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證論》~ 卷六 (13)
卷六 (13)
1. 感冒
血家最忌感冒。以陰血受傷。不可發汗故也。然血家又易感冒。以人身衛外之氣。生於太陽膀胱。而散布於肺。血家肺陰不足。壯火食氣。不能散達於外。故衛氣虛索。易召外邪。偶有感冒。即為頭痛寒熱身痛等證。若照常人治法。而用麻桂羌獨。愈傷肺津。肺氣益束而不能達。
白話文:
對於血虛之人來說,最怕感冒。因為感冒會損傷陰血。所以不能發汗。但是血虛之人又很容易感冒。這是因為人體保護身體不受外邪入侵的衛氣,產生於太陽膀胱經絡,然後散佈到肺部。血虛之人的肺陰不足,火氣旺盛而消耗津液,衛氣無法散佈到體表,所以衛氣虛弱不足,容易招致外邪入侵。如果偶爾感冒,就會出現頭痛、發冷發熱、身體疼痛等症狀。如果按照一般人的治療方法,使用麻黃、桂枝、羌活、獨活等辛溫發汗的藥物,只會更傷肺津,讓肺氣更加受阻,無法宣發到體表。
不惟涸血分之陰。愈以助氣分之邪矣。治惟和解一法。為能補正祛邪。宜先生其津。使津足而火不食氣。則肺氣能達於皮毛。而衛氣充矣。次宜疏理其氣。使血分和。則不留邪為患。而外邪自解矣。宜小柴胡湯。加杏仁荊芥防風紫蘇主之。口渴加花粉。去半夏。身痛加粉葛根。
白話文:
這不僅會損傷血液中的陰分,還會助長氣分中的邪氣。治療的方法只有「和解」,既能補正氣又能祛除邪氣。首先應該生津,讓津液充足,火邪就不會消耗氣分。這樣,肺氣就能通達皮毛,衛氣也就能充盈。其次應該疏理氣機,讓血分調和,邪氣就無處停留作祟,外邪自然會自行消散。可以使用小柴胡湯,再加上杏仁、荊芥、防風、紫蘇,作為主藥。口渴時可以加花粉,去掉半夏。身體疼痛時加葛根粉。
內動痰火者。再加茯苓旋覆花。內動寒水者。另用蘇子降氣湯治之。
白話文:
因體內動火而生痰的人。再加茯苓和旋覆花。因體內動寒水的人。另用蘇子降氣湯來治療。
外感風寒。客於肺中。外證已退。久咳不愈者。失血家往往有之。宜千金麥門冬湯。其麻黃搗茸。蜜炙。變峻為緩。以搜陳寒。寒客肺中。久則變而為熱。故用此方。或小柴胡加蘇子薄荷細辛。亦與麥門冬湯彷彿。感冒甚重。傳變為熱者。宜照傷寒法治之。清熱攻裡。可以任量。惟失血家。不得輕用吐法。戒之。
白話文:
感冒後,寒邪入侵肺部,外在症狀已經消退,但咳嗽久久不癒的患者,失血的人家通常會遇到這種情況。這時可以使用千金麥門冬湯治療。
其中的麻黃要搗碎成茸狀,用蜂蜜炙烤,將其峻烈性變成緩和性,用來驅除陳舊的寒邪。寒邪在肺中停留時間長了,就可能轉化為熱邪,因此使用這個方子。
或者可以用小柴胡湯加上蘇子、薄荷、細辛,這個方子也和麥門冬湯類似。感冒很嚴重,轉變為熱性的患者,應該按照治療傷寒的方法來治療,清熱攻裡可以酌情加減。
但是,對於失血的人家,不得輕易使用嘔吐的方法。注意這一點。
失血之人。有狀似感冒。而實非感冒者。由於肺痿氣虛。時時灑淅惡寒。鼻塞流清涕。乃金被火克。內壅外閉。衛氣不布之故。只宜清養肺金。毋得妄用發散。以張火焰也。太平丸補散兼行以治之。千金麥門冬湯。小柴胡湯皆宜。小柴胡湯通上焦之津液。以調和榮衛。尤平穩而神奇。
白話文:
失血的人可能會出現類似感冒的症狀,但實際上並非感冒,而是因為肺氣虛弱,導致經常出現畏寒惡寒、鼻塞和流清鼻涕的現象。這是因為肺屬金,失血後會導致肺金被心火剋制,導致內鬱外閉,衛氣無法運行所致。
治療這種情況,應該以清養肺金為主,避免胡亂使用發散藥物,以免加重心火。可以同時服用太平丸和補散,或千金麥門冬湯、小柴胡湯等。其中小柴胡湯可以疏通上焦津液,調和榮衛,具有平穩而神奇的療效。
2. 痙掣
(拘急)
白話文:
(急躁緊張)
痙者角弓反張。掣者手足抽扯。拘急者頭勾足局。肘膝相構。傷寒中風。凡遇此等。分三面治之。失血家亦宜分三面施治。而用藥略有不同。眉列如下。
白話文:
痙攣時身體如角弓反張。掣病時手腳抽搐。拘急時頭部前傾、腳部僵直,肘部和膝部相對彎曲。傷寒和中風時,凡是遇到這些情況,都要從三個方面治療。失血家庭也應該從三個方面實施治療,而用藥略有不同。具體如下:
角弓反張者。太陽經病也。無汗用葛根湯。有汗用桂枝加葛根湯。血家病此。多是血燥生風。筋灼而攣。麻桂皆其所忌。前方不中與也。宜四物湯。加葛根防風荊芥獨活羚羊角桑寄生續斷杏仁治之。
