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暇卮言》~ 卷上 (5)
卷上 (5)
1. 卷上
常人之息以喉者,謂其出多入少。膻中即回,不能至呼吸互換之根故也。真人之息以踵者謂其呼吸相稱,水火兩弦均平,上接天根,下接地根,與腎中祖無混合,故名真息。
桃君乃腎神,蓋宜懲忿窒欲,惜精愛無,為一身之主,性命之根也。色念動時,當存思桃君在心內。
神光寶光,即靈光也,蓋無形可捉,發秀暉採於長空青冥之表,在人則精神光彩,秀髮於雙目。故大洞經云:煙回太暉間,神光秀空峰,空峰,頭面也。
人有一百八十靈關,三百六十骨節,一千二百形骸,一萬二千精光,三萬六千根源本始,八萬四千毛竅關鍵。中咸生津液,人無津液,則枯槁云亡,天地得水而覆載,萬物得水而生成,其實一也。
《楞嚴經》曰:汝體先因父母想生,汝心非想,則不能來,想中傳命。
鬼神有性無命,草木有命無性,禽獸性少命多,惟人能全之。
歸去來辭曰: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識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其曰悟、曰知、曰識、曰覺,四字極分分曉,此淵明所以為聞道也。
人之寐也,魂自雷門出入為夢,雷門者耳也。
條行人,行如風,立如松,坐如鐘,臥如弓。
白玉蟾曰:神則火也,氣則藥也,以火煉藥而成丹,即以神御氣而成道也。今夫蠮螉之蟲,孕螟蛉之子,以混其氣者,藥也,以和其神者火也。若龜之相顧,神交也,神交而氣未始不交,火中有藥也。鶴之相唳,氣交也,氣交而神未始不交,藥中有火也。至於不根而生芝蘭,不母而生蝤蠐,陰陽相搏,燥濕相育。
亦有神火氣藥,為之根與母焉,以成其變化之用,而遂其生息之機矣。
白玉蟾曰:梧桐秋風,升也。蕉花春雨,降也。青山暮云,浮雲。碧潭秋月,沉也。不過形容升降之景象耳。
赤子頂門未合,能通宿命,純一無念。頂門既合,神附肉團心中,念想無窮,久而衰矣。
蜣螂轉丸,丸中空處一點虛白,乃是蜣螂精神聚會處,但假糞丸為之地耳,虛白成形,而蜣螂化去,心死神活,所謂脫胎也。
一氣萬物之母也,一靈天地之始也。
唇之上何以曰人中,若以為人身之中,則當在臍腹間。蓋自此而上,目耳鼻皆雙竅,自此而下口及二便皆單竅。上三畫陰,下三畫陽,合成泰卦也。
體一真機云:父母交媾,情欲正熾,陰陽參會,兩情和合,不可名狀,一施一合,化為神水,在母子宮,即有欲神主於中,所謂物所受為性,天所賦為命。凡人性命之蒂,在此係焉。古云:未有此身,先有此竅,方有此身,要窮此竅。乃不竅之竅,所謂中也。試取雞子熟而割之,近殼必有些小空隙,即未熟時正中虛處也,人身之中亦猶是也。
人身上有天谷泥丸,藏神之府也。中有應谷絳宮,藏氣之府也。下有靈谷關元,藏精之府也。聖人則天地之要,知造化之源,神守於元宮,氣騰於牝府,神交氣感,自然成真。
白話文:
[卷上]
常人呼吸依靠喉嚨,氣息出入不均,這是因為氣息無法迴歸膻中,到達呼吸的根本。真人呼吸則以腳跟為本,呼吸勻稱,陰陽平衡,上通天根,下接地根,與腎中元氣沒有混雜,所以稱為真息。
桃君是腎臟的神明,應當抑制怒氣和慾望,珍惜精氣,愛惜生命,它是人體的主宰,性命之根。當色慾之念萌生時,應當想像桃君在心中。
神光寶光,就是靈光,是無形的,卻能發出光芒,照耀長空,在人身上則表現為精神煥發,眼神明亮。因此《大洞經》說:「煙回太暉間,神光秀空峰」,空峰指頭面。
人體有一百八十個靈關,三百六十個骨節,一千二百個形體部位,一萬二千道精光,三萬六千個根源本始,八萬四千個毛孔竅穴。這些部位都滋生津液,人體若缺乏津液,就會枯萎死亡。天地因水而存在,萬物因水而生長,其道理相同。
《楞嚴經》說:你的身體因父母的意念而生,你的心如果不存有這種意念,就不會來到世上,意念中傳遞著生命。
鬼神有神性但無壽命,草木有壽命但無神性,禽獸神性少壽命多,只有人才能兼備。
陶淵明的《歸去來辭》說:「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識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悟、知、識、覺四個字層層遞進,說明陶淵明體悟到了道的真諦。
人睡覺時,靈魂從耳中(雷門)出入,產生夢境,雷門指的是耳朵。
走路像風,站立像松,坐著像鐘,躺臥像弓。
白玉蟾說:神如同火,氣如同藥,以火煉藥而成丹,也就是以神御氣而成道。蠮螉蟲孕育螟蛉之子,以混合其氣息,這是藥;以調和其神性,這是火。龜互相凝視,是神交,神交則氣息必然相通,火中含有藥;鶴互相鳴叫,是氣交,氣交則神性必然相通,藥中含有火。至於不依靠根莖而生長的芝蘭,不依靠母體而生長的蝤蠐,都是陰陽相搏,燥濕相育的結果。
神和火,氣和藥,是它們生長和變化的根本和母體,藉此完成其變化和生息的功能。
白玉蟾說:梧桐樹在秋風中搖曳,是上升;香蕉花在春雨中開放,是下降;青山上的暮雲,是飄浮;碧潭中的秋月,是沉靜。這些不過是形容升降的景象罷了。
嬰兒的頂門未閉合時,可以通曉宿命,純真無念。頂門閉合後,神靈依附於肉體的心臟,念頭無盡,久而久之就會衰老。
蜣螂滾動糞球,糞球中間的空虛一點白色,是蜣螂精神聚集的地方,只是借糞球作為場所而已。虛白成形,蜣螂化去,心神死亡,身體活著,這就是所謂的脫胎換骨。
一氣是萬物之母,一靈是天地之始。
人中為什麼在上唇之上?如果認為是人體的中心,則應在臍腹之間。因為從人中以上,眼睛、耳朵、鼻子都是成對的,從人中以下,嘴巴和大小便都是單一的。上面三畫為陰,下面三畫為陽,組成泰卦。
《體一真機》說:父母交媾,情慾正盛,陰陽交合,兩情相悅,不可名狀,一施一合,化為神水,在母親子宮中,有欲神主宰其中,所謂物所受為性,天所賦為命。凡人性命的根本,都繫於此。古人說:未有此身,先有此竅,方有此身,要窮此竅。這是個不顯露的竅穴,所謂的中也。試著取一個煮熟的雞蛋切開,靠近蛋殼的地方必然有些許小縫隙,這正是雞蛋未煮熟時中間空虛的地方,人體的中也類似於此。
人體上部有天谷泥丸宮,是藏神的地方;中部有應谷絳宮,是藏氣的地方;下部有靈谷關元宮,是藏精的地方。聖人懂得天地之要,了解造化的源頭,神靈保存在元宮,氣息上升於絳宮,神交氣感,自然而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