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證論》~ 卷二 (6)
卷二 (6)
1. 吐血
上合陽明之治法也。然沖為氣街,氣根於腎。血海即丹田,腎氣之所藏也。若衝脈挾腎中虛陽,上逆喘急者,宜用四磨湯;調納逆氣,是仲景桂苓甘草五味湯意。但仲景用桂枝化膀胱之寒水,謂氣從少腹,上衝咽喉,面熱如醉,或熱流於兩股,或小便難而昏冒,忽上忽下,如電光之閃灼無定,乃陰盛格陽,而陽氣飛越,故以辛溫化之。今系失血,陰氣既傷,再用桂枝,豈不犯陽盛則斃之戒?故用沉香代桂,以納浮陽,而即用人參以滋陰。沉香直走下焦,烏藥治膀胱腎間之氣。沖為血海,居膀胱腎間之地。治陽明者,治其末;治膀胱腎間者,是治其本也。若腎中陰氣大虛,而衝陽不能安宅,則用四磨湯,加熟地、棗皮、山藥、五味、枸杞子,滋陰配陽以安之。若其人素有水飲,格陽於上,因而動血者,仲景桂苓甘草五味湯,又為對證。第其方,與血證本不相關,可加當歸、白芍、丹皮、阿膠。或用蘇子降氣湯,利痰降氣,以靖沖逆。或用小柴胡湯,加龍骨、牡蠣,以導沖逆。桂苓蘇子湯,是治痰飲以治沖之法;小柴胡,又是清火以治沖之法。本方治熱入血室。血室者,肝之所司也。衝脈起於血室,故又屬肝。治肝即是治沖。血室,在男子為丹田;在女子為子宮。其根系於右腎。腎中真陽寄於胞中,為生氣之根,乃陰中之陽。肝木得之,發育條達,是為相火。其火如不歸根,即為雷龍之火。龍骨、牡蠣,乃陽物而能蟄藏,取其同氣,以潛伏陽氣。此尤治衝脈,更進一層之法。合小柴胡,大有清斂相火之功。若腎經陰虛,陽無所附,雷龍之火上騰者,用二加龍骨湯,加阿膠、麥冬、五味,以引歸其宅亦妙。腎氣丸、麥味地黃湯,皆可酌用。二方,一以溫藥化氣;一以陰藥滋降。腎居衝脈之下,又為衝脈之根。安腎氣,即是安沖氣。沖氣安而血海寧,自不至於潮上矣。總而論之,血之所以不安者,皆由氣之不安故也。寧氣即是寧血。以上所論各氣治法,亦云詳備。在臨證者細審處之。四補血。邪之所輳,其正必虛。不獨補法是顧虛,即止血消瘀,用攻治法,亦恐其久而致虛,故亟攻之,使邪速去,以免其致虛耳。但彼時雖恐其虛,而猶未大虛,故以去邪為急。若延日已久,未有不虛怯者。即血既循經,一如平人,而前次所吐之血,已屬有去無回,其經脈臟腑,又系血所走泄之路。非用封補滋養之法,烏能完全?補法不一,先以補肺胃為要。肺為華蓋,外主皮毛,內主制節。肺虛則津液枯竭,喘嗽痿燥諸證作焉。因其制節不得下行,故氣上而血亦上。未有吐血,而不傷肺氣者也。故初吐必治肺,已止,尤先要補肺。用辛字潤肺膏,滋補肺中陰液。肺既津潤,則其葉下垂;氣澤因之得以下降,利膀胱,傳大腸;諸竅通調,五臟受益。如肺葉枯焦,不能覆下,則翹舉而氣亦上逆,不得臥息;外應皮毛不榮,下則二便不調,足痿腸燥,百病俱生。惟此膏潤津,為痿燥良劑。近人黃坤載,所立地魄湯,補土生金。
白話文:
這是關於吐血的治療方法。
首先,要考慮到病因是陽明經的問題,但也要注意到衝脈,它是氣的通道,氣的根本在腎。血海,也就是丹田,是腎氣儲藏的地方。如果衝脈挾帶著腎中虛陽上逆,導致呼吸急促,應該使用四磨湯來調順逆氣,這就像張仲景桂苓甘草五味湯的用意。但仲景用桂枝來化解膀胱的寒氣,是因為氣從下腹部上衝到咽喉,臉色發紅像喝醉酒一樣,或者熱流向大腿,或者小便困難,昏昏沉沉,忽上忽下,像閃電一樣不定。
