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醫隨筆》~ 卷一 (11)
卷一 (11)
1. 升降出入論
又嘗論之,氣之開闔,必有其樞。無升降則無以為出入,無出入則無以為升降,升降出入,互為其樞者也。故人之病風寒喘咳者,以毛竅束於風寒,出入之經隧不利,而升降亦迫矣。病屍厥卒死者,以升降之大氣不轉,而出入亦微矣。生氣通天曰:大怒則血菀於上,使人薄厥。
調經曰:血氣並走於上,則為大厥。扁鵲曰:陽脈下墜,陰脈上爭,會氣閉而不通,陰上而陽內行,下內鼓而不起,上外絕而不為使;上有絕陽之絡,下有破陰之紐,破陰、絕陽之色已廢,脈亂,故形靜如死狀。凡人出入之氣,本微於升降,升降既息,出入更微矣。故扁鵲謂:當聞其耳鳴而鼻張,循其兩股以至於陰,當尚溫也。
此所謂出入更微者也。
又嘗著《左右陰陽論》、《勞痹證治論》,文義淺陋,而與此相發。
其《論左右陰陽》曰:朱丹溪謂脾具坤靜之體,而有乾健之運,故能使心、肺之陽降,肝、腎之陰升,而成地天交之泰矣。近世黃元御著書,專主左升右降立說,以為心、肺陽也,隨胃氣而右降,降則化為陰;肝、腎陰也,隨脾氣而左升,升則化為陽。故戊己二土中氣,四氣之樞紐,百病之權衡,生死之門戶,養生之道,治病之法,俱不可不謹於此。
其書八種,直將《素問》、《靈樞》、《傷寒》、《金匱》、《本草》五大部聖經,俱籠入左升右降四字之中。蓋自以為獨開生面,得《內經》左右陰陽道路之奧旨矣。竊思《內經》之論陰陽也,不只言升降,而必言出入。升降直而出入橫,氣不能有升降而無出入,出入廢則升降亦必息矣。
只論升降,不論出入,是已得一而遺一,況必以升降分屬左右,則尤難通之義也。左右俱有陰陽,俱有升降。嘗推求西醫所論人身脈絡功用,與夫氣血之流行,合之《內經》大旨,榮行脈中,衛行脈外。榮氣是隨六陰、六陽之經循環往來,終而復始,即以經脈之升降為升降也。
衛氣不拘於經,行於手足六陽之部分則上升,行於手足六陰之部分則下降,是表升而里降也。《內經》以左右為陰陽之道路,未嘗以左即升、右即降也。其義如寸口候陰,主中;人迎候陽,主外。舉其大概而已。脈法又以左尺主膀胱、前陰;右尺主大腸、後陰。其於《內經》背陽腹陰,將何以合之?故確求升降之道路,只當分表裡,而無分於左右也。
或曰:人之患半身不遂者,何也?曰:半身不遂,是橫病,不是直病。何以言之?人身腠理毛竅,在左邊者,俱左外向;在右邊者。俱右外向,前自鼻柱,後自脊骨,截然中分。故人側臥,汗出顯有界畔者,因側臥,則向上半邊毛竅熱氣上蒸,向下半邊毛竅熱氣不能下蒸也。《內經》曰:汗出偏沮,使人偏枯。
白話文:
升降出入論
氣的開合,必定有其樞紐。沒有升降,就無法出入;沒有出入,就無法升降。升降出入,互相依存,是為樞紐。所以,人患風寒咳嗽,是因為毛竅被風寒束縛,出入的經絡不通暢,導致升降也受阻。而那些因中風猝死的人,是因為升降之氣無法運行,出入之氣也微弱了。生氣通於天,例如大怒則血氣上涌,使人昏厥。
調經的理論指出:血氣都上衝,就會造成昏厥。扁鵲說:陽脈下墜,陰脈上逆,氣機閉塞不通,陰氣上行而陽氣內藏,下部鼓脹而不升起,上部外絕而無法運作;上部有絕陽的絡脈,下部有破陰的紐帶,破陰、絕陽的氣機已經廢止,脈象紊亂,所以形體靜止如同死亡。一般人的出入之氣,原本就比升降之氣微弱,升降之氣停止後,出入之氣就更加微弱了。所以扁鵲說:應該觀察病人是否耳鳴鼻張,沿著大腿內側摸到陰部,應該還溫熱。
這就是所謂的出入之氣更加微弱的現象。
我曾經撰寫《左右陰陽論》、《勞痹證治論》等書,文字淺陋,但與此文互相闡發。
《論左右陰陽》中提到:朱丹溪認為脾具有坤土的靜止特性,卻又有乾天的健運,所以能夠使心肺的陽氣下降,肝腎的陰氣上升,形成天地交泰的狀態。近世黃元御著書,專門主張左升右降的理論,認為心肺屬陽,隨著胃氣而右降,下降則化為陰;肝腎屬陰,隨著脾氣而左升,上升則化為陽。所以戊己二土的中氣,是四氣的樞紐,百病的權衡,生死之門戶,養生的方法,治病的原則,都不可不謹慎於此。
他的著作多達八種,直接將《素問》、《靈樞》、《傷寒雜病論》、《金匱要略》、《神農本草經》五大經典,都涵蓋在左升右降四字之中。他自認為獨闢蹊徑,領悟了《內經》關於左右陰陽的奧妙。但我私下認為,《內經》論述陰陽,不僅僅說升降,而且必定說出入。升降是直線的,出入是橫向的,氣不可能有升降而沒有出入,出入廢止,升降也必定停止。
只論升降,不論出入,是只得到一部分而忽略另一部分,況且一定以升降區分左右,那就更難以理解其義理了。左右都有陰陽,都有升降。我曾經探究西醫所論人體脈絡的功能,以及氣血的運行,把它和《內經》的大旨結合起來,榮氣行於脈中,衛氣行於脈外。榮氣隨著六陰六陽的經脈循環往復,周而復始,也就是以經脈的升降為升降。
衛氣不局限於經脈,行於手足六陽的部分則上升,行於手足六陰的部分則下降,這是表升里降。《內經》以左右為陰陽的通道,並沒有說左一定上升、右一定下降。其義理就像寸口脈診陰,主裡;人迎脈診陽,主表。只舉其大意而已。脈法又以左尺脈主膀胱、前陰;右尺脈主大腸、後陰。這與《內經》的背陽腹陰,又該如何結合呢?所以要確切探求升降的道理,只應該分表裡,而不應該分左右。
有人問:人為什麼會半身不遂?答:半身不遂是橫向的病,不是縱向的病。為什麼這樣說呢?人體的肌膚組織毛竅,左邊的都向左外傾斜;右邊的都向右外傾斜,前面從鼻樑,後面從脊椎骨,截然分開。所以人側臥時,汗出會有明顯的界限,這是因為側臥時,向上的一半毛竅熱氣上升,向下的一半毛竅熱氣不能下降。《內經》說:汗出偏盛,會使人半身枯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