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學海

《讀醫隨筆》~ 卷二下 (10)

回本書目錄

卷二下 (10)

1. 短脈余義

《脈簡補義》敘短脈詳矣,然猶有未暢也。凡脈形短縮,不能上寸者,有氣虛與氣鬱之辨。察其關之前半部緊而有力,似欲上鼓而不得者,是氣鬱也,必有實邪,察其風寒痰飲,分表裡治之。若軟散無力,無上鼓之勢者,是氣虛也。其虛又有肺、脾、腎之辨。脾、肺氣虛者,關後脈平;腎氣虛者,尺中必陷而起伏小也。

至於厥厥累累,如豆如珠,亦短脈也,必形堅有力,乃為陰陽邪正之相搏;若漉漉欲脫,駛而無力,氣衰不續也,關後尺中見之,尤為氣脫無根之兆。

白話文:

短脈余義

《脈簡補義》對短脈的描述已經很詳盡了,但仍有一些地方不夠明晰。凡是脈搏短而縮小,不能到達寸關尺部位上寸位置的,可以分為氣虛和氣鬱兩種情況。觀察關脈前半部是否緊而有力,好像想要向上鼓起卻無法鼓起,這是氣鬱,必定有實邪存在,要仔細辨別是風寒、痰飲等邪氣,再根據是表證還是裡證來治療。如果脈搏軟弱無力,沒有向上鼓起的趨勢,這是氣虛。氣虛又可以分為肺氣虛、脾氣虛和腎氣虛。脾、肺氣虛的患者,關脈之後的脈象會平緩;腎氣虛的患者,尺脈中段必定凹陷,而且起伏較小。

至於脈象細小而數,像豆子或珠子一樣的,也是短脈,但這種脈象必定堅實有力,是陰陽邪正相互搏鬥的表現;如果脈象像要脫落一樣,快速而無力,這是氣衰接續不上,在關脈之後和尺脈中段都能觀察到這種脈象,更是氣血衰竭、失去根本的徵兆。

2. 已死有脈復生無脈

常有死後一日半日,氣口脈猶動者,此惟富貴人多有之。其故由於平日頤養豐厚,所謂取精多用物宏,魂氣深固難散;或病中多服人參,攝其無根虛陽,結於胸中,不得遽散也。故少年急病,及強死之人,有半日身溫者,亦以生氣未盡也。更有死後暫復回生者,身涼無脈,神氣清明,言談娓娓,曲盡情理,反勝平日,此遊魂為變,亦惟少年屈死,及志奢未遂者有之。此皆無關於診治,而不可不知其理。

白話文:

有些人死後半天或一天,氣息和脈搏仍然跳動,這多見於富貴之人。原因是他們平日生活優渥,攝取的精氣充足,所用的物質也豐富,因此魂魄之氣深厚穩固,不易散去;或者生病時服用大量人參,攝取了沒有根基的虛浮陽氣,停留在胸中,不易消散。所以年輕人因急病而死,或死時身體強壯的人,死後半日身體仍溫熱,也是因為生氣尚未完全散盡。還有些人死後暫時復活,但身體冰冷、脈搏全無,神態卻清醒,說話清晰流暢,言辭合情合理,甚至比平日更勝一籌,這是遊魂作祟的現象,多見於年輕人含冤而死,或志向未遂者。這些情況都與診治無關,但了解其道理卻很重要。

3. 胎怪脈鬼胎脈

胎脈變幻最多,《脈經》總以陰陽噓吸停勻為主。乃近嘗診有細弱而兩旁渙散有暈,一息五至以上,來盛去衰,僅以浮中之候,重按即空,細審舉按之間,指下微見滑疾,全似血虛氣燥之脈。此血虛有熱之婦,一二月之孕多見之。若專據脈,不知為孕也,亦必以甘酸之劑養之,方保不墮。

