話文:

柴胡(3錢) 當歸(4錢) 白芍(3錢) 白朮(3錢) 雲苓(3錢) 甘草(1.5錢) 薄荷(1錢) 煨姜(3錢) 丹皮(3錢) 梔子(2錢)

此治肝經血虛。火旺鬱鬱不樂。方用白朮茯苓。助土德以升木。當歸白芍。益榮血以養肝。薄荷解熱。甘草緩中。柴姜升發。木鬱則達之。遂其曲直之性。故名之曰逍遙。如火甚血不和者。加丹皮山梔。清理心包。心包主火。與血為肝之子。為火之母。治心包之血。即是治肝之血。瀉心包之火。即是瀉肝之火。以子母同氣故也。

當歸蘆薈湯

白話文:

此方用於治療肝經血虛。肝火旺盛,鬱鬱寡歡。方中使用白朮茯苓,以幫助土氣升發木氣。當歸白芍,益氣養血,滋養肝臟。薄荷清熱,甘草緩中。柴姜升發疏通,肝氣鬱滯則疏通之,幫助肝氣舒展通暢。故此方取名為「逍遙」。

如果肝火過旺,肝血失和,可加入丹皮山梔,清理心包。心包主火,同時也是肝的子臟,火的母親。治療心包之血就等於治療肝之血,瀉心包之火就等於瀉肝之火,因為子母同氣。

當歸(一兩),膽草(一兩),蘆薈(五錢),青黛(五錢),梔子(一兩),黃連(一兩),黃柏(一兩),黃芩(一兩),大黃(五錢),木香(二錢半),麝香(五分)

白話文:

當歸(60公克),膽草(60公克),蘆薈(30公克),青黛(30公克),梔子(60公克),黃連(60公克),黃柏(60公克),黃芩(60公克),大黃(30公克),木香(15公克),麝香(3公克)

舊用神麯糊丸。薑湯送下。借治血病。用酒丸。童便下。尤佳。人身惟肝火最橫。每挾諸經之火。相持為害。方用青黛蘆薈膽草。直折本經之火。芩連梔柏大黃。分瀉各經之火。火盛則氣實。故以二香以行氣。火盛則血虛。故君當歸以補血。治肝火決裂者。惟此方最有力量。莫嫌其多瀉少補也。

地黃湯

白話文:

以前使用神曲糊丸,搭配薑湯服用,可以治療血病。如果使用酒糊丸,搭配童便服用,效果會更好。人體中,肝火是最強盛的。它常與其他經絡的火氣相輔相成,造成危害。因此,方劑中使用青黛、蘆薈、膽草,直接平息肝經的火氣;使用黃芩、連翹、梔子、柏子、大黃,分別瀉去各個經絡的火氣。火盛則氣實,所以加入二香散氣。火盛則血虛,所以使用當歸補血。治療肝火過盛導致的疾病,這個方劑效果最好,不要因為它瀉得多補得少而懷疑它的效果。

熟地(一兩),山藥(五錢),山萸肉(五錢),茯苓(三錢),丹皮(三錢),澤瀉(三錢)

白話文:

熟地(6克),山藥(3克),山萸肉(3克),茯苓(1.8克),丹皮(1.8克),澤瀉(1.8克)

陳修園謂。人之既生。以後天生先天。全賴中宮輸精及腎。而後腎得補益。謂此方非補腎正藥。然腎經水虛火旺者。實不可離。方取熟地以滋腎水。而又恐肝木盜水之氣。故用山萸以養肝之陰。補子正以實母也。再用山藥補脾土。啟水津以給腎。用丹皮。清心胞。瀉火邪。以安腎。

白話文:

陳修園說,人出生後,後天稟賦和先天的稟賦,完全依賴中焦輸送的精液和腎臟的滋補。這方劑雖然不是直接補腎的藥物,但對腎經水虛火旺的人而言,卻是不可或缺的。

方中用熟地滋養腎水,但又擔心肝木會盜取腎水的氣血,所以加入山萸肉滋養肝陰,補養母親(腎臟)才能實養孩子(心臟)。再用山藥補脾土,產生津液供應腎臟。加入丹皮清心胞(心包),瀉除火邪,安定腎臟。

庶幾腎中之水。得以充足。特慮有形之水質不化。則無形之水津亦不能生。尤妙茯苓澤瀉。化氣利水。以瀉為補。雖非生水之正藥。而實滋水之要藥。

白話文:

這樣腎中的水液才得以充足。但特別擔憂有形的物質水質不化解,那麼無形的津液也無法產生。茯苓和澤瀉特別好用,可以化解水氣,利水,以瀉的方式來補益。雖然它們不是直接產生水的藥物,但卻是滋養水的要藥。

花蕊石散

花蕊石(煅為末每服三錢)

白話文:

花蕊石散這個方子的用法是這樣的:取來花蕊石,先將它煅燒後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的份量是三錢。

男用酒調服。女用醋水服。瘀血化水而下。按此藥獨得一氣之偏。神於化血。他藥行血。皆能傷氣。此獨能使血自化。而氣不傷。真去瘀妙品。

側柏葉湯

白話文:

男性可以用酒送服藥物,女性可以用醋水送服。瘀血會化成水而排出體外。

這帖中藥獨具一格,能神妙地化解血瘀。其他活血化瘀的藥物都會損傷氣血,而這帖藥卻能讓血液自行化解,而不損傷氣血。真是清瘀的妙方。

側柏葉(三錢),炮姜(錢半),艾葉(三錢),馬通(二兩)

白話文:

側柏葉(15克),炮薑(7.5克),艾葉(15克),馬通(100克)

熱氣藏伏於陰分。逼血妄行不止。用姜艾宣發其熱。使行陽分。則陰分之血。無所逼而守其經矣。柏葉屬金。抑之使降。馬為火畜。同氣相求。導之使下。則餘燼之瘀。一概蠲去。此為熱伏陰分從治之法。乃久吐不止。一切寒溫補瀉。藥幾用盡。因變一法。以從治之。凡遇熱症。

白話文:

熱氣潛藏在身體的陰分部位,迫使血液異常活動,無法停止。可以使用薑和艾草宣發熱氣,讓它運行到身體的陽分部位,這樣陰分的血液就不會受到迫使,而能守住它們的經絡。柏葉屬金,具有抑制和降下的作用。馬是火性的動物,與熱氣相應求,可以引導熱氣向下,這樣殘留的瘀血就可以全部清除。這就是熱邪潛伏在陰分部位的治療方法。這是針對吐血久治不愈的情況,所有寒溫補瀉的藥物都用盡了,因此改變一個方法來治療。凡是遇到熱症。

用之須慎。若系寒凝血滯者。則無不宜。馬通汁。即馬糞泡水。無馬通。以童便代之。

人參瀉肺湯

白話文:

使用時必須謹慎。如果是因為寒氣導致血液凝滯的情況,那麼這是非常適合的。這裡提到的「馬通汁」,是指將馬的糞便浸泡在水中所得到的液體。如果無法取得馬通汁,可以使用童子尿來替代。

至於「人參瀉肺湯」,這個部分似乎是引用或是跳接到另一個主題,指的是某種中醫方劑名稱,其具體內容未在您提供的文本中說明。

人參(三錢),黃芩(三錢),梔子(三錢),枳殼(二錢),甘草(一錢),連翹(一錢),杏仁(三錢),桔梗(二錢),桑皮(三錢),大黃(一錢酒炒),薄荷(一錢)

白話文:

人參(15克) 黃芩(15克) 梔子(15克) 枳殼(10克) 甘草(5克) 連翹(5克) 杏仁(15克) 桔梗(10克) 桑皮(15克) 大黃(5克,用酒炒過) 薄荷(5克)

葶藶大棗瀉肺湯。是瀉肺中之水。此方是瀉肺中之火。肺體屬金。不自生火。皆由心火克之。胃火熏之也。故用梔子連翹。以瀉心火。黃芩大黃。以瀉胃火。肺為火鬱。則皮毛灑淅。用薄荷以發之。肺金不清。則水道不調。用桑皮以泄之。火盛即是氣盛。用枳桔杏仁以利之。

白話文:

葶藶大棗瀉肺湯:用於治療肺部積水。

而本方劑是用來瀉散肺中的火氣。

肺臟五行屬金,本身不會產生火氣。肺中的火氣都是由心火抑制肺氣以及胃火燻蒸肺臟所造成的。

因此,本方劑中使用了梔子、連翹來瀉散心火,使用黃芩、大黃來瀉散胃火。

當肺臟內積聚了過多的火氣時,就會導致皮膚表面出現濕疹,因此方劑中使用了薄荷來發散火氣。

肺金受阻則會導致水液代謝異常,因此方劑中使用了桑皮來利尿通便。

火氣旺盛表示氣機也旺盛,因此方劑中使用了枳實、桔梗、杏仁來疏通氣機。

而人參甘草。又補土生金以主持之。補瀉兼行。調停盡善。實從葶藶大棗湯套出。變瀉水為瀉火之法。凡上焦血滯痰凝。因火所致者。均可隨證加減。

甲己化土湯

白芍(五錢),甘草(三錢)

白話文:

參苓白朮散中的人參和甘草,一方面補養脾胃(土),另一方面滋生肺金,以平衡整體。通過同時進行補益和瀉祛,完美地調和身體機能。這個方劑實際上是葶藶大棗湯的變方,將利水改變為瀉火。凡是上焦有血滯痰凝,由火引起的病症,都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加減使用。

楊西山失血大法。以此為主方。而極贊其妙。其實芍藥入肝。歸芎桃仁。善去舊血以生新血。佐黑姜炙草。引三味入於肺肝。生血利氣。為產後之聖藥。各書多改炙草為益母草。不知益母乃涼血利水之藥。此方取其化血。即能生血。如益母草。焉有生血之功。與方名相左。吾以為治紅痢尿血。或可用之。若此方斷不可用。

白話文:

楊西山失血大法。以此為主要方法。非常讚賞它的功效。其實芍藥針對肝臟,歸芎桃仁,擅長去除舊血生新血。輔以黑姜炙草,能引導這三味藥進入肺臟和肝臟。生血利氣,是產後聖藥。各類書籍多改炙草為益母草。不知道益母草是涼血利水的藥物。此方利用它的化血作用,就能生血。像益母草一樣。怎麼會有生血的功效。與方名相違背。我認為用於治療痢疾小便出血時可以考慮使用。但此方絕對不可以使用。

牛膝散

牛膝(三錢),川芎(錢半),蒲黃(三錢),丹皮(三錢),桂心(三錢),當歸(四錢)

白話文:

牛膝散的配方為:牛膝三錢、川芎一錢半、蒲黃三錢、丹皮三錢、桂心三錢、當歸四錢。

當歸川芎蒲黃丹皮。四藥和血。桂枝辛溫以行之。牛膝下走以引之。用治下焦瘀血。溫通經脈。無不應驗。方義亦淺而易見。

白話文:

當歸、川芎、蒲黃、丹皮這四種藥物可以活血化瘀,桂枝性辛溫,可以促進血行,牛膝性涼,可以引血下行。用這個方子治療下焦瘀血,溫通經脈,效果都很顯著。方子的原理也很簡單明顯。

桃仁承氣湯

桃仁(五錢),大黃(二錢),芒硝(三錢),桂枝(二錢)

白話文:

桃仁五錢、大黃二錢、芒硝三錢、桂枝二錢。

桂枝稟肝經木火之氣。肝氣亢者。見之即熾。肝氣結者。遇之即行。故血證有宜有忌。此方取其辛散。合硝黃桃仁。直入下焦。破利結血瘀血去路。不外二便。硝黃引從大便出。而桂枝兼化小水。此又是一層意義。

小調經湯

白話文:

桂枝具有肝經木火之性。肝氣旺盛者,一見桂枝就會發熱升溫。肝氣鬱結者,遇到桂枝就會通達。因此,血證有的適宜使用桂枝,有的則不宜。這個方劑取桂枝辛散之性,搭配硝石、黃連、桃仁,直達下焦,破除結血、活絡瘀血的通道。這些藥物最終會隨著大小便排出體外。硝石、黃連從大便排出,而桂枝則兼具利小水的功效,所以這些藥物從大小便兩個途徑排出體外。

當歸(三錢),赤芍(三錢),沒藥(二錢),琥珀(二錢),桂枝(二錢),細辛(五分),麝香(少許)

白話文:

