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名醫類案》~ 卷一 (1)
卷一 (1)
1. 卷一
2. 傷寒
許叔微云:有病傷寒,身熱頭疼。余視之曰:邪在表,此表實症也,當汗之以麻黃湯。或問曰:傷寒大抵因虛,故邪得以入之。邪在表,何以雲表實也?予曰:古人稱邪之所湊,其氣則虛;留而不去,其病則實。蓋邪之入人也,始因虛入,邪居中反為實矣。大抵調治傷寒,先要明表裡虛實,能明此四字,則仲景三百九十七法,可立而定也。
何以言之有表實、有表虛、有裡實、有裡虛、有表裡俱實、有表裡俱虛?仲景麻黃湯之類,為表實而設也。桂枝湯之類,為表虛而設也。裡實則承氣之類是也,裡虛則四逆之類是也。表裡俱實,所謂陽盛陰虛,下之則愈也。表裡俱虛,所謂陽虛陰盛,汗之則愈也。常讀《華佗傳》,有府吏倪尋、李延,其症俱頭痛身熱,所苦正同。
佗曰:尋當下之,延當發汗。或難其異,佗曰:尋外實,延內實,故治之異耳。(外實、內實,汗卞倒施,疑有誤。此可當傷寒總論。)
一人初得病,四肢逆冷,臍下築痛,身痛如被杖,蓋陰症也。急服金液、破陰、來復等丹,其脈遂沉而滑。沉者,陰也;滑者,陽也。陰病得陽脈者生。仍灸氣海、丹田百壯,手足俱溫,陽回得微汗而解。或問滑沉之脈,如何便有生理?曰:仲景云,翕奄沉名曰滑。何謂也?沉為純陰,翕為正陽,陰陽和合,故名曰滑。
古人論脈滑,雖曰往來前卻,流利旋轉,替替然與數相似,仲景三語而足也。此三字極難曉。翕,合也,言張而復合也,故曰翕為正陽。沉、言忽降而下也,故曰沉為正陰。方翕而合,俄降而沉,奄為忽忽間。仲景論滑脈,可謂諦當矣。其言皆有法,故讀者難曉,宜細思之。
(可作傷寒論讀,治陰症指南。)
一人病傷寒下利,神昏多困,譫語,不得眠。或者見下利,便以譫語為陰虛症。許曰:此亦小承氣症。眾駭曰:下利而服小承氣,仲景之法乎?許曰:此仲景之法也。仲景曰,下利而譫語者,有燥糞也,屬小承氣湯而得解。予嘗讀《素問》云:微者逆之,甚者從之;逆者正治,從者反治。
從多從少,視其事也。帝曰,何謂反治?岐伯曰,塞因塞用,通因通用。王冰注云:大熱內結,注瀉不止,熱宜寒療,結熱須除以寒,下之結散利止,則通因通用也。正合於此,又何疑焉?(引經論治,瞭如指掌。治里症法。)
一人患傷寒五六日,頭汗自出,自頸以下無汗,手足冷,心下痞悶,大便秘結。或見四肢冷,又汗出滿悶,以為陰症。診其脈沉而緊,為少陰症多是自利,未有秘結也。此症半在表半在裡,投以小柴湯得愈。仲景謂四肢冷,脈沉緊,腹滿,全似少陰。然大便硬,頭汗出,不得為少陰。
蓋頭者三陽同聚,若三陰止胸而還,有頭汗出,自是陽虛,故曰汗出為陽微,是陰不得有汗也。若少陰,頭有汗則死矣。故仲景平脈法云:心者,火也。明少陰則無頭汗者可治,有汗者死。心為手少陰,腎為足少陰,相與為上下,惟以意逆志者斯可得之。(治半表半裡法。)
白話文:
傷寒
許叔微說:有人得了傷寒,身體發熱頭痛。我診治後說:邪氣在表層,這是表實症,應該用麻黃湯發汗。有人問:傷寒大多是因為身體虛弱,邪氣才能入侵。邪氣在表層,為何說是表實呢?我回答:古人說邪氣聚集的地方,其氣是虛弱的;邪氣停留在體內不去,其病就變成實證了。邪氣入侵人體,開始是因為虛弱才入侵,邪氣停留在體內反而成為實證了。總之,治療傷寒,首先要明白表裡虛實,能明白這四個字,那麼仲景的三百九十七種治療方法,就能準確地運用。
