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宗海

《血證論》~ 卷二 (3)

回本書目錄

卷二 (3)

1. 吐血

氣火太甚者。則用當歸蘆薈丸。以平其橫決。因於勞倦困苦飢飽不勻。以及憂思抑鬱。心神怔忡。食少氣短。吐血虛煩者。宜用歸脾湯主之。中土虛寒者加煨姜。虛熱者加柴胡山梔。因於跌打損傷。以及用力努掙。而得失血之證者。法宜補氣以續其絕。消瘀以治其傷。四物湯。

加黃耆人參續斷桃仁紅花陳酒童便治之。因於色欲過度。陰虛火旺。其證夜則發熱。盜汗夢交。耳鳴不寐。六脈細數芤革。宜地黃湯。加蒲黃藕節阿膠五味治之。止血之法。此其大略。如欲變化而盡善。非參透全書。不能絲絲入彀。總而論之。血之為物。熱則行。冷則凝。見黑則止。

遇寒亦止。故有用熱藥止血者。以行血為止血。姜艾等是也。有用涼水止血者。或用急流水。或用井華水。取冷則凝之義。芩連諸藥。亦即冷止之義。有用百草霜京墨十灰散等。以止血者。取見黑則止之義。黑為水之色。紅為火之色。水治火故止也。此第取水火之色。猶能相剋而奏功。

則能知水火之性。以消息用藥。何血證難治之有。又有用鹹以止血者。童便馬通揚塵水之類。此內經咸走血之義。童便尤能自還神化。服制火邪以滋腎水。大有功用。故世醫云。服童便者。百無不生。不服童便者。百無不死。本人小便。清晨每服一碗。名回龍湯。各種隨筆。

贊回龍湯之妙者。甚夥。病家皆所當服也。顧止血之法雖多。而總莫先於降氣。故沉香、降香、蘇子、杏仁、旋覆、枳殼、半夏、尖貝、厚朴、香附之類。皆須隨宜取用。而大黃一味。既是氣藥。即是血藥。止血而不留瘀。尤為妙藥。識得諸法。其於止血之用。思過半矣。夫所謂止血者。

非徒止其溢入胃中之血。使不吐出而已也。蓋大吐之時。經脈之血。輻輳而至。其溢入胃中者。聽其吐可也。下可也。即停留胃中。亦與糟粕無異。固無大害也。獨動於經脈之中。而尚未溢出者。若令溢出。則不可復返矣。惟急止之。使猶可復還經脈。仍循故道。復返而為沖和之血。

所謂止血者。即謂此未曾溢出。仍可復還之血。止之使不溢出。則存得一分血。便保得一分命。非徒止已入胃中之死血已耳。今醫動言止血。先要化瘀。不知血初吐時。尚未停蓄。何處有瘀。若先逐瘀。必將經脈中已動之血。盡被消逐。則血愈枯而病愈甚。安能免於虛損乎。

惟第用止血。庶血復其道。不至奔脫爾。故以止血為第一法。

二消瘀。血既止後。其經脈中已動之血。有不能復還故道者。上則著於背脊胸膈之間。下則著於脅肋少腹之際。著而不和。必見疼痛之證。或流注四肢。則為腫痛。或滯於肌腠。則生寒熱。凡有所瘀。莫不壅塞氣道。沮滯生機。久則變為骨蒸乾血癆瘵。不可不急去之也。且經隧之中。

白話文:

因為氣火太過旺盛導致吐血,可以使用當歸蘆薈丸來平息過於強烈的氣火。如果是因為過度勞累、困苦、飢餓或過飽,以及憂愁思慮、心情抑鬱、心神不安、食慾不佳、呼吸短促、吐血且感到虛煩,應該使用歸脾湯來治療。如果體內脾胃虛寒,就加入煨過的生薑;如果是虛熱,就加入柴胡和山梔子。如果是因為跌打損傷,或是用力過猛而導致的失血,治療方法應該是補氣以接續衰竭的氣血,並消除瘀血以治療損傷。可以使用四物湯,加入黃耆、人參、續斷、桃仁、紅花、陳年酒和童子小便來治療。如果是因為性慾過度,導致陰虛火旺,出現晚上發熱、盜汗、夢遺、耳鳴、失眠等症狀,脈象細數無力或沉而有力,應該使用地黃湯,加入蒲黃、藕節、阿膠和五味子來治療。以上這些就是止血的大概方法。如果要能根據情況變化而達到最好的治療效果,就必須徹底理解整本書的內容,才能夠精準地對症下藥。總的來說,血這種東西,遇到熱就會流動,遇到冷就會凝結。看到黑色的東西就會停止流動,遇到寒冷也會停止。所以,有時候會用熱藥來止血,利用其活血的作用來達到止血的目的,例如生薑和艾葉等。有時候會用冷水來止血,例如用急速流動的水或剛汲取的井水,取其冷則凝結的道理。黃芩、黃連等藥物也是利用其寒涼的性質來止血。有時候會用百草霜、京墨、十灰散等來止血,取其黑色能止血的道理,黑色屬於水的顏色,紅色屬於火的顏色,水能克制火,所以能止血。這裡只是取水火顏色的道理就能達到相剋而奏效,如果能理解水火的性質,進而靈活運用藥物,那麼還有什麼血證是難以治療的呢?還有的用鹹味來止血,例如童子小便、馬桶水、揚塵水等,這是根據《黃帝內經》中鹹味可以走血的道理。童子小便尤其能自行轉化,服用的話可以降伏火邪,滋養腎水,有很大的功效。所以世間的醫生說,服用童子小便的人,百病都不會產生;不服用童子小便的人,百病都會導致死亡。我自己每天清晨都會服用一碗小便,稱之為「回龍湯」。各種筆記雜文讚美回龍湯的功效非常多,病人應該都要服用才對。雖然止血的方法有很多,但總體來說沒有比降氣更重要的。因此,沉香、降香、蘇子、杏仁、旋覆花、枳殼、半夏、尖貝、厚朴、香附等藥物都應該根據病情適當選用。而大黃這一味藥,既是氣藥,也是血藥,它能止血而不留下瘀血,是一種非常好的藥物。如果能了解這些方法,對於止血的應用就已經成功一半了。所謂的止血,不只是止住從胃中溢出的血,使其不再吐出來而已。因為在大量吐血的時候,經脈中的血會集中湧向胃部。對於已經溢入胃中的血,聽任它吐出來或是從大便排出都可以,即使停留在胃中,也跟糟粕沒有什麼區別,所以沒有什麼太大的危害。真正重要的是那些在經脈中流動,但尚未溢出的血。如果讓這些血溢出,就不能再回到經脈了。所以要趕快止血,讓這些血還能回到經脈中,繼續按照原來的路徑運行,恢復成為正常的氣血。所謂的止血,指的是那些還沒有溢出,還能返回經脈的血,阻止它們溢出。如果能止住一分的血不外流,就能保住一分命,不是單單止住已經進入胃中的死血而已。現在的醫生常常說要止血,就要先化瘀,卻不知道血剛吐出來的時候,還沒有停滯積聚,哪來的瘀血呢?如果先去化瘀,一定會把經脈中已經流動的血也一併消除,這樣血會更加枯竭,病情也會更加嚴重,怎麼能避免虛損呢?只有先止住血,才能讓血恢復正常的運行軌道,不至於脫離經脈。所以說,止血是第一重要的治療方法。

第二是化瘀。血止住之後,那些在經脈中流動的血,有些已經無法返回原來的軌道。這些血如果積聚在上面,就會附著在背部、胸腔或橫膈膜之間;如果積聚在下面,就會附著在脅肋或小腹等部位。這些積聚的血會阻礙氣血的運行,導致疼痛。如果流注到四肢,就會導致腫痛;如果滯留在皮膚肌肉間,就會產生忽冷忽熱的症狀。凡是有瘀血的地方,都會堵塞氣的運行通道,阻礙身體的生機。時間久了,就會轉變成骨蒸潮熱、乾血癆等嚴重的疾病,所以必須趕快去除。而且,在經絡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