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證論》~ 卷二 (6)
卷二 (6)
1. 齒衄
齒雖屬腎。而滿口之中。皆屬於胃。以口乃胃之門戶故也。牙床尤為胃經脈絡所繞。故凡衄血。皆是胃火上炎。血隨火動。治法總以清理胃火為主。胃中實火。口渴齦腫。發熱便閉。脈洪數者。通脾瀉胃湯。加蒲黃藕節治之。如大便不閉者。不須下利。但用清涼解之。犀角地黃湯。加葛根貫仲枳殼萊菔汁。
白話文:
雖然牙齒歸屬於腎,但滿口中的組織都屬於胃。這是因為嘴巴是胃的門戶。牙牀更是胃經絡繞行的部位。因此,凡是流鼻血的症狀,都是胃火往上冒,導致血液隨著火氣流動。治療的方法總是以清除胃火為主。胃中有實火的症狀,包括口渴、牙齦腫脹、發熱、大便不通暢、脈搏又快又強。治療可用通脾瀉胃湯,再加入蒲黃和藕節。如果大便沒有不通暢,就不需要用瀉藥。只要用清涼的方法解除症狀即可。可用犀角地黃湯,再加入葛根、貫仲、枳殼和蘿蔔汁。
胃中虛火。口燥齦糜。其脈細數。血不足者。宜甘露飲。加蒲黃以止衄。玉女煎。引胃火以下行。兼滋其陰。以上兩條。所論齒齦虛實。二證均屬於火。有火中挾風者。宜加防風白芷。火中挾濕者。宜加防己木通。
白話文:
胃中有虛火,口乾舌燥,牙齦糜爛,脈搏細數而快速。如果是血氣不足導致,適合服用甘露飲,並加入蒲黃來止血。玉女煎可以引導胃火往下運行,同時滋養陰氣。
以上兩條所討論的齒齦虛實,兩種證型都屬於火熱證。如果火氣中夾雜風邪,應加入防風和白芷。如果火氣中夾雜濕邪,應加入防己和木通。
亦有腎虛火旺。齒豁血滲。以及睡則流血。醒則血止者。皆陰虛。血不藏之故。統以六味地黃湯。加牛膝二冬碎補蒲黃。上盛下虛。火不歸元。尺脈微弱。寸脈浮大者。加桂附。
白話文:
也有腎虛火旺的,牙齒鬆動出血。還有睡覺時流血,醒來時血止的。這些都是陰虛,血不能藏住的緣故。統一使用六味地黃湯,加上牛膝、二冬、碎補、蒲黃。 上部亢盛,下部虛弱。火氣不能歸於腎。尺脈微弱,寸脈浮大的。加上桂枝附子。
外治之法。宜用冷水漱口。取血遇冷則凝之義。醋漱。取酸以收之之義。百草霜糝。十灰散糝。取血見黑則止。亦以清降其火。火降則血降也。枯礬五倍子蚯蚓。同為末糝。更能固牙。
白話文:
外治療法,適用於:
- 用冷水漱口:取血遇到冷則凝固的原理。
- 用醋漱口:取酸來收斂的原理。
- 百草霜粉末、十灰散粉末:取血見到黑色則停止。同時也能清除下降火氣。火氣下降則血氣也能下降。
- 枯礬、五倍子、蚯蚓:一同研磨成粉末,還能固齒。
2. 舌衄
舌乃心之苗。觀小兒吐舌弄舌。木舌重舌。皆以去心經風火為主。則知舌衄。皆是心火亢盛。血為熱逼而滲出也。治法總宜清泄心火。導赤飲。加黃連大力連翹蒲黃牛膝元參治之。舌腫脹。衄血多者。為火太盛。瀉心湯主之。心煩神昏者。安神丸。加童便血餘灰治之。夫舌雖心之苗。
白話文:
舌頭是心的反映。觀察嬰幼兒吐舌頭、玩弄舌頭,以及舌頭木強、肥大等症狀,都以消除心經風火為主。因此,舌頭出血都是心火過於旺盛,熱氣逼迫血液滲出的緣故。治療方法總的來說應清瀉心火,如導赤飲,加入黃連、大力連翹、蒲黃、牛膝、元參等藥物治療。
