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宗海

《血證論》~ 卷三 (3)

回本書目錄

卷三 (3)

1. 創血

刀傷出血。與吐衄不同。刀傷乃平人被傷出血。既無偏陰偏陽之病。故一味止血為要。止得一分血。則保得一分命。其止血亦不分陰陽。有以涼藥敷上而血止者。桃花散是也。有以熱藥敷上而血止者。黑姜灰是也。不似吐衄。出於偏陰偏陽之病氣。故吐衄家止血。必以治病氣為主。

白話文:

刀傷出血與吐血不同。刀傷是普通人因為受傷而造成的出血。沒有偏陰偏陽的病症,所以最重要的是止血。止住一分血,就能保住一分命。止血的方法也不分陰陽。有一些用涼藥敷上就能止血的,比如桃花散。還有一些用熱藥敷上就能止血的,比如黑姜灰。這與吐血不同。吐血是偏陰偏陽的病氣引起的,因此吐血時止血,必須以治療病氣為主。

病氣退。斯吐衄亦退。與刀傷迥不同也。然刀傷二三日後。則亦與吐衄略同。有瘀血腫痛者。宜消瘀血。刀口敷花蕊石散。腫處用乳香沒藥麝香三七蔥白搗敷。瘀血消散。則痛腫自除。內服黎洞丸治之。

白話文:

當疾病的症狀消退時,吐血和流鼻血也會停止。這和刀傷完全不同。然而,在受刀傷二三日後,症狀就會與吐血和流鼻血略微類似。如果出現瘀血腫痛,應採取消瘀血的方法進行治療。刀口處可以使用花蕊石散敷貼。腫脹處可以用乳香、沒藥、麝香、三七和蔥白搗碎外敷。瘀血消散後,疼痛和腫脹自然會消除。同時可以服用黎洞丸進行內服治療。

刀傷去血過多。傷其陰分。證見心煩發熱口渴。法宜補氣以生血。血足津生。則不渴矣。聖愈湯。加棗仁花粉兒茶乳香沒藥甘草。此在吐衄。則宜補血而抑氣。以內證系血分之氣。不可使氣乘血也。刀傷乃是氣分之血。故宜補氣以生血。氣達患處。乃能生肌。氣充肌膚。乃能行血。

白話文:

如果刀傷失血過多,會損傷人體的陰分。症狀表現為心煩、發熱、口渴。治療方法宜補氣以生血。氣血充足,津液自然產生,口渴就會消退。聖愈湯可在此時加入棗仁、花粉、兒茶、乳香、沒藥、甘草。

但是,對於吐血、鼻血的情況,宜補血以抑氣,因為內證是血分之氣,不可讓氣勝過血。而刀傷是氣分之血,所以宜補氣以生血。氣血到達患處,才能生肌。氣血充盈肌膚,才能運行血液。

與治內證者不同。其有氣虛不能統血。氣寒不能生血者。則宜八珍養榮參附等湯。以固氣者固血。吐血家亦間用此等藥物。然刀傷之血。在氣分。皮膚尤衛氣所統。破其皮膚。氣先漏泄。故以補氣為主。若內證吐血屬陰分。血傷而氣未傷。故以補血為主。醫者須分別內外。而知其同中之異。

白話文:

與治療內科疾病不同,如果存在氣虛導致血液無法運行,或氣寒無法生血的情況,則適合使用八珍養榮參附等湯藥。因為補氣可以固定血液。吐血患者也偶爾使用這些藥物。然而,對於刀傷的出血,主要發生在氣部分,皮膚更是由衛氣控制。如果皮膚破裂,氣就會首先漏出,因此以補氣為主。如果內科吐血屬於陰分,是氣血受傷,但氣尚未受傷,則以補血為主。醫生需要區分內外傷,並瞭解它們雖然相似但存在差異。

異中之同。則得之矣。

白話文:

從中找到相異之處的共同點,則理解就達到了。

客問刀傷何以善於冒風。答曰。人之所以衛外者。全賴衛氣。衛氣生於膀胱。達於三焦。外循肌肉。充於皮毛。如室之有壁。宅之有牆。外邪不得而入也。今既破其皮肉。是猶壁之有穴。牆之有竇。揖盜而招之入也。是以刀傷更易外感。病見發熱頭痛。牙關緊閉。吐痰抽掣。角弓反張。皆是衛氣為病。所不同者。多一出血證而已。治法列後。

白話文:

客人問:刀傷為什麼容易受風寒?