當歸(4.5克) 赤芍(4.5克) 沒藥(3克) 琥珀(3克) 桂枝(3克) 細辛(0.75克) 麝香(極少許)

當歸補血。赤芍行血。樹脂似人之血。沒藥為樹脂所結。故能治結血。琥珀乃樹脂所化。故能化死血。四藥專治瘀血。亦云備矣。而又恐不能內行外達也。故領以辛桂麝香。使藥性無所不到。而內外上下。自無伏留之瘀血。所以不循經常者。多是瘀血阻滯。去瘀即是調經。

小柴胡湯

白話文:

當歸具有補血作用。赤芍具有活血作用。樹脂的外觀像是人的血液。沒藥是用樹脂凝固而成的。因此能治療血瘀。琥珀是樹脂經過化學變化而成的。因此能化解死血。這四種藥物專門用於治療血瘀症。這樣已經很全面了。但還是擔心藥力無法內外貫通。因此加入辛桂麝香作為引子。讓藥性可以遍及每個部位。這樣內外部和上下部就不會有瘀血殘留了。所以月經不調的大多數情況都是因為血瘀阻滯。消除瘀血就是調理月經。

柴胡(八錢川產為真),黃芩(三錢),半夏(三錢),大棗(三枚),人參(二錢),甘草(一錢),生薑(二錢)

白話文:

  • 柴胡(8 錢,推薦使用四川產的)
  • 黃芩(3 錢)
  • 半夏(3 錢)
  • 大棗(3 枚)
  • 人參(2 錢)
  • 甘草(1 錢)
  • 生薑(2 錢)

此方乃達表和里。升清降濁之活劑。人身之表。腠理實營衛之樞機。人身之裡。三焦實臟腑之總管。惟少陽內主三焦。外主腠理。論少陽之體。則為相火之氣。根於膽腑。論少陽之用。則為清陽之氣。寄在胃中。方取參棗甘草。以培養其胃。而用黃芩半夏。降其濁火。柴胡生薑。

白話文:

這個方劑既能通達體表,又能調理內臟。它能升清降濁,有活血的作用。人體表面毛孔是營衛之氣相通的樞紐。人體內部三焦是臟腑的總管。少陽經既主導體內的三焦,又主導體表的毛孔。論少陽經的性質,它是相火的氣,根源於膽腑。論少陽經的作用,它是清陽之氣,寄寓於胃中。這個方劑用人參、紅棗、甘草來滋補胃,用黃芩、半夏來降低濁火,用柴胡、生薑來。

升其清陽。是以其氣和暢。而腠理三焦。罔不調治。其有太陽之氣。陷於胸前而不出者。亦用此方。以能清裡和中。升達其氣。則氣不結而外解矣。有肺經鬱火。大小便不利。亦用此者。以其宣通上焦。則津液不結。自能下行。肝經鬱火。而亦用此。以能引肝氣使之上達。則木不郁。

白話文:

提振清陽之氣,因此讓氣體自然流通。而皮層和三焦也都能得到調理。如果太陽之氣陷於胸前而不外出的話,也使用這個藥方。因為可以清裡和中,使氣往上提昇,這樣氣就不會停滯而能向外散發了。如果有肺經鬱火、大小便不通暢的情況,也使用這個藥方。因為可以宣通上焦,這樣津液就不會停滯,自然能往下運行。肝經鬱火的情況也使用這個藥方,因為可以引導肝氣向上提昇,這樣肝氣就不會鬱結了。

且其中。兼有清降之品。故餘火自除矣。其治熱入血室諸病。則尤有深義。人身之血。乃中焦受氣。取汁變化而赤。即隨陽明所屬衝任兩脈。以下藏於肝。此方非肝膽臟腑中之藥。乃從胃中清達肝膽之氣者也。胃為生血之主。治胃中。是治血海之上源。血為肝之所司。肝氣既得清達。

白話文:

因為裡面有具有清熱降火的成分,所以體內的餘火就能自行消除。它的治療熱入血室等疾病的原理尤為深刻。人體的血,是由中焦接收氣血,取其精華變化而形成紅色。隨即順著陽明經脈所屬的衝脈和任脈,下藏於肝臟。這個藥方並不是用於肝臟和膽囊的藥物,而是從胃部清利通暢肝膽之氣的。胃是生血的主要器官,治療胃部,就是治療血海的源頭。血由肝臟掌管,肝氣得到清利通暢。

則血分之郁自解。是正治法。即是隔治法。其靈妙有如此者。

犀角地黃湯

犀角(錢半),生地(五錢),白芍(三錢),丹皮(三錢)

白話文:

這樣一來,血液中的鬱結自然而然就能得到緩解。這是一種正確且直接的治療方法,同時也屬於間接治療策略,其效果之奇妙,由此可見一斑。

犀角地黃湯

藥方組成如下:

  • 犀角:一錢半(注:由於野生犀牛現已受到國際法律嚴格保護,現代中醫已不再使用真正的犀角,而會選用其他替代品如水牛角等)
  • 生地:五錢
  • 白芍:三錢
  • 丹皮(牡丹皮):三錢

犀牛土屬。而秉水精。地黃土色。而含水質。二物皆得水土之氣。能滋胃陰。清胃火。乃治胃經血熱之正藥。然君火之主在心。故用丹皮以清心。相火所寄在肝。故用白芍以平肝。使君相二火。不湊集於胃。則胃自清而血安。

甘露飲

白話文:

犀牛角屬於土性,但又包含水性精華。熟地黃呈土色,但其中含有水性。這兩種藥材都具有滋養胃陰、清熱降火的功效,是治療胃經血熱的良藥。然而,心火為君火,所以用丹皮清心火。肝臟是相火寄居之處,所以用白芍平肝火。讓君相二火不會匯集於胃,則胃部自然清淨,血液安穩。

天門冬(三錢),麥門冬(三錢),生地黃(三錢),熟地(三錢),黃芩(三錢),枳殼(一錢),石斛(三錢),茵陳(三錢),甘草(一錢),枇杷葉(二片去毛)

白話文:

  • 天門冬:3錢
  • 麥門冬:3錢
  • 生地黃:3錢
  • 熟地:3錢
  • 黃芩:3錢
  • 枳殼:1錢
  • 石斛:3錢
  • 茵陳:3錢
  • 甘草:1錢
  • 枇杷葉:2片,去除葉毛

陳修園曰。胃為燥土。喜潤而惡燥。喜降而惡升。故用二地二冬石斛甘草。潤以補之。枇杷枳殼。降以順之。若用連柏之苦。則增其燥。若用耆朮之補。則慮其升。即有濕熱。用一味黃芩以折之。一味茵陳以滲之足矣。蓋以陽明之治。重在養津液。方中地冬等藥。即豬苓湯用阿膠以育陰意也。茵陳芩枳。即豬苓湯用滑澤以除垢意也。

清燥救肺湯

白話文:

陳修園說:胃就像乾涸的土地,喜歡濕潤而討厭乾燥,喜歡降而討厭升。因此使用生地、熟地、冬蟲夏草、甘草來滋潤和滋補。枇杷葉、枳殼來下降和順應。如果使用苦寒的連翹和柏子仁,會加重胃的乾燥。如果使用補益氣血的耆術,則擔心會引起胃氣上逆。如果有濕熱,可用黃芩清熱,茵陳利尿,就可以了。因為治療陽明胃經的疾病,重點在於滋養津液。方子中的生地、冬蟲夏草等藥物,就像豬苓湯中使用阿膠來養陰一樣。茵陳、黃芩、枳殼就像豬苓湯中使用滑澤的藥物來清除積垢一樣。

人參(一錢),甘草(一錢),黑芝麻(一錢),石膏(二錢煅),阿膠(一錢),杏仁(一錢去皮尖),麥冬(二錢),枇杷葉(炙一片),冬桑葉(三錢)

白話文:

人參(5克),甘草(5克),黑芝麻(5克),石膏(10克,煅燒後),阿膠(5克),杏仁(5克,去皮尖),麥冬(10克),枇杷葉(1片,炙烤過),冬桑葉(15克)

喻嘉言曰。諸氣膹郁之屬於肺者。屬於肺之燥也。而古今治氣鬱之方。用辛香行氣。絕無一方治肺之燥者。諸嘔喘痿之屬於上。亦屬於肺之燥也。而古今治法。以痿嘔屬胃經。以喘屬肺。是則嘔與痿屬之中下。而惟喘屬上矣。所以亦無一方及於肺之燥也。即喘之屬於肺者。非行氣。

白話文:

喻嘉言說:各種鬱結的氣屬於肺時,是因為肺部乾燥。但是古往今來治療氣鬱的方法,都是用辛香發散之藥來暢通氣機,沒有哪一種藥方是治療肺部乾燥的。

各種嘔吐、氣喘、肌肉萎縮的屬於上焦的,也是因為肺部乾燥。但是古往今來的治療方法,認為嘔吐和肌肉萎縮屬於胃經,氣喘屬於肺經。這樣一來,嘔吐和肌肉萎縮就屬於中焦和下焦的,只有氣喘屬於上焦了。所以也同樣沒有哪一種藥方針對肺部乾燥。

即使是氣喘屬於肺的問題,也不能單純地暢通氣機。

即泄氣。間有一二用潤劑。又不得肯綮。今擬此方。名清燥救肺。大約以胃為主。胃土為肺金之母也。其天冬知母。能清金滋水。以苦寒而不用。至苦寒降火之藥。尤在所忌。蓋肺金自至於燥。所存陰氣不過一線。倘更以苦寒下其氣。傷其胃。尚有生理乎。誠仿此增損。以救肺燥。

變生諸證。庶克有濟。

保和湯

白話文:

即會導致氣泄散。偶爾會使用潤腸劑。仍然無法達到預期效果。現在擬定此方,取名為「清燥救肺」。主要以健脾胃為目標。脾胃是肺部的源頭。天冬和知母能滋陰降火,但因為其寒涼性質,所以不用。極度寒涼清火的藥物更是避諱。這是因為肺部本身就偏燥,其中所含的陰氣非常微弱。如果再用寒涼藥物來降氣,就會損傷脾胃。還能健康嗎?誠摯地根據此方增減藥物,以改善肺燥。

甘草(二錢),阿膠(三錢),百合(三錢),知母(三錢),貝母(三錢),五味子(一錢),天冬(三錢),麥冬(三錢),桔梗(三錢),薄荷(一錢),飴糖(三錢),薏苡仁(三錢),馬兜鈴(二錢)

白話文:

甘草(12 克),阿膠(18 克),百合(18 克),知母(18 克),貝母(18 克),五味子(6 克),天冬(18 克),麥冬(18 克),桔梗(18 克),薄荷(6 克),麥芽糖(18 克),薏苡仁(18 克),馬兜鈴(12 克)

肺經之津足。則痰火不生。而氣衝和。若津不足。則痰凝火鬱。痿咳交作。而氣失其和矣。方用飴糖甘草阿膠。補胃以滋肺津。復加清火祛痰斂浮解鬱之品。凡以保護肺金。使不失其和而已。葛可久此方。雖不及救肺湯之清純。然彼以滋干為主。此以清火降痰為主。各方用意不同。無相詆訾。

白話文:

當肺經中的津液充足時,痰火就不會產生,而氣息也會順暢平和。如果津液不足,就會導致痰液凝聚、火氣鬱積,出現乾咳和虛弱的情況,氣息也會失去平衡。此時需要使用甘草、阿膠等藥材,以滋補胃氣,促進肺部津液的分泌。同時,再加入清火化痰、斂浮解鬱的藥物,目的是保護肺部的健康,使其功能正常。葛可久的這個方子,雖然清純度不如「救肺湯」,但前者主要是滋補肺氣,而後者主要是清火化痰,兩者用藥的目的不同,不應該互相批評。

麥門冬湯

麥冬(二兩),半夏(六錢),人參(四錢),甘草(四錢),粳米(一盞),大棗(十二枚)

白話文:

麥門冬湯的配方如下:

麥冬 6克,半夏 18克,人參 12克,甘草 12克,粳米 30克,大棗 12枚。

這個方子是用於養陰潤肺、益氣和中,適用於治療因肺胃陰虛引起的咳嗽、咽乾、口渴等症狀。

參米甘棗四味。大建中氣。大生津液。胃津上輸於肺。肺清而火自平。肺調而氣自順。然未逆未上之火氣。此固足以安之。而已逆已上之火氣。又不可任其遲留也。故君麥冬以清火。佐半夏以利氣。火氣降。則津液生。津液生而火氣自降。又並行而不悖也。用治燥痰咳嗽。最為對症。