如果舌頭腫脹,且出血較多,說明火氣過盛,應主用瀉心湯治療。如果出現心煩不安神昏等症狀,可加用安神丸,加入童便、血餘灰等藥物治療。
總的來說,儘管舌頭是心的反映,但舌頭的病症並不一定都是由心引起的。
然口乃胃之門戶。舌在口中。胃火熏之。亦能出血。大便秘者。玉燭散。加銀花治之。口渴兼發熱者。竹葉石膏湯。加蒲黃藕節治之。舌本乃肝脈所絡。舌下滲血。肝之邪熱。四物湯。加桃仁紅花炒梔丹皮牛膝赤苓。重則宜用當歸蘆薈丸。龍膽瀉肝湯。蓋舌衄雖同。而此外所見之證。
必顯有分別。故分心胃肝三經治之。非強為區別也。
外治之法。與齒衄同。
白話文:
嘴巴是胃部的出入口。舌頭在嘴巴中,胃火灼傷舌頭,也會出血。大便不通暢時,可以使用玉燭散加上銀花治療。口渴又發燒時,可以用竹葉石膏湯加上蒲黃和藕節治療。舌根是肝經經過的地方,舌頭下方滲血,是肝臟邪熱所致。可以使用四物湯加上桃仁、紅花、炒梔子、丹皮、牛膝、赤苓治療。病情較嚴重時,可以改用當歸蘆薈丸或龍膽瀉肝湯。總的來說,雖然舌衄都是出血症狀,但其他伴隨的症狀不同。
必須明確區分不同情況。因此,將按照心、胃、肝三條經絡來進行治療,這種分類是有其必要性的。
外用治療的方法,與治療齒衄(齒出血)的方法相同。
3. 大衄
大衄者。九竅出血之名也。此非疫癘。即中大毒。人身止此九竅。而九竅皆亂。危亡之證。法在不治。惟有猝然驚恐。而九竅出血者。可用硃砂安經丸。加發灰治之。
白話文:
嚴重的出血稱為「大衄」,也就是指九個孔竅同時流血。這並不是傳染病,而是中了劇毒。人體僅有這九個孔竅,而九個孔竅都同時出現問題,表示患者處於極度危險的狀態。這種情況通常無法治癒。只有因為突然受到驚嚇而導致九個孔竅出血的患者,可以使用「硃砂安經丸」加上「發灰」來治療。
4. 零腥
零腥者。吐出星點。黃白色。細如米粟。大如豆粒。氣極腥臭。雜在漩唾之中。而非漩唾。乃吐血之後。血分瘀熱所化。或未吐血之前。血分之熱化為星點。先吐星點。後乃吐血。總系血分瘀熱變化而成。治宜清熱化血。降氣消痰。以其似痰。必假痰氣而生故也。在未吐血之前。
白話文:
零腥指的是從口中吐出的像星星或小點一樣的物質,呈現黃白色,大小介於細小的米粒和大一些的豆粒之間,散發出極其腥臭的氣味。它們混雜在痰液中,但不是真正的痰液。
零腥的產生通常是以下兩種情況:
- 在吐血之後,血液的瘀阻和熱量相互作用而形成零腥。
- 在吐血之前,血液中的熱量積聚,形成星星或小點狀的零腥,這些零腥會先吐出,之後才會吐血。
總的來說,零腥是血液瘀阻和熱量變化的產物。
治療時,應當以清熱化血、降氣消痰為主。由於零腥類似於痰,因此治療時必須同時針對痰氣來進行。
在吐血發生之前,可以治療零腥。
而見零腥者。總以降氣消痰為主。蓋此時血尚未動。但當治其氣分。氣分清。而零腥自除。豁痰丸治之。小柴胡湯亦治之。在既吐血之後。而零腥見者。總以清熱化血為主。以其在吐血之後。乃瘀血壅熱而出。故宜兼治瘀血。太平丸治之。生地黃散亦治之。此證古書不載。吾臨證往往遇之。
因撰其名。而論列之。以補血證之缺。
