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學海

《讀醫隨筆》~ 卷五 (4)

回本書目錄

卷五 (4)

1. 娑羅果

近有以娑羅果治心胃痛甚效。其形如慄,外有粗皮,故俗或名天師慄。此物來自西域,古方少用,本草不載,惟近人趙恕軒《本草綱目拾遺》載之,亦僅言治胃痛心疾而已。嗣讀《肘後方》藥子一物方,所言形象、製法、主治,一一皆與娑羅果合,且言婆羅門,胡名那疏樹子,是字音正相近矣。

白話文:

最近有人用娑羅果治療心胃疼痛,效果非常好。它的形狀像栗子,外面有一層粗糙的皮,因此民間也稱之為天師慄。這種東西來自西域,古方很少使用,本草中沒有記載,只有近代人趙恕軒的《本草綱目拾遺》提到,但只說可以治療胃痛心病。後來讀《肘後方》,其中有一種藥材叫做藥子,其形狀、製法和主治,都與娑羅果一致,書中還提到,梵語叫做婆羅門,胡語叫做那疏樹子,這個字音很接近。

其主治於心腹痛外,更治宿食不消,癰疽疔腫,毒箭蛇螫、射工諸毒入腹,難產及惡露不止、不下,帶下,齲齒各證,外敷內服,均無不效。中國謂之藥子,去外粗皮,取中仁,研細末用。《千金方》第九卷,治瘟疫,以藥子二枚,研末,水服。是皆前人之所未考也。娑羅樹,今京都西山臥佛寺有之。

白話文:

除了治療心腹痛外,還能治療食物滯留不消、癰瘡、疔腫、毒箭、蛇咬、射箭等各種毒素進入腹中、難產及惡露不止、不下、帶下、齲齒等疾病,外敷內服,都非常有效。中國人稱之為藥子,去掉外層粗皮,取中間的仁,研磨成細末使用。《千金方》第九卷中治療瘟疫時,使用藥子兩枚,研磨成末,用水服下。這些都是前人沒有探討過的。娑羅樹,現在京都西山臥佛寺有。

2. 小柴胡非治瘧正方

世莫不以柴胡為治瘧正藥者,以小柴胡湯能治寒熱往來之證也。予嘗深思此方,乃治寒熱往來之方,非治瘧之正方也。《金匱》以此方去半夏,加栝蔞,以治瘧發而渴者。又曰:亦治勞瘧。其大旨可見矣。蓋瘧之正病,乃寒濕傷於太陽,暑熱傷於太陰,二氣交爭於脊膂膜原之間而發也,其治宜九味羌活加味。

白話文:

世人都把柴胡湯作為治療瘧疾的主要藥方,因為小柴胡湯可以治療寒熱交替的症狀。我曾經深入思考這個藥方,它主要用於治療寒熱交替,而不是專門治療瘧疾。《金匱要略》中提到這個藥方去掉半夏,加入栝蔞,來治療瘧疾發作並且口渴的情況。又說:它也可以治療勞力日久引起的瘧疾。由此可見其主要治療目的。實際上,瘧疾的根本病因,是寒濕之邪損傷陽氣,暑熱之邪損傷陰氣,這兩種邪氣在脊髓和脊椎內的膜原部位相互交爭而發病。治療應該選用九味羌活湯加味。

又有癉瘧,經謂陰氣獨絕,陽氣孤行,此暑盛於內,微寒束於外,津液耗竭而作也,治宜白虎湯加味。二者一寒一熱,皆邪盛之正瘧也。小柴胡方中藥味,是滋榮以舉衛,必榮氣不足,衛氣內陷,榮衛不和,寒熱往來之虛證,始得用之。人參、甘草、黃芩,以益榮清熱;柴胡、半夏,以提衛出榮;薑、棗以兩和之。

白話文:

還有一種瘧疾,醫書上說這是因為陰氣消失,陽氣獨自運轉,所以暑熱盛行於體內,微寒包圍於體外,津液耗盡而發生的。治療時應該使用白虎湯加減。這兩種瘧疾,一種寒證,一種熱證,都是邪氣過盛導致的正瘧。小柴胡湯中的藥物成分,是滋養身體以提升衛氣,必須是榮氣不足,衛氣向內陷入,導致榮衛不和,出現寒熱往來的虛證,才能使用。人參、甘草、黃芩可以增強榮氣、清熱;柴胡、半夏可以提升衛氣、幫助榮氣發揮作用;薑、棗可以調和陰陽。

