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學海
《讀醫隨筆》~ 卷一 (29)
卷一 (29)
1. 虛實補瀉論
若陰虛,若陽虛,或中風,或中暑,乃至瀉利、滯下、胎前、產後,疔腫、癰疽、痘瘡,痧疹、驚疳,靡不以保護胃氣、補養脾氣為先,務本所當急也。故益陰宜遠苦寒,益陽宜防增氣,祛風勿過燥散,消暑毋輕下通,瀉利勿加消導,滯下之忌芒硝、巴豆、牽牛,胎前泄瀉之忌當歸,產後寒熱之忌黃連、梔子,疔腫癰疽之未潰忌當歸,痘疹之不可妄下。其他內外諸病應投藥物之中,凡與胃氣相違者,概勿施用。
夫治實者,急去其邪;治虛者,治專於補。其顧胃氣,人所易知也,獨此邪盛正虛,攻補兩難之際,只有力保胃氣,加以攻邪,戰守具備,敵乃可克。昔人謂孕婦患病,統以四物,加對治之藥。此固不足為訓,然其意可師,推而行之,保胃氣以攻邪,其理正如是也。
白話文:
虛實補瀉論
無論是陰虛、陽虛,還是中風、中暑,甚至瀉痢、便祕、孕期、產後,以及疔瘡、癰疽、痘瘡、麻疹、驚癇等疾病,都必須優先保護胃氣、滋養脾氣,這是治病的根本和急務。因此,滋陰要避免過於苦寒,益陽要防止過度溫燥,祛風不能過於燥散,消暑不能輕易使用瀉下通便的藥物,瀉痢不要再加用消導藥物,便祕忌用芒硝、巴豆、牽牛子;孕期腹瀉忌用當歸;產後寒熱忌用黃連、梔子;疔瘡癰疽未潰忌用當歸;痘疹不能亂用瀉下藥。其他內外各種疾病,在用藥時,凡是與胃氣相違背的,都不要使用。
治療實證,要迅速去除病邪;治療虛證,則專注於補益。保護胃氣的重要性,人人皆知,只是在邪盛正虛、攻補兩難的情況下,更要全力保護胃氣,同時再攻邪,這樣才能做到攻守兼備,最終戰勝疾病。古人說,孕婦生病,一律用四物湯加其他對症的藥物。雖然這種方法並非放諸四海皆準,但其精神值得借鑒,推而廣之,就是通過保護胃氣來攻邪,道理是一樣的。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