白話文:

人參、甘草、大棗這四味藥方,能大大補益中氣,大大滋生津液。胃液上輸到肺中,肺部清涼,火氣自然平息。肺部調順,氣機自然通暢。然而,對於尚未逆行而上的火氣,這些藥方的確足夠安撫它。但是,對於已經逆行而上的火氣,卻不能任由它們拖延停留。所以,用麥冬作為君藥清火,用半夏作為佐藥通氣。火氣下降,津液就會滋生。津液滋生,火氣也會自動下降。這兩種做法同時進行,並不會互相妨礙。用於治療燥痰咳嗽,是最對症的良方。

以其潤利肺胃。故亦治隔食。又有沖氣上逆。挾痰血而干肺者。皆能治之。蓋衝脈起於胞中。下通肝腎。實則麗於陽明。以輸陽明之血。下入胞中。陽明之氣順。則沖氣亦順。胞中之血與水。皆返其宅。而不上逆矣。此方與小柴胡合看更明。小柴胡是從胃中引沖氣上行。使火不下郁之法。

白話文:

它的功效是滋潤肺部和胃部。因此,它也可用於治療食積。還有因沖氣上逆,夾帶痰血,而導致肺部受阻的,都能治療。因為衝脈起源於子宮,向下通達肝臟和腎臟。如果衝脈旺盛,就會影響陽明經,以供給陽明經的血液,再下行到子宮中。陽明經的氣息通暢,則衝氣也通暢。子宮中的血液和水液,都能夠回到它們原本的地方,而不向上逆了。這個方子與小柴胡湯一起看更清楚。小柴胡湯是從胃中引導衝氣上行,讓邪火不向下鬱結的方法。

此方是從胃中降沖氣下行。使火不上干之法。或去粳米加蜜。更滋潤。

四磨湯

白話文:

這個方子的作用是讓胃中的氣往下走,防止上升的氣導致火氣上炎的問題。有時可以去掉粳米,改加蜂蜜,這樣更能增加滋潤的效果。

【四磨湯】

人參,烏藥,檳榔,沉香(各等分)

白話文:

人參、烏藥、檳榔、沉香,分量相同

上藥磨水煎服。治上氣喘急。取人參滋肺。以補母之氣。取沉香入腎。以納氣之根。而後以檳榔烏藥。從而治之。瀉實補虛。洵為調納逆氣之妙法。蓋肺為陽。而所以納氣下行者。全賴陰津。故用人參以生津。腎為陰。而所以化氣上行者。全賴真陽。故用沉香以固陽。為沉其水。故能直納水中之陽也。

白話文:

將中藥磨成粉,用水煎煮後服用。用於治療氣喘急促。取用人參滋補肺部,用於補益腎臟元氣。取用沉香入腎,用於固攝氣息之本源。然後再用檳榔和烏藥,用於治療。瀉實補虛,的確是很好的調理逆氣的方法。肺屬陽,而納氣下行的能力完全依靠陰津液。因此使用人參以生津。腎屬陰,而化氣上行的能力完全依靠真陽。因此使用沉香來固陽。沉香性質沉降,因此能夠直接納入水中的陽氣。

桂苓五味甘草湯

桂枝尖(三錢),雲茯苓(四錢),炙甘草(二錢),五味子(一錢)

白話文:

桂枝尖三錢,雲茯苓四錢,炙甘草二錢,五味子一錢。

此治腎中水氣騰溢。陰火上衝。面赤咽痛。咳逆諸病。桂苓抑水下行。水行即是氣行。然逆氣非斂不降。故以五味之酸斂其氣。土厚則陰火自伏。故以甘草之甘補其中也。

蘇子降氣湯

白話文:

此藥方用於治療腎臟內多餘水分上湧、陰火上衝、面紅、咽喉痛、咳嗽逆氣等疾病。桂枝和茯苓可以抑製水分並使其下行。水分下行即氣體下行。但是,逆氣若不收斂,就無法下降。因此,使用五味的酸味來收斂氣體。脾胃健康,陰火自然會受抑。因此,使用甘草的甘味來滋養脾胃。

蘇子(三錢),半夏(二錢),當歸(三錢),陳皮(二錢),前胡(二錢),厚朴(一錢),沉香(一錢),甘草(一錢),生薑(三片)

白話文:

蘇子:三錢 半夏:二錢 當歸:三錢 陳皮:二錢 前胡:二錢 厚朴:一錢 沉香:一錢 甘草:一錢 生薑:三片

氣即水也。水凝則為痰。水泛則為飲。痰飲留滯。則氣阻而為喘咳。蘇子生薑半夏前胡陳皮。宣除痰飲。痰飲去而氣自順矣。然氣以血為家。喘則流蕩而忘返。故用當歸以補血。喘則氣急。故用甘草以緩其急。出氣者肺也。納氣者腎也。故用沉香之納氣入腎。或肉桂之引火歸元為引導。

腎氣丸

白話文:

氣就是水。水凝結就變成痰。水氾濫就變成飲。痰和飲滯留在體內,會阻礙氣的運行,導致喘咳。蘇子、生薑、半夏、前胡、陳皮這些藥材可以宣散和化解痰飲。痰飲消散了,氣自然就順暢了。但是,氣需要依靠血來滋養。喘息時,氣會流散出去而忘記回歸。所以要用當歸來補血。喘息時,氣會急促。所以要用甘草來緩解急促的氣。呼氣是由肺控制的。吸氣是由腎控制的。所以要用沉香來引導氣進入腎。或者用肉桂來引導火氣歸回本元。

熟地黃(八錢),山萸肉(四錢),山藥(四錢),雲茯苓(四錢),澤瀉(四錢),牡丹皮(五錢),川附片(三錢),肉桂(二錢)

白話文:

  • 熟地黃:8錢
  • 山萸肉:4錢
  • 山藥:4錢
  • 雲茯苓:4錢
  • 澤瀉:4錢
  • 牡丹皮:5錢
  • 川附片:3錢
  • 肉桂:2錢

腎為水臟。而其中一點真陽。便是呼吸之母。水足陽秘。則呼吸細而津液調。如真陽不秘。水泛火逆。則用苓澤以行水飲。用地萸以滋水陰。用淮藥入脾。以輸水於腎。用丹皮入心。以清火安腎。得六味以滋腎。而腎水足矣。然水中一點真陽。又恐其不能生化也。故用附子肉桂以補之。

白話文:

腎臟屬於水行,其中蘊藏著一點真陽,就是呼吸的源頭。當腎水充足,真陽被固守,呼吸就會細緩,津液調和。如果真陽無法固守,腎水泛濫、虛火上升,就要使用苓澤來利水除濕,用枸杞來滋養腎陰,用淮山藥入脾經,幫助將水液輸送至腎臟,用丹皮入心經,清熱安腎。通過這六味藥材來滋養腎臟,腎水自然充足。但是腎水中的一點真陽,又擔心它不能生化,因此再使用附子、肉桂來補益真陽。

若加牛膝。便具引火歸元之功。若加知柏。又治上熱下寒之法。如去桂附。加麥冬五味。則純於滋陰。兼治肺金。

辛字潤肺膏

白話文:

如果加入牛膝,便具備了引火歸元的功效。如果加入知柏,又可以治療上熱下寒的情況。如果去掉桂枝和附子,加入麥冬和五味子,則純粹為滋陰功效,同時還能治療肺金虧虛。

羊肺(一具洗),杏仁(四錢),柿霜(五錢),真酥(五錢),真粉(三錢),白蜜(五錢)

白話文:

羊肺(一具,清洗乾淨) 杏仁(20 克) 柿霜(25 克) 酥油(25 克) 糯米粉(15 克) 蜂蜜(25 克)

為末。攪勻入肺中。燉熟食。真粉即上白花粉。真酥即上色羊乳。如無以黑芝麻搗爛代之。方取肺與肺同氣。而用諸潤藥。以滋補之。義最淺而易見。然方極有力可用。

白話文:

將藥材研成細末。將細末攪拌均勻,填入豬肺中。燉煮至熟透食用。所謂真粉,即是指上好的白花粉。所謂真酥,即是指上好的羊乳。如果沒有真酥,可以用黑芝麻搗爛代替。此方取用與豬肺同氣的藥材,再使用滋潤藥物,來滋補身體。其原理淺顯易懂。但此方效果極佳,值得使用。

瓊玉膏

生地(一斤汁),白蜜(一斤),人參(八兩),雲苓(十二兩)

白話文:

【瓊玉膏】的配方如下:

生地黃(取一斤榨出的汁液),純正蜂蜜(一斤),人參(八兩),茯苓(十二兩)。

生地汁合白蜜入瓷瓶內。雲苓人參為末。和勻。放水中煮三晝夜。懸井中晝夜。取起。仍煮半日。白湯化服。為潤利肺經之妙劑。

白話文:

將生地汁液和蜂蜜混合後倒入瓷瓶中。雲苓和人參磨粉。均勻攪拌。放入水中煮三晝夜。懸掛在井中一晝夜。取出後,再煮半日。用白開水服用。這是滋潤肺經的良方。

生脈散

人參(三錢),麥門冬(三錢),五味子(七粒)

人參生肺津。麥冬清肺火。五味斂肺氣。合之酸甘化陰。以清潤肺金。是清燥救肺湯之先聲。

保元湯

人參(三錢),黃耆(三錢),黑棗(三錢),炙甘草(二錢),煨姜(三片)

白話文:

生脈散

成分:人參(三錢)、麥門冬(三錢)、五味子(七粒)

功效解說:人參能滋養肺部津液,增強體力。麥門冬則可以清除肺部的過剩熱氣,有助於降火。五味子有收斂肺氣的作用,可以使呼吸系統更加穩定。這三種藥材合在一起,其酸甜特性能夠生成滋陰效果,從而達到滋潤及清熱肺部的功效。此方可以視為治療燥熱傷肺病症的先驅方劑。

保元湯

成分:人參(三錢)、黃耆(三錢)、黑棗(三錢)、炙甘草(二錢)、煨姜(三片)

功效解說:人參與黃耆皆為補氣良品,能夠增強體內元氣,提升身體機能。黑棗能夠滋養血液,調和中氣。炙甘草則具有調和諸藥、補中益氣的效果。煨姜則用來溫中散寒,助於藥性流通。這個方子集合了補氣、養血、調中的功效,適用於元氣不足、體虛等情況,有助於鞏固身體根本,促進體質恢復。

草與黑棗。大補中土。再加煨姜以溫之。黃耆以鼓之。人參以滋之。總使土氣衝和。上生肺金。肺陽布護。陰翳自消。一切寒怯虛悸之症自除。此為溫補肺陽法。與上滋肺陰法。為一寒一熱之對子。

白話文:

菊花與黑棗。大補中氣。再加入炙過的薑溫暖,黃耆振奮,人參滋養。總體上讓中氣和諧,上達肺金。肺陽佈散護衛,陰邪自行消散。一切寒怯虛弱的心悸癥狀自然消除。這是溫補肺陽的方法。與前面滋補肺陰的方法,是寒熱相對的配對。

六君子湯

人參(三錢),白朮(三錢),雲苓(三錢),甘草(二錢),陳皮(三錢),半夏(三錢)

四君子。補胃和中。加陳皮半夏以除痰氣。肺之所以有痰飲者。皆胃中之水不行。故爾沖逆。治胃中即是治肺。

天王補心丹

白話文:

六君子湯由人參、白朮、雲苓、甘草、陳皮、半夏組成。其中人參、白朮、雲苓、甘草四味藥組成四君子湯,可以補脾胃、和中焦。加入陳皮和半夏,可以去除痰氣。肺部之所以會有痰飲,都是因為胃中的水氣運化不暢,導致氣逆上衝。所以治療胃病,也就是在治療肺病。

當歸(三錢),熟地黃(五錢),生地黃(三錢),遠志(一錢),人參(三錢),丹參(三錢),天門冬(三錢),麥門冬(三錢),元參(三錢),桔梗(錢半),酸棗仁(三錢),柏子仁(三錢),雲茯苓(三錢),五味子(一錢)

白話文:

當歸:3 錢 熟地黃:5 錢 生地黃:3 錢 遠志:1 錢 人參:3 錢 丹參:3 錢 天門冬:3 錢 麥門冬:3 錢 元參:3 錢 桔梗:1.5 錢 酸棗仁:3 錢 柏子仁:3 錢 雲茯苓:3 錢 五味子:1 錢

陳修園曰。心字篆文。只是一倒火耳。火不欲炎上。故以生熟地補水。使水上交於心。以元參丹參二冬。使火下交於腎。又佐參苓以和心氣。當歸以生心血。棗仁以安心神。遠志以宣其滯。五味以收其散。更假桔梗之浮為嚮導。心得所養。而何有健忘怔忡津液乾枯舌瘡秘結之苦哉。

白話文:

陳修園說:「心」字的古字,只是一個倒置的「火」字。火氣不要過於旺盛,所以用生熟地黃滋補水液,讓水液上行滋潤心臟。用元參、丹參和麥冬,讓火氣下行滋潤腎臟。再輔以人參和茯苓,調和心氣。當歸可以生髮心血。棗仁可以安撫心神。遠志可以暢通心氣。五味子可以斂聚心神。再藉由桔梗的升浮作用作為引導。心臟得到滋養,哪裡會有健忘、怔忡、津液枯竭、舌瘡、便祕的痛苦呢?