回答:人體抵禦外邪,全靠衛氣。衛氣產生於膀胱,經由三焦,循行於肌肉,充盈於皮毛。就好比房屋的外牆,可以抵擋外來的侵襲。

如今刀傷破壞了皮肉,就好像牆上有了洞,宅院有了缺口,會引誘盜賊入侵。因此,刀傷很容易感染外邪,出現發熱、頭痛、牙關緊咬、吐痰、抽搐、角弓反張等症狀,這些都是衛氣受損導致的。與其他傷證不同之處,僅僅是多了一個出血的症狀。

治療方法如下:

無汗者為風中挾寒。閉其皮毛。宜用小柴胡湯。加荊芥防風紫蘇。蓋小柴胡。乃治熱入血室之方。凡外邪乾血分者。小柴胡湯。皆能疏理而和解之。加宣助衛氣之藥。則偏治衛氣。而主發汗矣。破傷風治法如是。即失血家虛人感傷。以及產後傷寒治法。皆可參知。若刀傷去血過多。

白話文:

沒有出汗的人是風寒夾雜在外,阻閉了皮膚毛孔。應該使用小柴胡湯,再加入荊芥、防風、紫蘇。因為小柴胡湯是用來治療熱氣侵入血室的方劑。凡是外邪侵入血分的,小柴胡湯都能疏通平衡。再加入宣助衛氣的藥物,就能夠偏治衛氣,而達到發汗作用。破傷風的治療方法就是這樣。即使是氣血兩虛的人、受傷的人,以及產後傷寒的治療方法,都可以參考。如果刀傷失血過多,

不可再發汗者。宜當歸地黃湯。即四物湯。加去風之藥。以補血而驅邪也。失血家吐血過多。與產後去血過多。而復得感冒之症者。與此治法無異。皆宜先滋其血。以助汗源。後宣其氣。以解外邪。

白話文:

對於不能再發汗的人,宜用當歸地黃湯。也就是四物湯,再加入祛風藥物,以補血驅邪。對於失血過多導致吐血或產後失血過多,之後又感冒的人,治療方法與此相同。都宜先滋養氣血,以幫助發汗,之後再宣暢氣機,以解除外邪。

有汗者為風中挾熱。沸出肌肉之間。法宜清散其熱。當歸芎黃湯。加殭蠶蟬蛻。若兼便結者。加大黃治之。此即傷寒論。發熱汗出用白虎湯。燥結者用承氣湯之意。醫者得其意而變化之。自有許多法門。

白話文:

出汗是因為風夾雜熱氣,沸騰於肌肉之間。治療方法應以清熱散熱為主。可以使用當歸芎黃湯,再加入殭蠶蟬蛻。如果還有便祕的情況,可以加入大黃治療。這源自於《傷寒論》中,發熱出汗使用白虎湯,燥結者使用承氣湯的思路。醫生可以根據這些思路靈活變通,有許多治療方法。

夫刀傷。氣分之血病也。故邪在表者。從氣分以發之。邪在裡者。從氣分以奪之。邪在半表半裡者。從氣分以和之。兼用血藥斡旋其間。血調而氣亦調。氣調而血愈治矣。若失血家。乃血中之氣病也。故有感冒。則但取調血。而兼用氣分之藥。以斡旋之。與此同而不同。

白話文:

刀傷是氣血方面的疾病。因此,針對表層病症的,用氣分(經絡的中氣)發散出來;針對裡層病症的,用氣分疏導出去;針對表裡兼顧的病症,用氣分調和。同時,輔以活血化瘀的藥物來周旋調解。氣血協調,就能夠改善身體狀況。而失血癥屬於氣血中的氣病。因此,如果有外感症狀,就只要調養氣血,再輔以氣分的藥物來調解。這樣做雖然與刀傷的治療有些類似,但又有所不同。

凡是刀傷冒風。宜殭蠶蟬蛻搗和蔥白敷之。力能拔風消腫。神效。

白話文:

對於刀傷或因風寒引起的症狀,適宜使用殭蠶(一種中藥)、蟬蛻(蟬的脫皮)、蔥白搗碎混合敷於患處。這種方法能有效地抽出風寒並消除腫脹,效果顯著。

刀傷潰爛。與瘡同治。此即吐膿條內。所謂瘀血變化成膿之說也。血凝不散。為氣所蒸。則化而成膿。血者陰也。氣者陽也。陰從陽化。故膿似水。以氣之所化。即為水也。而又非水者。則以其為血所化。仍不失血之本質。故稠濁似水。實則水與血交併。而成形者也。故凡去膿之藥。

白話文:

刀傷潰爛。和一般瘡一樣治療。這就是《吐膿條》中說的,瘀血化膿的說法。血凝而不散,受到氣的蒸發,就會化成膿。血屬陰,氣屬陽。陰從陽化,所以膿看起來像水。是氣化成的,所以也像水。但又不是水,因為它是血化成的,仍然保持著血的本質。所以膿稠濁如水,實際上是由水和血混合而成。因此,所有去除膿的藥物。

即是去水之藥。而提膿之藥。又即是乾水之藥。內服八珍湯。加苡仁木通六君子湯。加當歸赤豆芽治之。外敷化腐生肌散。提膿加龍骨。生肌加珍珠。此舉刀傷之血。與吐衄之血。較論其義。務期血證。互勘而明。其於刀傷治法。固未詳也。然其理已具。識者鑑之。

白話文:

這些藥物能利水。能幫助排出膿液的藥物,又能乾燥傷口。內服八珍湯,加入薏仁和木通。六君子湯,加入當歸和赤小豆芽來治療。外敷化腐生肌散。為了幫助排出膿液,可以加入龍骨。為了生肌,可以加入珍珠。將刀傷出血與吐血進行比較,強調瞭解各種出血症狀。對於刀傷的治療方法雖然沒有詳細說明,但其原理已經包含在文中。有識之士可以參考。

2. 跌打血

跌打折傷一切。雖非失血之正病。而其傷損血脈。與失血之理。固有可參。因並論之。凡跌打已見破皮出血者。與刀傷治法無異。外用花蕊石散敷之。內服化腐生肌散。血止瘀去而愈。如流血不止者。恐其血瀉盡。則氣散而死。去血過多。心神不附。則煩躁而死。宜用當歸補血湯

白話文:

跌打和骨折類的傷勢雖然不是因失血造成的疾病,但它會損傷血脈,與失血的原理本質上是一樣的,所以可以一起討論。凡是跌打已破皮出血的,治療方法與刀傷相同。外部敷用花蕊石散,內服化腐生肌散。血止、瘀消後就能痊癒。如果流血不止,恐怕血會流光,導致氣散而死。失血過多,心神不附,則會煩躁不安而死。應當使用當歸補血湯。

加棗仁人參硃砂白蠟茯神甘草治之。外用人參為末。珍珠血結象皮末糝之。如亡血過多。煩躁口渴。發熱頭暈等證。宜大補其血。聖愈湯。加棗仁麥冬柴胡花粉丹皮硃砂。或用獨參湯亦可。此條可悟失血過多。陰虛發渴之理。凡跌打未破皮者。其血壞損。傷其肌肉。則腫痛。

白話文:

內服: 添加棗仁、人參、硃砂、白蠟、茯神、甘草用於治療。

外用: 將人參研磨成粉末。珍珠、血竭、象皮研磨成細末敷用。

如果失血過多,出現煩躁、口渴、發熱、頭暈等症狀,應進行大補氣血的治療。可以使用聖愈湯,並添加棗仁、麥冬、柴胡、花粉、丹皮、硃砂。也可以服用獨參湯。這條治療可以啟發我們對失血過多、陰虛導致口渴的理解。

對於沒有破皮的跌打損傷,其血脈損壞,肌肉受傷,則會出現腫脹疼痛。

傷其肋骨。則折碎。在腰脅間。則滯痛。傷重者制命不治。不制命者。凡是疼痛。皆瘀血凝滯之故也。無論接骨逐瘀。總以黎洞丸。去大黃。加續斷脆蛇治之。外用自然銅官桂沒藥乳香桂枝大黃虻蟲䗪蟲。酒調敷之自效。若是已傷之血。流注結滯。著而不去者。須逐去之。否則或發為吐血。

白話文:

肋骨受傷,會骨折碎裂。在腰脅之間,會造成持續的疼痛。嚴重者會當場致命,不致命的患者,疼痛通常是由於瘀血凝滯所致。無論是接骨還是逐瘀,都可以使用黎洞丸,去除大黃,再加入續斷和脆蛇治療。外用自然銅官桂、沒藥、乳香、桂枝、大黃、虻蟲、䗪蟲等藥物以酒調和塗抹,效果顯著。如果之前受傷的血液流注凝滯,停留在體內無法排出,必須想辦法將其排出。否則可能會引起吐血。

或釀作癰膿。反為難治。宜當歸導赤湯下之。若已發吐血。便從吐血法治之。若已發癰膿。便從癰膿法治之。

白話文:

如果出現膿腫,會導致病情難以治療。此時應當使用當歸導赤湯來下瀉。如果已經出現吐血,就需要按照吐血的方法治療。如果已經出現膿腫,就按照膿腫的方法治療。

跌打最危險者。則有血攻心肺之症。血攻心者。心痛欲死。或心煩亂。或昏迷不省人事。歸芎散。加乳香沒藥治之。失笑散亦治之。此與產婦血攻心。血迷心。治法略同。血攻肺者。面黑胸脹。發喘作渴。乃氣虛血乘肺也。婦科治產後氣虛。瘀血入肺。面如茄色。急用參蘇飲救之。

白話文:

跌打損傷中最危險的情況是,血液攻入心肺。

血攻心的人,會出現心痛欲絕、心煩意亂,甚至昏迷不醒的症狀。治療方法可以使用歸芎散,加入乳香和沒藥。失笑散也可以治療。這種情況類似於產婦血攻心、血迷心,治療方法大致相同。

血攻肺的人,會出現臉色發黑、胸部脹滿、呼吸困難、口渴的症狀。這是因為氣虛導致血液進入肺部。婦科治療產後氣虛、瘀血入肺的情況,會導致臉色像茄子一樣發黑。需要緊急使用參蘇飲搶救。

金鑑載跌打。血乘肺者。亦用此方。所謂乘肺。非第乘肺之氣分而已。乃是血乾肺臟之危候。肺為清虛之府。其氣能下行。以制節諸臟。則氣順而血自寧。其氣不順。則血乾氣分。而為吐衄。今其血直干肺臟。較之干氣分者為更危殆。急用人參以補肺。肺得補。則節制行而氣下降。

白話文:

金鑑中記載跌打。血衝上肺部的狀況。也可以使用這個方劑。所謂「乘肺」,不只是影響肺的氣機而已,而是指血氣直衝肺臟的危險徵兆。肺是清虛的臟腑,它的氣機可以向下運行,調節其他臟腑。如此氣機運行暢通,血也自然平穩。若氣機不暢通,血就會衝上氣分,導致吐血、流鼻血。現在血氣直接衝上肺臟,比只衝到氣分更加危險。必須趕緊使用人參來補肺,肺得到補益,調節功能恢復,氣機就可以下降了。

