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學海
《讀醫隨筆》~ 卷四 (29)
卷四 (29)
1. 風厥痙癇(附中惡五屍)
自古醫書,未有確指病根者,以泰西醫說考之,乃逆氣鼓激,惡血上攻於腦也。其先痛而後厥者,由腦氣筋而漸感於腦也。所謂腦氣筋者,如脂如膜,發原於髓,資養於血。故邪伏於營血之分而不散,以致血絡有變,一經外有所觸,感動其邪,與血相激,其機如電之迅而病作矣。《內經》曰:血氣者,人之神也。
又曰:血者,神氣也。故血亂而神即失常也。此皆痼疾,與癲癇同類。治之總以疏肝、宣心、濡血、搜筋為法;肝氣舒、心氣暢、血流通、筋條達、而正氣不結,邪無所容矣。其用藥,大致多生津、化瘀也。津充則五臟皆潤,瘀行則百脈皆通。而古書只有祛痰、理氣之議,宜其百無一效耳!
白話文:
古籍對風厥痙癇的病因並未明確指出,從西醫的角度來看,這是由於逆氣衝擊,污濁的血液上衝腦部所致。先疼痛後抽搐的,是因為腦部的氣筋逐漸受到影響。所謂腦氣筋,像脂肪、薄膜一樣,起源於骨髓,靠血液滋養。所以邪氣潛伏在營血中而不散,導致血脈發生變化,一旦外受觸動,邪氣便被激發,與血液互相衝擊,發病迅速如同閃電。 《內經》說:「血氣是人的神」,又說:「血就是神氣」。所以血液紊亂,神志就會失常。這些都是慢性疾病,與癲癇類似。治療方法總體上是疏通肝氣、宣通心氣、滋潤血液、舒通筋脈。肝氣舒暢、心氣通達、血液流通、筋脈舒展,正氣就不會阻塞,邪氣也就無處藏身了。用藥方面,大多是滋陰生津、活血化瘀。津液充足則五臟都滋潤,瘀血消除則全身經脈都暢通。而古籍只注重祛痰、理氣,所以往往無效。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