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宗海

《血證論》~ 卷四 (2)

回本書目錄

卷四 (2)

1. 便膿

此證有二。一是內癰。一是痢疾。

白話文:

這種症狀有兩種可能:一種是內部膿腫,另一種是痢疾。

一內癰在上中焦者。其膿已潰。嘔吐而出。在下焦者。或少腹癰。小腸癰。脅癰。肝癰。膿血均從大便瀉出。初起時。其部分必隱隱刺痛脹滿。脈沉滑數。甚則痛如刀錐。欲病此者。未有口不發渴。大凡血積。均應發渴。癰初起血已凝聚。故應發渴。此時急奪其血。則不釀為膿。

白話文:

如果內癰長在上中焦,膿液潰爛後會從嘔吐物中排出。如果長在下焦,可能是少腹癰、小腸癰、脅癰或肝癰,膿血會隨著大便排出。在初期,局部往往會有隱隱作痛、脹滿感。脈象沉滑而數,病情嚴重的時候,疼痛會像刀錐一樣劇烈。想要預防這種疾病,患者通常會有口渴的症狀。一般來說,血瘀會導致口渴。癰瘡的初期,血液已經凝聚,所以會口渴。此時,如果及時將血瘀驅除,就可以防止化膿。

以免潰爛之險。用丹皮湯。加乳香沒藥柴胡荊芥山甲治之。如血已化膿。便宜排膿。赤豆苡仁湯。逐水即是排膿。潰後屬虛。宜補養生肌。八珍湯主之。參看吐膿門自詳。

白話文:

爲了避免潰爛的危險,使用丹皮湯。加入乳香、沒藥、柴胡、荊芥、山甲進行治療。如果血已經化膿,就應該儘快排膿。使用赤豆苡仁湯。利尿就是排膿。潰爛後身體虛弱,應該進行補養生肌。使用八珍湯爲主方。參考“吐膿門”瞭解更多詳情。

客問積血何以變而成膿。答曰。血者陰之質也。隨氣運行。氣盛則血充。氣衰則血竭。氣著則血滯。氣升則血騰。故血之運。氣運之。即瘀血之行。亦氣之行。血瘀於經絡臟腑之間。既無足能行。亦無門可出。惟賴氣運之。使從油膜達腸胃。隨大便而出。是氣行而血自不留也。

白話文:

患者:積血怎麼會變成膿?

回答:血液是陰性的物質,隨著氣化運行。氣血旺盛,則氣血充盈;氣血虛弱,則氣血衰竭。氣滯了,血就會淤積;氣上升了,血就會上升。所以血液的運行,受氣血推動。即便是瘀血的運行,也是氣血的運行。

瘀血淤積在經絡臟腑之間,既沒有足夠的推動力,也找不到出路。只能依靠氣血的推動,讓它通過幽門進入腸胃,隨著大便排出體外。這是因為氣血運行,血液自然不會滯留。

若氣不運之。而反與相結。氣為血所鬱則痛。血為氣所蒸則化為膿。今舉外證比例。凡氣盛者瘡易托化。氣虛者瘡難托化。氣即水也。氣至則水至。故血從氣化。則從其水之形。而變為膿。刀傷黏水。亦從水而化膿。水即氣之質。血從氣化。有如此者。是故閃跌血積。得氣化之。

白話文:

如果氣不能正常運轉,反而與血相結合,那麼氣被血阻塞就會導致疼痛。血被氣蒸發就會化膿。現在舉一些外傷證例來做對比。通常氣血旺盛的人創傷容易癒合。氣血虛弱的人創傷難以癒合。氣就是水。氣到哪裡,水就到哪裡。所以血從氣中化生,就隨著水的形態而變化,形成膿液。刀傷黏液,也是從水分中化膿。水就是氣的本質。血從氣中變化,就會出現這樣的狀況。因此,閃傷跌傷導致積血,如果能疏通氣血,就可以化瘀止痛。

則腫處成膿。不得氣化之。則腫處仍是血。以知血從氣。氣運血。凡治血者必調氣。使氣不為血之病。而為血之用。斯得之矣。

白話文:

如果腫脹部位化膿,是因為氣化作用不足。如果氣化作用正常,腫脹部位仍然是血液。由此可知,血液從氣而生,氣推動血液運行。凡是治療血液問題的,都必須調理氣血,讓氣不成為血液的病因,而成為血液的推動力。這樣才能治好血液問題。

一痢症便膿者。其症裡急後重。欲便不便。或白或赤。或赤白相半。或下痢垢濁。皆非膿而似膿者也。夫胃腸之中。除卻糟粕。只微有脂膏水液而已。膏脂屬血分。水液屬氣分。病氣分則水混而為白痢。病血分則血擾而為赤痢。氣血交病。則赤白相半。由何處釀成真膿。而從大便泄出哉。

白話文:

患有痢疾,大便中有膿液的症狀。患者會感到腹部裡急後重,想要排便卻無法順利排出。膿液的顏色可能為白色、紅色或兩者混雜。有時也會出現混濁的腹瀉。

但這些其實並非真正的膿液,只不過是看起來像膿一樣。胃腸道中除了食物殘渣外,只有一些油脂和水液。油脂屬於血液系統,水液屬於氣血系統。

如果氣血系統出問題,水液混濁形成白色痢疾。如果血液系統出問題,血液混亂形成紅色痢疾。氣血兩者同時出問題,就會形成赤白相半的痢疾。因此,從大便中排出的膿液並非真正的膿液,而是在腸胃中形成的類似物質。

有之。則毒聚腸胃。將腸胃膏脂血肉。蒸化為膿。或下如爛瓜。或如屋漏水。此腐腸潰胃之危候。與癰瘡之腐爛無異。此非尋常治痢之法。所能克也。吾今借仲景之法證之。乃得有膽有識之術。仲景云。陽明病。脈數下不止。必協熱而便膿血。少陰病。下利便膿血者。可刺。

白話文:

如果持續腹瀉,毒素會積聚在腸胃中。它們會腐蝕腸胃的脂肪、血液和肌肉,使其化膿變臭。患者的排泄物可能會像腐爛的瓜一樣,或者像漏水的屋頂一樣。這是腸胃腐爛潰瘍的危險徵兆,與癰疽的腐爛相似。這種情況不是普通的止瀉方法所能治癒的。

我現在借鑑仲景的治療方法來證明這個說法。這是一種有膽識有智慧的方法。仲景說:陽明病,脈搏數而腹瀉不止,一定是伴有發熱,排泄出膿血。少陰病,腹瀉排膿血的,可以針刺治療。

厥陰病。脈數而渴者。必圊膿血。以有熱故也。此雖無方。然曰可刺。曰有熱故也。已示人瀉濕清熱之法。防風通聖散。去麻黃芒硝。加赤豆防己。為表裡瀉實之大劑。地榆散。為清熱之通劑。仲景又曰。少陰病。下利便膿血者。桃花湯主之。此湯溫澀。似與可刺有熱之說。

白話文:

厥陰病。脈搏快速而且口渴的,必定是大便帶有膿血。這是因為體內有熱氣的緣故。對於這種情況,雖然沒有特定的治療方法,但可以說是可以針刺的。這是因為體內有熱的緣故。已經有人介紹了瀉濕清熱的方法。防風通聖散。去掉麻黃和芒硝。加入赤豆和防己。作為表裡瀉實的大劑藥方。地榆散。作為清熱的通劑。仲景又說。少陰病。大便帶膿血的,桃花湯是主藥。這味藥湯可以溫澀。似乎與可刺有熱的說法相符。

大相徑庭。不知病久。則熱隨膿血而瀉。實變為虛。觀癰膿潰後屬虛損。則知便膿血久而屬虛症。譬之天時。其初則酷暑流金。轉瞬而涼飈振落。衣夏葛者。不得不換冬裘矣。況腸胃血液。既化為膿。恐其滑脫。故主桃花湯。溫澀填補之。一服愈。余勿服者。仲景意謂此乃急時澀脫之法。

白話文:

相差甚遠。如果不知道病情已久,就會隨著膿血而排出熱氣,實證會轉變成虛證。觀察到癰膿潰爛後屬於虛損,就知道排出膿血久了屬於虛症。就像天氣一樣,一開始是大熱天,很快就會變成涼爽的秋天。穿著夏裝的人不得不換上冬裝。更何況腸胃的血液已經化成了膿,擔心會滑脫,所以主用桃花湯來溫澀填補。服一劑就好了。其他不用服用的,是仲景認為這是緊急時澀脫的方法。

止後便當滌除余病。無以澀傷氣。無以燥傷陰也。蓋膿血乃傷陰之病。故一時權宜。而少用乾薑。後仍不可多服也。吾推其意。審其病後有虛熱者。逍遙散。歸脾湯。加柴胡山梔寸冬花粉。此祖桃花湯用糯米之意。審其病後有虛寒者。六君子加當歸炒乾姜白芍。或人參養榮湯皆可。

白話文:

處理完膿瘍後,應該調理一下剩下的症狀。不要使用收斂藥,以免損傷氣。不要使用燥熱藥,以免損傷陰。因為膿血是損傷陰液的病證,所以可以權宜使用少量乾薑,但是之後不能多吃。

我推測他的用意是,如果患者術後有虛熱,可以使用逍遙散、歸脾湯,再加入柴胡、山梔、生地、花粉。這就類似桃花湯用糯米的用意。如果患者術後有虛寒,可以使用六君子湯加當歸、炒乾薑、白芍,或者人參養榮湯。

此祖桃花湯用乾薑之意。成無己注桃花湯。謂陽證內熱。則溢出鮮血。陰證內寒。則下紫血如豚肝。是明以桃花湯。為治陰證之方。惟即鮮血分陰陽。未能的確。蓋色不足憑。凡痢證。須審脈微沉遲。手足厥冷。腹痛喜按。唇淡口和。為陰證。附子理中湯。加當歸白芍木香。

白話文:

此「祖桃花湯」使用乾薑的目的。

成無己註解「桃花湯」:

  • 陽性證候(內熱):會溢出鮮血。
  • 陰性證候(內寒):會排出紫色(像豬肝)的血液。

由此可見,桃花湯是用來治療陰性證候的。但只是根據鮮血的顏色來判斷陰陽,還不夠準確。因為顏色並不能作為可靠的依據。

凡是痢疾,必須仔細地檢查脈象:

  • 微沉、遲緩:陰證。
  • 四肢冰冷:陰證。
  • 腹痛喜按:陰證。
  • 嘴脣淡白、口氣微弱:陰證。

此時可以使用「附子理中湯」,再加入當歸、白芍、木香。

此乃補桃花湯所不逮者矣。消渴口熱。胸腹脹滿。堅實拒按。為熱證。則用三一承氣湯。此乃可盡仲景有熱可刺之能事矣。

白話文:

這屬於補桃花湯無法治癒的病症。口乾舌燥,胸腹脹滿。按壓時堅硬有阻力。這是熱證。所以要用三一承氣湯。這是可以發揮盡仲景有熱可刺的醫術。

至於尋常紅白。則不須如此重劑。病在水分者。痢下白濁。此如暑雨不時。行潦汙漲。是濕甚而傷氣也。審其脈數。身熱口渴者。為熱濕。宜清利之。四逆散合豬苓湯。去阿膠。再加厚朴老連枯芩黃柏。審其脈沉弦遲。口不渴。手足清冷者。為寒濕。胃苓湯加煨姜。有食積者。

白話文:

至於一般的腹瀉或白帶過多,就不需要這麼重的藥方。

如果疾病源於身體水液過多,就會出現腹瀉和白濁,就像夏天的暴雨過多,導致洪水氾濫,這是因為濕氣過重而損傷了元氣。

觀察患者的脈象,如果脈搏快,身體發熱,口渴,說明是熱濕。適合服用清熱利濕的藥方,如四逆散和豬苓湯,去阿膠,再加厚朴、老連枯、芩、黃柏。

如果觀察患者的脈象沉緩而弦,口不渴,手足冰冷,說明是寒濕。可以服用胃苓湯,加入煨姜。如果有食物積滯,也需要加入健脾消食的藥。

均再加麥芽神麯山楂萊菔子。白痢之故。總是水不清之故。水即氣也。吾於水火論。已詳言之。故調氣即是治水。導水須於上原。調氣以肺為主。是治肺乃清水之原。即是調氣之本。細思此病發於秋時。秋乃肺金主氣。金不清肅。是以水濁氣滯而為痢。知此理。則知迫注者肺之肅。

白話文:

都再加入麥芽、神麴、山楂和萊菔子。白痢的成因,總是由於水氣不清。水氣就是氣。我在水火論中,已經詳細地說明瞭。因此,調氣就是治療水氣。疏導水氣必須從上游開始。調氣以肺為主,因此治療肺臟就是清除水濁的源頭,也是調氣的根本。仔細思考這個疾病往往發生在秋季,秋季是肺金主氣的季節。金氣不清肅,因此水氣混濁,氣滯形成痢疾。明白了這個道理,就會知道緩解病情就是通過肺的肅降作用。

不通者金之收也。人參瀉肺湯。以導其滯。小柴胡加花粉杏仁枳殼桑皮茯苓知母桔梗以和之。人參清肺湯以收功。此乃專為治肺立法。示醫者以法門。使知所從事。非臨證必用此方也。且病無單見。未有肺病而餘臟不病者。故臨證時尚須變化。病在血分者。則利下純紅。口渴便短。

白話文:

肺氣不通暢,是因為金元素的收斂作用太強。人參瀉肺湯可以疏通肺氣,緩解鬱滯。再加小柴胡、花粉、杏仁、枳殼、桑皮、茯苓、知母、桔梗等藥材來調和,最後用人參清肺湯來補益肺氣。這是專門治療肺病的方法,告訴醫生治療的原則,讓他們知道如何應對。這並不是在所有肺病病例中都必須使用這個方子。而且疾病不會單獨出現,沒有肺病而其他臟腑不生病的。所以,在實際治療中還需要根據情況靈活調整。如果疾病在血液系統,會出現小便純紅色、口渴、排便不暢等症狀。

裡急後重。脈滑大者。地榆散加酒軍枳殼厚朴苡仁澤瀉。脈細數者。不必下之。但用原方。若血黯黑。脈遲。手足冷者。屬虛寒。黃土湯治之。紅痢之故。總是血分為病。血生於心火。而下藏於肝。肝木內寄相火。血足則能濟火。火平則能生血。如火太旺。則逼血妄行。故血痢多痛如刀錐。

白話文:

大便急迫,便後有沉重感。脈搏滑而有力,可用地榆散,再加入酒軍、枳殼、厚朴、苡仁和澤瀉。

脈搏細小而快,不用下藥,直接使用原方即可。

如果大便顏色暗黑,脈搏遲緩,手腳冰冷,屬於虛寒。可以用黃土湯治療。

紅痢的原因,主要是血證。血由心火產生,藏於肝臟。肝屬木,內含相火。血量充足,可以供養相火。相火平衡,又可以產生血液。

如果相火過旺,就會逼迫血液亂行。因此,紅痢經常會劇烈疼痛,如同刀錐刺入。

乃血痛也。肺金當秋。剋制肝木。肝不得達。故鬱結不解。而失其疏泄之令。是以塞而不通。調肝則木火得疏泄。而血分自寧。達木火之郁。宜小柴胡去半夏。加當歸白芍。白頭翁湯。或四物湯加蒲黃五靈脂延胡索黃柏龍膽草黃芩柴胡桑寄生。肝風不扇。則火息。鉤藤青蒿白頭翁柴胡桑寄生。

白話文:

這是血脈不通暢的毛病。肺屬金,五行屬秋,能剋制肝屬木。肝氣受剋制,鬱結不暢,所以失去疏通調達的作用。於是氣血運行阻塞不通。只要調理肝木,肝火就能得到疏通,血脈也能恢復通暢。用來疏通肝木鬱結,可以使用小柴胡湯去掉半夏,加上當歸、白芍。另外,白頭翁湯或四物湯加上蒲黃、五靈脂、延胡索、黃柏、龍膽草、黃芩、柴胡、桑寄生也有一定的效果。如果肝風不調動,就會使肝火平息下來。可以用鉤藤、青蒿、白頭翁、柴胡、桑寄生來治療。

皆清風之品。殭蠶蟬蛻亦能祛風。肝氣不遏則血暢。香附檳榔橘核青皮沉香牡蠣。皆散利肝氣之品。茯苓膽草秦皮枯芩。又清肝火之品。當歸生地阿膠白芍。又滋肝血之品。桃仁地榆五靈脂川芎。又行肝血之品。知理肝之法。而治血痢無難。肝藏血。即一切血證。一總不外理肝也。

白話文:

這些都是具有清風效果的藥物。僵蠶和蟬蛻也能去除風氣。肝氣不鬱結,氣血就能暢通。香附、檳榔、橘核、青皮、沉香和牡蠣。這些都可以散發和疏通肝氣的藥物。茯苓、膽草、秦皮、枯芩。這些又能清肝火。當歸、生地、阿膠、白芍。這些又能滋養肝血。桃仁、地榆、五靈脂、川芎。這些又能運行肝血。瞭解調理肝臟的方法,治療血痢就不難了。肝臟儲血,所以一切血證,總的來說都不外乎調理肝臟。

各書痢證門。無此論說。予從各書。旁通會悟而出。實先從吾陰陽水火血氣論。得其原委。故此論精確。不似他書捉影。客曰。凡瀉泄皆脾胃所主。痢亦泄瀉之類。何以不主脾胃哉。答曰。滲瀉洞瀉。誠屬脾胃。故內經曰。長夏善病洞瀉寒中。以長夏為脾主氣故也。痢發則多在秋天。

而其情理脈證。亦與洞瀉不同。雖關於脾胃。而要以肝肺為主。乃得致病之原。

白話文:

各中醫書籍討論痢疾的篇章,都沒有這樣的論述。我是從各書籍中,旁徵博引,綜合領悟而來的。實際上,我首先從自己的《陰陽水火血氣論》中確定了它的原因和根源。所以此論述精確,不像其他書籍那樣模棱兩可。

有人問:所有的腹瀉都由脾胃主導。痢疾也是腹瀉的一種,為什麼不是由脾胃主導呢?

我回答說:腹瀉和泄瀉確實是由脾胃主導。所以《黃帝內經》說:「長夏容易得腹瀉和泄瀉,因為長夏的氣候屬寒涼,而長夏是脾氣主導的季節。」痢疾發作時,多在秋天。

而其情況、理論和脈象的證據也與通瀉的情況不同。雖然與脾胃有關,但主要還是要關注肝和肺,這才是疾病的根本原因。

噤口者。下痢不食。是火熱濁攻。胃氣被傷而不開。各書俱遵丹溪。用石蓮湯。金鑑謂內熱盛。上衝心作嘔噤口者。用大黃黃連。好酒煎服以攻之。按腸胃所以能食者。以胃有津液。清和潤澤。是以思食。西洋醫雖滯於跡。亦間有可信處。言谷入於胃。即有胃津注之。將谷渾化如糜。

白話文:

口不能說話的人。腹瀉不進食。這是由於火熱濁氣攻入。胃氣受損導致不能運化。各家醫書都遵循丹溪派的看法,使用石蓮湯治療。而《金鑑》認為內熱旺盛,上衝心頭引起嘔吐和口不能說話的,應該用大黃和黃連煎服,以攻下熱毒。

按照中醫理論,腸胃能夠進食,是因為胃中有潤澤清和的津液,因此才會產生飢餓感。西醫雖然只注重具體的現象,但也有值得取信的地方。他們認為食物進入胃部後,胃液會分泌出來,將食物化成像糜一樣的物質。

