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宗海

《血證論》~ 卷八 (6)

回本書目錄

卷八 (6)

1. 卷八

大黃(一錢),黃連(三錢),黃芩(三錢),黃柏(二錢),梔子(炒三錢),赤芍(二錢),枳殼(一錢),連翹(一錢),防風(三錢),甘草(一錢)

解毒者。謂解除臟毒也。臟毒由火迫結在肛門。故用泄火之藥極多。其用白芍者。兼行其血。血行則火無所著。用枳殼者。兼行其氣。氣行則火自不聚。而火勢之煽。每扶風威。故以防風去風以熄火。且防風上行外達。使火升散。則不迫結肛門。此即仲景白頭翁湯之意。

清胃散

生地(三錢),當歸(三錢),丹皮(三錢),黃連(二錢),升麻(一錢),甘草(一錢)

方治臟毒。義取清火。而升麻一味。以升散為解除之法。使不下迫。且欲轉下注之熱。使逆挽而上不復下注。目疾口舌之風火。亦可借其清火升散以解。升麻與葛根黃芩湯相仿。

槐角丸

槐角(三錢),地榆(二錢),黃連(一錢),黃芩(三錢),黃柏(三錢),生地(三錢),當歸(三錢),川芎(一錢),防風(二錢),荊芥(二錢),側柏(二錢),枳殼(二錢),烏梅(三枚),生薑(一錢汁)

世謂腸風下血。問腸何以有風。則以外風由肺傷入大腸。內風由肝煽動血分。方用清火和血之藥。亦系通治血病之泛法。惟防風生薑。以祛外來之風。烏梅荊芥。以治內動之風。為腸風立法。本於仲景白頭翁及葛根諸湯之意。

葛根黃連黃芩湯

葛根(三錢),黃連(二錢),黃芩(三錢),甘草(一錢)

治協熱下利便血等症。用芩連以清熱。用葛根升散。使下陷之邪。仍達於上。出於表。則不迫協於下矣。喻嘉言治痢心得。逆流挽舟之法。仲景此湯。實該其意。能從此變化。而治痢思過半矣。

龍膽瀉肝湯

木通(一錢),澤瀉(二錢),柴胡(二錢),車前子(三錢),生地黃(三錢),甘草(錢半),當歸(三錢),黃芩(三錢),炒梔子(二錢),龍膽草(二錢)

瀉青丸

龍膽草(三錢),大黃(一錢),川芎(一錢),當歸(三錢),羌活(一錢),炒梔子(二錢),防風(二錢),竹葉(一錢)

濟生烏梅丸

殭蠶(三錢),烏梅(五枚),醋丸

臟連丸

熟地(五錢),山萸(三錢),山藥(三錢),雲苓(三錢),澤瀉(三錢),丹皮(三錢),黃連(二錢)

入豬大臟腸內。同糯米蒸熟。去米。搗腸與藥為丸。淡鹽湯下。

斷紅丸

鹿茸(三錢),附子(二錢),當歸(五錢),續斷(三錢),黃耆(五錢),阿膠(三錢),側柏葉(三錢),醋丸

地榆散

地榆(三錢),當歸(四錢),白芍(三錢),黃芩(三錢),黃連(錢半),炒梔子(二錢),犀角(一錢),薤白(二錢)

地榆治下血。薤白治後重逼脹。余藥乃涼血常品。

白話文:

卷八

解毒方

  • 大黃(3.75克),黃連(11.25克),黃芩(11.25克),黃柏(7.5克),梔子(炒,11.25克),赤芍(7.5克),枳殼(3.75克),連翹(3.75克),防風(11.25克),甘草(3.75克)

這個方子是為了解除身體內部的毒素。所謂的「臟毒」指的是火氣積聚在肛門附近。因此,這個方子使用了大量清瀉火氣的藥物。其中,白芍的作用是促進血液循環,當血液循環順暢時,火氣就沒有地方可以附著。枳殼的作用是促進氣的運行,當氣運行順暢時,火氣自然不會聚集。火勢的助長往往借助風勢,因此使用防風來驅散風邪,以熄滅火氣。此外,防風有向上向外發散的作用,可以使火氣向上散開,不至於積聚在肛門,這和張仲景的白頭翁湯的思路是一致的。

清胃散

  • 生地(11.25克),當歸(11.25克),丹皮(11.25克),黃連(7.5克),升麻(3.75克),甘草(3.75克)

這個方子是用來治療臟毒的,主要作用是清熱。其中,升麻的功效是向上升散,藉此來解除病邪,使其不會向下累積。升麻還可以將向下流注的熱氣逆轉向上,使其不再向下流注。對於眼睛疾病或口舌的風火症狀,也可以借用它清熱升散的功效來解決。升麻的作用類似於葛根黃芩湯。

槐角丸

  • 槐角(11.25克),地榆(7.5克),黃連(3.75克),黃芩(11.25克),黃柏(11.25克),生地(11.25克),當歸(11.25克),川芎(3.75克),防風(7.5克),荊芥(7.5克),側柏(7.5克),枳殼(7.5克),烏梅(三枚),生薑(3.75克汁)

世人所說的「腸風下血」,是說腸道為什麼會有風邪?這是因為外來的風邪從肺部侵入大腸,而內部的風邪是由肝臟煽動血分引起的。這個方子使用了清熱和血的藥物,可以說是治療血病的通用方法。其中,防風和生薑是用來驅散外來的風邪,而烏梅和荊芥是用來治療內動的風邪,這是治療腸風的方法,其原理與張仲景的白頭翁湯及葛根等湯劑的思路是一致的。

葛根黃連黃芩湯

  • 葛根(11.25克),黃連(7.5克),黃芩(11.25克),甘草(3.75克)

這個方子是用來治療伴有發熱、腹瀉、便血等症狀的。方中用黃芩和黃連來清熱,用葛根來升散,使向下陷落的邪氣重新向上升發,從體表發散出去,這樣就不會向下累積了。喻嘉言在治療痢疾時總結出「逆流挽舟」的方法,而張仲景的此方其實已經包含了這種思路。如果能從這個方子中變化運用,那麼治療痢疾就能事半功倍了。

龍膽瀉肝湯

  • 木通(3.75克),澤瀉(7.5克),柴胡(7.5克),車前子(11.25克),生地黃(11.25克),甘草(約5.6克),當歸(11.25克),黃芩(11.25克),炒梔子(7.5克),龍膽草(7.5克)

瀉青丸

  • 龍膽草(11.25克),大黃(3.75克),川芎(3.75克),當歸(11.25克),羌活(3.75克),炒梔子(7.5克),防風(7.5克),竹葉(3.75克)

濟生烏梅丸

  • 殭蠶(11.25克),烏梅(五枚),醋調成丸

臟連丸

  • 熟地(18.75克),山萸(11.25克),山藥(11.25克),雲苓(11.25克),澤瀉(11.25克),丹皮(11.25克),黃連(7.5克)

將上述藥物放入豬的大腸中,和糯米一起蒸熟,去除糯米,將腸子和藥搗成丸,用淡鹽水送服。

斷紅丸

  • 鹿茸(11.25克),附子(7.5克),當歸(18.75克),續斷(11.25克),黃耆(18.75克),阿膠(11.25克),側柏葉(11.25克),醋調成丸

地榆散

  • 地榆(11.25克),當歸(15克),白芍(11.25克),黃芩(11.25克),黃連(約5.6克),炒梔子(7.5克),犀角(約3.75克),薤白(7.5克)

地榆是用來治療下血的,薤白是用來治療裏急後重和腹部脹滿的,其他藥物是清涼血液的常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