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學海

《讀醫隨筆》~ 卷二上 (2)

回本書目錄

卷二上 (2)

1. 三陰三陽名義二

如中於項,則下太陽,太陽分野,為邪所擁,則此分野中正氣困矣;正氣困,則不能與脈中之氣升降遲速相應,邪雖未入脈中,而脈中之正氣已為所累矣,故周身上下,皆獨見太陽證也。累之日久,則裡氣亦虛,邪乃乘虛而內侵矣。總之,邪在分野,見證只在軀殼之外;邪入經脈,見證必及臟腑之中。

其有未入經脈而遽見里證者,必是邪氣直中三焦也;直中三焦,則其入臟腑也亦易矣。三焦者,內之分野也;三陰三陽者,外之分野也。分野者,衛之部也;經脈者,榮之道也。

白話文:

如果病邪侵犯頸項,則屬於下太陽經的病變。下太陽經是太陽經的分支區域,如果被邪氣佔據,則此區域的正氣就會受困。正氣受困,就無法與經脈中的氣血升降運行協調配合,即使邪氣尚未入侵經脈,但經脈中的正氣已經受到影響,所以全身都會出現太陽經的病症。時間一長,臟腑的氣血也會虛弱,邪氣就會乘虛而入。總而言之,邪氣停留在經絡分支區域,症狀只會表現在身體表面;邪氣侵入經脈,症狀則必定會影響到臟腑。

有些情況下,邪氣尚未侵入經脈卻出現臟腑病症,那是因為邪氣直接侵犯三焦。邪氣直接侵犯三焦,就很容易侵入臟腑。三焦是內在的經絡分支區域;三陰三陽是外在的經絡分支區域。經絡分支區域是衛氣運行的區域;經脈是營氣運行的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