白話文:
如果看到痰液中有血絲,主要是以降氣化痰為主。這是因為此時血液尚未流動。但應當調理氣,把氣調順了,痰液自然就消除了。可以使用豁痰丸或小柴胡湯治療。如果在吐血後出現痰液中有血絲,主要是以清熱化瘀血為主。這是因為吐血後,由於瘀血壅滯發熱而出現的,所以應該同時調理瘀血。可以使用太平丸或生地黃散治療。這種證狀在古籍中沒有記載,我在臨牀中經常遇到。
因此在命名時將其分類並討論,旨在彌補對血證症狀理解上的不足。
5. 吐膿
膿者血之變也。血不阻氣。氣不戰血。則血氣調和。瘡癤不生。血滯氣則凝結為痛。氣蒸血則腐化成膿。軀殼外者易治。至於吐膿。則出於臟腑之內。其證最危。在中焦以下。則便膿。在中焦以上。則吐膿。夫人身之氣。乃水所化。氣即水也。故血得氣之變蒸。亦化而為水。
白話文:
膿是血液變化的結果。血液不受氣的阻礙,氣也不和血液衝突,那麼血液和氣就調和,瘡癤就不會產生。血液停滯,氣就會凝結而形成疼痛。氣蒸發血液就會腐敗而形成膿。長在身體外部的膿容易治療。至於吐膿,則是出於內臟。這種情況最危險。在中焦以下,就會排出膿便。在中焦以上,就會吐膿。人的氣是由水轉變而來的,氣就是水。所以血液在氣的蒸化作用下,也會轉化為水。
不名曰水。而名曰膿者。以其本系血質。雖化為水。而較水更濃也。當其未化。則仍是血。消瘀則膿自不生。及其既化。則同於水。逐水則膿自排去。
白話文:
不能稱為水,而稱為膿,是因為它本質是血的物質。即使轉化為水,也比水更濃稠。當它還沒有轉化時,仍然是血。消除瘀血,膿自然不會產生。等到它已經轉化,就和水一樣了。排出水分,膿也會隨著排出。
一肺癰。乳上第三根肋骨間。名肺募穴。隱隱疼痛。食豆而香。是癰將成。仲景云。風舍於肺。其人則咳。口乾喘滿。咽燥不渴。時時吐濁沫。時時振寒。熱之所過。血為之凝滯。蓄結癰膿。吐如米粥。始萌可救。膿成則死。謂重者肺壞而死。若肺不壞。亦有可救。故仲景又曰。
白話文:
一種肺癰。在乳頭上方第三根肋骨之間,稱為肺募穴。此處隱隱作痛,吃豆類食物感到香甜,這是肺癰將要形成的徵兆。
《仲景方》中提到,風邪侵犯肺部,人就會咳嗽、口乾、氣喘、咽喉乾燥但不口渴,偶爾吐出混濁的痰液,有時感到發冷。熱氣所到之處,血液凝滯,形成膿聚集而化膿。吐出的膿液像米粥,如果病情剛開始發展,還有救;如果膿液已經形成,則會死亡。所謂病情嚴重者,是因為肺部組織已經被破壞而死亡。如果肺部組織沒有被破壞,還是有救的。因此,《仲景方》中還說:
口中辟辟燥咳。胸中隱隱作痛。脈數而實。喘不得臥。鼻塞不聞香臭者。葶藶大棗瀉肺湯主之。吐膿如米粥者。甘桔湯主之。仲景此論。非謂除此二方。別無治法。不過分別未成膿者。當瀉實。已成膿者。當開結。指示兩條門徑。使人知所從事。且曰。以此湯主之。明明有加減之法。
白話文:
-
嘴巴乾澀,咳嗽不止。
-
胸部隱隱作痛。
-
脈搏快速有力。
-
呼吸困難,無法平躺。
-
鼻子阻塞,聞不到香臭。
-
這些症狀,可以使用葶藶大棗瀉肺湯來治療。
-
如果吐出像米粥一樣的膿液,可以使用甘桔湯來治療。