常探胃津攪飯。頃刻亦化為糜。據此論說。則胃之思食。全是胃津使然。試觀犬欲得肉。則涎出於口。此涎即欲食之本也。人之胃津。其思食之情亦類乎此。今胃為邪熱濁氣所攻踞。其清和之津。盡化而為濁滯。下注於大腸。則為痢。停聚胃中。則拒不納食。丹溪石蓮湯。雖知清火補胃。

白話文:

人們常說「胃酸分泌,食物就會被攪成粥」。從這句話可以推論,胃的飢餓感完全是胃酸引起的。

看看狗想吃肉時,就會流口水。這種口水就是想要進食的本質。人的胃酸,其渴望進食的情形也類似於此。

現在胃被邪熱濁氣侵襲,原本清澈調和的胃酸,全部化為渾濁滯留的液體,流到下方的腸道,就會變成痢疾。滯留在胃中,就會拒絕進食。

丹溪的石蓮湯雖然可以清火補胃,但並不知曉胃酸是飢餓感的來源。

然石蓮是蓮米有黑殼者。今醫用石蓮子。不知何物。斷不可用。即蓮米性亦帶澀。痢證宜滑以去著。澀乃所忌。且胃中濁滯。非洗滌變化不為功。此方雖寒熱未差。然未能洗滌其滯。變化其濁。非起死回生之方也。清溫敗毒飲。竹葉石膏湯。人參白虎湯。麥冬養榮湯。出入加減。

白話文:

石蓮子其實就是有黑色外殼的蓮子。現在一些醫生使用石蓮子,但不知道那是什麼。絕對不能使用。即使是蓮子,也具有收澀的性質。痢疾應該使用滑利性質的藥物來去除粘滯物。收澀性質反而會加重病情。而且胃中濁滯之氣,不通過清洗和轉化是無法解決的。這個方雖然兼顧寒熱,但並不能清洗濁滯,轉化濁氣。並不是能起死回生的方劑。對於清溫敗毒飲、竹葉石膏湯、人參白虎湯、麥冬養榮湯等,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增減藥物。

庶可以洗胃變津。為開胃進食之良法。至嘔不食。金鑑用二黃好酒。取其峻快以攻逆。然治逆洵為得法。而不知化生胃津。終未得進食之本也。吾意以為宜用大柴胡湯。加石膏花粉人參。則攻逆生津。開胃進食。兩面俱到。治噤口者。從無此論。吾今悟出切實之理。為斯人大聲疾呼。

海始欲以文章報國。令已自分不能。庶幾發明此道。稍有補於斯民歟。

白話文:

這樣纔有可能清除胃中的鬱熱,轉化為津液。這是促進食慾、助消化的好方法。如果出現噁心嘔吐、食不下嚥的情況,中醫經典著作《金匱要略》推薦使用二黃酒。因為二黃酒性味峻烈,可以攻伐胃部逆氣。然而,攻伐逆氣雖然有效,但並不能化生胃津。最終還是無法解決食慾不振的根本問題。我認為應該使用大柴胡湯,並加入石膏、花粉和人參。這樣既能攻伐逆氣,又能生津,既能開胃,又能促進進食,兩方面都顧及到了。對於治療口噤的問題,從來沒有這樣的論述。現在我悟出了切實的道理,為那些患者大聲疾呼。

本來想用文學來報效國家,但後來自覺能力不夠。希望能發揚這條道路,對人民有所幫助。

查對各書。言痢證者。說法不一。張景岳主溫。朱丹溪主涼。喻嘉言主發汗利水。陳修園主寒熱合治。皆有至理。景岳謂夏月貪涼。過食生冷。至秋伏陰內動。應時而為下痢。佐關煎治之。此即仲景下利不止。用四逆湯桃花湯之意。乃虛寒治法。然必須有虛寒實據。乃用此法。

白話文:

查閱各本醫書,對於痢疾的說法不盡相同。張景嶽認為應以溫補為主,朱丹溪認為應以清涼為主,喻嘉言認為應發汗利水,陳修園認為應寒熱同治。這些說法都有道理。張景嶽認為夏季貪食生冷,導致秋季伏陰內動,應時引發痢疾,可用佐關煎治療。這與仲景治療腹瀉不止,使用四逆湯和桃花湯的思路相符。此乃虛寒證治法,但必須有明確的虛寒證據才能使用。

朱丹溪謂濕熱蒸灼。氣血為黏膩。用黃連解毒湯。是即仲景白頭翁湯意也。此類最多。然必有熱證之實據。乃用此法。喻嘉言謂宜從汗先解其外。外邪內陷而為痢。必用逆流挽舟之法。引其邪而出於外。人參敗毒散主之。此即仲景協熱下痢。用葛根黃連黃芩湯之意。第仲景升發邪氣。

白話文:

朱丹溪認為濕熱蒸發灼燒,導致氣血黏膩,因此使用黃連解毒湯。這是張仲景白頭翁湯的思想。此類證型最多,但必須有熱證的具體證據才能使用這種方法。

喻嘉言認為應該先從發汗入手,解除外邪。外邪內陷,就會導致痢疾,必須使用「逆流挽舟」的方法,將外邪引出體外。人參敗毒散是治療此類證型的首選方劑。這與張仲景用葛根黃連黃芩湯治療協熱下痢的思路是一致的。唯一的區別是,仲景是通過升發邪氣的方式治療的。

兼清其熱。而喻則辛溫升散。未能兩面俱到。即如仲景白頭翁湯。亦取白頭翁。能升達其氣。知開提疏發。為治下迫後重之良方。喻嘉言自以逆流挽舟。獨得其秘。而未能根柢仲景。是以得半遺全。吾擬用柴胡湯。去半夏加花粉當歸白芍枳殼粉葛。自謂升發清降。兩得其治。

白話文:

同時清除熱氣。而溫熱辛辣的藥物則可以宣發陽氣,疏散鬱熱。但是這些方法無法同時兼顧。就像仲景的「白頭翁湯」,也是取用白頭翁,可以提升陽氣,暢通氣息,是治療下陷後重症的良方。喻嘉言自以為逆流撐船,獨得其祕,卻無法根植於仲景的治療原理。所以他能得其一半,卻遺失了一半。我打算使用柴胡湯,去掉半夏,加入花粉、當歸、白芍、枳殼、葛粉。自認可以同時提升陽氣和清除熱氣,兼顧治療。

喻氏又謂若熱已奔迫大腸者。毋庸更從外解。急開支河。從小便而順導之。金匱紫參湯。訶黎勒散主之。此即仲景利不止者。當利其小便之意。大清涼散。藥徹內外。最有力。從高原導水。使不浸漬腸胃。擬用甘桔湯。加桑皮杏仁枳殼防己木通石膏雲苓苡仁柴胡薄荷生薑白芍治之。

白話文:

喻氏說:如果熱氣已經侵襲大腸,就不需要再從外在治療了。應該立即疏通小腸,從小便引導熱氣排出。可以參考金匱要略中的紫參湯和訶黎勒散。這是仲景法中「利不止」的原則,應該利小便。大清涼散對內對外都有效,是最有力的。就像從高處引水一樣,讓水不要浸漬在腸胃中。可以考慮使用甘桔湯,再加入桑皮、杏仁、枳殼、防己、木通、石膏、雲苓、苡仁、柴胡、薄荷、生薑、白芍等藥材治療。

斯於喻氏發表利水之法。或更有發明。陳修園謂。此證有臟寒腑熱。胃寒腸熱之辨。仲景瀉心湯。擇用如神。余謂寒熱合病。必有寒熱兼見之實證。不得籠統言之。而混用寒熱雜方也。即如仲景烏梅丸。所治之證。消渴氣上衝心。心中疼熱。飢不欲食。此熱證之實據也。食即吐蛔。

白話文:

這個病例與喻氏發表的利水方法相似,可能有些創新。陳修園認為,這種疾病有臟寒腑熱、胃寒腸熱之分。張仲景的瀉心湯在選擇使用方面精準無比。我認為寒熱合病,必定有寒熱兼見的實際證據,不能籠統地說,也不能混用寒熱雜方。例如張仲景的烏梅丸,所治療的病症是消渴、氣往上衝擊心臟、心臟灼熱疼痛、飢餓卻不想吃東西。這些都是熱證的實際證據。

下之利不止。此寒證之實據也。惟其有此腑熱臟寒之實據。故用烏梅丸。兼寒熱治之。又如仲景生薑瀉心湯。所治之證云。心下痞硬。乾噫食臭。此火證也。脅下有水氣。腹中雷鳴。此水病也。惟其有此火在胃中。水在腸間之實據。故用生薑瀉心湯治之。初頭硬。大便後半溏者。

白話文:

腹瀉不停。這是寒症確切的證據。正因為有這種腑熱臟寒的實證,所以使用烏梅丸,同時治療寒熱。又像仲景的生薑瀉心湯,所治療的證狀是:心窩部痞硬、乾嘔、食物發臭。這是火症。肋骨下方有水氣,腹中雷鳴。這是水病。正因為有胃中有火、腸中有水的實證,所以用生薑瀉心湯治療。起初大便硬,後半截大便溏軟的人。

此胃中有寒。腸中有熱。陳修園擬用理中湯。加大黃。此皆有寒熱兼見之實據。醫者辨證必如是之嚴。而後用藥處方。不失銖黍。以上四家治法。合而用之。而治痢不虞束手矣。

白話文:

這種情況是胃中寒冷,腸中燥熱。陳修園打算使用理中湯,再加大黃。這些做法都有寒熱並見的實際依據。醫師辨證必須如此嚴格,才能準確開藥方,不差分毫。以上四種療法,可以合併使用,治療痢疾就不會無計可施了。

黃坤載曰。人之大便。所以不失其常者。以肺主傳送。而腸不停。肝主疏泄。而肛不閉。宜用參朮以助肺之傳送。用桂枝以助肝之疏泄。此黃氏論大便秘結之語也。吾從此語旁通之。而因得痢證之原。以知痢者。肺氣傳送太力。故暴注大腸。肝氣鬱而不疏。故肛門閉塞。欲便不便。

