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怡

《醫學讀書記》~ 卷中 (2)

回本書目錄

卷中 (2)

1. 陽結陰結

脈浮而數,能食,不大便者,名曰陽結,十七日當劇;脈沉而遲,不能食,身體重,大便反硬,名曰陰結,十四日當劇。蓋天人之氣,十五日一更,更則結者當解,設不解,其病則劇。云十七日者,陽結能食,故過期;十四日者,陰結不能食,故不及期也。成氏過結再傳之說,失之泥矣。

白話文:

脈搏浮而快速,能吃東西,不大便的,叫做陽結,十七天左右病情會加劇;脈搏沉而緩慢,吃不下東西,身體沉重,大便反而堅硬的,叫做陰結,十四天左右病情會加劇。這是因為人體氣機與天地之氣相應,十五天一循環,循環到了結症應該消解的時候,如果沒消解,病情就會加劇。陽結能吃東西,所以超過十五天;陰結吃不下東西,所以未到十五天就加劇了。成氏關於結症再傳的說法,是錯誤的。

2. 縱橫

傷寒,腹滿,譫語,寸口脈浮而緊,此肝乘脾也,名曰縱,刺期門;傷寒,發熱,嗇嗇惡寒,大渴欲飲水,其腹必滿,自汗出,小便利,此肝乘肺也,名曰橫,刺期門。按腹滿、譫語,其脈當實沉,而反浮緊,此非裡實,乃肝邪乘脾,氣窒而實也;發熱,惡寒,病為在表,其證本不當渴,而反大渴,此非內熱,乃肝邪乘肺,氣鬱而燥也。以里無熱,不能消水,故腹滿,而汗出便利,則肺氣已行,故愈。

二者俱瀉肝邪則愈,設不知而攻其實熱,則誤矣。此病機之變,不可不審也。

白話文:

[縱橫]

傷寒導致肚子脹滿,神志不清,脈象浮緊,這是肝氣犯脾,稱為「縱」,治療方法是刺期門穴。傷寒引起發熱、怕冷、口渴想喝水、肚子脹滿、自汗、小便頻數,這是肝氣犯肺,稱為「橫」,治療方法也是刺期門穴。

肚子脹滿、神志不清,脈象理應沉實,但卻浮緊,這不是裡實熱證,而是肝邪犯脾,氣機阻塞而表現出的虛實夾雜狀態。發熱、怕冷是表證,本不該口渴,卻十分口渴,這不是裡熱,而是肝邪犯肺,氣機鬱結而乾燥所致。因為體內沒有實熱,無法代謝水分,所以肚子脹滿;而自汗和小便頻數,說明肺氣已經有所宣洩,所以病情會有好轉。

這兩種情況都是因為肝邪作祟,瀉肝邪就能痊癒。如果不懂病機,反而去攻治實熱,就會誤治。這些病理變化機制非常複雜,不可不仔細辨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