這是陰氣過盛,把陽氣逼迫往上跑的現象。所以用辛溫藥來化解。但現在是失血的情況,陰氣已經損傷,如果再用桂枝,不是犯了陽盛則死的禁忌嗎?所以用沉香代替桂枝,來收斂浮陽,並用人參來滋養陰氣。沉香能直接下行到下焦,烏藥能治療膀胱腎之間的問題。衝脈是血海,位置在膀胱和腎之間。治療陽明,是治療末梢,治療膀胱和腎之間,是治療根本。如果腎中陰氣大虛,而衝脈的陽氣不能安穩,就用四磨湯,再加熟地、棗皮、山藥、五味子、枸杞子,來滋養陰氣,配合陽氣,讓它安定下來。如果病人本來就有水飲,導致陽氣上逆而動血,張仲景的桂苓甘草五味湯也對症,但這個方子本來不是治療血症的,可以加上當歸、白芍、丹皮、阿膠。或者用蘇子降氣湯,來化痰降氣,平定衝脈的逆亂。或者用小柴胡湯,加龍骨、牡蠣,來引導衝脈的逆氣。桂苓蘇子湯是治療痰飲來治療衝脈的方法,小柴胡湯是用清火來治療衝脈的方法。這個方子本身是治療熱入血室的,血室是肝所主管的,衝脈從血室發出,所以也屬於肝。治療肝也就是治療衝脈。血室,在男子是丹田,在女子是子宮,它的根在右腎。腎中的真陽寄存在胞中,是生命力的根本,是陰中的陽氣。肝木得到它,就能生長發育。這就是相火。如果這個火不歸根,就會變成雷龍之火。龍骨、牡蠣是陽性藥物,但能潛藏,取它們同氣相求的特性,來潛伏陽氣,這也是治療衝脈更深一層的方法。配合小柴胡湯,能更好地清斂相火。如果腎經陰虛,陽氣沒有依附的地方,雷龍之火上騰,就用二加龍骨湯,加阿膠、麥冬、五味子,來引導它歸位,也很好。腎氣丸、麥味地黃湯都可以酌情使用。這兩個方子,一個是用溫藥來化氣,一個是用陰藥來滋養和降火。腎位於衝脈之下,也是衝脈的根本。安穩腎氣,就是安穩衝氣,衝氣安定,血海也就寧靜,自然不會向上翻湧。總的來說,血之所以不安,都是因為氣不安的緣故。安定氣也就是安定血。以上所說的各種氣的治療方法,已經很詳細了,醫生要仔細審查病情來決定如何用藥。
還有關於補血的問題。邪氣容易聚集的地方,正氣一定虛弱。不只是補法才要顧及虛弱,即使是止血消瘀,用攻邪的方法,也怕時間長了會導致虛弱。所以要趕快攻邪,讓邪氣快速去除,以免導致虛弱。但是那個時候雖然擔心虛弱,但還沒有到大虛的程度,所以去除邪氣是當務之急。如果拖延時間久了,沒有不虛弱的。即使血已經回到經脈,像正常人一樣,但之前吐的血已經沒有回來,它的經脈臟腑,又是血流失的通道,如果不用封補滋養的方法,怎麼能完全恢復呢?補法有很多種,首先要補肺胃。肺像華蓋,在外面主管皮膚毛髮,在內主管制約調節。肺虛就會導致津液枯竭,出現喘咳、痿弱乾燥等症狀。因為肺的制約調節功能不能下行,所以氣往上跑,血也跟著往上跑。沒有吐血而不傷肺氣的。所以開始吐血要先治肺,止血後更要先補肺。可以用辛字潤肺膏,滋養肺中的陰液。肺一旦津潤,它的葉片就會下垂,氣也因此能下降,有利於膀胱,傳導大腸,各個孔竅通暢,五臟都能受益。如果肺葉枯焦,不能下覆,就會翹起,氣也跟著上逆,無法躺下休息,外面皮膚毛髮失養,下面二便不調,腳痿軟,腸道乾燥,各種疾病都會產生。只有這個膏潤津液,是治療痿弱乾燥的良藥。近代黃坤載所立的地魄湯,也是補土生金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