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學海

《讀醫隨筆》~ 卷一 (5)

回本書目錄

卷一 (5)

1. 氣血精神論

(柔者,動而和也。)又曰:陽氣者,大怒則形氣絕(形氣乖離。)血菀於上,使人薄厥。有傷於筋縱,其若不容。陰陽應象曰:暴怒傷陰,暴喜傷陽,厥氣上行,滿脈去形,喜怒無度,生乃不固。故四氣調神篇大義,所惡者逆,而所以奉生、奉長、奉收、奉藏者,必賴乎預也。

故陰陽應象曰:怒傷肝,悲勝怒;喜傷心,恐勝喜;思傷脾,怒勝思;憂傷肺,喜勝憂;恐傷腎,思勝恐。此五性之相制也。舉痛曰: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驚則氣亂,勞則氣耗,思則氣結。此五性之病機也。

本神曰:肝藏血,血舍魂,虛則恐,實則怒;脾藏營,營舍意,虛則四肢不用,五臟不安,實而腹脹,涇溲不利;心藏脈,脈舍神,虛則悲,實則笑不休;肺藏氣,氣舍魄,虛則鼻塞不利,少氣,實則喘喝,胸盈仰息;腎藏精,精舍志,虛則厥,實則脹。此五性之病之虛實也。

脾、肺、腎三臟,不言神病者,已具肝、心二臟之病之中,可推而知也。又曰:心怵惕思慮則傷神,神傷則恐懼自失,破䐃脫肉,毛悴色夭,死於冬;脾憂愁不解則傷意,意傷則悗亂,四肢不舉,毛悴色夭,死於春;肝悲哀動中則傷魂,魂傷則狂妄不精,不精則不敢正當人,陰縮而攣筋,兩脅骨不舉,毛悴色夭,死於秋;肺喜樂無極則傷魄,魄傷則狂,狂者意不存人,皮革焦,毛悴色夭,死於夏;腎盛怒不止則傷志,志傷則善忘其前言,腰脊不可以俯仰屈伸,毛悴色夭,死於長夏;恐懼而不解則傷精,精傷則骨酸痿厥,精時自下。故五臟主藏精者也,不可傷,傷則失守而陰虛,陰虛則無氣而死矣。

此五性之病因、病形與其死期也。經曰:死於秋、死之於冬,則治之不當用秋、冬之劑可知矣;經曰:死於春、死於夏,則治之不得用春、夏之劑可知矣。秋、冬之劑者,寒燥斂降之劑也;春、夏之劑者,溫熱升散之劑也。此治法之可以對觀而得也。

邪氣臟腑病形曰:愁憂恐懼則傷心;形寒寒飲則傷肺;有所墮墜,惡血留內,有所大怒,氣上而不下,積於脅下,則傷肝;有所擊僕,若醉入房,汗出當風,則傷脾;有所用力舉重,若入房過度,汗出浴水,則傷腎。經脈別論曰:夜行則喘出於腎,淫氣病肺;有所墮恐,喘出於肝,淫氣害脾;有所驚恐,喘出於肺,淫氣傷心;度水跌僕,喘出於腎與骨。當是之時,勇者氣行則已,怯者則著而為病也。

此又外之不節,以傷其內,孟子所謂蹶者,趨者是氣,而反動其心者也。凡察病機,惟鬼來克身,與子來泄氣,二者其勢最重。華佗曰:如心病入肝,是亦難治,子不合乘母之逆也。所謂思慮傷心,盛怒傷腎是也。又神病多徵於夢,《靈樞·淫邪發夢篇》,是其義也。

白話文:

氣血精神論

柔順的狀態,是動態的和諧。陽氣旺盛的人,大怒則會導致氣血逆亂,氣血分離,血液瘀滯於上,使人昏厥。若傷及筋脈,則如同難以承受。陰陽應象的道理是:暴怒傷陰,暴喜傷陽,厥氣上逆,氣血運行失常,喜怒無度,則生命之根本不穩固。所以《四氣調神大論》中的要義,所應避免的是違逆自然,而養生、成長、收斂、收藏,都必須依靠預防。