白話文:

黃坤載說:之所以大便正常,是因為肺臟能傳送氣機,使腸道不停滯;肝臟能疏泄氣機,使肛門不閉塞。因此,治療大便祕結,應該使用人參、白朮來幫助肺臟傳送,使用肉桂來幫助肝臟疏泄。

我從黃坤載的這段話中進行了旁通思考,並且推導出了痢疾的成因。痢疾是因為肺氣傳送過於強烈,導致暴注大腸;肝氣瘀滯不疏,導致肛門閉塞,想要大便卻不能排出。

而為逼脹。此從黃氏之論推求之。而痢證迫而不通之故。誠可識矣。第桂枝參朮。與痢證不合。痢證肺氣之奔迫。以其火熱暴注也。故傷寒論飲食入胃。即下利。清水完穀者。乃肺之傳送太急。熱之至也。宜急下之。據此則治奔迫者。當以清火為主。人參清肺瀉肺二湯治之。

白話文:

而引起腹脹。這是從黃氏的論點推求所得。而痢疾迫不及待不通的原因,確實可以理解了。但是桂枝參朮,與痢疾症狀不符。痢疾是肺氣急迫,是由於火熱暴烈侵襲所導致的。所以《傷寒論》說飲食進入胃中,就立即腹瀉,清水和未消化的食物排出,這是肺部傳輸太急,熱力到達所致。應該立即進行下瀉治療。據此,治療急迫症狀,應以清火為主。人參清肺瀉肺二湯可以治療。

肝氣不得疏泄。亦由木鬱為火。結而不暢。桂枝溫木。是益其火。得毋慮不戢自焚乎。觀仲景白頭翁湯。用秦皮白頭翁。以涼達肝木。四逆散。裡急後重者。加薤白以疏郁。則知助肝疏泄之法矣。當歸蘆薈丸。瀉肝湯。丹梔逍遙散。加減治之。至於和肝調肺。止奔迫。解鬱閉。

白話文:

如果肝氣無法疏通,也是因為肝鬱化火,鬱結不暢。桂枝溫補肝木,會加重它的火氣。難道不用擔心它會自燃嗎?

觀察仲景的「白頭翁湯」,使用秦皮和白頭翁,具有清涼通達肝木的作用。

「四逆散」中,如果裡急後重,可以加薤白疏通鬱滯,由此可知有助於疏通肝氣的方法。

可以使用當歸蘆薈丸、瀉肝湯、丹梔逍遙散等藥物加減治療。最後,調和肝肺功能,停止氣血奔迫,疏解鬱悶閉塞即可。

一方而肝肺並治者。自古無之。余擬用白頭翁湯。加石膏知母杏仁桔梗枳殼檳榔柴胡麥芽當歸白芍甘草治之。輕劑則用小柴胡。加歸芍杏仁桔梗枳殼檳榔麥芽花粉。調和肺肝。則肺氣不迫注。肝氣得開利矣。又或肝氣欲泄而下注。肺氣欲收而不開。故痢多發於秋。秋金肺氣閉而不開。

白話文:

從古至今,醫書上沒有同時治療肝臟和肺臟的方劑。我打算使用白頭翁湯,並加入石膏、知母、杏仁、桔梗、枳殼、檳榔、柴胡、麥芽、當歸、白芍和甘草來治療。劑量較輕時,可以使用小柴胡湯,並加入當歸、芍藥、杏仁、桔梗、枳殼、檳榔、麥芽和花粉。這樣可以調節肺和肝,使肺氣不壓迫,肝氣得以疏通。有時候,肝氣會想要宣洩而下泄,肺氣則想要收斂而不舒展。因此,痢疾多發於秋季。秋季肺氣閉塞,無法舒展。

肝氣決裂而不遏。是以迫痛。此又從黃氏之義。另翻一解。而各書均不載者也。治宜甘桔湯。加白芍。以桔梗開提肺氣。以白芍平治肝木。本此意以為加減。則鱉甲龍膽草青皮秦皮蘆薈。皆平肝之藥。當歸生地桃仁五靈脂延胡索。皆治肝經血分之藥。黃芩麥門冬桑皮知母。皆清肺之藥。

枳殼貝母杏仁陳皮。皆肺經調氣之藥。隨宜致用。變化在人。烏有不治之痢哉。

白話文:

肝臟發出猛烈之氣,無法控制,因此造成疼痛。這是根據黃氏的說法。另有另一種解釋,但各家醫書都沒有記載。

治療宜用甘桔湯,再加入白芍。甘桔梗能疏通肺氣,白芍能平息肝木。依照這個原則,可以靈活運用藥材。

例如,鱉甲、龍膽草、青皮、秦皮、蘆薈等,都是平肝之藥。當歸、生地、桃仁、五靈脂、延胡索等,都是治療肝經血分之藥。黃芩、麥門冬、桑皮、知母等,都是清肺之藥。

枳殼、貝母、杏仁和陳皮都是調整肺經氣息的藥物,可以根據需要使用。變化取決於人,沒有治不了的痢疾。

調血則便膿自愈。調氣則後重自除。此二語。為千古治痢之定法。而亦相沿治痢之套法耳。蓋泛言調血。則歸芍地榆用盡而不效。泛言調氣。而陳皮木香多服而無功。不知木香陳皮。乃調脾氣之藥。痢雖脾病。而其所以逼迫者。肝肺之咎也。知調肝肺。則善調氣矣。血乃血海所總司。