硃砂安神丸

硃砂(一錢),黃連(三錢),生地(三錢),當歸(三錢),甘草(二錢)

白話文:

硃砂(一錢),黃連(三錢),生地黃(三錢),當歸(三錢),甘草(二錢)

硃砂安神丸的配方為:硃砂一錢、黃連三錢、生地黃三錢、當歸三錢以及甘草二錢。

硃砂之重以鎮怯。黃連之苦以清熱。當歸之辛以噓血。更取甘草之甘。以制黃連之太過。地黃之潤。以助當歸所不及。合之養血清火。安鎮心神。怔忡昏煩不寐之症。可以治之。

人參養榮湯

白話文:

硃砂的厚重可以鎮靜止悸。黃連的苦寒可以清熱降火。當歸的辛溫可以促進血脈流通。再加入甘草的甘甜,能調和黃連的過度寒涼。地黃的滋潤,能彌補當歸的不足。將這些藥材合用,可以滋養血液、清熱安神。對於怔忡、昏煩、失眠等症狀,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人參(三錢),黃耆(三錢炙),白朮(三錢),甘草(錢半),當歸(三錢),熟地(四錢),大棗(三錢),生薑(三片),遠志(一錢),桂心(一錢),陳皮(二錢),白芍(三錢),雲苓(三錢),五味子(一錢)

白話文:

人參(15克),黃耆(15克,炙過),白朮(15克),甘草(7.5克),當歸(15克),熟地黃(20克),大棗(15克),生薑(3片),遠志(5克),桂心(5克),陳皮(10克),白芍(15克),雲苓(15克),五味子(5克)

此方即中焦取汁。奉心化赤以為血之義。參耆朮草大棗。大補中焦。中焦谷化則汁益生。故加陳皮以化谷。中焦水停則穀不化。故加姜苓以別水。水穀既化。中焦之汁自生矣。再用歸地多汁以引其汁。凡系婦人催乳。用此足矣。若必令其奉心化血。則宜芍味以斂之。使榮行脈中。

白話文:

這個方劑的作用是補養中焦並化生津液。取用「心主血」的原理,參、耆、朮、草、大棗等藥材大補中焦,中焦消化吸收食物後就能產生更多的津液。因此加入陳皮,幫助消化。中焦如果有水濕滯留,就會阻礙消化。因此加入乾薑、茯苓,祛除水濕。水濕和食物都消化之後,中焦的津液自然會產生。再用當歸、生地,這些有滋補作用的藥材來引出津液。對於女性催乳,使用這個方劑就足夠了。如果一定要使心血化生,可以加入芍藥來收斂,使血脈運行正常。

而不外散。加桂心遠志。啟導心火。以助其化赤之令。補中者。開血之源也。導心者。化血之功也。斂脈者。成血之用也。此心火不足之治法。與炙甘草湯建中湯相近。

歸脾湯

白話文:

這些藥物不會外散。加入桂心和遠志,可以激發心火,促進心火化赤的功效。補中藥可疏通血液來源。引導心火可促進血液化生。收斂經脈可完成血液的儲藏。這是心火不足的治療方法,與炙甘草湯和建中湯的治療方法相似。

白朮(三錢),黃耆(三錢),茯神(三錢),人參(三錢),遠志(錢半),木香(一錢),甘草(二錢炙),棗仁(三錢),當歸(三錢),桂圓(五枚去殼)

白話文:

  • 白朮:三錢
  • 黃耆:三錢
  • 茯神:三錢
  • 人參:三錢
  • 遠志:半錢
  • 木香:一錢
  • 甘草(炙):二錢
  • 棗仁:三錢
  • 當歸:三錢
  • 桂圓(去殼):五枚

心主生血。脾主統血。養榮湯。以治心為主。歸脾湯。以治脾為主。心血生於脾。故養榮湯補脾以益心。脾土生於火。故歸脾湯導心火以生脾。總使脾氣充足。能攝血而不滲也。

養真湯

白話文:

心臟負責產生血液,脾臟負責控制血液。養榮湯主要是治療心臟。歸脾湯主要是治療脾臟。心臟的血液由脾臟產生,因此養榮湯會滋養脾臟來幫助心臟。脾土是由心火產生的,因此歸脾湯會疏通心火來滋養脾臟。總之,讓脾氣充足,這樣才能收攝血液而不會滲漏。

人參(三錢),白朮(三錢),雲苓(三錢),甘草(錢半),山藥(三錢),蓮米(三錢),麥冬(三錢),五味(八分),黃耆(三錢),白芍(三錢)

白話文:

人參(15克),白朮(15克),雲苓(15克),甘草(7.5克),山藥(15克),蓮米(15克),麥冬(15克),五味子(4克),黃耆(15克),白芍(15克)

煎去頭煎。只服二三煎。取燥氣盡去。遂成甘淡之味。蓋土本無味。無味即為淡。淡即土之正味也。此方取淡以養脾。深得其旨。

小建中湯

白話文:

煎藥時去掉第一煎。只服第二、三煎。取出後,藥汁燥氣去除完畢。這時藥汁會變為甘淡的滋味。因為土本身沒有味道,沒有味道就是淡味,淡味就是土的本味。這個方子採用淡味來養脾,深得養脾之道。

桂枝(二錢),白芍(四錢),甘草(二錢),紅棗(三枚,生薑(三片),飴糖(一兩)

白話文:

桂枝(12 克),白芍藥(24 克),甘草(12 克),紅棗(3 枚),生薑(3 片),飴糖(60 克)

虛勞裡急諸不足者。五臟陰精陽氣俱不足也。故用薑桂辛溫以生陽。用芍飴酸甘以生陰。大棗甘草純甘以補中。使中宮建立。則陽氣化而上行。陰氣化而下降。細按此方。乃建胃滋脾。以陽生陰之法。歸脾湯從此方重濁處套出。補中湯從此方輕清處套出。

補血

白話文:

虛弱勞損、裡急下墜、各種虛損的人,都是因為五臟的陰精陽氣都虧虛。因此使用薑、桂、辛、溫這些辛溫的藥物來生髮陽氣,使用芍藥、甘草酸甘的藥物來生髮陰氣。大棗、甘草純甘的藥物來補益脾胃,使人體中氣旺盛。那樣,陽氣就會化生而上行,陰氣就會化生而下降。仔細觀察這個方子,就是建強脾胃的方劑,用陽氣生髮陰氣的方法。歸脾湯就是從這個方子的偏於重濁的部分演化而來,補中益氣湯就是從這個方子的偏於輕清的部分演化而來。

人參(附子汁煮),黃耆(川芎酒煮),山藥(乾薑煮),白朮(陳皮煎),雲苓(肉桂煮),甘草(烏藥煮各等分)

白話文:

人參(煮附子汁) 黃耆(煮川芎酒) 山藥(煮乾薑) 白朮(煮陳皮) 雲苓(煮肉桂) 甘草(煮烏藥)各等分

六藥為末。鹽湯下。取火烈之品。法平和之藥。雄烈之味既去。誠為溫補少火之馴劑。

白鳳膏

平胃散(四兩),人參(一兩),茯苓(一兩)

白話文:

將六種藥材研磨成粉末,用鹽水服用。選用性質強烈的藥物,按照平和藥物的配制方法處理。這樣可以去掉藥性過於強烈的味道,真正做到溫和補充,適合少火患者使用的溫和藥劑。

上三味為末。納棗內。入鴨腹中。陳酒煮爛。食鴨肉。將棗陰乾。隨用參湯白湯化服。鴨乃血肉之品。其性滋陰。酒為五穀之精。其性和陽。合諸藥養脾胃。大收純和之效。

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

白話文:

取上列三味藥磨成粉末,塞入紅棗中,塞入鴨腹,倒入陳酒燉煮至肉爛。將鴨肉食用,紅棗陰乾備用。每次服用時,用人參湯或白開水化開服用。鴨肉為血肉之品,具有滋陰作用。酒是五穀精華,具有溫陽作用。將這些藥物合用,可以滋養脾胃,達到純和調養的功效。

桂枝(三錢),甘草(二錢),龍骨(三錢),牡蠣(三錢)

白話文:

桂枝:3錢 甘草:2錢 龍骨:3錢 牡蠣:3錢

肝寒魂怯。用辛溫鎮補之品。以扶肝而斂魂。心陽上越。腎陽下泄。此方皆可用之。

滑氏補肝散

白話文:

肝臟受到寒氣影響,導致精神膽怯不安。治療上應使用性味辛溫的藥物來固本溫補,一方面強化肝臟功能,同時也有助於安定心神。當心臟的陽氣過盛向上衝逆,或是腎臟中的陽氣不當流失向下耗泄時,這個方子都能適當地調節與治療。

這裡提到的「滑氏[補肝散]」,是古代中醫的一個處方,專門用來補益和調理肝臟機能,以達到緩解上述症狀的目的。

棗仁(三錢),熟地(四錢),白朮(三錢),當歸(三錢),山茱萸(三錢),山藥(三錢),川芎(一錢),木瓜(一錢),獨活(一錢),五味子(五分)

白話文:

大棗仁(15 克),熟地黃(20 克),白術(15 克),當歸(15 克),山茱萸(15 克),山藥(15 克),川芎(5 克),木瓜(5 克),獨活(5 克),五味子(2.5 克)

肝體陰而用陽。此以酸甘補肝體。以辛甘補肝用。加獨活者。假風藥以張其氣也。欲其氣之鼓盪者。則用獨活。欲其氣之溫斂者。則用巴戟。欲其氣之清平者。則用桑寄生。欲其氣之疏達者。則用柴胡白頭翁。諸藥皆治風之品。輕重不同。在人用之得宜。

炙甘草湯(一名復脈湯)

白話文:

肝臟本質屬陰,但發揮功能時屬陽。所以用酸味和甜味來補養肝臟的本質,用辛味和甜味來補養肝臟的功能。添加獨活,是因為可以借用風藥來提升肝氣。如果想要讓肝氣鼓盪,就用獨活。如果想要讓肝氣溫和收斂,就用巴戟。如果想要讓肝氣清平,就用桑寄生。如果想要讓肝氣疏通,就用柴胡和白頭翁。這些藥物都是治療風症的,輕重程度不同,關鍵在於醫師的應用是否得當。

人參(二錢),地黃(二兩六錢),麥冬(八錢),阿膠(二錢),芝麻(五錢),炙草(四錢),大棗(三枚),桂枝(三錢),生薑(三錢),清酒(一兩)

白話文:

人參(12 克),熟地黃(156 克),麥冬(48 克),阿膠(12 克),芝麻(30 克),炙甘草(24 克),大棗(3 枚),桂枝(18 克),生薑(18 克),黃酒(60 毫升)

此方為補血之大劑。鄉先輩楊西山言。此方亟戒加減。惜未能言明其義。余按此方。即中焦受氣取汁。變化而赤。是為血之義。薑棗參草。中焦取汁。桂枝入心化氣。變化而赤。然桂性辛烈能傷血。故重使生地麥冬芝麻。以清潤之。使桂枝雄烈之氣。變為柔和。生血而不傷血。

白話文:

這個方劑是補血的大劑量配方。鄉下長輩楊西山說,這個方劑極力禁止加減。可惜他沒有說明原因。我分析這個方劑,就是中焦(脾胃)吸收食物的營養,然後轉化成血液。薑、棗、人參、草藥,由中焦吸收營養。桂枝進入心臟,化生氣血,也能轉化成血液。但是,桂枝性味辛辣,會損傷血液。因此,方劑中用大量生地、麥冬、芝麻來滋潤緩和,讓桂枝的辛辣氣味變為柔和。這樣既能生血,又不傷血。

又得阿膠潛伏血脈。使輸於血海。下藏於肝。合觀此方。生血之源。導血之流。真補血之第一方。未可輕議加減也。時方養榮湯。亦從此套出。第養榮湯較溫。此方多用生地麥冬。則變為平劑。專滋生血脈。若催乳則無須桂枝。若去桂加棗仁遠志。則更不辛烈。若加丹皮桃仁。

白話文:

此外,阿膠可以潛入血脈中,輸送至血海,儲藏於肝臟。綜合來看這個方劑,它既可以生血,又可以導血,是真正補血的第一方。因此,不能輕易改藥或加減。當今的養榮湯,也是從這個方劑中衍生出來的。只是養榮湯較為溫熱,而這個方劑中多了生地和麥冬,使其變成平劑,專門滋養生血脈。如果用於催乳,則不需要桂枝。如果去除桂枝,加入棗仁和遠志,則會更加不辛辣。如果再加入丹皮和桃仁,

則能清心化血。加山梔。又是清心涼血之劑。加五味。則兼斂肺金。此雖加減。而仍不失仲景遺意。又何不可。

大補陰丸

熟地(八錢),知母(三錢),黃柏(三錢),龜板(四錢)

白話文:

這樣做能夠清澈心神並調理血液。加上山梔子後,就成了清心降火、涼血的良方。再加入五味子,則同時具有收斂肺部功能的效果。雖然配方有所增減,但仍保留了張仲景原有的治療意圖,又有什麼不妥呢?

