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宗海

《血證論》~ 卷四 (4)

回本書目錄

卷四 (4)

1. 崩帶

婦人面色青黃。肢體消瘦。心戰腰痠。時下濁物。其物黃赤青白黯黑並下。是帶脈之血。傷損而成。故名曰帶證。古法又分白濁一條。謂帶下是帶脈為病。其色汙雜。白濁則是心脾腎三經為病。其色純白。而所用之方。仍相彷彿。其實同一病也。皆是帶脈為病。吾為指明曰。

白話文:

女性的面色青黃,肢體消瘦,心悸腰痠。時常排出濁物,這些濁物呈現黃、赤、青、白、暗黑等不同的顏色。這是帶脈之血受損所致,因此稱為「帶證」。古時候的醫家將白濁分為一種,認為帶下是帶脈的疾病,其分泌物顏色混雜。而白濁則是心、脾、腎三條經脈的疾病,其分泌物顏色純白。所使用的藥方,仍然大致相同。實際上,這是一種疾病,都是帶脈受損所致。我明確指出這一點。

白濁五帶。所下似血非血。乃胞中之水也。此水清則為天癸。以濟經血。前論詳矣。此水濁則為白濁。為五帶。水濁而血因以濁矣。蓋帶脈下系胞宮。中束人身。居身之中央。屬於脾經。脾經土氣衝和。則帶脈寧潔。而胞中之水清和。是以行經三日後。即有胞水。黃明如金。

白話文:

白濁和五種帶下。所排出的液體看起來像血卻不是血。這是子宮裡的水。這種水清澈時稱為天癸,用來幫助經血。前面已經詳細討論過。這種水混濁時稱為白濁,就會形成五種帶下。水混濁,血也就跟著混濁了。因為帶脈下連子宮,中間貫穿人體,位於人體的中央位置,屬於脾經。脾經的土氣平和順暢,則帶脈才會平靜潔淨,而子宮裡的水也才會清澈平和。因此,行經三天後,就會有子宮水排出,顏色鮮黃而明亮,宛如黃金。

是腎中天癸之水。得帶脈脾土之制。而見黃潤之色。乃種子之的候。無病之月信也。若脾土失其沖和。不能制水。帶脈受傷。注於胞中。因髮帶證。白濁汙雜。治宜和脾以利水。治脾即是治帶。治帶即治水也。觀腎著湯。用白朮。治腰痛如帶五千錢者。腎著名湯。明言是腎中水邪。

白話文:

這是腎臟中的天癸之水,在脾胃的調控下,呈現出黃潤的顏色,是受孕的徵兆,也是正常的月經。如果脾胃功能失調,無法控制水液,帶脈受損,水液就會流入子宮,導致帶下症狀,出現白帶混濁或血帶。

治療方法應調和脾胃,促進水液代謝。治療脾胃也就是治療帶下,治療帶下也就是治療水液失衡。

《觀腎著湯》中使用白朮,治療腰部疼痛如負重五千錢者,表明腎臟水邪所致。

著於帶脈。故從脾治之。以土治水。而帶脈自愈矣。即此可知女子帶證。是水不清。濁證仍是水不清。不必強分。總以和脾利水為主。胃苓湯主之。挾熱者去桂枝。加黃芩黃連黃柏。夾寒者。加細辛吳萸。夫脾土鬱蒸。濕氣腐化。變生五帶。赤白汙濁。理脾解鬱。宜逍遙散。

白話文:

帶脈位於脾經周圍,所以從脾臟治療帶脈問題。以土(脾臟屬土)來控制水(水濕),這樣帶脈就能自然恢復。從這可知,女性的帶下疾病都是水濕不乾淨所致。濁帶也是水濕不乾淨,不必強行區分。總的原則是以健脾利水為主。胃苓湯是主治方。如果有熱症,去除桂枝,加入黃芩、黃連、黃柏。如果有寒症,加入細辛、吳萸。脾土鬱結、濕氣腐化,就會產生赤帶、白帶、汙濁等五種帶下。調理脾臟,疏解鬱結,適合使用逍遙散。

加防己木通主之。熱加丹皮梔子黃柏。寒加臺烏藥艾葉砂仁。以上所論。雖未盡帶濁之治。然已得法門。學者推而廣之。遇熱證則硝黃甘遂。未必非宜。遇寒證則參朮耆附。尤所必用。以及寒熱錯雜。皆可隨證制方。有紙筆不能盡傳者。在醫師之自悟也。

白話文:

