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源流論》~ 卷上 (6)
卷上 (6)
1. 腎虛非陰症論
今之醫者,以其人房勞之後,或遺精之後,感冒風寒而發熱者,謂之陰症。病者遇此,亦自謂之陰症。不顧其現症何如,總用參、朮、附、桂、乾薑、地黃等溫熱峻補之藥,此可稱絕倒者也。夫所謂陰症者,寒邪中於三陰經也。房後感風,豈風寒必中腎經?即使中之,亦不過散少陰之風寒,如《傷寒論》中少陰發熱,仍用麻黃、細辛發表而已,豈有用辛熱溫補之法耶?若用溫補,則補其風寒於腎中矣。
白話文:
現在的醫生,如果遇到有人在房事或遺精後,因感冒風寒而發熱,就稱之為「陰症」。病人自己也認為是「陰症」。不管實際症狀如何,總是開立人參、茯苓、附子、桂枝、乾薑、地黃等溫熱峻補的藥物,這實在令人無語。
所謂「陰症」,是指寒邪侵犯了人體的三陰經(太陰肺經、少陰心經、厥陰肝經)。房事後受風寒,難道風寒一定會侵犯腎經嗎?即使侵犯了,也只需要祛除少量陰經的風寒,就像《傷寒論》中少陰發熱,仍然是用麻黃、細辛等藥物發汗而已,難道會用辛熱溫補的方法嗎?如果用溫補,就會將風寒補進腎中。
況陰虛之人而感風寒,亦必由太陽入,仍屬陽邪,其熱必甚,兼以燥悶煩渴,尤宜清熱散邪,豈可反用熱藥?若果直中三陰,則斷無壯熱之理,必有惡寒倦臥,厥冷喜熱等症,方可用溫散,然亦終無用滋補之法。即如傷寒瘥後,房事不慎,又發寒熱,謂之女勞復。此乃久虛之人,復患大症。
白話文:
如果體質陰虛的人感染了風寒,也是從陽明經進入,還是屬於陽性邪氣,發熱會很嚴重,加上口乾舌燥、煩躁口渴,更應該清熱散邪,怎麼可以用熱性的藥呢?如果真的直接傷到了三陰經,就不會有發熱的症狀,肯定有畏寒、疲倦、手腳冰冷怕熱等症狀,這時才能用溫補的方法,但是也不能用滋補的方式。就像傷寒痊癒後,性生活不注意,又出現寒熱的症狀,稱為女勞復發。這是因為體質虛弱的人,再次患上大病的緣故。
依今人之見,尤宜峻補者也。而古人治之,用竹皮一升,煎湯服。然則無病而房後感風,更不宜用熱補矣。故凡治病之法,總視目前之現證現脈。如果六脈沉遲,表裡綿畏寒,的系三陰之寒證,即使其本領強壯,又絕欲十年,亦從陰治。若系所現脈證,的系陽邪,發熱煩渴,並無三陰之症,即使其人本體虛弱,又復房勞過度,亦從陽治。如《傷寒論》中陽明大熱之證,宜用葛根、白虎等方者。
白話文:
以現代人的觀點來看,這種情況特別需要大補。但古人在治療時,會使用一升竹皮煎湯服用。但是,如果沒有疾病,只是在房事後受風寒,就不適合使用熱補。因此,所有治病的方法,都必須根據目前的症狀和脈象。如果六脈深沉遲緩,表裡虛弱,畏寒怕冷,是典型的三陰寒證,即使患者原本體格健壯,禁慾十年,也應從陰證治療。如果目前的脈象證狀是陽邪,發燒口渴,沒有三陰症狀,即使患者原本體虛,又過度房勞,也應從陽證治療。就像《傷寒論》中,陽明熱盛的證狀,應使用葛根、白虎等方劑。
瞬息之間,轉入三陰,即改用溫補。若陽症轉陽症,亦即用涼散,此一定之法也。近世惟喻嘉言先生能知此義,有《寓意草》中黃長人之傷寒案可見。餘人皆不知之,其殺人可勝道哉!
白話文:
在很短的時間內,病情轉變為三陰症狀時,就應該改用溫補的方法來治療。如果陽症轉變為其他的陽症,則應使用清涼散熱的療法,這是固定的治療原則。近代只有喻嘉言先生懂得這個道理,在他的著作《寓意草》中記載了黃長人的傷寒病例可以作為參考。其他人都不明白這一點,因此造成的誤治和死亡真是不計其數!
在很短的時間內,如果病情變成了三陰並的寒冷狀態,就應該改用溫暖和補充的治療方法。如果病情從寒轉為熱,那麼就應該使用清涼和散熱的治療。這是一個固定的治療原則。在近代,只有喻嘉言先生真正理解了這個道理,他在《寓意草》一書中提到的黃長人治療傷寒的案例就是一個例證。其他人都不了解這個原理,他們的無知可能會導致致命的後果!