鬼胎脈,曾診一人,其尺部沉細而駛,指下似滑,短居關後,不能上寸,三部脈俱不揚,起伏甚小。診於八九月之期,僅似初孕二三月者,別無奇怪之處,氣血不促之婦,多有此脈。當時殊不知為鬼胎也,其後屢次腹痛欲產,而腹漸消索矣,亦無他病。

王漢皋謂:有始孕不及十日半月,其人狂厥欲死,但時發時止,發如病危,止即如常,即須防是有孕,而未明言,所以致此之故也。歷驗所診始孕,怪脈、怪證甚夥。其證或極寒內慄,或極熱如焚,或氣短欲絕,或汗出不止,或遍身發斑,或腹痛如撮。其脈或一部不見,或一部堅搏,或忽來忽止,形如雀啄,或時大時小,早晚不定。

推原其故,皆因受胎之頃,或正值勞倦,或正值醉飽,正值飢渴,或正值風涼,正值暑熱,或正值驚恐,或正值憂慮,或正值忿怒,或素體血虛,經後肝燥,津液未回而即孕,或睡未足而驚醒,血未歸心。此皆正氣未復,而即受胎,諸氣即挾之而入胎矣。胞脈絡心,其氣相感,故見諸脈證也。

私胎多有此象,以其神明不定也。二三月後,邪氣漸散,正氣漸復,即不見矣。亦有必須以藥調之者,否則有傷墮之虞也。

白話文:

胎怪脈與鬼胎脈

胎兒的脈象變化最多,《脈經》總是以陰陽呼吸的勻停為主要判斷標準。但最近診斷時,發現一種脈象細弱,兩旁散亂模糊,一呼吸五次以上,來勢盛,去勢衰,只在浮脈的部位略微感覺到,用力按壓就感覺不到,仔細診察按壓之間,指下略微感覺到滑利,整體類似血虛氣燥的脈象。這種脈象多見於血虛有熱的婦女懷孕一兩個月的情況。如果只根據脈象判斷,不知道是懷孕,也必須用甘酸類的藥物調養,才能保住胎兒。

鬼胎脈,曾診治過一人,她的尺脈沉細而快速,指下感覺滑利,脈搏短暫停留在關脈之後,不能上達寸關,三部脈象都不明顯,起伏很小。診斷時懷孕八九個月,脈象卻只像懷孕二三個月,沒有其他異常之處,氣血不虛的婦女也可能出現這種脈象。當時並不知道是鬼胎,後來多次腹痛欲產,腹部卻逐漸消瘦,也沒有其他疾病。

王漢皋說:有些婦女懷孕不到十天半個月,就出現狂躁昏厥,幾乎要死,但發作時斷時續,發作時像病危,停止時又像平常人一樣,就需要考慮是否懷孕,而尚未明確告知,所以才會導致這種情況。根據經驗,剛懷孕時的怪脈、怪症很多。症狀可能是極度寒冷內寒發抖,或是極度燥熱如火焚燒,或是氣短欲絕,或是汗出不止,或是全身起斑,或是腹痛如絞。脈象可能一部位消失,或一部位堅實有力,或忽來忽去,像雀鳥啄食一樣,或時大時小,早晚不定。

追究其原因,都是因為受孕的時機,正值勞累、醉飽、飢渴、風寒、暑熱、驚恐、憂慮、憤怒,或體質本來就血虛,經期後肝臟乾燥,津液尚未恢復就懷孕了,或是睡眠不足被驚醒,血液尚未回歸心臟。這些情況都是正氣尚未恢復就受孕了,所以各種邪氣就隨著進入胎中。胎兒的經脈與心臟相連,氣息相互影響,所以會在脈象和症狀上表現出來。

私胎(指不正當關係懷孕)多有這種情況,因為其神明不定。懷孕二三月後,邪氣逐漸散去,正氣逐漸恢復,這種情況就會消失。但也有些情況需要用藥物調理,否則有流產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