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宗海

《血證論》~ 卷三 (2)

回本書目錄

卷三 (2)

1. 汗血

故衄血家不可再發汗,以血病則陰液既虛,不可發汗,再傷氣分之水,以致陽分之液亦虛也。又先水腫再吐血者,不治。以水病不可重傷其血也。觀小柴胡調津液,而即治熱入血室。觀桃仁承氣破血結,而即治小便不利。皆是治水,即以治血,治血即以治水。蓋在下焦,則血海膀胱,

同居一地。在上焦,則肺主水道,心主血脈。在軀殼外,則汗出皮毛,血循經脈。一陰一陽,皆相聯屬。吾於水火血氣論已詳言之。人必深知此理,而後知治血理氣,調陰和陽之法,可以左右逢源。

白話文:

所以容易流鼻血的人,不可以再用發汗的方式治療,因為血病表示體內陰液已經虛弱,不可以再發汗,這樣會再次耗損體內的水氣,導致陽氣的水分也跟著虛弱。另外,先水腫再吐血的人,是無法治好的。因為水病不可以再次傷害到血液。觀察小柴胡湯可以調節津液,同時也可以治療熱邪進入血室;觀察桃仁承氣湯可以破除血瘀,同時也可以治療小便不順暢。這些都是治療水病,同時也能治療血病,治療血病,同時也能治療水病。因為在下焦,血海和膀胱都在同一個地方;在上焦,肺掌管水道,心掌管血脈;在身體外部,汗從皮膚毛孔排出,血在經脈中循環。陰和陽互相聯繫,我已經在水、火、血、氣的理論中詳細說明了。人必須深刻了解這個道理,才能知道治療血病要調理氣,調節陰陽的方法,才能夠運用自如。

2. 血箭

從毛孔中流出一條血來。有似箭之射出。故名血箭。由心肺火盛。逼血從毛孔中出。治宜清心火。以除血出之源。涼血地黃湯。加蒲黃。又宜瀉肺火。以斂皮毛之氣。使毛孔不滲瀉。則血自止。瀉白散。加生地蟬蛻百合五倍子黃芩蒲黃杏仁白芨。心肺兼治。宜用生地黃散。

血出過多。昏憒不省人事者。與吐衄血脫氣散無異。宜獨參湯。加附片蒲黃。當歸補血湯。十全大補湯。皆可擇用。

外治法。水調桃花散。敷血孔。則血止。或用京墨磨醋搽。或用石灰散干糝。花蕊石散糝。均效。

白話文:

從毛孔中流出一條血來,看起來像箭射出來一樣,所以叫做血箭。這是因為心肺火氣太旺盛,逼迫血液從毛孔中流出來。治療應該要清除心火,來去除出血的源頭。可以使用涼血地黃湯,再加入蒲黃。另外也應該要瀉肺火,來收斂皮膚毛孔的氣,使毛孔不再滲漏,這樣血自然就會停止。可以使用瀉白散,加入生地、蟬蛻、百合、五倍子、黃芩、蒲黃、杏仁、白芨。心和肺要一起治療,可以使用生地黃散。

如果出血過多,導致昏迷不省人事,跟吐血或流鼻血導致的氣脫情況一樣,可以使用獨參湯,加入附片和蒲黃。當歸補血湯、十全大補湯,都可以選擇使用。

外治方法,用水調和桃花散,敷在出血的孔洞上,血就會停止。或者用京墨磨醋塗抹,或者用石灰散乾撒,花蕊石散撒在傷口,都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