白話文:
在很短的時間內,如果病情變成了三陰並的寒冷狀態,就應該改用溫熱和補益的治療方法。如果病情從寒轉為熱,那麼就應該使用清涼和散熱的治療方式。這是一個固定的治療原則。近代只有喻嘉言先生真正理解了這個道理,他在《寓意草》一書中提到黃長人治療傷寒的例子就是一個證明。其他人都不瞭解這個原理,他們的無知可能會導致致命的後果!
2. 吐血不死咳嗽必死論
今之醫者,謂吐血為虛勞之病,此大謬也。夫吐血有數種。大概咳者成勞。不咳者不成勞,間有吐時偶咳者,當其吐血之時,狼狽頗甚,吐血即痊,皆不成勞,何也?其吐血一止,則周身無病,飲食如故,而精神生矣。即使亡血之後,或陰虛內熱,或筋骨疼痛,綿可服藥而痊。
白話文:
現代醫生認為吐血是虛勞的病症,這說法大錯特錯。吐血有多種情況。大致來說,伴隨咳嗽的會形成勞疾。不咳嗽的不會形成勞疾,偶爾吐血時會咳嗽的,在吐血時情況相當紊亂,一旦吐血痊癒,都不會形成勞疾。為什麼呢?吐血一停止,全身沒有不適,飲食如常,精神也恢復了。即使失血後,出現陰虛內熱,或筋骨疼痛,也可以透過服用藥物來治癒。
若咳嗽則血止而病仍在,日嗽夜嗽,痰壅氣升,多則三年,少則一年而死知。蓋咳嗽不止,則腎中之元氣震盪不寧,肺為腎之母,母病則子亦病故也。又肺為五臟之華蓋。皆云:穀氣之胃,以傳於肺,五臟六腑,皆以受氣,其清者為營,濁者為衛,是則臟腑皆取精於肺。肺病,則不能輸精於臟腑,一年而臟腑皆枯,三年而臟腑竭矣,故咳嗽為真勞不治之疾也。
白話文:
如果咳嗽,血止但病情還存在,白天咳、晚上咳,痰堵氣上衝,嚴重的三年,輕微的也會一年內死亡。因為咳嗽不停,會導致腎中元氣震動不安,肺是腎的母親,母親生病,兒子也會生病。而且肺是五臟的保護傘。大家常說:穀氣從胃部輸送到肺部,五臟六腑都從肺中接收精氣,清澈的部分是營養,渾濁的部分是抵抗力,因此臟腑都要從肺中獲取精氣。肺有問題,就無法將精氣輸送到臟腑,一年後臟腑就會枯竭,三年後臟腑就會竭盡而亡,所以咳嗽是一種真正的勞損性疾病,無法治癒。
然亦有咳嗽而不死者,其嗽亦有時稍緩,其飲食起居不甚變;又其人善於調攝,延至三年之後,起居如舊,間或一發,靜養即愈,此乃百中難得一者也。更有不咳之人,血證屢發,肝竭肺傷,亦變咳嗽,久而亦死。此則不善調攝,以輕變重也。執此以決血證之死生,百不一失矣。
白話文:
然而也有咳嗽而不死的人,他們的咳嗽時而稍微緩解,飲食起居也不太受影響。而且這些人精於調養,撐到三年之後,起居恢復如常,偶爾發作,靜心調養就能痊癒,這在百人之中難得一見。還有一些不咳嗽的人,血證反覆發作,肝臟衰竭,肺部損傷,也會轉變為咳嗽,時間久了也會死亡。這是因為沒有好好調養,導致病情由輕轉重。以此來判斷血證的生死,百次中不會有一次錯。
3. 胎產論
婦科之最重者二端,墮胎與難產耳。世之治墮胎者,往往純用滋補;治難產者,往往專於攻下。二者皆非也。蓋半產之故非一端,由於虛滑者,十之一二;由於內熱者,十之八九。蓋胎惟賴血以養,故得胎之後,經事不行者,因衝任之血皆為胎所吸,無餘血下行也。苟血或不足,則胎枯竭而下墮矣。
白話文:
在婦科疾病中最重要的有兩個,一是流產,二是難產。世間治療流產的,往往只使用滋補的藥物;治療難產的,往往專用攻下的藥物。這兩種做法都不對。
導致流產的原因不止一個,因為氣血虛弱造成的只有十分之一二;因為內熱導致的有十分之八九。因為胎兒需要靠血液來滋養,所以懷孕後月經就會停止,這是因為衝脈和任脈的血液都被胎兒吸走了,沒有多餘的血液向下流動。如果血氣不足,胎兒就會枯竭,然後墮落下來。
其血所以不足之故,皆由內熱火盛,陽旺而陰虧也。故古人養胎之方,專以黃芩為主。又血之生,必由於脾胃。經云:營衛之首,納欲為寶,故又以白朮佐之。乃世之人,專以參耆補氣,熟地滯胃,氣旺則火盛,胃濕則不運,生化之源衰,而血益少矣。至於產育之事,乃天地化育之常,本無危險之理。
