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醫隨筆》~ 卷一 (14)
卷一 (14)
1. 升降出入論
及其生也,則上為日所攝,下為地所吸,中為風所鼓盪,而日長日壯矣。及其衰也,攝之久而氣漸上脫矣,吸之久而氣漸下脫矣,鼓盪之久而氣漸外散矣,故為老為已也。大抵三氣之中,惟地之吸力最強,故人死則體重,以本體不能自主,全為地所吸也。又人死,其屍不可見日,恐復為日氣所提攝而屍走也。
生人不可與屍騎牛臨面,生人身有吸力,恐屍中游氣未盡,二氣相感而相吸,而亦有屍走之事也。是說也,前人未言,得毋駭俗乎?夫人勞則氣動,而心勞則五臟之吸力皆疏,故氣易散,而易老易已也。人靜則氣固而心靜,則五臟之吸力尤固,故氣常完而多壽難老也。然則明於斯義,是亦養生之助也,而又何駭乎?痹論曰:陰氣者,靜則神藏,躁則消亡。
生氣通天曰:陽氣者,靜則養神,柔則養筋。大惑論曰:心勞則魂魄散,志意亂。故經脈別論敘五臟喘汗之事,而申其戒曰:四時之病,常起於過用也。故曰:無形無患,與道合同,惟真人也。
白話文:
升降出入論
人體在生長時期,向上受到太陽的溫煦提升,向下受到大地的吸納滋養,中間則由風氣鼓動運轉,所以才能日益茁壯。當人體衰老時,太陽的提升作用時間久了,人體的氣機就逐漸向上散失;大地的吸納作用時間久了,人體的氣機就逐漸向下流失;風氣的鼓動作用時間久了,人體的氣機就逐漸向外散發,所以人就會衰老死亡。總而言之,三種氣機中,大地的吸納力最強,所以人死後身體會變重,因為自身已無法自主,完全被大地吸納了。而且人死後屍體不能見陽光,以免被太陽的氣機提升而導致屍體移動。
活人不能與屍體一起騎牛面對面,因為活人身體也具有吸納力,恐怕屍體中殘餘的氣機尚未散盡,兩種氣機互相感應而互相吸引,也會導致屍體移動。這種說法,古人從未提及,難道會嚇壞世人嗎?其實人體勞累則氣機紊亂,心神勞累則五臟的吸納能力都減弱,所以氣機容易散失,容易衰老死亡。人體安靜則氣機凝聚,心神平靜則五臟的吸納能力更強,所以氣機充盈,就能長壽不易衰老。因此,明白這個道理,也是養生的幫助,又何必驚訝呢?《痹論》說:陰氣,靜則神氣收藏,躁動則消亡。《生氣通天論》說:陽氣,靜則滋養神氣,柔和則滋養筋骨。《大惑論》說:心神勞累則魂魄散失,意志混亂。所以《經脈別論》記載了五臟氣喘汗出的情況,並告誡人們:四季的疾病,常常源於過度使用。因此說:無形無患,與道相合,才是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