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學海

《讀醫隨筆》~ 卷六 (4)

回本書目錄

卷六 (4)

1. 成而登天(上古天真)

成者,聖人之道成也。登天,即天位,為天子也。鼎湖之事,乃秦漢諸儒附會之談,古無是說,豈可援為註釋?且果上升矣,下文乃問於天師句,何以接得上?殊不知此即舜典乃命以位之義耳!

白話文:

“成者”,是指聖賢之道的成就。“登天”是指登上天位,成為天子。“鼎湖之事”,是指秦漢諸位附會的傳聞,古籍中沒有記載,難道可以依據這些傳聞來做註解嗎?而且,如果真的昇仙了,那麼下文的“問於天師”一句,又該如何連接呢?顯然,此處的“登天”是指“授予爵位”的隱喻。

2. 逆秋氣則太陰不收肺氣焦滿逆冬氣則少陰不藏腎氣獨沉

(四氣調神)

生氣通天論曰:肝為陽中之少陽,心為陽中之太陽,肺為陰中之少陰,腎為陰中之太陰,脾胃為至陰。此五臟陰陽本體之真氣也,與六經之三陰三陽,因人身左右前後之部位起義者,迥不侔矣。上文逆春氣少陽不生,逆夏氣太陽不長,則秋當作少陰,冬當作太陰,上下文義始貫。前人多忽略讀過。

白話文:

《生氣通天論》中提到:肝是陽中之少陽,心是陽中之太陽,肺是陰中之少陰,腎是陰中之太陰,脾胃是最陰的。這五臟的陰陽屬性是它們的本體真氣,與人體左右前後部位產生的六經三陰三陽完全不同。如果春季少陽之氣不生長,夏季太陽之氣不旺盛,那麼秋天應該出現少陰之氣,冬天應該出現太陰之氣。前人多數忽略了這個觀點。

3. 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於陰陽天地之間六合之內其氣九州九竅五臟十二節皆通乎天氣

(生氣通天),

自古,猶從來也。言從來所謂通天者,萬物生生之本,莫不本於陰陽。故天地之間,六合之內,其氣充塞九州,而人在氣中,其九竅、五臟、十二節,皆通乎天氣也。天氣,即陰陽也。王啟玄以「其氣九州九竅」為句,既嫌穿鑿,而吳鶴皋以「自古能天者生」為句,「之本本於陰陽」為句,無理特甚!

白話文:

自古以來,所謂「通天」,是指萬物生長繁衍的根本,都源於陰陽兩氣。所以,天和地之間,四方上下,其氣息充滿九州大地,而人體身處氣息之中,它的九竅、五臟、十二關節,都與天上的氣息相通。這個天上的氣息,就是陰陽兩氣。王啟玄把「九竅」當成一個句子,未免牽強附會。而吳鶴皋把「能天者生」和「之本本於陰陽」作為兩個句子,更是毫無道理。

4. 男子如蠱女子如怚

(《靈樞·熱病篇》)

怚者,阻之訛也。《甲乙經》引此作阻。《脈經》有肝中風者,令人嗜甘,如阻婦狀。是明明以阻為妊娠之稱矣。謂妊娠則經阻不下也。故妊娠之病曰惡阻,謂惡作劇於阻婦也。丹溪解為嘔惡以阻飲食者,謬矣。馬注徑作怚解。考字書無「怚」字,揣其注意,頗似「怛」字之義,穿鑿極矣。

張隱菴起而正之,宜也,惜未見《甲乙經》耳!又見《太素》作妲,尤非。

白話文:

「怚」是「阻」字的訛誤。《甲乙經》中引用的「怚」字就是「阻」的意思。《脈經》提到肝中風氣的人,會嗜好甜食,像懷孕婦女一樣。可見這裡明確將「阻」當作妊娠的代稱。妊娠時,經血會被阻住而不排出。所以妊娠的疾病稱為「惡阻」,意指對待懷孕婦女耍脾氣。丹溪解釋為因嘔吐而阻礙飲食,是錯誤的。馬氏注釋直接將「怚」解釋為「阻」。查考字書中沒有「怚」這個字,推測其意義很像「怛」字,穿鑿附會的程度已經到了極點。