白話文:
造成孕婦血氣不足的原因,皆是體內熱火過旺,陽氣旺盛而陰氣不足所致。因此古人養胎的方法,特別注重以黃芩為主要成分。此外,氣血的生長,必定依賴脾胃。醫經上說:「營衛之首,以消化食物為寶貴。」所以又用白朮作為輔助。可是現在的人,只會用人蔘和黃耆補氣,用熟地黃補胃。其實,氣盛就會導致火旺,胃濕就會導致氣血運行不順。造成生血化血的來源衰弱,血氣也會越來越少。至於生產,本來就是天地自然運行的一部分,不應該有危險。
險者千不得一,世之遭厄難者,乃人事之未工也。其法有乎產婦,不可令早用力。蓋胎必轉而後下,早用力,而胎先下墜,斷難舒轉,於是橫生倒產之害生。又用力,則胞漿驟下,胎已枯澀,何由能產?此病不但產子之家不知,即收生穩婦亦有不知者。至於用藥之法,則交骨不開,胎元不轉,種種諸症,各有專方。
白話文:
分娩危險的案例萬中無一,遇到生產困難的人,通常是因為處理不當。方法之一是對待產婦,不能讓她過早用力。因為胎兒必須轉動之後才能順利娩出,如果過早用力,胎兒會先下墜,難以舒展轉動,因此會造成橫生倒產的危險。此外,如果用力過度,會導致羊水突然流出,胎兒接觸到空氣後會變乾枯,更難以娩出。這種情況不僅產婦本人不知情,連接生的穩婆也可能不知道。至於用藥的方法,如果是胎兒骨骼相交不開,胎兒位置不轉,以及各種相關症狀,都有專門的藥方治療。
其外或宜潤,或宜降,或宜溫,或宜涼,亦當隨症施治。其大端以養血為主,蓋血足,則諸症自退也。至於易產強健之產婦,最多卒死。蓋大脫血之後,衝任空虛,經脈嬌脆,健婦不以為意。輕舉妄動,用力稍重,衝脈斷裂,氣冒血崩,死在頃刻。尤忌舉手上頭,如是死者,吾見極多。
不知者以為奇異,實理之常。生產之家,不可不知也。
白話文:
根據不同的症狀,適當使用滋潤、降氣、溫補或涼性的藥物。但總的來說,以養血為主,因為氣血充足,各種症狀自然會消失。
對於生產後體質強健的產婦,許多會突然死亡。這是因為產後大量失血,導致衝脈和任脈空虛,經脈脆弱。這些產婦往往不注意,輕微的活動或稍微用力,就可能導致衝脈斷裂,氣血上衝,血崩而死。尤其忌諱舉手過頭,我見過很多這樣死亡的產婦。
4. 病有不必服藥論
天下之病,竟有不宜服藥者,如黃疸之類是也。黃疸之症,仲景原有煎方。然輕者用之俱效,而重者俱不效,何也?蓋疸之重者,其肋中有囊以裹黃水,其囊並無出路,藥只在囊外,不入囊中,所服之藥,非補邪,即傷正,故反有害。若輕病則囊尚未成,服藥有效。至囊成之後,則百無一效。
白話文:
世上有些疾病不適合作藥物治療,比如黃疸。黃疸有相關的古方,然而輕微的黃疸用這個方子治療都很有效果,而重症黃疸都沒有效果,這是什麼原因呢?由於重症黃疸,患者肋骨中會形成囊袋包覆黃水,這個囊袋沒有出口,藥物只能作用在囊袋外,無法進入囊袋內部。所以服用的藥物,不是在增強邪氣,就是在損傷正氣,因此反而有害。若是輕症黃疸,囊袋還沒形成,服用藥物有效。等到囊袋形成後,再用藥就完全無效了。
必須用輕透之方,或破其囊,或消其水。另有秘方傳授,非泛然煎丸之所能治也。痰飲之病,亦有囊,常藥亦不能愈。外此如吐血久痞等疾,得藥之益者甚少,受藥誤者甚多。如無至穩必效之方,不過以身試藥,則寧以不服藥為中醫矣!
白話文:
在治療痰濕的疾病時,必須使用輕靈透徹的藥方,才能破除痰囊或消散痰水。另有祕方傳承,絕非一般煎煮藥丸所能治療。痰飲之病也會有痰囊,一般的藥物也無法根治。除此之外,像吐血、長期痞滿等疾病,靠藥物治療受益的人很少,反而受到藥物誤治的人很多。如果沒有非常可靠且有效驗的藥方,切勿隨意嘗試用藥,寧可選擇不信服中醫而不服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