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宗海

《血證論》~ 卷三 (2)

回本書目錄

卷三 (2)

1. 血痣

血痣初起。其形如痣。漸大如豆。觸破時長流血水。此由肝經怒火。鬱血凝聚而成。內服丹梔逍遙散。及涼血地黃湯

白話文:

血痣剛開始時形狀像痣,逐漸長大到像豆子一樣。觸摸後會長時間流血。這是由於肝經發怒,鬱血凝聚所致。內服丹梔逍遙散和涼血地黃湯。

觸破流血者。用花蕊石散糝之。血止後。用田螺散枯其本痣。另用生肌藥收口。未觸破。未流血者。古無治法。吾擬用虻蟲為末。姜醋調搽。鬱金三稜磨醋搽。真琥珀擦熱。每日數次。內服之藥如上。

白話文:

皮膚破損出血的,使用花蕊石散敷上。出血後,使用田螺散去除痣的根部。再使用生肌藥物讓傷口癒合。皮膚未破且無出血的,古代沒有治療方法。我建議使用虻蟲研磨成粉末,用薑和醋調和後塗抹。也可以使用鬱金和三稜磨醋塗抹。用真琥珀摩擦發熱後塗抹,每天塗抹多次。內服藥物與上述相同。

2. 血瘙

癬疥血點。血疙瘩。一切皮肉赤癢。名色不一。今統稱之曰血瘙。皆由血為風火所擾。火甚則起點。起疙瘩。風甚則生蟲生癢。火甚赤痛者。涼血地黃湯。加荊芥蟬蛻紅花杏仁治之。風甚作癢者。和血消風散治之。知血瘙之病。則凡一切火遊丹。漆瘡風丹諸治法。總不外是。兼熱者色白。或流黃水。照上二方。加蒼朮赤苓。兼寒者。或青黯硬腫。加桂尖。

白話文:

癬、疥癬、血點、血疙瘩。所有皮膚和肌肉發紅、發癢的情況,名稱各異。現在統稱為「血瘙」。這些都是由血液受到風熱的影響所致。火氣旺盛時就會出現紅點、血疙瘩。風氣旺盛時就會長蟲子並發癢。以發紅疼痛為主的,用涼血地黃湯,加荊芥、蟬蛻、紅花和杏仁來治療。以發癢為主的,用和血消風散來治療。瞭解了血瘙的病理,那麼針對一切火遊丹、漆瘡和風丹等,治療方法基本上都離不開這些原則。兼有熱症的,顏色發白,或流黃水,可以在上述兩方藥物的基礎上,加入蒼朮和赤苓。兼有寒症的,或顏色青紫發暗並硬腫的,加入肉桂尖。

外用銀花陳艾川椒食鹽煎水洗。另搽大楓丹。油調最妙。

白話文:

外用方法是用銀花、陳艾(陳皮和艾葉)、川椒(一種中藥材)和食鹽煎的水來清洗患處。另外,搽大楓丹(一種中藥膏),用油來調和效果最佳。

3. 瘡血

瘡者。血所凝結而成者也。或是寒凝。或是熱結。或是風腫。或是濕鬱。總是凝聚其血而成。初起總宜散血。血散則寒熱風濕。均無遺留之跡矣。其繼則調膿化毒。此即吐膿條內所言。瘀血化膿之義。治宜托裡。使氣達瘡。所以蒸血成膿。蓋瘡之成。由於血結。膿之成亦由血化。

白話文:

瘡瘍的形成,是由於血液凝聚而成。可能是由於寒氣凝結、熱氣聚集、風氣腫脹或濕氣鬱結。總之,都是血液凝聚而形成的。早期治療時,應以散血為主。只要血液散開,寒、熱、風、濕等病邪自然會消失。隨後則要調理膿液、化解毒素。這就像吐膿條中所說的,將瘀血化成膿液。治療時宜採用託裡法,使氣血到達瘡口,這樣才能將血蒸成為膿。因為瘡的形成是由於血結,膿的形成也是由血化而來的。

血何以能化成膿。得氣之蒸。而腐化成膿也。氣即是水。吾已論之屢矣。惟其氣即是水。故血隨氣化。亦變為水。不名為水而名膿。以其由血所化。較水更濃耳。毒既化膿。自不內攻。方其未潰。氣虛者難於蒸化。及其既化。雖氣實者。亦隨膿滲泄。而轉為氣虛矣。法宜固元以大補其氣。

白話文:

為什麼血液能變成膿?因為受到津液蒸發的影響,腐爛化膿。津液就是水,我已經多次討論這個問題了。正是因為津液就是水,所以血液隨著津液化開,也變成了水。不稱之為水而稱為膿,是因為它由血液所化,比水更濃稠。毒氣化為膿後,就不會向內攻入了。但膿腫在未破潰之前,氣虛的人很難蒸化膿液。等到膿腫破潰後,哪怕是氣足的人,也會隨著膿液滲出而轉為氣虛。方法應該用於固本培元,大大補益正氣。

此與本書內證。原不干涉。然同是血病。故兼論之。以互相發明。蓋氣迫血。則逆而為吐衄。血滯氣。則凝而為瘡疽。氣迫血者。宜破氣以和血。血滯氣者。宜破血以和氣。故吐衄宜補血。血旺則氣平。諸瘡宜補氣。氣旺則血行也。至於既穿潰後。則軀殼已有破損。與壅閉之證迥別。

白話文:

這與本書的內容有關,原本並無干涉。但由於都是關於血的病症,因此一併討論,以互相說明。如果氣壓迫到血,血就會逆行而導致吐血或流鼻血。如果血阻塞了氣,就會凝結而形成瘡疽。氣壓迫血的情況,應該化解氣來調和血氣。血阻塞氣的情況,應該化解血來調和氣息。因此,吐血或流鼻血應該補血,血氣充足則氣息平穩。各種瘡瘍都應該補氣,氣息暢通則血氣運行自如。等到瘡瘍潰破後,身體組織已經受損,與阻塞的病症截然不同。

試看針功。刺期門瀉肝。刺肺腧瀉氣。以一針之孔。尚能大瀉臟氣。況潰膿之孔甚大。其能大瀉內氣可知矣。故凡潰後。宜大補元氣。不似吐衄。乃氣盛血虛。只宜滋血以平氣。而不宜助氣以動血也。然瘡潰之餘。亦有瘀熱未清者。亦不得驟用溫補。吐血之後。亦有元陽大虛者。

白話文:

用針灸來治療看看。針刺「期門穴」可以疏瀉肝氣。針刺「肺俞穴」可以疏瀉肺氣。連一個小小的針孔都能大幅疏瀉臟腑之氣,更何況潰爛化膿的孔洞那麼大。所以,潰爛化膿後,應該大力補益元氣。不像吐血或衄血,那是氣盛血虛,只適合滋養血液以平息氣血,而不宜助長氣血以擾動血液。

不過,瘡潰癒合後,有時還會有些瘀熱未清的情況。也不能草率使用溫補藥。吐血後,有時也會出現元陽大虛的情況。

又不得拘守清涼。故吐血家。審其血亡。而氣亦隨亡。與陽氣不能攝血者。十全養榮歸脾參附等湯。亦所宜用。瘡家潰後。固為必需之方。而亦有餘毒未盡。諸上方又其所忌。醫者不容執一。

白話文:

也不能只拘泥於清涼藥物,因此有吐血問題的人,要先審視他的血氣是否虛弱。如果血氣虛弱,加上陽氣不足以固攝血液,適合使用「十全養榮歸脾參附」之類的湯劑來調理。對於傷口潰爛的情況,雖然可以使用這些固攝湯劑,但如果殘存餘毒尚未完全清除,上述湯劑可能反而不適合。醫生不能只執著於一種方法。

諸瘡內治。初起腫硬。總宜散血。仙方活命飲主之。惡寒無汗。加麻黃。發熱心煩。加老連石膏。大便燥結。加大黃。瘡肉頑梗黯滯。乃陰證結毒。無氣以發之也。加桂枝生薑大棗。瘡內平塌不起。以及走散。恐毒內攻。加黃耆大棗生薑。蓋血凝於氣分之際。血行則氣行。

白話文:

治療內部瘡瘍:

初期腫脹堅硬。總要疏散血液。推薦使用「仙方活命飲」。

有惡寒無汗。加入麻黃。

發熱心煩。加入老連石膏。

大便乾燥結實。加入大黃。

瘡口深沉、發黑、堅硬。這是陰證結毒。沒有氣來促進它發散。可以加入桂枝尖、生薑、大棗。

瘡口平塌不起、且有擴散跡象。擔心毒氣內攻。可以加入黃耆、大棗、生薑。

因為血液滯留在氣分之中。血液流動,氣也會流動。

故以破血為主。是善調氣之法也。若吐衄。則是氣乘乎血分之內。氣降則血降。當以破氣為主。一內一外。反觀自知。

白話文:

因此以破血為治療方法的主軸,這是善於調氣的治療手法。如果發生吐血或衄血,則是氣侵犯了血脈。氣下降了,血自然也會下降,治療上應以破氣為優先。內外調整,根據病情決定治療方法。

