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宗海

《血證論》~ 卷二 (19)

回本書目錄

卷二 (19)

1. 鼻衄

以上兩條,治法各異。然鼻總系肺經之竅,血總系肝經所屬。故凡衄家,目必昏黃。仲景云:目黃者衄未止,目了慧者,其衄已止。以肝開竅於目,血擾肝經,故目黃也。治宜和肝,而其血犯肺竅出,又宜和肺。今且不問春夏,不分秋冬,總以調治肝肺為主。生地黃湯治之。

服後衄止,再服地骨皮散以滋之。蓋不獨衄血宜治肝肺,即一切吐咯,亦無不當治肝肺也。肝主血,肺主氣,治血者必調氣,舍肝肺而何所從事哉?

又凡衄血,久而不止,去血太多,熱隨血減,氣亦隨血亡矣。此如刀傷,血出不止,則氣亦隨亡,而血盡則死也。急用獨參湯救之。手足冷,氣喘促,再加附子,以引氣歸根。如其人鼻口黑黯,面目茄色,乃血乘肺臟之危候,緩則不救。二味參蘇飲治之。此等危證,在所不治,用參蘇飲,亦理應如是救濟耳。其效與否,非敢期必。

按病在腸胃者,藥到速,病在經脈者,藥到緩。衄血病在經脈,兼用外治法,亦能取急效。用十灰散塞鼻,併吞咽十灰散,為極穩妥。或用人爪甲,煅為末,吹鼻止衄。或用壁錢窠塞鼻,取其脈絡以維護之。龍骨吹鼻,能幹結血孔免衄。白礬吹鼻,性走竄截血。醋和土敷陰囊。

囊為肝所屬,肝主血。敷囊以收斂肝氣,則肝血自止。上病取下,治尤有理。鱔血滴鼻中,鱉血點鼻。溫水浸足,使熱氣下引。捆病人中指。用濕紙貼腦頂,熨斗熨紙令乾。乃湯熨取火之法。數者或效或不效,備錄其方,以資採擇。

衄家不可發汗,汗則額陷。仲景已有明禁。以此例推,可知一切血證,均不宜發汗。醫者慎之。

雖與吐咳諸證不同,然其為血一也。宜參看各門,庶治之百不失一。

白話文:

鼻出血的治療方法,上面提到的兩種情況,治療方法各有不同。但鼻子的通道總歸是與肺經相連,而血則屬於肝經所管。所以凡是鼻出血的人,眼睛一定會昏黃。張仲景說:「眼睛發黃的,表示鼻血還沒止住;眼睛明亮有神的,表示鼻血已經止住了。」因為肝臟的竅門在眼睛,血擾亂了肝經,所以眼睛會發黃。治療上應該調和肝臟,同時因為血是從肺的通道出來的,所以也應該調和肺臟。現在姑且不論春夏秋冬,總之都要以調理肝肺為主。用生地黃湯來治療。

服藥後鼻血止住,再服用由地骨皮製成的散劑來滋養身體。這不僅是鼻出血需要治療肝肺,包括所有嘔吐、咯血等症狀,也無不應該從肝肺來治療。肝主血,肺主氣,治療血症一定要調和氣,捨棄肝肺,還能從哪裡著手呢?

另外,凡是鼻出血,如果時間太久都止不住,失血過多,熱邪會隨著血的減少而消退,氣也會跟著血而耗散。這就像刀傷出血不止,氣也會跟著消散,血流盡了就會死亡。這時候要趕緊用獨參湯來救治。如果手腳冰冷、呼吸急促,還要加上附子,來引導氣回歸根本。如果病人鼻孔和嘴唇發黑,臉色像茄子一樣紫暗,這是血侵犯肺臟的危險徵兆,如果拖延就來不及救治了。用二味參蘇飲來治療。這種危險的病情,通常難以治癒,用參蘇飲也只能是盡力搶救。至於有沒有效果,不敢保證。

根據經驗,病在腸胃的,藥效來得快;病在經脈的,藥效來得慢。鼻出血的病因在經脈,如果同時使用外治法,也能快速見效。可以用十灰散塞住鼻孔,同時吞服十灰散,這是非常穩妥的方法。也可以將人的指甲燒成末,吹進鼻孔來止血。或者用蜂巢塞住鼻孔,取其脈絡來維持。龍骨吹進鼻孔,能使血孔乾結,防止鼻血再流。白礬吹進鼻孔,藥性會走竄,截斷血流。用醋和泥土敷在陰囊上。

陰囊是肝臟所管的,肝臟主血。敷陰囊可以收斂肝氣,肝血自然就會止住。上面的病症,從下面來治療,更有道理。用鱔魚血滴入鼻孔,鱉血點入鼻孔。用溫水浸泡雙腳,使熱氣向下引導。捆住病人的中指。用濕紙貼在頭頂,用熨斗熨乾紙。這是利用熱氣引導氣血的方法。以上這些方法,有的有效,有的可能無效,都記錄下來,供大家選擇使用。

鼻出血的人不能發汗,發汗會導致額頭凹陷。張仲景已經明確禁止。由此推論可知,一切血證都不適合發汗。醫生要謹慎。

雖然鼻出血與嘔吐、咳嗽等症狀不同,但它們都是出血的表現。應該參考各種相關的病症,這樣才能確保治療萬無一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