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怡

《醫學讀書記》~ 卷下 (9)

回本書目錄

卷下 (9)

1. 方法餘論

治外感,必知邪氣之變態;治內傷,必知臟腑之情性。治六淫之病,如逐外寇,攻其客,毋傷及其主,主弱則客不退矣;治七情之病,如撫亂民,暴其罪,必兼矜其情,情失則亂不正矣。

營道者,知其雄,守其雌;制方者,知其奇,守其正。

攻除陳積之藥,可峻而不可駃,宜專而不宜泛;駃則急過病所,泛則搏擊罕中,由是堅壘如故,而破殘已多,豈徒無益而已哉?

母之與子,氣本相通。母旺則及其子,子旺亦氣感於母。故《刪繁論》云:肝勞病者,補心氣以益之。餘臟皆然。則不特「虛則補其母」一說已也。

陽與陰反,然無陰則陽不見矣;邪與正反,然無正則邪不顯矣。是以熱病飲沸湯而不知熱,痿痹手足反無痛者,陰盛而無與陽忤,正衰而不與邪爭也。如是者,多不可治。

木、火有相通之妙,金、水有相涵之益。故不特木能生火,而火亦生木;不特金能生水,而水亦生金。水之生金,如珠之在淵;火之生木,如花之含日。

白話文:

方法餘論

治療外感疾病,必須了解邪氣的變化;治療內傷疾病,必須了解臟腑的特性。治療六淫(風寒暑濕燥火)引起的疾病,就像驅逐外敵一樣,攻擊外邪,不要損傷正氣,正氣虛弱,邪氣就無法退去;治療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引起的疾病,就像安撫暴亂的百姓一樣,懲治其罪過,同時也要體恤其情感,情感失調,暴亂就無法平息。

經絡運行如同陰陽,要懂得其陽盛之勢,同時也要把握其陰柔之性;制定治療方案,要懂得其奇特的變化,同時也要遵循其正常的規律。

攻除陳舊積聚的藥物,可以猛烈,但不可過於急躁,應該專一,而不應廣泛;過於急躁,就會超過病灶,廣泛施治,則難以精準擊中病邪,因此積聚依然如故,反而損傷更多,豈不是徒勞無功嗎?

母子臟腑的氣血原本相通。母親旺盛,則有利於子女;子女旺盛,也會反過來影響母親。所以《刪繁論》說:肝臟勞損生病,要補益心氣來幫助它。其他臟腑也是如此,這不只是「虛則補其母」這一個說法而已。

陽與陰相反,但沒有陰,陽就顯現不出來;邪氣與正氣相反,但沒有正氣,邪氣就顯現不出來。所以,患熱病喝滾燙的湯卻感覺不到熱,患痿痹症的手腳反而沒有疼痛,是因為陰氣過盛而沒有與陽氣相抗,正氣衰弱而沒有與邪氣爭鬥。像這樣的情況,大多數是難以治療的。

木、火之間有相通的奧妙,金、水之間有互相滋養的好處。所以不只是木能生火,火也能生木;不只是金能生水,水也能生金。水生金,如同珍珠在深淵;火生木,如同花朵沐浴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