為什麼會有表實、表虛、裡實、裡虛、表裡俱實、表裡俱虛呢?仲景的麻黃湯之類,是針對表實證而設的;桂枝湯之類,是針對表虛證而設的;裡實則用承氣湯之類;裡虛則用四逆湯之類。表裡俱實,也就是所謂的陽盛陰虛,瀉下就能痊癒;表裡俱虛,也就是所謂的陽虛陰盛,發汗就能痊癒。我常讀《華佗傳》,裡面記載府吏倪尋、李延,他們的症狀都是頭痛發熱,所受的痛苦相同。
華佗說:倪尋應該瀉下,李延應該發汗。有人不明白為什麼不同,華佗說:倪尋表實,李延裡實,所以治療方法不同。(表實、裡實,汗、下兩種療法顛倒使用,可能會有錯誤。這可以當作傷寒的總論。)
一個人剛得病,四肢冰冷,肚臍下脹痛,全身疼痛像被棍棒打了一樣,這是陰證。立刻服用金液、破陰、來復等丹藥,脈象就變成沉而滑了。沉,是陰;滑,是陽。陰證得到陽脈,就能痊癒。再灸氣海、丹田各一百壯,手腳都溫暖了,陽氣回來了,微微出汗就好了。有人問沉滑的脈象,怎麼會有生機呢?我說:仲景說,翕奄沉名曰滑。什麼意思呢?沉是純陰,翕是正陽,陰陽調和,所以叫做滑。
古人論述滑脈,雖然說往來前卻,流利旋轉,像數脈一樣,仲景用三個字就概括了。這三個字很難理解。翕,是合的意思,是指張開又合攏的意思,所以說翕為正陽。沉,是指突然下降的意思,所以說沉為正陰。忽而張合,忽而下降,奄是指忽忽之間。仲景論述滑脈,可以說是精確準確了。他的話都有道理,所以讀者難以理解,應該仔細思考。(可以作為傷寒論的讀本,治療陰證的指南。)
一個人患傷寒腹瀉,神志不清,嗜睡,胡言亂語,睡不著覺。有些人看到腹瀉,就認為胡言亂語是陰虛症。許叔微說:這也是小承氣湯的症狀。大家驚訝地說:腹瀉而服用小承氣湯,是仲景的方法嗎?許叔微說:這是仲景的方法。仲景說,腹瀉而胡言亂語的,是大便乾燥,屬於小承氣湯的治法,服藥後就能痊癒。我曾經讀過《素問》,書中說:輕微的要逆著治,嚴重的要順著治;逆著治是正治,順著治是反治。
順著治是多還是少,要看病情而定。黃帝問,什麼是反治?岐伯說,阻塞的原因就用阻塞的方法治療,暢通的原因就用暢通的方法治療。王冰注釋說:大熱結在內,瀉下不止,熱證要用寒涼的方法治療,內熱凝聚需要用寒涼的方法去除,瀉下後凝聚散去,瀉下停止,這就是順著原因用方法治療。這完全符合這個情況,又哪裡有疑問呢?(引用經書論述治療,清楚明白。治療裡證的方法。)
一個人患傷寒五六天,頭部自汗,頸部以下不出汗,手腳冰冷,心下痞悶,大便秘結。有些人看到四肢冰冷,又出汗、胸悶,就認為是陰證。診脈發現脈象沉而緊,是少陰證,大多是腹瀉,沒有便秘的。這個症狀一半在表一半在裡,服用小柴胡湯就痊癒了。仲景說四肢冰冷,脈象沉緊,腹部脹滿,完全像少陰證。但是大便乾燥,頭部出汗,就不能認為是少陰證。
因為頭部是三陽經聚集的地方,如果三陰經只到胸部就返回了,有頭汗出現,那就是陽氣虛弱,所以說汗出是陽氣衰弱,陰證是不會出汗的。如果是少陰證,頭部出汗就會死亡。所以仲景的診脈方法說:心是火。明白少陰證沒有頭汗就可以治療,有汗就會死亡。心是手少陰經,腎是足少陰經,上下相連,只有用心逆向思考才能明白。(治療半表半裡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