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醫隨筆》~ 卷一 (15)
卷一 (15)
1. 承製生化論
天地一傾軋之宇也,陰陽一摩蕩之氣也,五行一倚伏之數也,萬物一推移之象也,四時一更代之紀也。此之謂日新,此之謂不息。不制則不生,不勝則不復,而天地之機息矣,人物之類滅矣。
其機不激則不動,不動則鈍而不靈,而陰陽五行積於無用之地矣,天地萬物有不摧裂破壞者乎?《內經·六微旨大論》曰:相火之下,水氣承之;水位之下,土氣承之;土位之下,風氣承之;風位之下,金氣承之;金位之下,火氣承之;君火之下,陰精承之。亢則害,承乃制,制則生化,外列盛衰,害則敗亂,生化大病。
夫曰下曰承云者,此以六氣之步言,其措詞不得不如此。若推究萬物之體,則所謂下者,非本體之外,別有所為下也,乃本體之中,自有此氣渾於無間者也。所謂承者,非從其外而附之,乃具其中而存之者也。何者?天下無一物不備五行,四時無一刻不備五行之氣,但有多寡之數,盛衰之宜。
一或運行有差,則勝者亢,而不勝者害矣。其所以不終於害者,以有制之者也。其制也,非制於既亢之後也。火承以水,則火自有所涵而不越;水承以土,則水自有所防而不濫;土承以木,則土自有所動而不郁;木承以金,則木自有所裁而不橫;金承以火,則金自有所成而不頑。承者,隱制於未然,斯不待其亢而害,消於不覺矣。
至於制之云者,世皆以為抑其生之過,而不知制者,正以助其生之機也。木得金制,則不致橫溢而力專於火矣;火得水制,則不致渙散而精聚於土矣。此言生也。木亢不成火,以其濕也,得金制之,則木燥而火成矣;火亢不成土,以其燥也,得水制之,則火濕而土成矣。此言化也。
制也者,萬物之所以成始而成終也,既防亢害之後,而又開生化之先,其諸乾坤合闢陰陽不測之妙乎!明斯義也,其於病氣勝復倚伏之機,治法氣味合和之道,豁然貫通矣乎!謹採先哲之名談,一得之管見,有關於運氣之旨,病機之變,治法之要者,條列於下,以備觀覽焉。
夫以四時、五行、運氣之變也,,其機甚微。亢之害也,木亢則土害,土害則水肆而火熄,土愈失發生之源矣;火亢則金害,金害則木橫而土微,金愈乏資生之本矣。土、金、水仿此。此亢之害,害乃於他者也。亦有亢之害,害反及於身者。史載之曰:經言,天火下臨,則肺金上從,白起金用,而草乃眚;燥氣下臨,則肝氣上從,蒼起木用,而土乃眚。以常所勝論之,則火至而肺病,金至而肝病。
今也天火下臨,則金以從天之氣,而白乃用,故病反生於肝;天金下臨,則木以從天之氣,而蒼乃用,故病反生於脾。舉此類推,則厥陰司天,脾氣上從,而水斯眚;太陽司天,心氣上從,而金斯眚;太陰司天,腎氣上從,而火斯眚。皆可知矣。此天度之尊,獨異於他。經言:天能制色,以其能制勝己,而使不為害。
白話文:
承製生化論
天地間萬物運行的規律,是陰陽互相衝擊的氣息,是五行相互依存的數量變化,是萬物不斷推移的景象,是四季更迭的循環規律。這就是所謂的日新月異,生生不息。無法調控則無法產生,無法克制則無法恢復,天地間的生機便會停止,人世間的萬物也會消亡。
事物運行的機制不激發則不動,不動則遲鈍而不靈活,陰陽五行便會積累於無用之地。天地萬物豈有不崩潰毀壞的時候?《內經·六微旨大論》說:心火之下,水氣承載它;水位之下,土氣承載它;土位之下,木氣承載它;木位之下,金氣承載它;金位之下,火氣承載它;君火之下,陰精承載它。亢盛則有害,承載則能制約,制約則能生化,外在表現為盛衰,有害則導致敗亂,生化則會導致大病。
所謂「下」和「承」的說法,是以六氣的運行順序來說的,措辭不得不如此。如果推究萬物本體,所謂的「下」,並不是指本體之外另有所謂的「下」,而是指本體之中,自有這種氣機渾然一體,無間斷地存在。所謂「承」,並不是指從外部附著上去,而是指內在具備並存在著。為什麼呢?天下沒有任何一物不具備五行之性,四季沒有任何一刻不具備五行之氣,只是數量多少、盛衰不同而已。
一旦運行有所偏差,則旺盛者亢盛,而被克制者則受損害。之所以不至於最終走向毀滅,是因為有制約它的因素。這種制約,並不是在亢盛之後才進行制約。水承載火,則火自然有所收斂而不至於過度;土承載水,則水自然有所制約而不至於氾濫;木承載土,則土自然有所疏通而不至於壅塞;金承載木,則木自然有所約束而不至於橫生;火承載金,則金自然有所熔鍊而不至於僵硬。承載,是隱蔽地制約於未然,因此不待其亢盛而造成危害,消弭於無形之中。
至於制約,世人多以為是壓抑其生長過度,卻不知道制約正是幫助其生長機制。木得金的制約,則不至於過度繁茂而力量專注於火;火得水的制約,則不至於渙散而精華凝聚於土。這是說的生長。木亢盛不能化為火,是因為它濕潤,得金的制約,則木乾燥而火得以生成;火亢盛不能化為土,是因為它乾燥,得水的制約,則火濕潤而土得以生成。這是說的化生。
制約,是萬物得以開始和結束的原因,它既能防範亢盛的危害,又能開啟生化之機,其奧妙豈非乾坤合一、陰陽莫測?明白了這個道理,對於病邪盛衰、陰陽消長之機,以及治療方法、藥物配伍之道,就會豁然貫通。謹以此採納前賢的精闢論述,略陳個人淺見,關於運氣之理、病機之變、治法之要者,條列於下,以供參考。
以四季、五行、運氣的變化而言,其機理十分微妙。亢盛的危害是,木亢盛則土受損,土受損則水氾濫而火熄滅,土更加失去生機之源;火亢盛則金受損,金受損則木橫生而土衰弱,金更加缺乏生長之本。土、金、水也如此。這是亢盛的危害,危害在於其他方面。也有亢盛的危害,反過來危害自身。史書記載說:《內經》說,天火下降,則肺金上升,白色屬金,而草木受損;燥氣下降,則肝氣上升,青色屬木,而土受損。根據常理所勝的理論,則火盛而肺病,金盛而肝病。
如今天火下降,則金氣隨天之氣而上升,白色為金所用,所以疾病反而生於肝;天金下降,則木氣隨天之氣而上升,青色為木所用,所以疾病反而生於脾。以此類推,則厥陰主事時,脾氣上升,而水受損;太陽主事時,心氣上升,而金受損;太陰主事時,腎氣上升,而火受損。這些都是可以知道的。這是天道至高無上,不同於其他。經書上說:天能制約顏色,是因為它能制約勝過自己的,而使其不至於造成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