故人之勞倦傷氣,中氣內陷,津液耗竭,衛氣滯於榮分而不得達者,得之其效如神,故曰治勞瘧也。若近日正瘧,皆是寒濕下受,隨太陽之經,上入脊膂,內犯心包,暑氣上受,入太陰之臟,而內伏膜原,外再新感微寒,暑氣益下,寒氣益上,遂交爭而病作矣。小柴胡慮其助寒,不可用也;若用於癉瘧,又嫌其助燥矣。

白話文:

過去古人過度勞累、損傷元氣,導致內氣衰弱、津液耗竭,衛氣滯留在榮分(血脈)而無法通達,這時如果用這個方劑來治療,效果立竿見影,因此稱之為「治勞瘧」。

如果是最近發作的瘧疾,通常是寒濕邪氣從外面入侵,沿著太陽經脈上行進入脊椎和脊髓,內侵心包。而暑熱之氣也從外面入侵,進入太陰(脾)藏象,並潛伏在胸腹之間。如果此時再次受到寒涼刺激,暑氣就會往下走,寒氣就會往上走,兩者相互交爭,就會發病。而小柴胡湯因為會加重寒氣,所以不能使用;如果用於治療間日瘧,又會有加重燥邪之嫌。

近有見柴胡無效,或病轉增劇,不得其故,妄謂用之太早,引邪入里;又謂升散太過,有傷正氣,皆未得柴胡之性者也。《神農本經》柴胡功用,等於大黃,是清解之品,其疏散之力甚微,性情當在秦艽、桔梗之間,能泄肝中逆氣,清膽中熱氣濁氣。自唐以前,無用柴胡作散劑者,宋以後乃升、柴並稱矣。

傷寒邪至少陽,是大氣橫結而漸化熱矣,故以此兼開兼降之劑緩疏之,豈發散之謂耶?

白話文:

最近看到使用柴胡無效,或病情反而加重的情況,不知其原因,有人胡亂推測是用得太早,把邪氣引到了體內深處;也有人說升散藥力太過,損傷了正氣,這些說法都是不理解柴胡特性的。

根據《神農本草經》記載,柴胡的功效與大黃相等,都是清熱解毒的藥物,其疏散之力很弱,性質介於秦艽和桔梗之間,能疏瀉肝中的逆氣,清解膽中的熱氣和濁氣。

在唐朝之前,沒有人用柴胡作升散藥方,到了宋朝以後,升麻和柴胡才被並稱為升柴類藥物。

3. 仲景方當分四派

昔人謂仲景傷寒方分三大綱:曰桂枝,曰麻黃,曰青龍是也。然此三方,皆隸太陽,何得以該全書之旨耶?竊嘗反復《傷寒》一部,其方當分四派:桂枝、麻黃、葛根、青龍、細辛為一派,是發表之法也;理中、四逆、白通、真武為一派,是溫里之法也;柴胡、瀉心、白虎、梔鼓為一派,是清氣分無形虛熱之法也;承氣、陷胸、抵當、化瘀為一派,是攻血分有形實邪之法也。

白話文:

古人說仲景的《傷寒論》方劑分為三大綱領:桂枝、麻黃、青龍。但是這三方都屬於太陽病,怎麼能概括全書的主旨呢?我仔細研究《傷寒論》,認為方劑可以分為四大流派:

  1. 桂枝、麻黃、葛根、青龍、細辛:發表之法。

  2. 理中、四逆、白通、真武:溫裏之法。

  3. 柴胡、瀉心、白虎、梔鼓:清氣分無形虛熱之法。

  4. 承氣、陷胸、抵當、化瘀:攻血分有形實邪之法。

其中參伍錯綜,發表之劑,有兼溫中,有兼清氣,有兼攻血;清裡之劑,有兼攻血,有兼發表,更有夾有溫里者。變化無方,萬法具備。故學者但熟讀《傷寒》、《金匱》方而深思之,有得於心,如自己出,自能動中規矩,肆應無窮矣。

白話文:

在用藥中,藥物之間相互作用,各有不同。發表的藥方,有的兼顧溫中,有的兼顧清氣,有的兼顧攻血;清裡的藥方,有的兼顧攻血,有的兼顧發表,甚至有的還兼顧溫裏。藥物的運用千變萬化,無窮無盡,各種方法應有盡有。因此,醫學家只需要熟讀《傷寒》、《金匱》方的內容,深入思考,把這些內容牢記在心中,如同是自己的心得體會,就能靈活運用,應對無窮的病症變化。