5. 太陰臟搏者用心省真五脈氣少胃氣不平

用心省真,謂用心太過,省其真氣也。省,即損字,猶邪即斜字。思慮不節,則心之真陰為其所耗。心為十二官之主,而脾者孤臟,以灌四旁者也。主不明則十二官危,脾有病則五臟不安。《脈經》有曰:憂愁思慮傷於心者,其脈必弦。故太陰臟搏者,因用心以省其真,脾不能輸精於五臟,而五脈氣少,不能為胃行其津液,而胃氣不平也。氣少與不平,即氣不沖和,而脈弦之義也。

舊說未妥。

白話文:

過度用心,會消耗原本的精氣。省,就是減少的意思,就像邪和斜是同義字一樣。過度思考,會消耗心臟的陰氣。心臟是十二臟器的首領,脾臟是孤立的臟器,但能滋養其他四個臟器。首領不明智,十二臟器就會陷入危險,脾臟生病,五臟就會不安。《脈經》說:憂愁思慮傷心的人,脈搏一定會弦緊。因此,太陰臟位脈搏弦緊的人,是因為過度用心而消耗了精氣,導致脾臟無法輸精給五臟,五脈氣血不足,無法為胃運化津液,導致胃氣失調。氣血不足和失調,就是氣血不和,脈搏弦緊的原因。

6. 陰陽結斜多陰少陽曰石水少腹腫

陰陽結,為句,謂尺寸皆緊也。斜字,為句,謂脈形低昂,即多陰少陽,關前浮少,關後沉多也。《大奇論》所謂肝腎並沉,為石水是也。此陽虛陰結,後世所謂單腹脹者,故曰少腹腫也。前人每論單腹脹,未嘗指為即石水。注:石水者,亦未嘗言即單腹脹。蓋因不知是石水,故立單腹脹之名耳!石者,堅也,冷也。

白話文:

「陰陽結」,這是脈象的名稱,意思是脈搏的尺寸都緊繃。

「斜字」,也是脈象的名稱,意思是脈形低沉而高昂,也就是說陰脈多,陽脈少,關脈之前位置浮弱而少,關脈之後位置沉實而多。

《大奇論》中提到「肝腎並沉」,就是指有結石和水腫的脈象。

這種陽氣虛弱、陰氣凝結的脈象,後世稱為「單腹脹」,因此文中的「少腹腫」也是指這種情況。

過去醫家討論「單腹脹」,沒有直接指出就是結石和水腫。註解者認為,由於不知道這是結石和水腫的脈象,所以才另立「單腹脹」這個名詞。

「石」有堅硬和寒冷的意思。

7. 反仰其手

《脈經》有脈深伏不見,反仰其手乃得之之文。前人不知反仰之義,竟有解作覆手者,殊不可通。竅思此所謂伏,非真伏也,乃沉之極也。凡診脈,皆仰置其手;反仰,謂將腕高枕,而手掌反折垂下,於是筋脈為之牽引繃急而挺起矣,故沉者亦外見而可診也。

白話文:

《脈經》中記載,有些脈象深藏不見,需要把病人的手翻過來向上抬高,才診得出來。古代醫家不懂「反仰」的含義,有人錯誤地解釋為「覆手」,這是非常不通的。我認為這裡所說的「伏」,並非真的脈象藏得很深,而是一種脈象非常沉細的表現。診脈時,一般都是把病人的手心朝上放置;「反仰」是指將病人的手腕抬高,手掌朝下翻垂。這種姿勢會使筋脈被拉扯得更緊,從而挺起浮現,於是沉細的脈象也能表現出來,便於診斷。

8. 應天者動五歲而右遷應地者靜六期而環會

此數語,舊解皆未甚明晰,其實乃極淺之語。所謂應者,主三陰三陽之六氣言也。天地以干支言,非司天司地之謂也。應天者,謂六氣之合於天干也。如甲年起太陽,行至五年,必右遷一步,而始復起太陽,甲與太陽,不復相值也,故曰動;應地者,如子年起太陽,行至六年臨午,再六年而復臨子矣,其數有定,而無所參差也,故曰靜。天以六為節,地以五為制,周天氣者,六期為一備,終地紀者,五歲為一周。

白話文:

這幾句話,以前的解釋都不太清楚,其實是很淺顯易懂的。所謂的「應」,指的是主宰三陰三陽的六氣。天地用干支來表示,並不是指管理天空和管理土地的意思。「應天」是指六氣符合天干。例如,甲年開始是太陽當令,運行到第五年必定往右移動一步,接著才重新開始太陽當令。甲和太陽不再相值,所以說是「動」。「應地」是指,例如子年開始是太陽當令,運行到第六年到達午位,再過六年又回到子位。這些數字都有規律,不會有偏差,所以說是「靜」。天以六為間隔,地以五為規律。完整運行天氣需要六個時期,完整運行地紀需要五年。

此謂天以地之六為節,地以天之五為制,互相節制,而不得相值。地周於天,六期乃備,天終於地,五歲已周。二語乃明其不相值也。不相值而相生相制,變化其中矣。故五六相合,而七百二十氣為一紀,凡三十歲;千四百四十氣,凡六十歲,而為一周,不及太過,斯皆見矣。君火以明,相火以位,張景岳解得最好。

二句亦無深義,只以明六氣所以有二火之義也。

白話文:

這是說天把地的周長六等分為時間標準,地把天的周長五等分為規律,兩者互相制約,不能對齊。地圍繞著天運行,六個階段才完成,天繞著地運行,五個年頭就完成。這兩句話說明天與地不同步。不同步但又相互生長和制約,變化就發生在其中了。所以天地相合,七百二十個氣候週期形成一個紀,共三十年;一千四百四十個氣候週期,共六十年,是一個周,沒有超過或不足,這些都是顯而易見的。君火主宰光明,相火確定地位,張景嶽理解得最好。

9. 數動一代者病在陽之脈也泄及便膿血

(諸過者切之,澀者陽氣有餘也,為身熱、無汗;滑者陰氣有餘也,為多汗、身寒)

白話文:

(各種脈象過於緊張的,表示陽氣過剩,會出現身體發熱、不出汗;脈象滑利的,表示陰氣過剩,會出現多汗、身體怕冷)

前人多以此三句連續,殊覺脈證不相屬,而下文諸過者,亦嫌突起而無著也。予以上二句為一段,以下五字連下文「諸過者」讀,屬下滑澀寒熱為義。其義即《通評虛實論》所謂腸澼下膿血白沫者,身熱則死,寒則生;脈澀則死,滑則生之義也。上二句前人亦未剖析透徹。夫氣之動於臟也,如弓弩之發。

白話文:

以前的醫家多將這三句話連續解讀,但這樣一來脈象和證候之間就顯得沒有聯繫,而且下文提到的「諸過者」,也顯得突然冒出,沒有根據。我認為應該將上兩句作為一段,把下面的五個字連同下文的「諸過者」一起讀,它們的意思是腸道黏滑、寒熱。它的含義與《通評虛實論》中所說的「腸道腐爛流出膿血白沫,身熱則死,身寒則活;脈象黏澀則死,脈象順滑則活」的意思相同。前人對上兩句的解釋也不夠透徹。氣在臟腑中運動,就像弓弩射箭一樣。

若里脈有病,則氣初發之處,即為之陰滯,而脈之應指必軟弱矣。今其脈迫促而數,搏滑而動,是其氣已湧至於表,因表脈有阻而不得暢達,故有此鬱勃之象,而僅偶間一至軟弱而代也。數音促,不音索,舊讀去聲者誤。代之本義為弱,詳《平人氣象論》,後人專釋為止,是不讀《內經》之過也。

白話文:

如果裡面的脈絡有問題,那麼氣息剛剛發作的地方,就會導致氣息停滯不暢,脈搏觸診起來就會很虛弱。而患者現在脈搏跳動快且急促,感覺滑動有力,說明氣息已經湧動到體表了。因為體表的脈絡受阻,氣息不能順暢通過,所以才會出現這種氣息鬱結的現象,只有偶爾才會有一次脈搏虛弱代替的現象。脈搏跳動快而促,不應該是脈搏搏動虛弱的意思,以前用去聲來讀的人是錯誤的。代替這個詞原本的意思是虛弱,詳細內容可以參照《平人氣象論》,後世的人專門將其解釋為停止的意思,這是因為沒有讀過《內經》造成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