諸瘡調膿。宜以托裡消毒散為主。蓋血既凝而不化。則須補氣以與之戰。使蒸騰腐化。托令速潰。以瘡乃血凝氣分之病。惟恐氣不足以化之。故宜補氣而制血。若吐衄。則是氣乘血分。惟恐氣逆而血升。故宜平氣以調血。與此不同。

白話文:

各種膿瘡的膿液調節治療。應以託裡消毒散為主。因為血液凝結後,如果不化解,就需要補氣以對抗它,讓它蒸騰腐爛,托出體外並迅速潰破。因為膿瘡是血凝氣分所致,最怕的是氣不足以化解它。所以應該補氣來控制血液。如果吐血或鼻出血,則是氣攻血分,最怕氣逆而血升。所以應該平氣來調節血液,與膿瘡的治療方法不同。

諸瘡既潰。屬於虛損。宜固元以益氣。內補黃耆湯主之。又審膿乾者。其氣虛。蓋氣既是水。氣不足。故水少而干。且氣既不足。則不能送膿外出。故留滯而結膿管。黃耆建中湯。重加銀花赤豆芽當歸治之。若膿清者。是血虛。膿為血所化。血少故膿清。當歸補血湯主之。炙甘草湯。加黃耆亦治之。養榮湯。亦治之。

白話文:

當傷口破裂時,屬於身體虛弱的狀況。應加強元氣,以補益氣血。可服用黃耆湯治療。另外,審察膿液乾燥者,是因為氣虛造成的。氣本源於水,氣不足,所以水分不足而乾涸。而且氣不足,無法將膿液送出體外,因此會滯留在傷口形成膿管。可以使用黃耆建中湯,再加銀花、赤豆芽、當歸治療。如果膿液清澈,是因為血虛造成的。膿液是血液化成的,血液不足,所以膿液清澈。可以使用當歸補血湯治療。炙甘草湯中加入黃耆也有治療效果。養榮湯也可以治療。

又曰。潰後屬虛。然亦有瘀未化盡者。仍不得峻補以留毒。內服托裡消毒散。外用烏金膏化之。此如失血虛中夾瘀。亦不得關門逐賊。潰久而仍有膿管者。尤宜用烏金膏化之。若徒生其口。內毒攻發。終不愈也。此如干血癆。內有乾血。非去其乾血。而新血亦不能生。皆虛中夾實。治血則虛虛。補虛則實實。未易療治。只得攻補兼施。以盡人事。

白話文:

古文中還提到,潰瘍癒合後,身體會虛弱。但也有瘀血未完全消散的情況。這時不能立刻進補,以免留下毒性。內服託裡消毒散來消毒,外用烏金膏來化瘀。這就像失血虛弱中夾雜著瘀血,不能只專注於驅除瘀血。潰瘍時間長了,還有膿管的,更需要用烏金膏化瘀。如果只簡單地讓膿口癒合,內部的毒氣發作後,最終還是不會痊癒。這類似於幹血癆,體內有乾血,如果不清除乾血,新的血液就不能產生。這些都是虛中夾實的情況。如果只治療血虛,虛證會加重;如果只補虛,實證會加重。難以治癒。只能攻補兼施,盡人事而聽天命。

又曰。吐血止後。宜補血以調氣。瘡疽潰後。宜補氣以生血。吐衄在血分。氣實血虛也。瘡疽在氣分。血實氣虛也。

白話文:

另外,吐血止血後,應該補血來調理氣息。瘡疽潰爛後,應該補氣來生血。吐血鼻血是屬於血分,氣盛血虛。瘡疽是屬於氣分,血盛氣虛。

外治之法。消腫宜遠志膏。用遠志酒煮搗敷。及金黃散。化腐去瘀。宜巴豆炒黑研點。名烏金膏。田螺捻子亦佳。生肌宜乳香沒藥為末。名海浮散。再加珍珠化腐生肌散。亦佳。

白話文:

外用的治療方法:

  • 消腫:可用遠志膏,用遠志加入酒中煮熟搗爛敷上;或用金黃散。
  • 化腐去瘀:可用巴豆炒黑研磨成粉,稱為烏金膏;田螺捻子粉末也很好。
  • 生肌:可用乳香和沒藥研磨成粉末,稱為海浮散;再加入珍珠粉,稱為化腐生肌散,效果也很好。

治瘡之法。此不足以盡之。茲不過舉外證以勘內證。明於諸瘡之血。而吐衄之血乃愈明。

白話文:

這種治療瘡的方法並不完全足夠。這裡僅是舉例外部的證據來檢驗內部的證據,從而使對各種瘡的血液症狀有更清晰的了解。而對於吐衄(嘔吐鼻血)的血液症狀,這種理解將更為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