【大補陰丸】

藥材組成為:熟地(二十四克),知母(九克),黃柏(九克),龜板(十二克)。

苦寒之品。能大伐生氣。亦能大培生氣。蓋陰虛火旺者。非此不足以瀉火滋陰。夫人之生氣。根於腎中。此氣全賴水陰含之。若水陰不足。則陽氣亢烈。煩逆痿熱。方用知柏折其亢。龜板潛其陽。熟地滋其陰。陰足陽秘。而生氣不泄矣。

白話文:

苦寒性質的藥物能強力削減人體生氣,也能強力培補生氣。因為陰虛火旺的人,非用這些藥物不足以瀉火滋陰。人體的生氣,根源於腎臟。這股生氣全部依賴水陰滋潤包容才能保存。如果水陰不足,陽氣就會亢奮旺盛,導致煩躁逆亂、身體乾枯發熱的症狀。此時才使用知母和柏子仁來抑制陽氣的亢奮,龜板來潛藏收斂陽氣,熟地黃來滋潤陰液。當陰液充足,陽氣自然隱藏,生氣就不會流失了。

四物湯(為生血和血之通劑)

生地(四錢),白芍(三錢),川芎(二錢),當歸(三錢)

四君子湯

人參(三錢),白朮(四錢),雲苓(四錢),甘草(二錢)

異功散

即四君湯。加陳皮二錢。

八珍湯

即上二方合用也。氣血雙補之平劑。

十全大補湯

即八珍湯。加黃耆肉桂。為溫補氣血之大劑。

當歸補血湯

黃耆(一兩),當歸(五錢)

此方以氣統血。氣行則血行。外充皮膚。則盜汗身熱自除。內攝脾元。則下血崩漏能止。

柴胡清骨散

白話文:

四物湯是一種通用的藥方,用來生成和調和血液。

成分包括:生地黃(12克),白芍藥(9克),川芎(6克),當歸(9克)。

[四君子湯]
人參(9克),白朮(12克),茯苓(12克),甘草(6克)

[異功散]
這是四君子湯的基礎上,再加上陳皮(6克)而成。

[八珍湯]
這是由上述兩方(四物湯和四君子湯)合併而成的藥方,用於同時補氣和補血,是一個平衡的補益方劑。

[十全大補湯]
在八珍湯的基礎上,再加入黃耆和肉桂,成為一種強力的溫補氣血的藥方。

[當歸補血湯]
由黃耆(30克)和當歸(15克)組成,此方透過氣來統領血液,促進血液流通。當血液充沛至皮膚表面,自然能夠消除盜汗和身體發熱的症狀;同時,它能鞏固脾胃機能,從而止住下體出血或月經過多等問題。

[柴胡清骨散]
(此處未提供具體藥物份量,僅列出方名,表示為一個以柴胡為主的清熱透骨的方劑。)

柴胡(三錢),青蒿(三錢),秦艽(三錢),白芍(三錢),丹皮(三錢),地骨皮(三錢),鱉甲(三錢),知母(三錢),黃芩(二錢),甘草(一錢),童便(少許),胡黃連(一錢)

白話文:

柴胡: 9克 青蒿: 9克 秦艽: 9克 白芍: 9克 丹皮: 9克 地骨皮: 9克 鱉甲: 9克 知母: 9克 黃芩: 6克 甘草: 3克 童便: 少許 胡黃連: 3克

肝為藏血之臟。又司相火。血足則火溫而不烈。遊行三焦。達於腠理。莫不得其溫養之功。若血虛火旺。內則煩渴淋閉。外則骨蒸汗出。皆肝經相火之為病也。方用丹皮知母枯芩黃連童便。大清相火。而又恐外有所郁。則火不能清也。故用柴胡青蒿秦艽。以達其鬱。又恐內有所結。

白話文:

肝臟是儲藏血液的器官,也掌管著相火。當血液充足時,相火溫和而不旺盛,在三焦內運行,遍及全身腠理,起到溫養的作用。如果血虛而相火旺盛,體內會出現煩渴、淋閉等症狀;體外則會骨蒸潮熱、出汗,這些都是肝經相火造成的疾病。治療方法是使用丹皮、知母、枯芩、黃連、童便等藥物,用以清降相火。但如果身體外有鬱結,相火就無法清降。因此,同時使用柴胡、青蒿、秦艽等藥物,用以疏通鬱結。此外,如果體內還有結聚,

則火不能清也。故用白芍丹皮鱉甲。以破其結。佐甘草一味以和諸藥。務使肝經之鬱結解。而相火清。較逍遙散更優。

保命生地散

白話文:

如果肝火不能消除,那麼用白芍、丹皮、鱉甲,來打破它的鬱結。再輔以甘草一味,來調和各種藥材的作用。目的是讓肝經鬱結解除,肝火得以清除。這個方法比逍遙散更佳。

生地(五錢),熟地(三錢),枸杞(三錢),地骨皮(三錢),黃耆(四錢),白芍(三錢),甘草(二錢),黃芩(二錢),天門冬(三錢)

白話文:

生地黃(五錢),熟地黃(三錢),枸杞子(三錢),地骨皮(三錢),黃耆(四錢),白芍(三錢),甘草(二錢),黃芩(二錢),天門冬(三錢)

方取黃耆甘草。入脾統血。余藥清潤肺腎。以治血之源流。或血止後。用此調養亦宜。

豬苓湯

豬苓(三錢),澤瀉(三錢),雲苓(三錢),滑石(三錢),阿膠(三錢)

白話文:

此處藥方選用了黃耆與甘草,目的是為了入脾胃並統攝血液。其他藥物則著重於滋潤肺腎,以此來治理血液的生成與運行。即使在血行停止之後,使用此方進行調理與養生也是合適的。


豬苓湯

藥材組成為:

  • 豬苓 三錢
  • 澤瀉 三錢
  • 薑苓(應為茯苓之誤) 三錢
  • 滑石 三錢
  • 阿膠 三錢

此為一劑古方,用以治療特定的病症。

此方專主滋陰利水。凡腎經陰虛。水泛為痰者。用之立效。取阿膠潤燥。滑石清熱。合諸藥皆滋降之品。以成其祛痰之功。痰之根原於腎。制肺者治其標。治腎者治其本。

導赤散

白話文:

這個方劑專門滋補陰液,利尿通水。凡是腎經陰虛,津液氾濫為痰的人,用這個方劑立竿見影。使用阿膠潤澤燥熱,滑石清熱降火,其他藥材都是滋陰降逆的,共同起到祛除痰液的作用。痰液的根源在於腎,針對肺部治療是治標,針對腎部治療纔是治本。

生地黃(四錢),木通(二錢),甘草梢(三錢),竹葉心(三錢)

白話文:

生地黃(12克),木通(6克),甘草梢(9克),竹葉心(9克)

季楚重曰。瀉心湯用黃連。所以治實邪。責木之有餘。瀉子以清母也。導赤散用地黃。所以治虛邪。責水之不足。壯水以治火也。

麻黃人參芍藥湯

白話文:

季楚重說:瀉心湯中使用黃連,是為了治療實證邪氣。責罰過剩的木氣,瀉掉子氣以清淨母氣。

導赤散中使用地黃,是為了治療虛證邪氣。責罰不足的水氣,壯大水氣以制約火氣。

麻黃(一錢),桂枝(三錢),黃耆(三錢),人參(三錢),炙草(一錢),當歸(三錢),白芍(三錢),麥冬(三錢),五味子(一錢)

白話文:

麻黃:0.5 克 桂枝:1.5 克 黃耆:1.5 克 人參:1.5 克 炙甘草:0.5 克 當歸:1.5 克 白芍:1.5 克 麥冬:1.5 克 五味子:0.5 克

麻黃桂枝。從外發表。黃耆草參。從內托裡。使內犯之邪。皆從外出。自不至乘陰而吐衄矣。然既亂之血。又不可以治也。故用當歸白芍以和之。麥冬五味以清之。又按麻桂力能發表。表解而血自止。是善用麻桂之功。非麻桂自能止血也。況仲景於吐血衄血。皆忌發汗。用此方者。

白話文:

麻黃和桂枝,從體外讓邪氣發出來。黃耆和黨參,從體內扶助正氣。這樣一來,侵入體內的邪氣都會從體外排出,自然就不會侵犯陰氣而導致吐血鼻血了。但是,已經亂了的血液,不能再把它治好了。所以用當歸和白芍來調和,麥冬和五味子來清熱解毒。還要注意,麻黃和桂枝的力量能讓邪氣發出來,表症解除了,血也能自動止住。這纔是善用麻黃和桂枝的功效,而不是麻黃和桂枝本身能止血。況且仲景在治療吐血鼻血時,都忌諱發汗。使用這個方子時,要特別注意。

須審其的由外感。非此不解。然後一投即應。設忌發汗而反汗之。又誤用麻桂之過。麻桂亦不任咎也。

止嗽散

白話文:

必須審查病症是否由外感引起。如果不是這個原因導致的,就不會得到解決。一旦確定了病因,對症下藥,就會立即見效。但如果病人禁忌發汗卻錯誤地使用了發汗的方法,或者是不當使用了麻黃和桂枝這類藥物,這就是用藥錯誤。這種情況下,麻黃和桂枝這兩味藥本身並沒有錯,錯誤在於使用不當。

提到的「止嗽散」是一種中醫處方,用於治療咳嗽等病症。

桔梗(三錢),荊芥(三錢),廣紫菀(三錢),廣百部(三錢),白前(三錢),陳皮(三錢),甘草(一錢)

白話文:

桔梗(9克),荊芥(9克),廣紫菀(9克),廣百部(9克),白前(9克),陳皮(9克),甘草(3克)

普明子制此方。並論注其妙。而未明指藥之治法。余因即其注而增損之曰。肺體屬金。畏火者也。遇熱則咳。用紫菀百部以清熱。金性剛燥。惡冷者也。遇寒則咳。用白前陳皮以治寒。且肺為嬌臟。外主皮毛。最易受邪。不行表散。則邪氣流連而不解。故用荊芥以散表。肺有二竅。

白話文:

普明子製訂了這個方子。並在其註解中提到了它的妙處。但是沒有明確指出藥物的治療方法。我根據他的註解增減了內容,如下所說:肺屬金。害怕火。遇到熱氣就會咳嗽。所以用紫菀、百部來清熱。金性剛燥,害怕寒冷。遇到寒氣就會咳嗽。所以用白前、陳皮來治療寒氣。此外,肺是一個嬌嫩的臟器。外主皮毛,最容易受到邪氣侵襲。如果不進行表散治療,邪氣就會流連不去,無法解除。所以用荊芥來表散。肺有兩個竅。

一在鼻。一在喉。鼻竅貴開而不貴閉。喉竅貴閉。不貴開。今鼻竅不通。則喉竅啟而為咳。故用桔梗以開鼻竅。此方溫潤和平。不寒不熱。肺氣安寧。

千金麥門冬湯

白話文:

鼻孔有一個竅,喉嚨有一個竅。鼻竅適合打開,不適合閉塞。喉竅適合閉塞,不適合打開。現在鼻竅不通,就會導致喉竅打開而引發咳嗽。所以要用桔梗來打開鼻竅。這個方劑溫和調和,不寒不熱,讓肺氣得到安撫。

麥冬(三錢),桔梗(二錢),桑皮(三錢),半夏(二錢),生地(三錢),紫菀(三錢),竹茹(三錢),麻黃(一錢),五味(一錢),生薑(三片),甘草(一錢)

白話文:

麥冬(18克),桔梗(12克),桑白皮(18克),半夏(12克),生地黃(18克),紫菀(18克),竹茹(18克),麻黃(6克),五味子(6克),生薑(3片),甘草(6克)

風寒客於肺中。引痰生火。故用桔梗桑皮半夏生薑。以利除痰飲。用生地紫菀竹茹麥冬五味。以清斂火氣。然陳寒不除。則痰火旋去而旋生。故以麻黃一味。搜剔陳寒。惟甘草則取調諸藥而已。凡寒中包火。火中伏寒。皆能治之。

白話文:

風寒入侵肺部,引發痰液產生並化火。因此,使用桔梗、桑皮、半夏和生薑來清除痰液。使用生地、紫菀、竹茹、麥冬和五味子來清熱潤肺。然而,如果陳寒不除,痰火清除後還會再次產生。因此,使用麻黃一味藥物來祛除陳寒。甘草則用於調和各種藥物。凡是寒中夾火或火中伏寒的病症,都可以用這個方子來治療。

柴胡梅連散

柴胡(三錢),人參(三錢),黃芩(三錢),甘草(一錢),黃連(一錢),白芍(三錢),當歸(三錢)

白話文:

柴胡、人參、黃芩各三錢,甘草、黃連各一錢,白芍、當歸各三錢。

柴胡湯。逍遙散。各半成方。而重在黃連一味。較二方尤擅清火之功。心者肝之子。黃連瀉心。實則瀉其子。

白話文:

使用柴胡湯和逍遙散,各取一半的劑量合方使用。重點在於黃連這一味藥。與其他兩種藥方相比,它更擅長清熱降火。心臟是肝臟的兒子。黃連能瀉心熱,實際上是瀉其子(即肝熱)。

甘桔湯

甘草(三錢),桔梗(三錢)

葶藶大棗瀉肺湯

葶藶(炒香搗三錢),大棗(擘破五枚)

白話文:

甘草三錢,桔梗三錢。

葶藶炒香搗碎,三錢;大棗掰開,五枚。

先聖用藥。瀉必兼補。故無弊。即如此兩方。桔梗以開達肺氣。凡咽痛肺癰排膿。皆生用之。而必君以甘草。以土生金。助其開達之勢。葶藶苦寒。力能降泄肺中之氣。火熱壅肺。水飲沖肺。皆能隨其實而瀉之。而必君以大棗。使邪去而正不傷。得此意者。可知配合之義。

保和丸

白話文:

古代醫聖在使用藥物時,瀉藥通常會配補藥,因此不會有不良後果。就像這兩個方子:

第一個方子:

  • 桔梗:用來疏通肺氣。凡是咽喉疼痛、肺癰化膿,都用生桔梗。
  • 甘草:用作君藥,代表土生金,有助於桔梗疏通肺氣。

第二個方子:

  • 葶藶:味苦性寒,能瀉降肺中的氣。肺熱壅滯、水飲侵犯肺部,都能根據實際情況瀉掉。
  • 大棗:用作君藥,讓邪氣排出後,正氣不受損傷。

明白了這個原理,就可以知道藥物搭配的意義了。

知母(三錢),貝母(三錢),天門冬(三錢),款冬花(三錢),天花粉(三錢),薏苡仁(三錢),五味子(一錢),甘草(一錢),馬兜鈴(三錢),生地黃(三錢),紫菀(三錢),百合(三錢),阿膠(三錢),當歸(三錢),紫蘇(二錢),薄荷(一錢),百部(三錢),飴糖(二兩),生薑(三錢)

白話文:

知母(15克),貝母(15克),天門冬(15克),款冬花(15克),天花粉(15克),薏苡仁(15克),五味子(5克),甘草(5克),馬兜鈴(15克),生地黃(15克),紫菀(15克),百合(15克),阿膠(15克),當歸(15克),紫蘇(10克),薄荷(5克),百部(15克),飴糖(100克),生薑(15克)

此方藥味雖多。而實以潤肺清火為主。凡是虛勞咳血。皆肺中陰津不足。火熱乘之使然。火壅於內。則皮毛固閉。灑淅而惡寒。易招外感。火盛則水津凝滯。膠結為痰。而氣愈不得息。痿咳所以不愈也。方用飴膠地歸百合百部甘草紫菀花粉款冬。大生津液以潤肺。五味天冬知母。

白話文:

雖然這個方子用藥較多,但主要的目的是滋潤肺部和清熱降火。凡是身體虛弱、咳嗽咳血的,都是肺中陰液不足,火熱乘虛而入所致。火氣積聚在體內,就會導致毛孔閉塞,腠理不密而怕冷,容易受外邪侵襲。火氣旺盛,水液就會凝固,結成痰液,而氣息更難舒暢,所以咳嗽虛弱才會反覆發作。方中用飴膠、地歸、百合、百部、甘草、紫菀、花粉、款冬,大力生津液以滋潤肺部。天冬、知母五味甘寒,能滋陰降火。

以清肺火。猶恐外寒閉之。則火鬱而不清。故佐以姜蘇薄荷。以疏解其鬱。痰飲滯之。則火阻而不降。故用貝母苡仁。以導利其滯。郁解滯行。火清肺潤。咳嗽愈而痿燥除。無論寒久變火。火鬱似寒。諸症皆能治之。十藥神書。載此方加減甚詳。余謂此方藥味已多。如再加減。

白話文:

使用此方劑,可以清肺熱。但擔心外來的寒氣閉住身體,會導致肺熱鬱積,無法清除。因此,添加生薑和薄荷,疏通化解鬱積。如果是痰液和飲水積滯,會阻礙肺熱下行,所以使用貝母和苡仁,引導利去積滯。鬱結化解,積滯通暢,肺熱清,肺部滋潤。咳嗽症狀就會痊癒,身體乾枯的狀況也會消除。無論是寒症久治變為熱症,或熱症表現類似寒症,此方劑都可以治療。在《十藥神書》中,記載了此方劑加減用藥的詳細說明。我認為此方劑中藥材已經很多,如果再加減用藥,可能會過於複雜。

便雜而無功。對證之方甚夥。何須執此一方。苦苦加減。便欲醫盡諸病耶。為末。飴糖丸服。

瀉肺丸

白話文:

排泄物混亂而沒有療效,針對病症的方劑有很多,何必執著於這一個方子,不斷地調整藥量增減,就希望能夠治療所有疾病呢?將其製成粉末,用麥芽糖搓成丸狀服用。

這裡提到的是「瀉肺丸」,一種中醫方劑。

栝蔞霜(三錢),貝母(三錢),半夏(三錢),鬱金(二錢),葶藶(三錢炒),杏仁(三錢),黃連(二錢),黃芩(三錢),大黃(錢半),甘草(一錢)

白話文:

栝樓霜(3 錢) 貝母(3 錢) 半夏(3 錢) 鬱金(2 錢) 葶藶(3 錢,炒過) 杏仁(3 錢) 黃連(2 錢) 黃芩(3 錢) 大黃(1.5 錢) 甘草(1 錢)

肺部痰火血氣壅滯不降。用此方解泄破下。力量最大。是從人參瀉肺湯。葶藶大棗半夏瀉心小結胸等湯。割取而成。又加鬱金大破血分。藥雖猛峻。然果遇實證。非此不克。

消化丸

白話文:

肺部痰液、熱氣、血液、氣血壅塞而下行不暢。使用此方劑疏通泄瀉,破除壅塞,效果極佳。此方劑是由人參瀉肺湯、葶藶大棗半夏瀉心湯和小結胸湯等方劑中擷取而成。再加入鬱金,以強力破血。此方劑雖猛烈,但若遇上實證,非此方劑不可治癒。

礞石(三錢煅),明礬(二錢),牙皂(一錢),雲苓(三錢),陳皮(一錢),枳殼(一錢),枳實(一錢),南星(一錢生),沉香(一錢),半夏(一錢生),薄荷(一錢),黃芩(二錢),神麯(二錢),薑汁(一錢),飴糖(三錢)

白話文:

礞石(3錢,煅燒過) 明礬(2錢) 牙皁(1錢) 雲苓(3錢) 陳皮(1錢) 枳殼(1錢) 枳實(1錢) 南星(1錢,生用) 沉香(1錢) 半夏(1錢,生用) 薄荷(1錢) 黃芩(2錢) 神麯(2錢) 薑汁(1錢) 飴糖(3錢)

為末。神麯薑汁為丸。臥時飴糖拌吞。仰臥則藥流入肺。去痰除根。痰即水也。寒鬱之。氣阻之。火凝之。是以膠黏潮溢。而不能去也。此方以燥降墜利去水為主。而用薄荷以散寒。用黃芩以清火。尤妙。明礬入濁水而能清。牙皂入汙垢而能去。二物合用。為滌除痰涎之妙品。

白話文:

研磨成粉末。放入生薑汁中搓成丸子。睡前用水飴、糖漿送服。平躺後,藥物會流入肺部,從根本上祛痰。痰就是水,會受到寒氣鬱結、氣滯、火氣凝結阻礙,因此會粘稠流溢,難以去除。這個方子以燥降墜利去水為主要作用,並用薄荷散寒,用黃芩清火,特別妙。明礬加入渾濁的水中會澄清,牙皁加入污垢中能去除污垢。這兩種藥材合用,是滌除痰涎的妙方。

諸藥猛峻。故用飴糖以緩之。葛可久法。服後即服太平丸以補之。可知瀉實。亦宜補虛。然遇實證。慎毋畏而不用也。

太平丸

白話文:

所有的藥物都有強烈的藥效。因此用飴糖來緩和藥性。葛可久的方法。服用後立即服用太平丸來補益身體。這可瞭解既要瀉實證,也應該補虛證。但是遇到實證,不要顧慮而不用藥。

天門冬(二錢),麥門冬(二錢),款冬花(二錢),知母(二錢),杏仁(二錢),熟地黃(三錢),生地黃(三錢),川黃連(一錢),當歸(三錢),阿膠(二錢蛤粉炒),蒲黃(二錢),京墨(五分),桔梗(二錢),薄荷(一錢),麝香(少許)

白話文:

天門冬(12 克),麥門冬(12 克),款冬花(12 克),知母(12 克),杏仁(12 克),熟地黃(18 克),生地黃(18 克),川黃連(6 克),當歸(18 克),阿膠(12 克,用蛤粉炒製),蒲黃(12 克),京墨(3 克),桔梗(12 克),薄荷(6 克),麝香(少量)

煉蜜為丸彈子大。食後。薄荷湯化下一丸。義取潤肺清金。豁痰止血。諸藥顯而易見。惟黃連一味。是瀉心之藥。心者肺之賊。瀉心即是清肺。乃隔治之法。麝香一味。是透竅之藥。肺者氣之竅。通竅即所以安肺。是從治法。仲景金匱。亦有上焦得通。津液得下之語。蓋上焦通。

白話文:

將蜂蜜煉成小丸子,約彈子大小。服下後,再以薄荷湯送服一丸。目的是滋潤肺臟,清熱解毒,化痰止血。方中的其他藥物作用明顯,只有黃連是瀉心的藥物。心是肺的「賊」,瀉心等於清肺,這是一種隔治的方法。麝香是開竅的藥物,肺是氣的孔竅,開通孔竅就能安定肺臟,這是從治的方法。東漢名醫仲景在《金匱要略》中也提到「上焦通暢,津液才能下降」的說法。因為上焦通暢,所以津液才能下降。

則津液不凝為痰。下降而火亦隨降。葛可久制方。原未證諸仲景。而其義有可通。故引證之。第此方治肺。取滋利宣通。上焦虛枯滯澀者皆宜。若下焦陰虛。則大不宜。蓋下焦之病宜斂藏。用宣通法。又其所忌。

大棗

半夏(三錢),陳皮(三錢),茯苓(三錢),甘草(二錢)