白話文:

調理血氣,膿血就能自行癒合;調理氣機,大便難以下的症狀就能自行消除。這兩句話是治療痢疾千古不變的原則,但也只是治痢的慣用方法而已。一般說來,調理血氣就用歸芍地榆,用盡了卻不見效;一般說來,調理氣機就用陳皮木香,用得太多卻沒有效果。其實,木香陳皮是調節脾氣的藥物,痢疾雖然與脾臟有關,但引起痢疾的真正原因卻是肝肺出了問題。明白了要調理肝肺,那調理氣機的方法就算對了。血由血海統管。

血海居大腸之間。故痢症臍下極痛者。必有膿血。痛不甚者無膿血。以臍下血海之血痛故也。知理血海。則善治血矣。

白話文:

血海位於大腸之中。所以,患有痢疾,肚臍下方極度疼痛的人,一定有膿血。疼痛不劇烈的人沒有膿血。這是因為肚臍下方血海中的血液疼痛所致。瞭解血海的原理,就能很好地治療出血症。

普明子謂痢證多兼食積。宜用枳殼厚朴大黃。輕則用山楂神麯萊菔子麥芽。此論最淺而中肯。

白話文:

普明子說:痢疾大多伴隨著食積。宜用枳殼、厚朴、大黃。較輕症的,可以用山楂、神曲、萊菔子、麥芽。這論述淺顯易懂,卻十分準確。

久痢不止。肺氣下泄。則魄隨之陷。而魄脫則死。肺藏魄。治宜調補肺氣。人參清肺湯以固之。如寒滑者。桃花湯治之。仲景訶黎勒散。即是清肺固脫之方。四神丸。烏梅丸。皆是桃花湯之義。方難盡舉。升提固澀。總須分寒熱用藥。斯無差爽。

白話文:

長期的痢疾無法止息,肺氣下陷,就會導致魂魄跟著下降。魂魄脫離,人就會死亡。肺臟藏著魂魄,治療此症宜調補肺氣。人參清肺湯用來鞏固肺氣。若是因寒涼導致肺氣下陷的,則用桃花湯治療。仲景訶黎勒散就是清肺固魄的方劑。四神丸、烏梅丸都是桃花湯的變方。可用的方劑不勝枚舉,升提固澀的藥物,總是要根據寒熱不同使用。這樣纔不會有偏差。

休息痢者。止而復作。乃固澀太早。留邪在內。故時復發作。治宜按上治痢之法。視何經見證。則用何經之藥。以消除其邪。伏邪既去。而邪自不作。如羊脂白蜜黃連末服。不過取滑去著。寒去火之義。尤未若視其邪所發見之情。而分經用藥。更為對證。

白話文:

治療反覆發作的痢疾:如果痢疾停止後又再次發作,原因可能是過早使用收斂固澀的藥物,導致邪氣滯留在體內,所以時常復發。治療應遵循上文所述治療痢疾的方法,根據症狀表現判斷是哪個經絡出現問題,然後使用對應經絡的藥物來消除邪氣。邪氣消除後,痢疾自然就不會復發了。例如,如果使用羊脂、蜂蜜和黃連末來治療,只是為了潤滑通便,清除寒熱,但還必須根據具體病情和經絡虛實,使用對應的藥物治療,才能真正對症下藥。

又補論曰。凡噤口痢。上噤下痢。法宜和中。此與霍亂對看自明。霍亂上吐下瀉。必以和中而愈。則知噤口痢。上噤下痢。亦必以和中而愈。第霍亂是中寒而發。為上下俱脫之證。法主理中湯以溫之。噤口痢上閉下滯。其為中熱可知。熱結於中。上下不開。和中之法。宜反理中湯諸藥。以寒涼治之。生薑瀉心湯去乾薑為宜。人參白虎湯亦佳。

白話文:

另外補充說明,凡是口緊閉而腹瀉的病症,治療方法應當調和腸胃。這一點與霍亂的治療方法是相對應的。霍亂是上吐下瀉,一定要調和腸胃才能治癒。由此可知,口緊閉而腹瀉的病症,也必須調和腸胃才能治癒。但是,霍亂是由於受寒引起的,屬於上下氣機脫離的證狀。治療方法主要是用理中湯來溫補。口緊閉而腹瀉的病症,上部緊閉,下部不通,顯然是由於內熱所致。熱結在腹中,上下不通。因此,治療方法應當與理中湯的藥物相反,用寒涼的藥物來治療。如生薑瀉心湯可以去掉乾薑。人參白虎湯也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