加入防己和木通來治療帶下病。熱證加入丹皮、梔子、黃柏。寒證加入臺烏藥、艾葉、砂仁。以上所說的,雖然沒有涵蓋所有帶下病的治療方法,但已經掌握了治療要領。學者們可以以此為基礎,進一步推廣運用。

遇到熱證時,使用硝石、黃連、甘遂等藥物也未必不適合。遇到寒證時,參、術、耆、附等補益藥物尤其需要使用。至於寒熱錯雜的證型,都可以根據具體情況調整藥方。

有些細節無法一一盡傳,需要醫師自行領悟。

崩漏者。非經期而下血之謂也。少者名曰漏下。多則名為血崩。行經而去血過多。如水之流不能止者。亦是血崩。古名崩中。謂血乃中州脾土所統攝。脾不攝血。是以崩潰。名曰崩中。示人治崩。必治中州也。月經名曰信水。以五行惟土主信。土旺則月水有信。土虛則失信而漏下。

白話文:

所謂崩漏,指的是非經期卻有出血的情形。出血量少時稱為「漏下」,出血量多時稱為「血崩」。經期出血過多,如同水流般無法止息的,也稱為血崩。古時候稱之為「崩中」,認為血液是由位於身體中央的脾臟所控制。脾臟失去控制血液的功能,就會發生崩潰,因此稱為「崩中」。

對崩漏的治療,必須針對脾臟。月經稱為「信水」,因為五行中只有土具有信義的特性。脾臟屬土,土氣旺盛時,月水就會按時出現。土氣虛弱時,就會失信而出現漏下。

甚則崩中矣。治法總以治脾為主。或勞倦傷脾。或思慮飢飽傷脾。脾虛不攝。宜用歸脾湯。加艾葉阿膠灶心土。大虛者。宜十全大補湯。加阿膠續斷升麻炮薑棗仁山萸肉。再用魚肚鹿角霜蓮米姜鹽燉食。以調養之。黃耆糯米當歸煎服。亦大補氣血。六君子養榮湯。炙甘草湯。

白話文:

情況嚴重的話,就會崩中。治療方法總是以調理脾臟為主。有的因過度勞累而傷脾。有的因思慮過多或飢飽不調而傷脾。脾氣虛弱而失於收攝。適合使用歸脾湯。並加入艾葉、阿膠、竈心土。氣血大虛者。適合使用十全大補湯。並加入阿膠、續斷、升麻、炮薑、棗仁、山萸肉。再用魚肚、鹿角霜、蓮米、生薑、鹽燉煮食用。用於調理身體。黃耆、糯米、當歸煎服。也可以大補氣血。六君子養榮湯。炙甘草湯。

皆脾經補益之藥。可以加減用之。凡是崩中。此為正治。又有治肝以治脾之賊者。肝經怒火妄動。木鬱剋土。火擾而血不寧。其人善怒頭痛。口苦目眩。脅腹脹滿。六脈弦數。與脾經虛寒之證。顯有不同。宜歸脾湯。加丹皮梔子柴胡白芍麥冬五味子。補脾土。清肝火。兩面俱到。

或用丹梔逍遙散。加牡蠣阿膠蒲黃。

白話文:

這些都是補益脾經的藥物,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增減使用。凡是崩漏血崩,這是正統的治療方法。還有一種治療方法是通過調治肝臟來治療脾臟的病根。肝經之火氣橫行無度,肝鬱剋制脾土。肝火擾動,血液不能安定。這樣的人容易發怒,頭痛,口苦目眩,兩肋和腹部脹滿,脈搏弦急。與脾經虛寒的症狀明顯不同。應當使用歸脾湯,再加丹皮、梔子、柴胡、白芍、麥冬、五味子等藥材。這樣既可以補益脾土,又能清瀉肝火,兩方面兼顧。

有時候會用到丹梔逍遙散,再加上牡蠣、阿膠和蒲黃。

謹按。帶漏雖是水病。而亦有夾瘀血者。以血阻氣滯。因生帶濁。小調經湯。隨寒熱加減治之。崩中雖是血病。而實則因氣虛也。氣下陷。則水隨而瀉。水為血之倡。氣行則水行。水行則血行。宜服補氣之藥。以升其水。水升則血升矣。補中益氣治之。

合崩帶觀之。一是水病。一是血病。女子男子。皆有血與水之病。宜通觀之。

白話文:

請注意:儘管遺精和漏尿都是水病,但也有伴隨瘀血的情況。由於血液阻礙氣血運行,因此會產生帶濁症狀。可以用小調經湯加減治療,以針對寒熱不同的情況。

儘管崩漏是血病,但實際上是氣虛所致。氣下陷,水就會隨之流出。水是血的源泉,氣運行則水運行,水運行則血運行。應該服用補氣的藥物,以提升水氣。水氣上升,血氣也會上升。可以用補中益氣湯來治療。

研究子宮出血和帶下病,一種是水病,一種是血病,無論男女,都有可能發生這些水和血的疾病,應該綜合考慮。

2. 產血

婦人胎中。有血衣以裹兒。血衣之下。又有水衣以襯墊之。將產則胎水先破。水衣先下。然後血衣破而兒生。兒生之後。血衣乃下。世謂水衣墊胎。水衣既行。則其胎顛墜。是以兒出。此乃著跡之論。未得其所以然也。夫胎產之事。乃關氣化。豈猶什物之襯墊懸墜所可擬者。

白話文:

婦人在懷孕期間,胎兒外面包著一層血衣。血衣的下面,還有水衣做襯墊。將要生產時,胎水會先破,水衣也會先流出來。接著血衣破裂,嬰兒才會出生。嬰兒出生後,血衣才會跟著出來。一般人認為水衣是胎兒的襯墊,水衣流出後,胎兒會隨著重力而下墜,因此嬰兒才會出生。這種說法只是觀察外在現象,並沒有探究真正的原因。其實,胎兒生產是氣化運作的結果,並不能簡單地用什物的襯墊和懸墜來類比。

吾為指出其理曰。天地之大。總是以陽統陰。人身之生。總是以氣統血。氣乃腎中水化之陽。故氣著於物。還復為水。吾是以有氣即是水之論。婦人懷子墊胎之水衣。即氣也。胎乃氣載舉之。氣即是水。故水墊其胎。實則氣載其血也。將產之時。水衣先行。氣下行。故水下行。

白話文:

我闡明其中的道理如下:天地浩瀚,總是陽氣統領陰氣。人體的生命,總是氣統領血。氣是腎中水變化的陽氣,因此氣聚集於物質,又會變回水。所以我主張有氣就是有水。婦女懷孕時支撐胎兒的水衣,就是氣。胎兒是由氣承載而誕生的,氣就是水,因此水會支撐胎兒,實則上是氣承載著血。將要生產時,水衣會先從產道排出,隨著氣下降,因此水隨之下降。

水行實則氣行也。氣既下行。則其胎血自隨之而下。血之從氣。又豈有氣行而血不行者哉。故胎之未生。氣載之。胎之將產。氣運之。知此。則知護胎者。必調氣。催生者必行氣。而治一切血證皆宜治氣。均可於此悟出。

白話文:

水液運行,則氣血運行。氣血下行,胎兒和血隨之向下。血跟著氣走,怎麼會有氣運行而血不運行的情況呢?所以,胎兒在子宮裡未出生,靠氣呵護著。胎兒將要生產,靠氣推動著。明白了這個道理,就知道保護胎兒一定要調理氣血,促進生產一定要運行氣血。而治療一切跟血相關的病症,也都要以調理氣血為主,這些道理都可以從這裡領悟出來。

將產之時。腰腹大痛者。以氣欲行。而血未行。血阻其氣。而氣必欲迫之使行。故令大痛。此必初胎初產之婦。血道新開。礙氣之行。故其痛或甚。或數產之婦。內有瘀血阻滯其氣。故令大痛。若壯婦身無瘀血。則將產時微痛而已。或微脹而已。蓋其氣行而血隨之下。血道既是熟路。

白話文:

生產的時候,如果腰腹疼痛劇烈,這是因為氣息想要運行,但是血液流動不通暢。血液阻礙了氣息的行進,而氣息又極力推動血液運行,因此會導致劇烈的疼痛。

這種情況通常發生在初次懷孕和生產的婦女身上,因為她們的血道剛剛形成,阻礙了氣息的運行,所以疼痛可能會比較劇烈。而對於多次生育的婦女來說,如果體內有瘀血阻滯氣息的運行,也會導致劇烈的疼痛。

如果身體強健的婦女沒有瘀血,那麼在生產時通常只有輕微的疼痛或脹感。這是因為她們的氣息運行順暢,血液也隨之流動。血道已經形成了一條暢通的道路。

又無瘀血阻滯。何痛之有。其極痛而胎不下者。催生之法。總宜行血。不使阻滯其氣。則氣下而胎隨以下。佛手散主之。交骨不開者。加敗龜板。及婦人油發燒灰。義總取於活血。血活則氣通。胎順而自生矣。

