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大椿

《醫學源流論》~ 卷上 (8)

回本書目錄

卷上 (8)

1. 病情傳變論

病有一定之傳變,有無定之傳變。一定之傳變,如傷寒太陽傳陽明,及《金匱》見肝之病,知肝傳脾之類。又如痞病變臌,血虛變浮腫之類,醫者可預知而防之也。無定之傳變,或其人本體先有受傷之處,或天時不知,又感時行之氣,或調理失宜更生他病,則無,病不可變,醫者不能預知而為防者也。總之人有一病,皆當加意謹慎,否則病後增病,則正虛而感益重,輕病亦變危矣。

至於既傳之後,則標本緩急先後分合,用藥必兩處兼顧,而又不雜不亂,則諸病亦可漸次乎復,否則新病日增,無所底止矣。至於藥誤之傳變,又復多端,或過於寒涼,而成寒中之病。或過服溫燥,而成熱中之病;或過於攻伐,而元氣大虛;或過於滋潤,而脾氣不實。不可勝舉。

近日害人最深者,大病之後,邪未全退,又不察病氣所傷何處,即用附子、肉桂、熟地、麥冬、人參、白朮、五味、萸肉之類,將邪火盡行補澀,始若相安,久之氣逆痰升,脹滿昏沉,如中風之狀。邪氣與元氣相併,諸藥無效而死。醫家、病家猶以為病後大虛所致。而不知乃邪氣固結而然也。

余見甚多,不可不深戒!

白話文:

病情傳變論

疾病的傳變有規律可循的,也有不規律的。規律性的傳變,例如傷寒從太陽經傳到陽明經,以及《金匱要略》中提到的肝病傳脾等。還有像痞病發展成臌脹,血虛發展成浮腫等等,醫生可以預先知道並預防。不規律的傳變,則可能是病人本身就有舊疾,或是不明原因的天氣變化,又感染了流行性疾病,或是治療方法不當導致新的疾病產生,這樣疾病的傳變就無法預測,醫生也無法預先預防。總之,人一旦生病,都應該小心謹慎,否則病情加重,正氣虛弱,更容易受邪氣侵犯,輕微的疾病也可能危及生命。

至於疾病傳變之後,就要考慮標本虛實、緩急輕重、先後順序及藥物配伍,用藥時必須兼顧兩方面,並且不紊亂,這樣各種疾病才能逐漸痊癒。否則新病不斷產生,就沒有止境了。至於藥物使用錯誤引起的傳變就更多了,例如用藥過於寒涼,就會導致寒症;用藥過於溫燥,就會導致熱症;用藥過於攻伐,就會導致元氣大虛;用藥過於滋潤,就會導致脾氣虛弱,不勝枚舉。

近年來危害最大的,是大病之後,邪氣尚未完全清除,就沒有仔細判斷病邪損傷的部位,便使用附子、肉桂、熟地、麥冬、人參、白朮、五味子、萸肉等藥物,將邪火全部補益收斂,一開始似乎沒事,時間久了就會出現氣逆、痰盛、脹滿、昏沉等症狀,如同中風一般。邪氣與元氣糾纏在一起,各種藥物都無效,最終導致死亡。醫生和病人往往認為這是大病之後元氣虛弱造成的,卻不知道這是邪氣阻塞不通所致。

我見過很多這樣的病例,實在不可不警惕!

2. 病同人異論

天下有同此一病,而治此則效,治彼則不效,且不惟無效而反有大害者,何也?則以病同而人異也。夫七情六淫不感不殊,而受感之人各殊。或氣體有強弱,質性有陰陽,生長有南北,性情有剛柔,筋骨有堅脆,肢體有勞逸,年力有老少,奉養有膏粱藜藿之殊,心境有憂勞和樂之別,更加天時有寒暖之不同,受病有深淺之各異。

一概施治,則病情雖中,而於人之氣體,迥乎相反,則利害亦相反矣!故醫者心細審其人之種種不同,而後輕重緩急、大小先後之法。因之而定。《內經》言之極詳,即針灸及外科之治法盡然。故凡病者,皆當如是審察也。

白話文:

病同人異論

同樣的疾病,用同樣的療法,有些人有效,有些人卻無效,甚至還會產生嚴重後果,這是為什麼呢?因為雖然疾病相同,但人卻不同。七情六慾的侵犯雖相同,但每個人受到侵犯後的反應卻各不相同。人們的體質有強弱之分,本質有陰陽之別,生長環境有南北差異,性格有剛柔之分,筋骨有堅脆之別,肢體勞逸程度不同,年齡也有老少之差,飲食有膏粱厚味與粗茶淡飯的區別,心境有憂愁勞累與平和快樂的不同,再加上天時有寒暖的變化,疾病的嚴重程度也各有不同。

如果一概而論,用相同的治療方法,雖然疾病的症狀可能相同,但對不同人的體質卻可能產生截然相反的影響,效果自然也截然相反。所以,醫生必須仔細觀察病人的種種差異,然後才能決定治療方法的輕重緩急、先後順序。 《內經》對此論述得非常詳細,針灸和外科的治療方法都遵循這個原則。因此,所有患病的人,都應該受到這樣的仔細診察。

3. 病症不同論

凡病之總者,謂之病。而一病必有數症。如太陽傷風是病也,其惡風、身熱、自汗、頭痛是症也,合之而成其為太陽病,此乃太陽病之本症也。若太陽病而又兼泄瀉,不寐、心煩、痞悶,則又為太陽病之兼症矣。如瘧病也,往來寒熱、嘔吐、畏風、口苦是症也,合之而成為瘧,此乃瘧之本症也。

若瘧而兼頭痛、脹滿、嗽逆、便閉,則又為瘧疾之兼症矣。若瘧而又下痢數十行,則又不得謂之兼症,謂之兼病。蓋瘧為一病,痢又為一病,而二病中有本症,各有兼症,不可勝舉。以此類推,則病之與症,其分並何啻千萬,不可不求其端而分其緒也。而治之法,或當合治,或當分治,或當先治,或當後治,或當專治,或當不治,尤在視其輕重緩急,而次第奏功。一或倒行逆施,雜亂無紀,則病變百出,雖良工不能挽回矣。

白話文:

病症不同論

所有疾病的總稱,叫做「病」。而一種疾病必定會有好幾種症狀。例如太陽傷風是一種病,它惡風、發熱、自汗、頭痛都是症狀,這些症狀合在一起就成了太陽病,這些是太陽病的本症。如果太陽病又同時出現腹瀉、失眠、心煩、胸悶,這些就是太陽病的兼症。再比如瘧疾,往來寒熱、嘔吐、怕風、口苦都是症狀,這些症狀合在一起就成了瘧疾,這些是瘧疾的本症。

如果瘧疾又同時出現頭痛、腹脹、咳嗽逆氣、便秘,這些就是瘧疾的兼症。如果瘧疾又同時下痢很多次,就不能再叫做兼症,而應該叫做兼病。因為瘧疾是一種病,痢疾也是一種病,兩種病中都有本症,各有兼症,其種類繁多,數不勝數。以此類推,疾病和症狀的種類,其繁多程度豈止千萬,必須找出其根本,理清其脈絡。而治療的方法,有的應該合治,有的應該分治,有的應該先治,有的應該後治,有的應該專治,有的則不必治療,尤其要根據輕重緩急,依次見效。如果顛倒次序,胡亂施治,就會導致病情變化多端,即使是高明的醫生也無法挽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