白話文:
角弓反張病症:屬於太陽經絡病症。
未出汗時,使用葛根湯治療。 已出汗時,使用桂枝加葛根湯治療。 血虛型患者出現此症狀,多半是血燥生風,筋脈受灼導致攣縮。 這類患者不宜使用麻黃、桂枝等辛溫藥物。 適合的治療方是四物湯,加入葛根、防風、荊芥、獨活、羚羊角、桑寄生、續斷、杏仁等藥材。
手足抽掣。口目斜引者。少陽經病也。傷寒中風。用大秦艽湯。此方風藥雖多。尚兼滋補。血家病此。亦可借用。再加阿膠羚羊角人參天花粉。以柔潤熄風。則與血家更宜。而前拘急屬陽明經。傷寒中風。得此者。三一承氣湯治之。血家得此為陽明津液大虛。筋為之縮。法宜大生津液。玉女煎。加天花粉玉竹葛根竹茹人參麥門冬白芍枳殼治之。
白話文:
四肢抽搐,口眼歪斜:這是少陽經病變的症狀。傷寒中風引起的這些症狀,可以使用大秦艽湯來治療。這個方子雖然有很多驅風藥,但也有滋補的成分。血虛的人出現這種情況也適用這個方子。再加入阿膠、羚羊角、人參和天花粉,起到滋潤和緩解風症的作用,對血虛的人來說更加合適。而前面提到的手足拘急,屬於陽明經病變。傷寒中風引起的這種情況,可以用三一承氣湯來治療。血虛的人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陽明津液極度虧虛,導致筋脈攣縮。治療的方法應該是大力生津養液。可以用玉女煎,加上天花粉、玉竹、葛根、竹茹、人參、麥門冬、白芍、枳殼來治療。
又曰。肝主筋。肝病則驚駭。筋攣。今且不必縷分。總以治肝為主。四物湯。加羚羊角酸棗仁木瓜荊芥黃芩治之。
此乃血家發痙之治法。非通治諸痙之法。讀者須知。
白話文:
另外還說:肝臟主宰筋骨。肝臟有病就會驚恐,筋骨攣縮。現在不必詳細分別,總體上以治療肝臟為主。使用四物湯,再加入羚羊角、酸棗仁、木瓜、荊芥、黃芩治療。
這是針對血病引起的抽搐的治療方法,並不是所有抽搐的通用治療方法。讀者需要明白這一點
3. 暑疫
暑者。濕熱合氣之謂也。熱蒸則濕動。濕鬱則熱遏。濕熱合化。是為暑氣。月令所謂土潤溽暑。此之謂矣。熱甚則心煩口渴。脈數溺赤。濕甚則泄痢腫滿。喘急閉悶。病狀不一。總系熱濕二氣而已。血家陰虛濕熱之邪。尤易感受。宜統以大清涼飲治之。濕甚者。再加防己。雖不能盡暑之治法。然本此方以推廣之。可以得變通之妙。
白話文:
所謂「暑」,就是濕氣和熱氣結合的結果。天氣炎熱時,濕氣會蒸發而活動;濕氣過重時,熱氣會被遏制。濕氣和熱氣結合,就形成了「暑氣」。古籍中所說的「土潤溽暑」,指的就是這個意思。天氣太熱,會導致心煩口渴,脈絡數赤而小便赤黃;濕氣太重,會導致腹瀉、腫脹、氣喘、胸悶等病狀。雖然病症各異,但總體而言都是由熱氣和濕氣這兩種因素造成的。體質偏陰虛濕熱的人,更容易受到暑氣的影響。治療時,宜採用「大清涼飲」來統治暑氣。如果濕氣過重,可以再加防己。雖然這套療法並不能完全治癒暑氣,但可以以此為基礎進行推廣,從而達到變化通達的妙效。
又有陰暑。實非暑也。乃夏月伏陰內動之寒症。毋循名而失實。疫者四時不正惡戾臭穢之氣。觸人為病。病氣又能傳染。是名曰疫。沉冬則無。夏秋常有。其氣觸人。皆從口鼻而入。內伏臟腑之中。發作則壯熱頭痛。變瘧動痢。狂躁腫急。不一其形。雖有外證。不得發表。但解其里。
白話文:
另外還有「陰暑」,但其實不是暑熱,而是在夏天時內伏隱藏的寒症。不要只看名稱而誤解事實。疫病是四季中不正之氣、邪惡臭氣,接觸人體而引發的疾病。這些病氣還可以傳染,這就是所謂的「疫」。在嚴冬時不會有疫病,而在夏季和秋季則常見。當疫氣接觸到人體,都是從口鼻進入,潛伏在內臟之中。發作時會有高熱頭痛,甚至可能轉變為瘧疾、痢疾、狂躁、腫脹、緊急等各種情況。雖然有外在症狀,但不能用驅散風寒的方法治療,只能解除體內的邪氣。
則表氣自和。清溫敗毒飲。加酒大黃治之。血家陰虛。疫邪易發。故並言之。另有瘟疫專書。詳明者多。宜細查閱。此第舉其大意耳。
白話文:
那麼表氣自然會調和。可以使用清溫敗毒飲治療。如果患者是血家陰虛體質,很容易感染疫邪,所以這裡一併提及。此外還有專門討論瘟疫的書籍,裡面有更詳細的說明,建議仔細查閱。這裡只概述了主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