使血亦隨氣而下。再用蘇木以行血。血氣順行。或可救於萬一。夫如此危候。仍不外清金保肺。以助其制節。則凡一切血症。其當清金保肺。以助其制節。舉可知矣。第肺虛而制節不行者。則宜人參以保肺。肺實而制節不行者。則宜葶藶以瀉肺。肺寒而制節不行者。則宜姜半以溫肺。

白話文:

讓血液跟著氣向下運行。再用蘇木來促進血液循環。讓氣血順利流通,或許還有那麼一絲生機。像這種危急情況,仍然脫離不開清金保肺,以幫助其調節。那麼所有與血液有關的症狀,都應該清金保肺,以幫助其調節,這是不言而喻的。不過,肺虛而調節功能不行的,就應該使用人參來保肺。肺實而調節功能不行的,就應該使用葶藶來瀉肺。肺寒而調節功能不行的,就應該使用姜半來溫肺。

肺熱而制節不行者。則宜知芩以清肺。一切血證。治肺之法。均可從此隅反。

白話文:

對於肺部因熱而導致呼吸不暢的情況,應該使用知母和黃芩來清熱解毒。對於所有與血相關的症狀,治療肺部的方法都可以參照這一原則。

跌打後有作嘔者。以損傷之人。受驚發怒。肝氣無有不動者也。肝木傷肺。是以發嘔。小柴胡湯。加丹皮青皮桃仁治之。

白話文:

跌打損傷後若出現嘔吐,這是因為傷者受到驚嚇或憤怒,導致肝氣翻騰,肝氣不受控制。肝屬木,木克肺,所以會引起嘔吐。治療可用小柴胡湯,再加入丹皮、青皮、桃仁等藥材。

跌打後有咳衄喘逆者。乃血蘊於氣分之中。宜十味參蘇飲。以疏發其氣。氣散則血散。與內傷咳衄者不同。內傷咳血。是氣蘊於血分之中。若發其氣。愈鼓動其血。而不寧矣。故以清理其血為主。二者須對看。內有瘀血。則發渴。血虛亦發渴。有瘀血者。身痛便結。玉燭散治之。

白話文:

跌打後出現咳嗽、流鼻血、喘息等症狀,這是因為氣分中蘊含了瘀血。此時應服用十味參蘇飲,疏散氣分,氣散則瘀血散。與內傷導致的咳嗽、流鼻血不同,內傷咳血是因為血分中蘊含了氣滯。如果疏散氣滯,反而會更加鼓動瘀血,病情不會好轉。因此,內傷咳血以清理血瘀為主。這兩種情況需要仔細辨別。如果內有瘀血,患者會口渴;血虛也會導致口渴。有瘀血者,身體疼痛、大便不通。可以用玉燭散治療。

血虛發渴者。心煩不寐。盜汗身熱。竹葉石膏湯。加生地治之。凡失血發渴者。可以類推。

白話文:

血虛導致口渴的人,會有心煩失眠、盜汗發熱的症狀。可用竹葉石膏湯加入生地黃來治療。凡是因失血而口渴的人,都可以類推此方法。

跌打損傷。既愈之後。有遇節候。或逢陰雨。或逢濕熱。傷處每作疼痛。甚則作寒作熱。此乃瘀血著而未去。留伏經絡之間。不遇天氣節候。其身中運行之氣。習慣而不相驚。一遇天氣節候蒸動。則不能安然內伏。故作痛也。宜小調經湯小溫經湯通脈四逆湯。隨其上下內外。以分治之。

白話文:

跌打損傷在痊癒後,遇到節氣變化、陰雨天氣或濕熱環境時,受傷部位常常會疼痛,嚴重時還會忽冷忽熱。這是因為瘀血殘留,淤積在經絡之間。在天氣平穩時,體內的氣血運行順暢,瘀血不會受影響。但一旦遇到天氣變化,氣血運行受到刺激,瘀血就會躁動,引起疼痛。此時應根據疼痛部位和性質,選用小調經湯、小溫經湯或通脈四逆湯等藥方,分層次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