4. 阿片體性

阿片味苦性斂,苦屬火而燥,走骨走血,斂屬金而急,行肺行膚,清中含濁,能束人之氣,縮人之血。氣初得束則勢激而鼓動有力,血初得縮則脈松而周運無滯,筋節亦借其束力、縮力,頓覺堅強,故為之神清氣爽而體健也。其能止痛,亦以其能束氣而縮血故也。其性陰險,中有所伏。

白話文:

阿片味道苦、性質收斂,苦味屬火,具有乾燥的特性,能作用於骨骼和血液;收斂屬金,具有急迫的特性,能作用於肺部和皮膚,清澈之中隱含著渾濁,能夠收束人的氣,收縮人的血。氣一開始得到收束,勢頭就會激發,鼓動有力;血一開始得到收縮,脈絡就會鬆弛,周而復始地運行沒有阻滯,筋骨也會借用阿片收束、收縮的力量,頓時感覺強健,所以會感到精神爽朗、身體健康。阿片之所以能止痛,也是因為它能收束氣,收縮血的緣故。它的性質陰險,其中潛藏著難以捉摸的東西。

其毒力能變化人之血性,使血脈骨髓臟腑之中,化生一種怪氣,其形如蟲,能使人之性情俱變。蓋性情隨氣血而變者也,蟲即血中之靈氣也,氣血久束久縮,反被困而乏生機,故日久則氣短而音粗,血變而色壞,其常苦燥結者,以血氣之勢力,為煙力所束縮不得宣發,而內積也。

白話文:

這種毒藥能改變人的血氣性質,導致血脈骨髓和臟腑中生成一種怪異之氣。這種怪氣形狀像蟲,可以使人的性情發生巨大變化。因為性情是由氣血所影響而改變的,蟲子就是血中精華之氣的化身。氣血長期受阻受縮,反倒被困住而缺乏生機,因此時間一長,就會氣短聲音變粗,血氣變化而膚色變差。那些經常煩渴便祕的人,是因為血氣的力量被毒藥的威力束縛收縮,無法疏通宣發,而導致內部積滯。

脫癮則氣馳而汗出,血散而身寒,筋骨亦為之緩縱而不收,甚至喘咳不止者,以氣血慣受束縮,一經鬆懈,遂渙散頹唐,無以溫里而衛表也。治之必用苦燥斂急之品,合行血固氣之品,並能搜入骨脈深隱之處,抉其伏氣,使其伏氣遂漸外泄,正氣日漸內充,吐故納新,漸復常度,乃真斷癮也。常須謹慎,稍有忽略,即易生病,而癮象復見矣。

若氣血本虛,癮又深久,更難斷戒,是終身之苦也。

白話文:

戒除毒癮後,氣息會逸散導致出汗,血液散佈導致身體發冷,筋骨也會變得鬆弛散漫而不收束。甚至有喘咳不止的症狀,這是因為氣血平時受到約束,一旦鬆懈,就會渙散萎靡,無法溫暖內臟和保護體表。治療時,必須使用苦燥收斂急性的藥物,並結合行血固氣的藥物。這些藥物可以深入骨脈深處,找出潛伏的毒氣,讓它們逐漸外泄。正氣會逐漸充盈,吐故納新,逐漸恢復正常狀態,這纔是真正的戒斷毒癮。平時需要謹慎小心,稍有疏忽,就容易生病,毒癮的徵兆也會再次出現。

5. 當歸

當歸,辛甘,香膻,大溫,入肝,通行氣血,開結散郁,壯肝膽陽氣,化血脈寒痹。凡寒濕凝滯,筋骨疼痛、拘急,不能得汗者,以此溫通之。性雖能潤,而血分虛燥、肝胃火沖、暈眩、嘔吐、多汗者忌與,以其溫升開散也。秦產甘潤,川產辛劣。亦能通督脈,達巔頂,以升陽氣而闢陰邪鬼魅。

白話文:

當歸,帶有辛辣、甘甜、芳香四溢的味道,性溫,歸肝經,有疏通氣血、化解鬱結、增強肝膽陽氣、溫補血脈寒痹的作用。凡是因寒濕凝結導致的筋骨疼痛、拘緊、不能發汗的情況,可以用當歸溫通調理。

雖然當歸具有滋潤作用,但對於氣血虛燥、肝胃火旺、眩暈、嘔吐、多汗的人來說,不宜服用,因為當歸性溫升開散。秦產當歸甘潤,川產當歸辛辣品質較差。當歸還能疏通督脈,通達頭頂,起到升陽氣、驅除陰邪鬼魅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