白話文:

所以體內的津液不會凝結成痰。肺氣下降,火氣也會跟著下降。葛可久創制的方劑,並沒有得到仲景的驗證。但它的道理是有道理的,所以可以引用。這個方劑治療肺部疾病,採用滋陰利氣、宣通肺氣的方法。凡是上焦虛熱、氣滯血瘀的人都可以服用。但如果下焦陰虛,就不能用了。因為下焦的病症宜於收斂,使用宣通的方法反而有害。

此方為去除痰飲之通劑。痰之本。水也。茯苓治水。以治其本。痰之動。濕也。茯苓滲濕以鎮其動。其餘半夏降逆。陳皮順氣。甘草調中。皆取之以為茯苓之佐使耳。故仲景書。凡痰多者。俱加茯苓。嘔者俱加半夏。今人不窮古訓。以半夏為去痰專品。不知半夏非不去痰。而辛降之氣最甚。究屬降氣之主。故凡用藥。不可失其真面也。

紫菀散

白話文:

這個藥方是一個治療痰濕的通用方劑。痰的來源是水,因此使用茯苓來利水,從根本上治療痰。痰的性質是濕邪,茯苓可以滲濕,鎮定痰的活動。其他的藥材,如半夏可以降逆氣,陳皮可以理氣,甘草可以調和中氣,這些都作為茯苓的輔助藥材使用。所以,在張仲景的著作中,凡是痰多的病症,都加入茯苓,有嘔吐的加入半夏。但是,現在的人不研究古代的經典,只把半夏當作專門去痰的藥物。他們不知道半夏並不能直接去痰,而是辛溫降逆的力量很強,主要作用是降氣。因此,在用藥的時候,不能忽略藥物的真實作用。

紫菀(三錢),人參(二錢),知母(二錢),貝母(二錢),桔梗(二錢),茯苓(三錢),阿膠(二錢),五味(一錢),甘草(一錢)

白話文:

紫苑(15克),人參(10克),知母(10克),貝母(10克),桔梗(10克),茯苓(15克),阿膠(10克),五味(5克),甘草(5克)

肺痿咳痰。取參草膠苑。以滋補肺陰。又用知母以清其火。五味以斂其氣。桔梗貝母茯苓。以利其痰。火氣痰三者俱順。則肺愈受其益。此較保和湯。救肺湯。又在不清不濁之間。用方者隨宜擇取。

白話文:

肺部虛弱咳嗽出痰。使用參草膠苑。用於滋補肺陰。再用知母來清肺火。五味子用於收斂肺氣。桔梗、貝母、茯苓。用於幫助排出痰液。肺部的火氣、痰液三者都得到緩解。那麼肺部就能得到更好的滋養。這個方子相比於保和湯、救肺湯。又處在不清不濁之間。用藥的人可以根據情況選擇。

礞石滾痰丸

礞石(三錢),黃芩(三錢),大黃(三錢),沉香(三錢)

白話文:

礞石滾痰丸的配方包含:礞石三錢、黃芩三錢、大黃三錢和沉香三錢。

痰者。水之所結也。肺胃火盛。煎灼其水。則凝而為瘀。與飲同主於水。而飲則動於寒。故清而不稠。痰則熬以火。故黏而難下。王隱君制此方。用黃芩清肺中無形之火。用大黃瀉胃中實積之火。此治痰先清火。所以治其原也。然痰本水濕所成。故佐以礞石之悍燥以除水。痰之所留。

白話文:

痰是由水凝結形成。肺胃火氣過盛,灼燒這些水液,就會凝結成痰塊。痰與飲同屬水液,但飲因受寒而產生,所以較清稀而不黏稠。痰經火氣熬煮,所以黏稠難以排出。王隱君設計這個方子,使用黃芩清瀉肺中看不見的火氣,使用大黃瀉下胃中積存的實熱。這是治痰先清火的原因,從根本上治療。但是痰本是由水濕形成,因此輔以礞石的燥烈之性,以祛除水濕,達到化痰的目的。

氣即阻而不利。故用沉香以速降之。二黃得礞石沉香。則能迅掃直攻老痰巢穴。濁垢之處。而不少留。此滾痰之所由名也。為末。水丸。薑湯下。仰臥。忌飲食半日。若喉間黏壅。乃病藥相拒。少頃藥力到自愈。方雖猛峻。然頑痰變見諸怪證。非此不治。

旋覆代赭石湯

白話文:

如果氣體阻塞而不通暢,那就用沉香來加速往下走。二黃加上礞石沉香,就能迅速清除直達老痰的巢穴,那裡是污穢聚集的地方,而且不會留下多少。這是滾痰丸的名字來源。把藥材磨成粉末,用水做成藥丸,用薑湯送服。躺著休息,半日內忌食。如果喉嚨黏稠壅塞,那是因為藥物和病情相抵觸,等一下藥力發作後就會自動好轉。這個方子雖然猛烈,但頑固的痰液會引起各種各樣的怪病,不用它來治療是不行的。

人參(三錢),甘草(二錢),半夏(三錢),生薑(三錢),大棗(五枚),赭石(三錢煅),旋覆花(三錢炙)

白話文:

人參(15克),甘草(10克),半夏(15克),生薑(15克),大棗(5個),赭石(15克,煅製),旋覆花(15克,炙烤)

此方治噦呃。人皆知之。而不知呃有數端。胃絕而呃不與焉。一火呃。宜用承氣湯。一寒呃。宜理中湯。加丁香柿蒂。一瘀血滯呃。宜大柴胡。加桃仁丹皮。此方乃治痰飲作呃之劑。與諸呃有異。不得見呃即用此湯也。方取參草大棗以補中。而用生薑旋覆以去痰飲。用半夏赭石以鎮逆氣。

白話文:

這個方子用於治療呃逆。大家都知道這個方子,但不知道呃逆有好幾種原因。胃氣衰竭引起的呃逆不適用於這個方子。

  • **火熱呃逆:**宜用承氣湯。
  • **寒涼呃逆:**宜用理中湯,加入丁香和柿蒂。
  • **瘀血滯留呃逆:**宜用大柴胡,加入桃仁和丹皮。

這個方子專門治療痰飲引起的呃逆,與其他原因的呃逆不同。不能看到呃逆就使用這個方子。

方中的黨參和大棗用於補中益氣,生薑和旋覆花用於祛除痰飲,半夏和赭石用於鎮定逆氣。

中氣旺。則痰飲自消。痰飲清。則氣順。氣順則呃止。治病者。貴求其本。斯方有效。不為古人所瞞。兼火者。可加麥冬枯芩。兼寒者。可加丁香柿蒂。痰多者。加茯苓。蓋既得其真面。然後可議加減。

白話文:

如果中氣足,痰液就會自然消失。痰液消失,氣血就會通暢。氣血通暢,打嗝就會停止。治療疾病,要找出根本原因。這樣,方子才會有效。不要被古人的話所迷惑。如果還有火氣,可以加入麥冬和黃芩。如果還有寒氣,可以加入丁香和柿蒂。如果痰液很多,可以加茯苓。只有找到真正的病因,才能決定是否需要加減方劑。

溫膽湯

半夏(三錢),雲苓(三錢),陳皮(二錢),甘草(錢半),竹茹(三錢),枳殼(錢半)

白話文:

溫膽湯的組成為:

半夏 9克, 茯苓 9克, 陳皮 6克, 甘草 4.5克, 竹茹 9克, 枳殼 4.5克。

這裏的錢、錢半是古代中國的重量單位,用於計量中藥材,錢半即為一半的錢的重量。上述藥方是以較古早的計量方式表述,轉換為現代常用的克數後如上所示。此方在中醫中用於治療膽胃不和、痰熱內擾等症狀,有助於理氣化痰、和胃利膽。

二陳湯為安胃祛痰之劑。竹茹以清膈上之火。加枳殼以利膈上之氣。總求痰氣順利。而膽自寧。溫之實清之也。用治痰氣嘔逆為宜。

白話文:

二陳湯是一種安胃化痰的藥方。竹茹用於清除上焦的熱火。加入枳殼用於疏通上焦的氣滯。總的目的是讓痰氣順利排出,膽囊自然安寧。溫和地滋補,清利地疏通。適用於治療痰氣上逆引起的嘔吐。

真武湯

白朮(三錢),茯苓(三錢),白芍(三錢),生薑(三錢),附子(炮三錢)

白話文:

真武湯的配方如下:

白朮(三錢),茯苓(三錢),白芍(三錢),生薑(三錢),炮附子(三錢)

水飲者。腎之所主也。腎陽化水。則水下行而不泛上。故用附子入腎補陽。以為鎮管水氣之主。制水者土也。用苓朮以防之。白芍苦降。從其類以瀉之。生薑辛散。循其末而宣之。合之宣瀉防制。水有所宰。而自不動矣。故取此方真武水神以名湯。

白話文:

水腫是由腎臟功能失調引起的。腎臟的陽氣能將水液轉化並排出,因此水液就會向下流動而不氾濫。所以我們使用附子補腎陽,作為鎮壓水氣的主藥。控制水氣的則是脾胃,所以我們使用茯苓和朮來加強脾胃功能。白芍性質苦寒,具有瀉下的作用,因此用來瀉下水液。生薑性質辛散,可以疏散水濕。這些藥材合用起來,既可以宣發疏散水濕,又可以防制水濕的產生。這樣一來,水濕就會被控制住,自然就不會再泛濫了。因此,我們取這個方劑的名字叫「真武水神」湯。

苓桂朮甘湯

茯苓(五錢),桂枝(三錢),白朮(五錢),甘草(三錢炙)

白話文:

苓桂朮甘湯的配方如下:

茯苓(15克),桂枝(9克),白朮(15克),甘草(9克,炙烤)

甘草白朮。填中宮以塞水。茯苓以利之。桂枝以化之。水不停而飲自除。治水氣陵心大效。蓋桂枝補心火。使下交於腎。茯苓利腎水。使不上陵心。其實茯苓是脾藥。土能治水。則水不剋火也。桂枝是肝藥。化水者肝。為腎之子。實則瀉其子。而肝又主疏泄。故有化水氣之功。

白話文:

甘草和白朮可以填補脾胃,防止水邪泛濫。茯苓可以利水。桂枝可以溫化水氣。水邪不滯留,水腫自然消失。對於水氣上衝心臟的症狀非常有效。

這是因為桂枝可以補強心陽,使心陽下交於腎。茯苓可以利水,使腎水不至於上泛於心。實際上,茯苓是健脾的藥物。脾屬土,土能克水,因此水就不會剋制火了。桂枝是疏肝的藥物。化水的是肝,肝是腎之子。要治療腎水泛濫,就要瀉其子,也就是肝。而肝又主疏泄,因此桂枝具有化解水氣的功效。

補心火者。虛則補其母。肝為心火之母。而桂又色赤入心也。發汗亦用桂枝。借木氣之溫。以散布外達也。其降沖逆。亦用桂枝者。以衝脈下屬於肝。內通於腎。桂枝溫肝氣以引之。化腎水以泄之。凡下焦寒水攻發。衝陽上浮者。往往佐苓夏以收功。須知桂枝其色赤。其氣溫。

白話文:

如果心火虛弱,需要補益它的母臟。肝臟是心火的母臟,而桂枝顏色赤紅,又能進入心臟。發汗也使用桂枝,藉助木氣的溫熱,將外邪散發出去。

桂枝可以用來降逆平衝,是因為衝脈下屬於肝,內通於腎。桂枝溫暖肝氣,可以引導腎水。化解腎水,以疏洩鬱積。

凡是下焦寒水攻發,衝陽上浮的,往往加入茯苓和夏枯草來輔助治療。需要注意的是,桂枝顏色赤紅,氣味溫熱。

純得水火之氣。助火化木。是其所長。如無寒水。而用之發熱動血。陽盛則斃。仲景已有明戒。不可不凜。失血之家。尤宜慎用。或曰。仲景炙甘草湯。是補血藥。而亦未嘗忌用桂枝。何也。曰。此正仲景慎於用桂枝處。方義以中焦取汁。變赤為血。不得不用桂枝。助心火以化赤。

白話文:

桂枝能幫助水火之氣平衡,助長火氣化生木氣,這是它的優點。但是,如果沒有水氣來平衡火氣,而使用桂枝會導致發熱、動血,如果陽氣過盛就會死亡。張仲景已經明確告誡,不可不謹慎。失血的人尤其要慎用。

有人說,張仲景的炙甘草湯是補血藥,但裡面也用了桂枝,為什麼呢?

