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證論》~ 卷六 (5)
卷六 (5)
1. 喘息
人不喘息。則氣平靜。血何由隨之吐出哉。故失血家。未有不喘息者。有實喘。有虛喘。實喘之證有二。一是鬱閉。一是奔迫。鬱閉者。氣不達於外。而壅鬱於內也。失血家陽來乘陰。此證為多。傷寒喘息者。用麻桂發之。血家忌汗。又忌升發以動其血。與傷寒開鬱閉之法不同。
白話文:
如果人沒有喘氣,那麼氣息就會平順,血液怎麼會隨著氣息被吐出來呢?所以,失血的人沒有不喘氣的。有實喘和虛喘兩種情況。實喘的證狀有兩種。一種是鬱閉,一種是奔迫。鬱閉是指氣不能通達於體外,而壅塞在體內。失血的人陽氣上行乘虛攻擊陰氣,這種證狀比較多見。傷寒引起的喘息,可以通過服用麻黃、桂枝等藥物來發散治療。失血的人忌諱出汗,也忌諱用升發的藥物來激發體內血液的運行,這與治療傷寒時疏通鬱閉的方法不同。
宜小柴胡湯加杏仁。以轉樞外達。使腠理通。榮衛和。斯達氣於外。不壅於內而為喘矣。如果有外感閉束。不得不疏解者。宜香蘇飲。加杏仁枯芩甘草。或千金麥門冬湯。借麻黃以解外。而兼用清裡之藥。不致過汗亡陰。乃為調劑得宜。奔迫者。上氣喘息。由於氣盛於下。而逆於上。
白話文:
建議使用小柴胡湯並加入杏仁,幫助轉化樞機,暢通外達,疏通腠理,調和榮衛。這樣一來,外在氣息可以通達,不會壅塞於內而導致喘息。如果有外感閉塞,必須疏通解鬱的,建議使用香蘇飲,加入杏仁、枯芩、甘草,或《千金方》中的麥門冬湯,藉助麻黃來疏解外在因素,同時兼用清熱的藥物,避免過度出汗而導致陰虛。這樣纔是適當的調養。如果是奔波勞累導致的,會出現上氣喘息的症狀,這主要是由於氣血上盛於下,逆行於上所致。
失血家火盛逼血。往往其氣粗賁。宜大瀉其火。火平則氣平。用厚朴枳殼大黃。使地道通。氣下瀉。則不上逆矣。若內有瘀血。氣道阻塞。不得升降而喘者。亦宜上三味。加當歸白芍桃仁丹皮治之。若是痰氣阻塞者。清化丸主之。若小便閉者。下竅塞。故上竅壅也。宜五淋散。
加防己杏仁桑白皮磁石。
白話文:
失血過多的人體內火氣旺盛,逼迫血液上湧。常常會出現喘氣粗促的症狀。這時應該大量清除火氣。火氣平息了,呼吸就會順暢。可以使用厚朴、枳殼、大黃這些藥材,讓大腸通暢,把氣向下排出,這樣就不會向上逆流了。
如果體內有瘀血,阻礙氣道的循環,導致呼吸困難,喘不過氣來,也應該使用上述三種藥材,再加上當歸、白芍、桃仁、丹皮來治療。
如果是痰氣阻滯導致的喘氣,可以用清化丸來治療。
如果小便不通暢,那麼排泄的通道被堵住了,所以上呼吸道也會堵塞。這時應該使用五淋散來治療。
可以加用防己、杏仁和桑白皮以及磁石進行治療。
虛喘亦有二證。一是肺虛。一是腎虛。肺虛作喘者。以肺居上焦。制節五臟。開竅於鼻。以通外氣。以斂內氣。血虛則火盛津傷。肺葉痿而不下垂。故氣不得降。喘息鼻張。甚則鼻敞若無關闌。乃肺痿之重證也。生津補肺。宜清燥救肺湯。兼治鬱火痰滯者。宜保和湯。或太平丸。
白話文:
虛喘症狀有兩種:
一、肺虛
原因: 肺部位於上半身,負責調節五臟六腑,經絡連接於鼻子,吸入外氣,調節內氣。
症狀: 肺虛會導致血虛火旺,津液受損,肺葉萎縮不能下降,使氣息無法順利下降,出現喘息、鼻孔張開的現象。嚴重時,鼻孔大開彷彿沒有關門一樣,這是肺痿的重症。
治療: 滋陰生津,補益肺部。可以使用清燥救肺湯。若兼有鬱火、痰滯者,可以服用保和湯或太平丸。
二、腎虛
原因: 腎虛會導致肺氣不足。
症狀: 喘息、氣短。
治療: 補益腎氣。可以使用補腎壯腰丸或續命丹。
吾謂肺葉下墜。宜兼用鎮斂之法。三才湯合生脈散。再加百合五倍子白芨花粉杏仁川貝母鐘乳石治之。又有喘息由於鼻窒不通者。以肺中之火鬱閉鼻管。故氣並於口而為喘也。太平丸。加麝香。即是上通鼻竅之妙藥。與傷寒鼻塞有異。毋誤治也。
白話文:
我認為是肺氣下陷導致的。應該同時使用收斂固攝的方法。三才湯合生脈散。再加入百合、五倍子、白芨、花粉、杏仁、川貝母、鐘乳石等藥物治療。還有一些喘息是由於鼻子不通所致。這是因為肺中的火氣堵塞了鼻腔。所以氣只能通過嘴巴呼出,造成喘息。太平丸。加上麝香。這是打通鼻竅的良方。與傷寒引起的鼻塞不同。不要誤治。