這種說法並不是說,除了這兩種湯藥之外,沒有其他治療方法。而是說明,在膿液尚未形成時,應使用瀉實的方法;在膿液已形成時,應使用開結的方法。這種說法提供兩條治療途徑,讓人們知道如何治療。
另外,文中提到「以此湯主之」,這表示在使用這些湯藥時,也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和加減。
見於言外。余因即瀉實開結二義。推而廣之。其成膿者。用通竅活血湯。加麻黃杏仁石膏甘草。從表以瀉之。無表證者。用人參瀉肺湯。加葶藶大棗。從里以瀉之。如病勢猛勇。急須外攘內除。則用防風通聖散。三方力量。雄厚於仲景瀉實之法。庶盡其量。如識力不及。只用甘桔湯。
白話文:
我因此就結合了「瀉實」和「開結」兩種治療方法,並加以推廣。
-
**如果有膿液形成:**使用「通竅活血湯」,再加上麻黃、杏仁、石膏、甘草,從表證治療膿液。如果沒有表證:使用「人參瀉肺湯」,再加上葶藶、大棗,從裡證治療膿液。
-
**如果病情發展得很快:**需要同時從內部和外部進行治療,可以使用「防風通聖散」。這三種治法的力量,都比仲景的瀉實法更加強大,可以充分發揮其效果。
-
**如果醫生的識力和能力不夠:**就只能使用「甘桔湯」治療。
加荊芥薄荷杏仁黃芩。亦許免疚。然而無功。其已成膿者。急須將膿除去。高者越之。使從口出。用千金韋莖湯。或用瓜蒂散。加冬瓜仁桃仁苡仁梔子。或用瀉白散。加黃連栝蔞。皆取在膈上則吐。使膿遠去。以免久延為患。白散尤能吐能下。加升麻鬱金。以助其吐下之機。
白話文:
加入荊芥、薄荷、杏仁和黃芩。或許能免除過錯。然而無效。如果已經化膿了。急需將膿液除去。位置高的,用刀刺破。讓膿液從嘴裡流出來。使用《千金要方》裡的韋莖湯。或使用瓜蒂散。加入冬瓜仁、桃仁、苡仁、梔子。或使用瀉白散。加入黃連、栝蔞。所有這些藥物都可以在膈肌以上引起嘔吐。使膿液遠離。以免久拖延誤成患。瀉白散尤其能嘔吐也能瀉下。加入升麻、鬱金。以幫助它的嘔吐和瀉下的作用。
再加黃芩栝蔞。以解其火更善。如只須下瀉。不宜湧吐。則合甘桔瀉肺二湯。再加赤豆芽苡仁防己栝蔞杏仁知母枳殼。使從下降。或用桔梗寧肺湯。補瀉兼行。如此則於仲景開結之法。庶盡其妙。惟收口之法。仲景未言。然亦可以義例求也。諸瘡生肌。皆用溫補。肺是金臟。
白話文:
此外,還可以加入黃芩和栝蔞。這樣可以更好地緩解身體的熱性。如果只需要瀉下,不適合催吐,就可以將甘桔瀉肺二湯合在一起。再加入赤豆芽、苡仁、防己、栝蔞、杏仁、知母和枳殼。讓藥性從上往下走。或者使用桔梗寧肺湯,既能補養又能瀉下。這樣就可以充分運用仲景的開結方法。只是仲景沒有提到收口的方法。不過,也可以通過義例來推求。所有生長肌肉的瘡,都應使用溫補藥方。肺屬金臟。
補充說明:
- **開結:**指解除身體的鬱結。
- **義例:**指從已知的原理和規律推演出新的結論或方法。
溫則助火刑金。只宜清斂以助金令。使金氣足。而肺自生。人參清肺湯治之。後服清燥救肺湯以收功。
白話文:
如果身體偏熱,會助長火氣,傷害肺金。因此,只適合使用清涼收斂的藥物來幫助肺金的作用,讓肺氣充足,肺部自然就會恢復健康。可以用人參清肺湯來治療,之後再服用清燥救肺湯以鞏固療效。
