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醫隨筆》~ 卷四 (2)
卷四 (2)
1. 論嘔噦
《傷寒論》濕病篇,濕家下之早,則噦。此丹田有熱,胸上有寒。又太陽篇,邪高痛下,故使其嘔,小柴胡湯主之。邪者,傷寒之邪也;痛者,熱之所鬱而激也。又云:傷寒胸中有熱,胃中有邪氣,腹中痛,欲嘔吐,黃連湯主之。《脈經》平嘔吐噦篇曰:寒氣在上,暖氣在下,二氣相爭,但出不入,其人即嘔而不得食,恐怖即死,寬緩即瘥。朱丹溪曰:呃逆,有痰閉於上,火起於下,而不得伸越者。
大凡人身四維有寒束之,氣行橫竅之出入不利,遂從直竅上衝;又或寒壓於上,熱鬱於下,氣上升道狹,不如其常,則升氣衝激,此皆作嘔噦也。若腸胃秘結,濁氣上蒸,肝腎血熱,火氣上浮,而無寒遏於上者,不過慍慍欲吐,不至沖激也。乾嘔與噦,證有輕重,而因無異同,前人剖析太過,轉亂人意。
(按:上論嘔噦,非論吐也。吐之病,有因寒氣從下上衝而然者,有因中焦胃熱、肝熱而然者,有因外風襲胃者。)
白話文:
論嘔噦
《傷寒論》提到,濕病初期就出現呃逆嘔吐,是因為丹田有熱,胸中有寒。另外,太陽篇也說,邪氣在上,疼痛在下,導致嘔吐,小柴胡湯可以治療。這裡的「邪」,指的是傷寒的邪氣;「痛」,是熱邪鬱結而導致的疼痛。 書中還提到,傷寒導致胸中有熱,胃中有邪氣,腹部疼痛,想嘔吐,黃連湯可以治療。《脈經》則說,寒氣在上,熱氣在下,兩種氣體互相爭鬥,只能出來不能進去,人就會嘔吐,吃不下東西,如果情況嚴重會嚇死,如果緩慢則會痊癒。朱丹溪認為,呃逆是因為痰阻礙在上,而火氣在下,不能順利流通所致。
一般來說,如果人體四肢受到寒邪束縛,氣血運行受阻,就會從直竅向上衝,導致嘔吐;或者寒邪在上壓迫,熱邪在下鬱結,氣體上升的通道狹窄,就會衝擊而嘔吐。如果腸胃阻塞,濁氣上衝,肝腎血熱,火氣上浮,而沒有寒邪在上阻遏,則只是想吐,不會劇烈衝擊。乾嘔和呃逆,症狀輕重不同,但成因卻沒什麼區別,前人的分析過於繁雜,反而混淆了觀念。
(註:以上討論嘔吐和呃逆,不是在討論一般的嘔吐。嘔吐的病因,有因為寒氣從下往上衝的,有因為中焦胃熱、肝熱的,也有因為外風侵襲胃部的。)
2. 驚躍
常於欲寐未寐之際,霎然舉手振躍者,世皆謂為血不養筋,而實非也,乃津不濡脈之候也。人身氣脈一動,周身百脈湧應,其中必有津以濡之,故能自然無礙也。若有一脈竟塞不通,則氣亦竟不至其處,亦遂寂然不動矣。無如脈終不能不通,氣終不能不至也。脈中津汁耗燥,一有不濡之處,或略有痰絲以格之,則氣之既動而窒,窒而復動,一控送之間,而百脈為之撼躍矣。其動之所發無定處,或起四肢,或起胸中,隨其氣之所觸而起也。
此象偶然一見,不足為病。若欲治之,惟甘涼生津而已。凡小兒寐中,多作此象,俗謂骨氣撐長之兆,實即痰格其氣也。若大人逐日方寐,即見驚掣,是為痰盛,是津虛之燥痰也。生津為主,而祛痰佐之,津盛則痰有所載,而滑利易出也。若血液虧虛,不能養筋者,當見肢節拘急不便,或舉身振振欲擗然。
此風熱所傷,與發汗太過之所致,所謂筋惕肉瞤也。是故心津虛燥之人,往往神明散越,欲寐之際,心中無故驚惕,四肢微有瘛瘲,甚至累累不已,令人不能成寐者,其勢雖微,病根反深。
若驟因風熱與過汗者,宜甘酸以養之,經謂:心苦緩,急食酸以收之是也;若久病與無病而然者,更宜大劑甘寒酸溫之藥,生津補血以溉之,所謂津液相成,神乃自生地;又有水飲衝心而發者,必辛散淡滲,兼滑潤之劑,載痰上下分出以滌之,此又所謂心中憺憺大動,恐如人將捕之者,是心陽為水邪遏抑,而神不自安也。
白話文:
驚躍
睡意朦朧將睡未睡時,突然手腳顫抖跳躍,世人多以為是血液不足以滋養筋脈,其實不然,這是津液不足滋潤經脈的表現。人體氣脈運轉,全身經脈都會跟著反應,這當中必須有津液滋潤,才能運作順暢。如果某條經脈阻塞不通,氣血就無法到達,自然就靜止不動。但是經脈不可能完全不通,氣血也不可能完全不到達。只是脈絡中的津液耗損乾燥,某處缺乏滋潤,或者略有痰液阻礙,氣血運行受阻,一會兒受阻一會兒又運行,在這種收縮舒張之間,全身經脈就會產生震顫跳躍。跳躍發生的部位不定,可能是四肢,也可能是胸部,都取決於氣血受阻的位置。
這種現象偶爾發生一次,不足以成病。如果要治療,只要服用甘涼滋潤津液的藥物即可。許多小孩睡夢中常有這種現象,俗稱骨骼生長之兆,實際上是痰液阻礙氣血運行。如果成年人每天睡覺都出現這種驚跳,就是痰濕過盛,是津液不足導致燥痰的表現。治療應以滋陰生津為主,祛痰為輔,津液充足,痰液就能順利排出。如果血液虧虛,無法滋養筋脈,就會出現關節僵硬不適,或全身顫抖,想掙扎的樣子。
這是風熱侵襲或出汗過多所致,也就是筋惕肉瞤(肌肉抽搐)。所以心津不足乾燥的人,往往精神恍惚,睡意朦朧時,心中無故驚慌,四肢輕微抽搐,甚至反覆發作,讓人無法入睡,雖然症狀輕微,但病根卻很深。
如果是突然因為風熱或出汗過多引起,宜服用甘酸藥物來滋養;如果是久病或無病而出現此症,更應該服用大劑量的甘寒酸溫藥物,滋陰生津補血,所謂“津液充足,精神自然恢復”。如果因水飲(水濕)衝擊心臟而發病,則需使用辛散淡滲、兼具潤滑作用的藥物,使痰液上下排出,這是指心中怦怦亂跳,好像有人要抓你一樣,這是心陽被水邪阻遏,精神不安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