腎虛喘息者。以氣之根原於腎。失血家。火甚水枯。不能化氣。是以氣短而喘。咳逆喘息。頰赤咽乾。宜大補陰丸。加牛膝五味以潛降之。若是陰虛。陽無所附。氣不歸根者。地黃湯合生脈散。加磁石牛膝沉香。以滋納之。若小水不化。兼腰痛者。乃是腎中之陽。不能化氣。宜腎氣丸治之。參附湯。加五味茯苓亦可。
白話文:
腎虛喘息
腎是氣的根源。如果失血過多,體內的火氣旺盛,水液枯竭,就不能化生氣。因此會導致氣短而喘息。
咳嗽、逆喘息、臉頰發紅、咽喉乾燥
這種情況屬於陰虛,陽氣無處依附,氣不歸根。可以使用大補陰丸,加入牛膝、五味子來滋補陰氣,引導陽氣下行。
陰虛,陽氣不足,氣不歸根
可以使用地黃湯合生脈散,加入磁石、牛膝、沉香來滋補陰氣,引導陽氣歸根。
小便不利,兼有腰痛
這種情況是由於腎中的陽氣不能化生氣造成的。可以使用腎氣丸來治療。也可以使用參附湯,加入五味子、茯苓。
上系肺腎分治之法。如欲兼而治之。即從諸方化裁可也。此外如蘇子降氣湯。四磨湯。皆肺腎兼治。但未能照顧血證。用者須知加減。
又曰。中宮虛則氣少。人參主之。中宮實則氣粗。大黃主之。
白話文:
上述的方法是分開治療肺和腎臟的。如果想同時治療肺和腎臟,可以從各種方劑中變化裁決。除此之外,像蘇子降氣湯、四磨湯都是同時治療肺和腎臟的方劑。但這些方劑都沒有兼顧到有血證的情況,使用時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加減藥物。
又說,如果中宮(指人體中部)虛弱,氣力就會減少,可以用人參來治療。如果中宮過於實邑,氣會變粗,可以用大黃來治療。
2. 呃噦
久病聞呃為胃絕。須審脈證斷之。不得但據呃逆。遂斷其死也。失血家氣不順利。多有呃逆。新病形實者。為伏熱攻發。火性炎上。氣逆而呃。清熱導氣。宜三物湯。或柴胡梅連散。加枳殼檳榔。若膈間有痰閉滯者。宜滾痰丸。指迷茯苓丸。又有瘀血阻滯。而發呃者。必見刺痛逆滿之證。
白話文:
長期生病的人會呃逆,這可能是胃功能已經衰竭的表現。不過,必須認真切脈觀察症狀後才能判斷,不能只憑藉呃逆就斷定會死亡。失血的人氣血不順暢,常會出現呃逆。新發生的疾病,而且病勢較重的,可能是伏熱發作,火氣向上攻,氣逆而出現呃逆。清熱導氣,可以使用三物湯或柴胡梅連散,再加點枳殼、檳榔。如果呃逆是因為膈膜中有痰液積滯,可以使用滾痰丸、指迷茯苓丸。還有一種情況,是因為瘀血阻滯而引發呃逆,這種情況通常會出現刺痛、逆滿等症狀。
大柴胡湯。加桃仁丹皮蘇木治之。血府逐瘀湯亦治之。若久病發呃。形虛氣弱者。為胃中空虛。客氣動膈。所謂客即痰火氣也。治痰氣宜旋覆代赭石湯。或二陳湯。加丁香枳殼。治火氣。宜玉女煎。加旋覆花赭石柿蒂。或用梅連散。加柿蒂枳殼五味子。俗治呃逆但用丁香柿蒂。
白話文:
大柴胡湯 請加入桃仁、丹皮和蘇木來治療。血府逐瘀湯也能治。
如果久病出現呃逆 如果身體虛弱,氣血不足,可能是胃中空虛,導致異氣上動膈膜所致。所謂異氣,就是痰火氣。
治療痰氣 可以考慮使用旋覆代赭石湯或二陳湯,再加入丁香和枳殼。
治療火氣 可以考慮使用玉女煎,再加入旋覆花、赭石和柿蒂。或使用梅連散,再加入柿蒂、枳殼和五味子。
民間治療呃逆 通常只用丁香和柿蒂。
丁香性溫降痰。柿蒂性寒清火。二物騎牆之見。故多不效。須分寒熱用之。噦者。吐氣也。血家氣盛。此證最多。其治法與呃逆同。惟有傷食。胃中壅塞。而發噦者。宜越鞠丸。加旋覆花枳殼萊菔子。
白話文:
丁香溫暖,能化痰。柿蒂則寒涼,能清火。這兩種藥材性質相反,同時使用往往無效。需要根據寒熱證型來區分使用。
噦逆是指嘔吐氣體的症狀。這是氣血旺盛、肝火上炎所致,多見於此類證型。其治療方法與呃逆相同。但如果噦逆是因為飲食積滯、胃脘壅塞所致,則建議服用越鞠丸,並加入旋覆花、枳殼、萊菔子等藥材。
以上皆治胃之法。而心氣不舒。亦有發呃噦者。常見人有抑鬱。心氣不暢。則胸中喉間。常如有物哽塞。時發噦呃。不得快利。治法當清其心。調其氣。宜二陳湯。加黃連連翹牛蒡子桔梗栝蔞霜當歸川貝母治之。余詳痰飲門。
白話文:
以上都是治療胃病的方法。如果心氣不順暢,也可能出現打嗝的症狀。經常可以看到有人心情鬱悶,心氣不暢,導致胸中和喉嚨經常感覺有東西堵住。時不時地打嗝,無法暢快。治療方法是疏通心氣,調理氣血。建議使用二陳湯,加上黃連、連翹、牛蒡子、桔梗、栝蔞霜、當歸、川貝母等藥材來治療。更多詳細情況,請參閱痰飲病症的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