白話文:

如果沒有瘀血堵塞,怎麼會有疼痛呢?當疼痛劇烈但胎兒仍未下降時,催生的方法總是要活血,避免阻滯氣血運行。這樣氣血下降,胎兒就會跟著下降。佛手散就能解決這個問題。如果膝關節未打開,可以再加入龜板和婦女髮油的燒灰。這些方法的目的都是活血,使氣血通暢,胎兒就能順利分娩了。

既產之後。身痛腰痛。惡血不盡。阻滯其氣。故作痛也。蓋離經之血。必須下行不留。斯氣無阻滯。自不作痛。又能生長新血。若瘀血不去。則新血不生。且多痛楚。宜歸芎失笑散。及生化湯治之。夫產後百脈空虛。亟宜補血。而猶力主去瘀者。瘀血不去。則新血斷無生理。

吾於男女異同論。已詳言之。雖產後大虛。仍以去瘀為急。去瘀正為生新計也。吐衄家須去瘀血。觀此益信。

白話文:

生產之後,產婦常會出現全身痠痛和腰痛的問題。這是因為產後惡露排出不盡,阻滯了氣血運行,導致疼痛。

產後流出的血液必須隨著子宮收縮向下排出,才能避免氣血淤滯,產婦就不會感到疼痛。同時,排出惡露後才能讓新的血液生成。如果瘀血不排出,新血液就無法生成,疼痛就會持續。

因此,產後應使用歸芎失笑散或生化湯治療。產後婦女的氣血都比較虛弱,所以必須注重補血。但如果不去除瘀血,新血液就無法產生。

我在論述男女之間的異同時已經詳細說明了。即使是產後大虛弱,也應當迅速清除血瘀,因為去除血瘀正是恢復健康的重要措施。嘔血的人需要去除血瘀,這一看法更加可信。

產後血暈。由血隨氣上。迷亂心神。故眼前生花。甚者悶絕口噤。神昏氣冷。有下血過多而暈者。屬虛。但昏悶煩亂而已。法當補血。宜炙甘草湯。及八珍湯。加棗仁龍骨硃砂丹皮。有下血少而暈者。乃惡露上搶於心。心下滿急。神昏口噤。絕不知人。法當破血。宜當歸延胡索血竭沒藥荊芥穗京墨煅紅醋淬童便引。血暈之證。吐衄家間亦有之。醫者不可不知。

白話文:

生產後氣血兩虛,導致血隨氣上逆,迷亂心神。因此,眼前會出現幻影,嚴重者甚至昏厥,口不能言,神志不清,氣息微弱。

有些產婦在生產後下血過多,也會出現昏暈症狀。這種情況屬於氣血虛弱,表現為昏沉乏力、心煩意亂。治療方法以補血為主,可以使用炙甘草湯或八珍湯,並加入棗仁、龍骨、硃砂、丹皮等藥物。

還有些產婦在生產後下血量較少,但也會出現昏暈症狀。這是由於惡露上衝心臟,導致心下滿悶,神志不清,口不能言,人事不省。治療方法以破血為主,可以使用當歸、延胡索、血竭、沒藥、荊芥穗、京墨、煅淬童便等藥物。

血暈的症狀也可能出現在吐血或衄血的患者身上。醫者應熟知這些病徵,才能進行正確的治療。

產後血崩。乃榮氣空虛。不能攝血歸經。大劑歸脾湯主之。如兼汗出氣喘者。乃是血脫氣散之危證。參附湯。加阿膠熟地茯苓甘草以救之。然又有怒氣傷肝。肝氣橫決。血因不藏者。歸脾湯。加炒梔子阿膠艾葉柴胡。逍遙散。加阿膠牡蠣棕炭炒梔蓮葉香附皆宜。

白話文:

產後大出血,是因為身體氣血虛弱,無法將血液迴流到經絡。可以用歸脾湯來治療。

如果同時出現盜汗、氣喘等症狀,表示氣血虛脫,是一個危急的徵兆。要使用參附湯,再加入阿膠、熟地、茯苓和甘草來補氣養血。

如果有生氣傷肝,導致肝氣失控,引起血無法在體內停留的狀況,可以加入炒梔子、阿膠、艾葉、柴胡到歸脾湯中治療。

如果是肝氣鬱結,可以加入逍遙散,再加入阿膠、牡蠣、棕炭、炒梔、蓮葉和香附治療。

敗血乾肺。口鼻黑色。面如茄色。或發鼻衄。乃氣逆血升之危候。或則喘急。或咳逆欲死。總緣肺虛。不能制節其下。是以下行之血。得以上干。宜參蘇飲主之。鼻衄。加杏仁。喘咳。加五味。吐衄家血乾肺臟者。亦與此同。敗血乾心。心氣閉塞。舌強不語。神昏譫語。如見鬼狀。宜歸芎失笑散。加龍腦硃砂血竭沒藥治之。牛膝散。加棗仁琥珀熟地人參。皆宜。

白話文:

敗血乾肺

口鼻發黑,臉色發紫,或流鼻血。這是氣血上逆的危險跡象。可能出現呼吸急促、咳嗽不止,嚴重時可危及生命。總的原因是肺氣虛弱,無法控制下行的血液。於是下行的血液反流往上衝。宜服用參蘇飲治療。鼻血不止,可加杏仁。喘咳,可加五味子。乾咳吐血、乾肺的,治療方法與此相同。

敗血乾心

心氣閉塞,舌頭僵硬不能說話,精神昏迷,胡言亂語,好像見到鬼一樣。宜服用歸芎失笑散,並加入龍腦、硃砂、血竭、沒藥治療。牛膝散,加入棗仁、琥珀、熟地、人參,皆可選用。

敗血乾脾。則嘔逆腹脹。不能飲食。生化湯。加半夏茯苓枳殼厚朴。如發為水腫。是血從水化。而變為水。與血變為膿無異。既從水化。則從水治之。五苓散。加蒲黃丹皮以利之。

白話文:

氣血衰敗會影響脾胃,導致嘔吐反胃、腹脹。此時可使用生化湯,並加入半夏、茯苓、枳殼、厚朴等藥材。如果出現水腫,表明氣血已轉化為水濕。這種情況與氣血轉化為膿液類似。既然氣血已轉化為水濕,就需要用利水的方法治療。可以用五苓散,並加入蒲黃、丹皮等藥材輔助治療。

總之。血以下行為順。上行為逆。知產血上逆之為病。則愈知吐衄之血上逆為病也。但吐衄與產血。其病原不同。故治法亦異。此外尚有數證。乃產後多有之證。亦與吐衄義可參觀。因連類及之。條列如下。

白話文:

總而言之,血在下行時是順的,向上行時是逆的。瞭解產後血上逆是病,就能更瞭解吐血、鼻血等血上逆為病的情況。但吐血、鼻血和產後出血的病因不同,因此治療方法也不一樣。此外,還有幾種證狀,是產後常見的,也和吐血、鼻血的意義可以參照比較。因此順便一併條列如下。

產後喘促。最危之候。因榮血暴竭。衛氣無依。為血脫氣散之證。宜參附湯飲之。四磨湯亦可。若因敗血乘肺。氣喘目黑。鼻起煙煤者。是為肺氣將絕之證。參蘇飲治之。二證。一是腎氣虛脫。而陽上越。一是肺氣虛竭。而血上乘。兩方皆主人參。大生水津。水者。氣之母也。

白話文:

產後氣促,是極度危險的時刻。由於大量出血,導致氣血虛損。這屬於氣血兩虛的證狀。宜用參附湯飲用,四磨湯也可以。

如果由於敗血侵及肺部,出現氣喘、眼睛發黑、鼻子冒黑氣等症狀,這是肺氣將絕的證狀。用參蘇飲治療。

這兩種證狀:一是腎氣虛弱,導致陽氣上升;一是肺氣衰竭,導致血液淤滯在上部。兩方都以人參為主藥,大補水津。水是氣的根源。

方主補氣。故用人參以滋水。滋水即是補氣。而陽上越者。佐附子以引之歸根。血上乾者。佐蘇木以速之下降。誠產後救危之良方。男子血氣脫絕之證。亦不能外此義也。

白話文:

此方劑主要用於補益氣血。所以用人參來滋養腎水。滋養腎水也就是補氣。而陽氣上浮的,用附子來引導它回歸根源。血液上枯的,用蘇木來加快它下降。這真是產後危急時救命的良方。男子氣血衰竭的症狀,也不能脫離此義。