一脾胃癰。與肺癰治法略同。但肺癰多由外感風邪而成。故有發表之法。脾胃癰。則由濕熱酒毒。七情之火內蘊而成。故無發表之法。胃癰初起。中脘穴在臍上四寸。必隱隱作痛。脾癰初起。章門穴在臍上二寸。旁開六寸。必隱隱作痛。二病皆食豆而香。其證寒熱如瘧。皮膚甲錯。
白話文:
一、脾胃癰。治療方法與肺癰大致相同。但肺癰大多是由外來風寒引起的。因此有發表的治療方法。脾胃癰則是由濕熱、酒毒和七情之火內聚而成。因此沒有發表的方法。
胃癰初期,中脘穴位於臍上四寸。會有隱隱作痛的感覺。脾癰初期,章門穴位於臍上二寸,旁開六寸。會有隱隱作痛的感覺。這兩種疾病都喜歡吃豆類,症狀與瘧疾類似,皮膚上有青紫紋。
腹滿咽乾。治宜攻熱下血。熱去而血不停。更自何地釀為癰膿哉。故凡內癰膿未成者。以奪去瘀熱為主。丹皮湯治之。膿已成者。以排為主。膿即水也。逐水即是排膿。赤豆苡仁湯治之。膿血既去之後。則臟腑空虛。見火象者。人參固本湯。加黃耆茯苓。以清補之。若現虛寒之象。
白話文:
腹部脹滿、咽喉乾燥,治療時應以清熱瀉血為主。熱氣散去,但血卻不止,那膿液又是從哪裡產生的呢?所以,凡是內部膿液尚未形成的,主要以去除瘀熱為主,可用丹皮湯治療。膿液已經形成的,主要以排膿為主,膿液也就是水,排出水也就是排膿。可用赤豆薏仁湯治療。膿血排出後,臟腑就會空虛。出現熱象時,可以用人參固本湯,再加黃耆、茯苓來清補。如果出現虛寒症狀,
則用六君子湯。加黃耆當歸煨姜。以溫補之。方外有方。視其所兼之證。隨宜用之。筆楮難盡。
白話文:
這時就使用六君子湯。加入黃耆、當歸、煨生薑。用來溫補。藥方的使用不只這樣。根據合併出現的症狀,隨時使用適當的藥方。這裡無法寫完所有情況。
此外。如胸背腰脅肝膈。大小腸。凡有瘀熱壅血。均能成癰。總以丹皮湯主之。近上焦者。去芒硝。加葶藶黃耆桔梗荊芥甘草。中下焦者。加薑黃。余詳便膿門。
白話文:
此外,像胸部、背部、腰部、脅部、肝臟、膈肌、大小腸等部位,凡是有瘀血熱毒積聚,都可能形成癰瘡。可以用丹皮湯來主治。如果在靠近上焦(胸部以上)的部位,則去掉芒硝,加入葶藶、黃耆、桔梗、荊芥和甘草。如果在中、下焦(胸部以下)的部位,則加入薑黃。詳細情況請參照瘡瘍化膿的專門章節。
此書原專論血證。所以兼及內癰者。以癰膿之病。皆由血積而成。知血之變癰膿。即可知血之能為乾血。能變癆蟲。知內癰之生寒熱。即可知血證之鬱熱矣。但癰膿之證。系血家實積。與失血虛證有異。然不以此反觀合勘。亦無以盡血證之情偽。
白話文:
這本書原本專門討論血液相關的疾病。之所以也談到內癰,是因為內癰膿瘡等疾病都是由血液淤積形成的。如果知道血液可以轉變為膿瘡,那麼也能瞭解血液可以形成乾血和癆蟲。如果知道內癰會導致寒熱症狀,那麼就能明白血液相關疾病的鬱熱證了。不過,膿瘡的證狀屬於血液實際淤積的問題,與失血導致的虛證不同。但是,如果不反過來同時觀察和驗證,也就無法完全瞭解血液相關疾病的真假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