因此,陰陽應象的道理是:怒傷肝,悲能制怒;喜傷心,恐能制喜;思傷脾,怒能制思;憂傷肺,喜能制憂;恐傷腎,思能制恐。這是五臟情緒的相互制約關係。總而言之,怒則氣上逆,喜則氣緩散,悲則氣消沉,恐則氣下陷,驚則氣紊亂,勞則氣耗損,思則氣鬱結。這是五臟情緒的致病機理。

《靈樞·本神》篇說:肝藏血,血舍魂,肝虛則易恐懼,肝實則易發怒;脾藏營氣,營氣舍意,脾虛則四肢無力,五臟不安,脾實則腹脹,小便不利;心藏脈,脈舍神,心虛則易悲傷,心實則狂笑不止;肺藏氣,氣舍魄,肺虛則鼻塞不通,氣短,肺實則喘息,胸悶氣促;腎藏精,精舍志,腎虛則易厥冷,腎實則脹滿。這是五臟情緒虛實的病理。

脾、肺、腎三臟未提及神魂的疾病,是因為其病機已包含在肝、心二臟的病理之中,可以由此推知。此外,心神過度思慮則傷神,神傷則恐懼不安,身體消瘦,毛髮枯萎,面色憔悴,多死於冬季;脾過度憂愁則傷意,意傷則精神恍惚,四肢無力,毛髮枯萎,面色憔悴,多死於春季;肝過度悲哀則傷魂,魂傷則精神錯亂,行為失常,陰部收縮,筋脈攣縮,兩脅疼痛,毛髮枯萎,面色憔悴,多死於秋季;肺過度喜樂則傷魄,魄傷則狂躁,神志不清,皮膚乾燥,毛髮枯萎,面色憔悴,多死於夏季;腎過度盛怒則傷志,志傷則健忘,腰脊不能彎曲伸展,毛髮枯萎,面色憔悴,多死於長夏;過度恐懼則傷精,精傷則骨骼酸痛,肢體痿弱,精液遺洩。所以五臟主藏精氣,不可損傷,損傷則陰虛,陰虛則無氣而死。

這是五臟情緒致病的原因、病理表現及其死亡季節。經書上說:死於秋季、冬季,則治療時不可使用秋季、冬季的藥物,這是可以理解的;經書上說:死於春季、夏季,則治療時不可使用春季、夏季的藥物,這是可以理解的。秋季、冬季的藥物,是寒涼收斂的藥物;春季、夏季的藥物,是溫熱發散的藥物。這是治療方法可以相互參照而得到的結論。

邪氣侵犯臟腑的病理表現:愁憂恐懼傷心;形寒飲冷傷肺;跌打損傷,瘀血內停,大怒氣上逆,積於脅下傷肝;外力撞擊,或醉酒房事,汗出當風傷脾;用力過度,或房事過度,汗出遇冷水傷腎。《經脈別論》說:夜行則喘息發於腎,房事過度傷肺;跌倒受驚,喘息發於肝,房事過度傷脾;驚恐,喘息發於肺,房事過度傷心;落水跌倒,喘息發於腎與骨骼。此時,勇壯之人氣血運行正常則可痊癒,膽怯之人則會形成疾病。

這是外在不節制而損傷內臟,孟子所謂“蹶者趨者是氣,而反動其心者也”。凡是觀察病機,唯有外邪入侵和體內氣血虧虛兩種情況最為嚴重。華佗說:如果心病累及肝臟,也是難以治療的,這是因為子不應違背母的道理。所謂思慮傷心,盛怒傷腎也是如此。此外,神病多在夢中顯現,《靈樞·淫邪發夢篇》中已有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