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宗海

《血證論》~ 卷二 (14)

回本書目錄

卷二 (14)

1. 咳血

凡上兩方。及加減之法。皆為新病咳血而設。其有外感既久。陳寒入肺。久咳喘滿。因而失血者。乃咳嗽氣逆。牽動諸經之火。以克肺金。肺氣亦能牽動胸背脈絡之血。隨咳而出。是病雖生於寒。而實因寒動火。治法但溫其寒。益動其火。宜清火疏寒。面面俱到。斯不差爽。

用千金麥門冬湯。並小柴胡加蘇子冬花。蓋寒中包火者。宜小柴胡加減。以清鬱火。火中伏寒者。宜千金麥門冬湯。以搜陳寒。或用細辛代麻黃。再加黑姜五味。尤去肺寒要藥。但血證多忌剛燥。更合枯芩寸冬玉竹瓜霜以柔之。用去火中伏寒。庶幾調劑得法。然而寒在肺中。

久亦變從火化。既化為火。便當專治其火。兼溫其寒。是猶抱薪救火矣。以上所論。外感風寒。變為咳血。此證最多。醫者誤治。往往釀成癆瘵。慎之慎之。此外又有內受溫暑濕熱者。亦能攻發而為咳血。其證身熱口渴。小便不利。胸腹煩滿。與外感風寒相似。治宜專清其里。

忌發其表。蓋此病皆襲人口鼻。侵人脈絡。伏留腸胃膜原之間。不似傷寒。從膚表入者。故但用清裡之藥。不可發表。以張病勢。里清則表自和。咳血自止。人參瀉肺湯治之。若其人素嗜厚味。胃火炎上作咳者。用犀角地黃湯。加麥冬五味杏仁枳殼藕節。又或肝經怒火逆上。

侮肺作咳。則用柴胡梅連散。加青皮牡蠣蒲黃丹皮生地。又有熱邪激動水氣。水上衝肺。咳逆不得臥。或其人面目浮腫者。仲景謂之風水。用越婢湯。血家風火相動。激水氣上升者。毋庸以麻桂發表。平肝風。宜柴胡白芍桑寄生殭蠶青蒿荊芥薄荷之屬。清肺火。宜枯芩知母石膏天麥冬。

清肝火。宜膽草黃柏。清心火。宜黃連炒梔。治激動衝上肺中之水。宜葶藶苡仁防己桔梗杏仁雲苓。合此數品藥。以求方治。其於風火激動水氣衝肺。肺脹咳嗽之證。乃為合宜。蓋仲景越婢湯。是治外感肺脹之法。吾所論者。乃血證內傷肺脹之法。吾曾治數人。有用瀉白散。

合葶藶瀉肺湯而效者。有用二陳湯。和知母石膏荊芥薄荷防己木通而效者。有用小柴胡。加荊芥紫蘇杏仁防己木通寸冬兜鈴而效者。又丹溪云。此證多系痰挾瘀血。礙氣為病。若無瘀血。何致氣道如此阻塞。以致咳逆倚息。而不得臥哉。用四物湯。加桃仁訶子青皮竹瀝薑汁治之。

丹溪此論。洵中病情。蓋失血之家。所以有痰。皆血分之火。所結而成。然使無瘀血。則痰氣有消容之地。尚不致喘息咳逆。而不得臥也。血家病此。如徒以肺脹法治之。豈不南轅北轍。丹溪此論。可謂發矇振聵。第其用四物湯加減。於痰瘀兩字。未盡合宜。予謂可用通竅活血湯。

加雲苓桔梗杏仁桑皮丹皮尖貝。小柴胡。加當芍桃仁丹皮雲苓尤妥。此皆血家咳嗽屬實證者。再兼參咳嗽條更詳。

白話文:

咳血,大致分為以下幾種情況:

  • 新病咳血: 剛發病的咳血,治療方法如前面所說,主要是針對外感引起的。
  • 久病咳血: 如果是外感很久、寒氣深入肺部,導致長期咳嗽、氣喘胸悶,進而咳血,這是因為咳嗽時氣逆,牽動其他經脈的火氣來剋制肺金,肺氣也會牽動胸背的血脈,導致血隨著咳嗽咳出。這種情況雖然是寒氣引起的,但實際上是寒氣引發了火氣,治療上不能只溫寒,反而會加重火氣,應該同時清火疏寒,才能有效。
  • 寒中包火: 這種情況適合用小柴胡湯加減來清鬱火。
  • 火中伏寒: 這種情況適合用千金麥門冬湯來搜集陳寒,或者用細辛代替麻黃,再加黑薑和五味子,這些都是祛除肺寒的重要藥物。但因為血症忌諱過於剛烈的藥物,所以要加入黃芩、麥冬、玉竹、瓜霜等藥來緩和藥性,這樣才能在祛除寒氣的同時,兼顧到體內伏藏的火氣,使治療方法更為完善。不過,寒氣在肺中久了,也可能轉變成火氣,當轉變成火氣時,就應該專門治療火氣,同時兼顧溫寒,否則就像抱著柴火去救火一樣,反而會讓火勢更旺。
  • 以上所說的都是外感風寒轉變成咳血的情況,這種情況最為常見,如果醫生誤治,往往會導致癆瘵(肺結核)。
  • 內傷咳血: 另外,體內受到溫熱、濕熱等邪氣侵襲,也可能導致咳血,這種情況通常會出現身熱口渴、小便不順暢、胸腹脹悶等症狀,與外感風寒類似。治療這種情況應該專門清裡熱,不能發散體表,因為這種病是從口鼻侵入人體,潛伏在腸胃之間,與傷寒從皮膚表面侵入不同,所以只能用清裡熱的藥物,不能發散,否則會加重病情。只要清理好體內的熱,表面的不適自然會好轉,咳血也會停止,可以用人參瀉肺湯來治療。
  • 胃火上炎: 如果是因為平時喜好厚重油膩的食物,導致胃火上炎而咳嗽,可以用犀角地黃湯,再加麥冬、五味子、杏仁、枳殼、藕節等藥材。
  • 肝火犯肺: 如果是肝火逆上侮犯肺部導致咳嗽,可以用柴胡梅連散,再加青皮、牡蠣、蒲黃、丹皮、生地等藥材。
  • 熱邪激動水氣: 如果是熱邪刺激體內水氣,導致水氣上衝到肺部,引起咳嗽氣逆,躺下就難以入睡,甚至出現面目浮腫,這就是醫書上說的風水,可以用越婢湯來治療。
  • 血家咳血: 如果是身體虛弱的人,風火相煽,導致水氣上衝,這種情況不能用麻黃、桂枝等發散藥物,應該平息肝風,可以選用柴胡、白芍、桑寄生、殭蠶、青蒿、荊芥、薄荷等藥材;清肺火可以用黃芩、知母、石膏、天麥冬等藥材;清肝火可以用龍膽草、黃柏等藥材;清心火可以用黃連、炒梔子等藥材;針對激動上衝到肺部的水氣,可以用葶藶子、薏仁、防己、桔梗、杏仁、茯苓等藥材。以上這些藥物搭配使用,才能有效治療風火激動水氣上衝導致的肺脹咳嗽。越婢湯是治療外感肺脹的方法,這裡討論的則是血症內傷引起的肺脹,這種情況我也曾治療過幾位病人,有的用瀉白散合葶藶瀉肺湯有效,有的用二陳湯合知母、石膏、荊芥、薄荷、防己、木通有效,有的用小柴胡加荊芥、紫蘇、杏仁、防己、木通、麥冬、兜鈴有效。
  • 痰挾瘀血: 丹溪認為,咳血這種病大多是痰夾雜著瘀血,阻礙了氣的運行。如果沒有瘀血,氣道不可能如此阻塞,導致咳嗽氣逆,無法平躺。所以應該用四物湯,再加桃仁、訶子、青皮、竹瀝、薑汁來治療。丹溪的觀點確實符合病情,因為失血的人之所以會有痰,是因為血分的火氣凝結而成,但如果沒有瘀血,痰氣還可以有消散的地方,不至於喘息咳嗽,無法平躺。如果只是用治療肺脹的方法來治療這種咳血,就等於南轅北轍。丹溪的觀點確實能啟發人,但是他用四物湯加減來治療痰瘀,還不夠完善。我認為可以用通竅活血湯,再加茯苓、桔梗、杏仁、桑白皮、丹皮、浙貝母;或者用小柴胡湯,再加當歸、白芍、桃仁、丹皮、茯苓等藥材更為妥當。這些都是血家咳嗽屬於實證的情況。
  • 詳細參考咳嗽篇: 關於咳嗽的詳細情況,可以參考咳嗽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