產後汗出。身微似汗者吉。蓋產後血虛。微汗則氣來就血。陽來和陰。汗者氣分之水也。產後血不足而氣有餘。故微泄其氣。以與血配。最吉之兆。若陰虛於內。陽浮於外。濈濈汗出。是為自汗。與微汗有別。法宜補陰而引陽。聖愈湯。加附子五味麥冬龍骨治之。若大汗亡陽。

白話文:

生產後出汗。微微出汗者吉。因為產後血虛,微微出汗表示氣血調和,陽氣滋潤陰血。汗液是氣的組成部分。產後血不足而氣有餘,因此微微出汗,以補充血分。這是最好的徵兆。

如果陰虛於內,陽氣浮於外,大量出汗,這就是自汗。與微微出汗有所不同。治療方法應當滋補陰液,引導陽氣歸位。可以使用聖愈湯,加附子、五味子、麥冬、龍骨治療。

如果大量出汗導致陽氣耗盡,則應當溫補陽氣。

其汗如水之流。乃元氣脫散。氣即水也。氣脫故大汗。非大劑參附湯。不能回陽。又有但頭汗出。劑頸而還者。乃血不得其和。氣因鬱而上蒸。故但頭汗。仲景謂之鬱冒。用小柴胡湯解之。盜汗陰虛者。當歸六黃湯治之。此與吐衄家汗出諸證有相通處。宜參觀之。產後發熱。

白話文:

如果出汗像流水一樣,這是元氣流失的跡象。氣就是水。氣脫離身體所以才會大量出汗。除了用大劑量的參附湯,無法挽回陽氣。還有一種情況是隻出頭汗,汗珠流到脖子就返回去的。這是因為氣血不調和,氣鬱結在上部蒸騰而導致的,所以只出頭汗。仲景稱之為「鬱冒」,可用小柴胡湯來治療。至於盜汗是陰虛所致,應當歸六黃湯來治療。這些症狀與吐血、衄血、家汗症等有相通之處,可以參考這些證型的治療方法來處理。產後發熱也是如此。

因陰血暴傷。陽無所附。四物湯加炮姜。從陰引陽。為正治之法。若頭痛惡寒而發熱者。屬外感。不當作尋常傷寒治之。惟宜用四物湯。加荊芥柴胡蔥白。和血解表而愈。又有停食發熱者。必見脹悶噯氣嘔噦等證。異功散。加山楂神麯麥芽厚朴生薑治之。若因瘀血壅滯而發熱者。

白話文:

由於陰液嚴重損傷,陽氣失去依附。使用四物湯加炮姜,從陰引陽,是正確的治療方法。

如果出現頭痛、惡寒、發熱的症狀,屬於外感,不應當按一般的傷寒來治療。適宜使用四物湯,加荊芥、柴胡、蔥白,調和氣血,解表而痊癒。

還有因為食物停滯而發熱的,必定會有腹脹、呃逆、嘔吐等症狀。使用異功散,加山楂、神麴、麥芽、厚朴、生薑治療。

如果因為瘀血阻滯而發熱的,

必見身腹等處刺痛之證。生化湯治之。若去血過多。煩躁口渴。面赤身熱者。當歸補血湯治之。若陰虛陽無所附。孤陽外越。而發熱者。急進參附湯救之。金鑑此條。於產後發熱虛實之證略備。與男子亡血發熱者。治法相同。但亡血是血上行。產後是血下行。一逆一順。其間略有不同耳。

產後雜證猶多。所舉數條。皆與吐血之證有互相發明者。其餘不及備載。另有產科諸書可查。

白話文:

必須見到身體和腹部疼痛的症狀。用生化湯治療。如果失血過多,導致煩躁、口渴、面紅身熱,則用當歸補血湯治療。如果陰虛陽無所依附,孤陽外露而發熱,則緊急使用參附湯進行搶救。金鑑這條記載,大致涵蓋了產後發熱虛實的症狀。與因失血導致發熱的男性治療方法相同。但失血時血往上走,產後時血往下走,一逆一順,之間略有不同罷了。

產後常見的各種症狀很多,上面提到的幾例都與嘔血的症狀互相關聯。其餘的情況未能詳細記錄,可參考其他產科書籍。

又補論曰。產後氣下泄。故多脫證。吐血氣上逆。故少脫證。吐血之脫證皆宜降。產後之脫證則宜升。此絕不同。

白話文:

補充說明:產後氣血下泄,所以容易出現脫證(氣血虛脫)。而吐血是因為氣往上衝,所以較少出現脫證。吐血時出現的脫證應以降氣為主,而產後出現的脫證則應以升氣為主。這兩者有本質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