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學海

《讀醫隨筆》~ 卷一 (12)

回本書目錄

卷一 (12)

1. 升降出入論

故偏枯者,橫氣不能左右相通也;下痿者,直氣不能上下相濟也。左有左之升降,右有右之升降;上有上之升降,下有下之升降;上下左右,又合為一大升降者也。是故先天八卦,坎離分東西。此左陽右陰之義也;後天八卦,坎離分南北,此表升里降之義也。即如人身,熱氣蒸騰,只是向上,其表升可知也;水穀入胃,糟粕下傳,此必有氣以行之,其里降可知也。經必以左右分陰陽者,日月升於東,降於西,人為日月所照,氣亦隨之而轉旋。

表之升也,動於左而右隨之;里之降也,動於右而左隨之。左則表升之力強,右則里降之力強耳!經謂:人左手足不及右強,右耳目不及左聰明者,亦此意也。

其《論勞痹證治》曰:痹者,閉也。其病有二:有虛勞之痹;有積聚、癰疽、麻木、疼痛之痹。其積聚、癰疽、麻木、疼痛之痹,有在經絡者,有在臟腑者,前人論之詳矣。《內經》、《中藏經》諸篇,可熟讀也。至於虛勞之痹,即俗所謂乾血勞者。人身外而經絡,內而臟腑,其氣不外五行。

自上而下直分之,有直五行,即直五層,一肺、二心、三脾、四肝、五腎也;自外而內橫分之,有橫五行,即橫五層,亦一肺、二心、三脾、四肝、五腎也。《內經》升降息則氣立孤危,言直也;出入廢則神機化滅,言橫也。脈法:左寸心、關肝、尺腎,右寸肺、關脾、尺命,亦言直也;三菽肺,六菽心,九菽脾,十二菽肝,按之至骨腎,亦言橫也。升降出入,雖分橫直,統歸於陰陽之噓吸而已。

人病虛勞,直氣不能布於周身。若陰氣先傷,則吸力先微,內不能至腎,至肝而還,而有骨痿之事矣;若陽氣先傷,則呼力先微,外不能至肺,至心而還,而有皮聚毛悴之事矣。所謂肝腎心肺者,謂分野之表裡淺深也。如是則脈行十六丈二尺為一周者,其數有不盈矣;不盈則升降出入之期促,故脈數也。

《難經》論損至之脈曰:一呼三至,至一呼六至,此至之脈也;一呼一至,至四呼一至,此損之脈也。至脈從下上,損脈從上下。損脈之為病,始於皮聚毛落,而極於骨痿不能起於床;反此者至之為病也。從下上者,皮聚而毛落者死;從上下者,骨痿不能起於床者死:窮之於其極也。

盧子由曰:脈來之損至,即脈至之疾徐,至固不離乎至,損豈獨外於至乎?是蓋疑虛損之脈,必數而無遲也。扁鵲亦曰;一呼脈四至以上,謂痹者脫脈氣,謂失十六丈二尺一周之常經也。然虛損脈遲者甚多,但其情不同。脈數者,血液先敗,塞其氣道,氣悍而不通,故短促也;脈遲者,血液未敗,而真氣之力不能勁達,如人行路遙,力倦而欲息也。

是其病始於氣,而未壞有形之血液,故易治,補其氣而血自生也;氣不能周,反見脈數者,是血壞而氣無所歸,故難治,補其氣而血愈壅也。是故初病即見脈數者,是因痹致虛,血病累氣,故曰從下損上,即由里而表也;先脈遲而漸見脈數者,是因虛致痹,氣病累血,故曰從上損下,即由表而里也。

白話文:

升降出入論

人體氣血運行,有其自身的規律。偏枯症是氣機運行受阻,左右不通;下痿症則是氣機垂直運行受阻,上下不能協調。人體的氣機升降,在左右、上下各個部位都有,並最終整合為一個整體的升降運動。先天八卦中,坎離卦位分佈東西,代表左右陰陽;後天八卦中,坎離卦位分佈南北,代表升降的表裡。例如,人體熱氣上升,為表升;水穀入胃後,糟粕向下傳輸,為里降。經絡分佈左右,也與日月東昇西落,人體氣血隨之運行轉變的規律相符。表面的氣機上升,以左為先,右隨之;裡面的氣機下降,以右為先,左隨之。因此,左側表現出升的功能較強,右側表現出降的功能較強。例如,有些人左手腳不如右手強壯,右耳目不如左耳聰明,也是這個道理。

《論勞痹證治》中提到,痹證是指氣血運行受阻。痹證分為虛勞性痹和積聚、癰疽、麻木、疼痛等實證性痹。實證性痹可發生在經絡或臟腑,相關論述前人已有詳盡闡述,可參考《內經》、《中藏經》等。虛勞性痹,即俗稱的乾血勞。人體經絡在外,臟腑在內,其氣機運行都遵循五行規律。從上到下垂直劃分,為直五行,即肺、心、脾、肝、腎五臟;從外到內水平劃分,為橫五行,同樣是肺、心、脾、肝、腎五臟。《內經》中提到「升降息則氣立孤危」,說明直行的重要性;「出入廢則神機化滅」,說明橫行的重要性。脈診中,左手寸關尺分別对应心、肝、腎;右手寸關尺分別对应肺、脾、命門,也是直行的體現;而三菽肺、六菽心、九菽脾、十二菽肝、按之至骨腎,則代表橫行。升降出入,雖然分為橫直,但最終都歸於陰陽的呼吸作用。

虛勞患者,垂直方向的氣機運行受阻,不能佈於全身。如果陰氣先受損傷,吸氣功能減弱,氣血不能到達腎臟,只能到達肝臟就返回,導致骨痿;如果陽氣先受損傷,呼氣功能減弱,氣血不能到達肺臟,只能到達心臟就返回,導致皮膚乾燥毛髮枯萎。肝腎心肺指的是臟腑在人體表裡淺深的區域分佈。氣機運行受阻,脈搏運行一周的距離(十六丈二尺)就會不足,導致脈搏頻率加快。

《難經》中提到,脈象有“至脈”和“損脈”之分。“至脈”是指脈搏有力,一呼脈來三次到六次;“損脈”是指脈搏虛弱,一呼脈來一次到四次。“至脈”從下向上運行,“損脈”從上向下運行。“損脈”的病症始於皮膚乾燥毛髮脫落,嚴重者會骨痿臥床不起;“至脈”則相反。從下向上運行的損脈,若發展到皮膚乾燥毛髮脫落,則預示死亡;從上向下運行的損脈,若發展到骨痿臥床不起,則也預示死亡,這都是疾病發展到極致的表現。

盧子由認為,“損脈”和“至脈”反映的是脈搏的快慢,二者並非完全獨立。“損脈”多數脈象頻數而無遲滯。扁鵲認為,一呼脈來四次以上,屬於痹證脫脈,失去了十六丈二尺一周的正常規律。但實際上,虛損的脈象,有很多是脈遲的,其原因有所不同。脈象頻數,是血液先受損,阻塞氣道,氣機運行受阻,所以脈搏短促;脈象遲緩,是血液未受損,但真氣不足,如同長途跋涉後疲倦而想休息。

疾病初期,如果脈象頻數,說明痹證導致虛證,血病累及氣機,屬於從下損上,由裡及表;如果先脈遲後漸見脈數,說明虛證導致痹證,氣病累及血液,屬於從上損下,由表及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