回答:這正是張仲景謹慎使用桂枝的地方。這個方劑的原理是利用中焦(脾胃)的津液化生血液,必須要用桂枝幫助心火化生赤色。

然即恐桂枝傷血。故用桂極少。而用麥冬地黃極多。以柔濟剛。用桂而能制桂。仲景如此之慎。可知失血家。不可輕用桂也。

二加龍骨湯

白話文:

儘管如此,仍然擔心桂枝會傷血。所以使用桂枝的劑量非常少。而使用麥冬和生地黃的劑量非常多。目的是用柔性草藥中和剛性草藥。使用桂枝但又能制止桂枝。仲景如此謹慎,可以知道失血的病人不能輕易使用桂枝。

龍骨(三錢煅),牡蠣(三錢煅),白薇(三錢),附子(錢半炮),白芍(三錢),甘草(一錢),大棗(三錢),生薑(三片)

白話文:

龍骨(30 克,炒過) 牡蠣(30 克,炒過) 白薇(30 克) 附子(15 克,炮過) 白芍(30 克) 甘草(10 克) 大棗(30 克) 生薑(3 片)

此方乃清散上焦。溫補下焦之藥。方用甘棗。從中宮以運上下。姜薇清散。使上焦之火不郁。附芍龍牡溫斂。使下焦之火歸根。合觀其方。以溫為正治。以清為反佐。真寒假熱。虛陽上浮。為對證。陳修園極贊其妙。今人不察。往往誤用。惜哉。

白話文:

這個方劑用於疏散上焦的熱氣,同時溫補下焦的虛火。方劑中使用甘棗來運轉中焦,以達到疏散上焦火氣的目的。姜薇具有清散的作用,避免上焦火氣鬱積。附子、芍藥、龍骨、牡蠣則溫斂下焦,使下焦的火氣歸於根本。綜觀整個方劑,以溫補為主要的治療原則,以清散作為輔助手段。真正寒證而表熱的病人,以及虛陽上浮的病人,適合使用這個方劑。陳修園極力稱讚此方劑的妙用,但現在的人常常誤用,令人惋惜。

團魚丸

川貝母,知母,前胡,柴胡(各五錢),團魚(重十二兩)

白話文:

配方中含有川貝母、知母、前胡、柴胡,每種藥材各五錢,團魚則需要十二兩。

同煮。先取肉汁食之。次將藥渣焙乾為末。魚骨煮汁。丸梧子大。麥冬湯下。團魚乃甲蟲之長。能破肝之癥結。肉亦帶酸。入肝養陰。合清利痰火。疏理凝滯之品。凡肝經血鬱氣鬱。火鬱痰鬱。以致骨蒸咳嗽者。此丸力能治之。蓋此丸以調肝者利肺。金木交和。則血氣清寧。癆瘵不作。

月華丸

白話文:

將藥材一起煮。先取肉湯喝。然後將藥渣焙乾研磨成粉末。將魚骨煮汁。丸成梧桐子般大小。用麥冬湯送服。團魚是一種大的甲蟲。可以化解肝臟的癥結。其肉也帶酸味。能入肝養陰。合用清熱利痰、疏通氣滯的藥物。凡是肝經血鬱、氣鬱、火鬱、痰鬱,導致骨蒸咳嗽的患者,用這個丸藥可以治療。這個丸藥通過調理肝臟而利肺。金木相和,則血氣清順。就不會得癆瘵。

天門冬(三錢),麥門冬(三錢),生地黃(三錢),山藥(二錢),百部(三錢),川貝母(三錢),雲茯苓(五錢),白菊花(三錢),沙參(三錢),阿膠(三錢),三七(二錢),桑葉(三錢),獺肝(一具)

白話文:

  • 天門冬:3錢
  • 麥門冬:3錢
  • 生地黃:3錢
  • 山藥:2錢
  • 百部:3錢
  • 川貝母:3錢
  • 雲茯苓:5錢
  • 白菊花:3錢
  • 沙參:3錢
  • 阿膠:3錢
  • 三七:2錢
  • 桑葉:3錢
  • 獺肝:1顆

獺肝隨月變形。每月生一葉。正月則合為一葉。以其變化不測。而性又能殺蟲。凡癆蟲隱伏幻怪者。亦以此幻怪之物治之。乃自古相傳之靈藥。方名月華。實以此藥命名。而蟲所由生。則由於瘀血所變。故用三七以化瘀。血之所以化蟲者。又由於痰熱所蒸。故用余藥潤利。以清痰火。

白話文:

獺魚的肝臟會隨著月亮的陰晴圓缺而改變形狀。每個月會長出一片葉子,到了正月就合而為一。由於它形狀變幻莫測,而且又能消滅寄生蟲,所以凡是有隱藏且詭異的寄生蟲疾病,都能用這種同樣詭異的東西來治療。這是自古相傳的良藥,方劑名稱為「月華」,就是以這種藥物為名的。而寄生蟲的形成原因,是瘀血轉化而來。因此用三七來化瘀。血之所以會化為寄生蟲,又是因為痰熱蒸發所致。所以用其他藥材滋潤通利,以清化痰火。

但取殺蟲。則獺肝一味已足。但取消瘀。則三七一味已足。而必多其品物者。攻補兼行。標本兼治。乃為全勝之師也。

白話文:

但是要殺蟲,只用獺肝一種藥就夠了。但是要消瘀血,只用三七一種藥就夠了。之所以一定要多加其他藥,是因為要攻補兼行,標本兼治,才能成為徹底治癒的良方。

生化湯

當歸(三錢),川芎(二錢),黑姜(一錢),桃仁(三錢),甘草(一錢),益母草(三錢)

血瘀能化之。則所以生之也。產後多用。

止衄散

生地(五錢),白芍(三錢),黃耆(三錢炙),赤苓(三錢),當歸(三錢),阿膠(二錢)

白話文:

生化湯

成分:當歸(9克)、川芎(6克)、黑姜(3克)、桃仁(9克)、甘草(3克)、益母草(9克)。

功效解析:此方能夠促進血液循環,化解瘀血,從而達到滋養生新(促進新血生成)的效果。尤其適用於產後調理。

止衄散

成分:生地(15克)、白芍(9克)、黃耆(9克,炙烤)、赤苓(9克)、當歸(9克)、阿膠(6克)。

功效解析:這個配方主要用於止血,特別是用於治療各種出血症狀。其中的藥材能滋陰降火、補血止血,對調理體內出血有良好效果。

生地涼血。當歸和血。白芍降血。阿膠秉阿水潛行地中之性。能潛伏血脈。此最易見者也。妙在黃耆運氣攝血。則血不外泄。赤苓滲水利氣。則引血下行。但黃耆一味。氣虛者得之。則鼓動充滿。而血得所統矣。設氣實者得之。以水濟水。以塗附塗。益氣橫決。愈逼血妄行矣。此用方者。所以貴有加減。

生地黃散

白話文:

生地具有清涼降火作用,可以涼血。當歸具有活血化瘀作用,可以和血。白芍具有降低血壓作用,可以降血。阿膠具有滋陰潤燥作用,能濡養血脈。這些作用都很容易理解。

神奇的是,黃耆具有促進氣血運行作用,可以收攝血液,防止出血。赤苓具有利尿通便作用,可以引血下行。但是,黃耆只能用在氣虛的人身上,這樣才能鼓動氣血充盈,而血液也能得到統領。如果氣實的人用了黃耆,就相當於用水分滋潤水分,用土塊塗抹土塊,只會助長氣勢,反而逼迫血液妄行。因此,使用藥方時,要注意加減用藥。

生地(五錢),川芎(錢半),黃芩(三錢),側柏葉(三錢),桔梗(二錢),梔子(二錢),蒲黃(三錢),阿膠(二錢),白茅根(三錢),丹皮(三錢),白芍(三錢),甘草(錢半),童便(一杯),萊菔汁(一杯)

白話文:

生地黃(25克),川芎(7.5克),黃芩(15克),側柏葉(15克),桔梗(10克),梔子(10克),蒲黃(15克),阿膠(10克),白茅根(15克),丹皮(15克),白芍(15克),甘草(7.5克),童便(200毫升),蘿蔔汁(200毫升)

此方以治肝為主。以肝主血故也。而亦兼用心肺之藥者。以心主火。治火必先治心。肺主氣。降氣必先清肺。為涼血止血之通劑。方義雖淺而易效。

白話文:

這個方劑主要是用來治療肝臟疾病。因為肝臟負責儲存血液,所以這個方劑主要是針對肝臟。同時,這個方劑也兼用了治療心肺的藥物。因為心臟負責火氣,治療火氣必須先治療心臟。肺臟負責氣,平息氣必須先清肺。這個方劑是一個清熱涼血、止血的通用方劑。雖然這個方劑的藥理淺顯易懂,但是療效很好。

地骨皮散

生地黃(三錢),當歸(三錢),川芎(一錢),白芍(三錢),牡丹皮(三錢),地骨皮(三錢)

白話文:

[地骨皮散]的配方如下:

生地黃三錢, 當歸三錢, 川芎一錢, 白芍三錢, 牡丹皮三錢, 地骨皮三錢。

這段文字是說,地骨皮散這個中藥方包含六味藥材,每種藥材的份量分別為:生地黃三錢、當歸三錢、川芎一錢、白芍三錢、牡丹皮三錢,以及地骨皮三錢。這裡的「錢」是古代中國的重量單位,用於量度中草藥的份量,換算成現代的大約是每錢約等於3.75克。

柯韻伯曰。陰虛者陽湊之。故熱。仲景言陰弱則發熱。陽氣陷入陰中。必發熱。然當分三陰而治之。陽邪陷入太陰脾部。當補中益氣湯。以升舉之。清陽復位。而火自熄也。若陷入少陰腎部。當六味地黃丸。以對待之。壯水之主。而火自平也。陷入厥陰肝部。當地骨皮飲以涼補之。

白話文:

柯韻伯說:陰氣不足,陽氣就會湊過來。因此就會發熱。仲景說,陰氣虛弱就會發熱。陽氣陷入了陰中,必定會發熱。然而,應該根據三陰的不同位置來治療。如果陽邪陷入了太陰脾部,應該服用補中益氣湯,把它升舉起來。清陽恢復原位,火熱自然就會熄滅。如果陷入了少陰腎部,應該用六味地黃丸來治療,壯大水的主氣,火熱自然就會平息。如果陷入了厥陰肝部,應該用地骨皮飲來滋養涼補。

血有所藏。而火自安也。四物湯。為肝家滋陰調血之劑。加地骨皮清志中之火以安腎。補其母也。加牡丹皮。清神中之火以涼心。瀉其子也。二皮涼而不潤。但清肝火。不傷脾胃。與四物加知柏之苦寒者不同。故逍遙散。治肝火之鬱於本臟者也。木鬱達之。順其性也。地骨皮飲。

治陽邪之陷於肝臟者也。客者除之。勿縱寇以遺患也。二者皆肝家得力之劑。

歸脾湯

白話文:

血液有它儲藏的地方,這樣心火才能安靜。四物湯是滋陰養血的良方。

再加入地骨皮,可以清肝火,安定腎氣。補腎是補肝的根本。再加入牡丹皮,可以清心火,降心熱。降心火可以減輕肝火。

這兩種藥材能清熱而不傷脾胃。與四物湯中加入知柏這種寒涼藥材不同。

所以逍遙散可以治療肝鬱化火的疾病。疏肝解鬱,順應肝臟的性質。地骨皮飲也是如此。

白朮(三錢),黃耆(三錢),茯神(三錢),人參(三錢),遠志(一錢),木香(一錢),棗仁(二錢),龍眼(三枚去殼),當歸(四錢),炙草(二錢)

白話文:

白朮(15克),黃耆(15克),茯神(15克),人參(15克),遠志(5克),木香(5克),大棗仁(10克),龍眼肉(3枚去殼),當歸(20克),炙甘草(10克)

回龍湯

每自己小便。每去頭尾接。用一碗乘熱服。化血清火。自還神化。為血證妙藥。與秋石不同。萬勿服秋石。

白話文:

回龍湯的使用方法是:每次收集自己的小便,去除開始和結束的部分,然後取一碗份量,趁熱飲用。此藥能夠幫助血液清澈、降火氣,並且具有神奇的自療恢復效果,是治療血癥的絕佳良藥。它與秋石不同,千萬不要服用秋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