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源流論》~ 卷上 (14)
卷上 (14)
1. 方劑古今論
後世之方已不知幾億萬矣,此皆不足以各方者也。昔者,聖人之制方也,推藥理之本原,識藥性之專能,察氣味之從逆,審臟腑之好惡,合君臣之配偶;而又探索病源,推求經絡。其思遠,其義精,味不過三四,而其用變化不窮。聖人這智,真與天地同體,非人之心思所能及也。
上古至今,千聖相傳,無敢失墜。至張仲景先生,復申明用法,設為問難,註明主治之症,其《傷寒論》、《金匱要略》集千聖之大成,以承先而啟後,萬世不能出其範圍。此之謂古方,與《內經》並垂不朽者。其前後名家,如倉公、扁鵲、華佗、孫思邈諸人,各有師承,而淵源又與仲景微別,然猶自成一家。但不能與《靈》、《素》、《本草》一線相傳,為宗枝正脈耳。
既而積習相仍,每著一書,必自撰方千百。唐時諸公,用藥雖博,已乏化機。至於宋人,並不知藥,其方亦板實膚淺。元時號稱極盛,各立門庭,徒騁私見。迨乎有明,蹈襲元人緒餘而已。今之醫者,動云古方,不知古方之稱,其指不一。
若謂上古之方,則自仲景先生流傳以外無幾也;如謂宋元所制之方,則其可法可傳者絕少,不合法而荒謬者甚多,豈可奉為典章?若謂自明人以前,皆稱古方,則其方不下數百萬夫常用之藥,不過數百品,而為方數百萬隨拈幾味,皆已成方,何必定云某方也?嗟!嗟!古之方何其嚴,今之方何其易,其間亦有奇巧之法、用藥之妙,未必不能補古人之所未及,可備參考者。然其大經大法,則萬不能及。
其中更有違經背法之方,反足貽害。安得有學之士為之擇而存之,集其大成,刪其無當,實千古之盛舉。余蓋有志而未遑矣!
白話文:
方劑古今論
後世醫方數量極多,但大多數都不夠精妙。古代聖賢制定方劑,深入探究藥物原理、藥性特點、氣味特性及臟腑的喜好,並巧妙地將藥物配伍,如同君臣配對一般;更會追溯病因,探究經絡循行。他們的思慮深遠,理念精妙,即使只用三、四味藥材,也能變化出無窮的應用方法。聖人的智慧,如同天地一般廣闊,非一般人所能企及。
從上古至今,歷代醫家代代相傳,不敢有絲毫的懈怠。直到張仲景先生,再次闡明用藥方法,設下問答,詳細註明主治的病症,《傷寒論》、《金匱要略》集歷代醫學之大成,承前啟後,後世醫家都無法超越其成就。這便是所謂的古方,與《內經》同樣流傳至今,永垂不朽。之前的名醫,如倉公、扁鵲、華佗、孫思邈等人,各有師承,與張仲景的學說略有不同,但也自成一家。但他們都未能像《靈樞》、《素問》、《本草經》那樣,成為正統的醫學脈絡。
後來,醫家們沿襲前人的做法,每寫一本醫書,都要自創成百上千個方劑。唐代的醫家,雖然用藥廣泛,但已缺乏創新的思維。到了宋代,醫生們大多不懂藥理,所制的方劑也粗淺無奇。元代號稱醫學昌盛,但各立門戶,只顧逞個人的見解。到了明代,只是沿襲元代的遺風而已。現在的醫生,動不動就說自己的方劑是古方,卻不知古方的含義並非一概而論。
如果說是上古的方劑,那麼除了張仲景先生傳下來的,就很少了;如果是宋元時期的方劑,其中可法可傳的極少,不符合醫理且荒謬的卻很多,怎能奉為經典?如果說明代以前的方劑都稱為古方,那麼方劑數量至少也有數百萬,而常用的藥材不過數百種,卻能組合成數百萬個方劑,隨便抓幾味藥,就能成為一個方劑,又何必一定要說是某個特定的方劑呢?唉!唉!古代的方劑制定得多么嚴謹,而現代的方劑卻如此容易,其中固然也有一些巧妙的治法和用藥方法,未必不能彌補古人的不足,可以作為參考。但是,其根本的醫理和方法,卻遠遠不及古代。
其中更有違背醫理的方劑,反而會造成危害。希望有學識的醫生能加以甄別,保存精華,去除糟粕,這將是千古盛事。我雖然有此志向,但目前還沒有時間去做。
2. 單方論
單方者,藥不過一二味,治不過一二症,而其效則甚捷。用而不中,亦能害人,即世所謂漲上方者是也。其原起於本草。蓋古之聖人,辨藥物之性,則必著其功用,如逐風、逐寒、解毒、定痛之類。凡人所患之症,上一二端,則以一藥治之,藥專則力厚,自有奇效。若病兼數症,則必合數藥而成方。
至後世藥品日增,單方日多,有效有不效矣。若夫外內之感,其中自有傳變之道,虛實之殊,久暫之別,深淺之分。及夫人性各殊,天時各異,此非守經達權者不能治。若皆以單方治之,則藥性專而無制,偏而不醇,有利必有害。故醫者不可以此嘗試,此經方之所以為貴也。
然參考以廣識見,且為急救之備;或為專攻之法,是亦不可不知者也。
白話文:
單方論
單方是指只用一兩種藥材,治療一兩種疾病的療法,其療效通常很快。但如果用藥不對,也會傷人,這就是世人所說的濫用單方。單方的起源來自本草。古代聖人辨別藥物的特性,必定會註明其功效,例如:祛風、驅寒、解毒、止痛等等。如果一個人只患有一兩種病症,就可以用單一藥物治療,藥物專一,藥力就強,自然會有奇效。如果疾病同時兼有多種症狀,就必須組合多種藥物成為複方。
到了後世,藥物種類日益增多,單方也越來越多,因此有效與無效的都有了。人體內外感受的疾病,其間自有傳變的規律,虛實不同,病程長短有別,病症深淺也有差異。而且人的體質各不相同,天時也各有不同,這就不是死守古法、不通變通的人所能醫治的。如果都用單方治療,藥性專一而缺乏制約,就會偏而不全,有利必有弊。所以醫生不可以隨便嘗試單方,這就是經方之所以珍貴的原因。
然而,參考單方可以拓展見聞,也可以作為急救的準備;或者作為專攻某種疾病的方法,這也是不可不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