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林

《醫暇卮言》~ 卷上 (4)

回本書目錄

卷上 (4)

1. 卷上

或以陰求陽,或以陽求陰也。管輅曰:龍者陽精而居於淵,故能興云。虎者陰精而居於山,故能運風。是則龍陽中之陰也,惟陽中之陰能召陰,故云從龍。虎陰中之陽也,惟陰中之陽能召陽,故風從虎。

傳曰:天一生水,地六成之。鮑景翔曰:神為氣主,神動則氣隨。氣為水母,氣聚則水生。人之一身,貪心動則津生,哀心動則淚生,愧心動則汗生,欲心動則精生,可以為天一生水之證。地六成之,如上天同云,而雨雪至地則六出,六為陰,地數也,凡雨露之點亦皆六出,但碎而不可見耳,太陰玄精石皆六稜,是其證也。

程子曰:《素問》五運六氣,須是堯舜時,風雨調和,陰陽變理始可用。此必待上如堯舜之化,下之人體氣和平如童子,而後施劑焉,則闔棺無用素問之日矣。

太虛不能無氣,氣不能不聚而為萬物,萬物不能不散而為太虛,循是出入,是皆不得己而然也,知此可以言死生之理矣,可以生順死安矣。

飛昇有乎?曰:此必有術,不可得而測也,必也至人能之乎?然天上實無著處。

陳希夷詩、倏爾火輪煎地脈,愕然神瀵湧山椒。神瀵,出列子,即易所謂山澤通氣,參同契所謂山澤氣相蒸,興云而為雨是也。地理書,沃焦尾閭,皆此理耳。神瀵臭過椒蘭,味過醪醴。

人慾求道,須於功名上鬧一鬧,方心死。

《莊子》曰:道在秕稗,在瓦礫,在尿溺,每況愈下。蓋以道無乎不在也!

觀物者,所以玩心於其物之意也。是故於草木觀生,於魚觀自得,於云觀閒,于山觀靜,於水觀無息。

人生四十九日而七魄全,其死四十九日而七魄散。

古今分於一息,人物同於一原。

三茆真君云:天無謂之空,山無謂之洞,人無謂之房,山腹中空虛是謂洞庭,人頭中空虛是謂洞房。

邊讓章華臺賦,歸乎生風之廣廈兮,條黃軒之要道,攜西子之弱腕,援毛嬙之素肘。注云:黃帝軒轅氏得房中之術於素女,握固吸氣,還精補腦,留年益齡,長生忘老。張平子詩:明燈巾粉卸,設圖衾枕張,素女為我師,天姥教軒皇。

秘辛嘉禮也,剛卯佩玉也。

萬物中皆有元氣得以和柔,若胸中有藏,骨中有髓,草木中有空虛,與氣通,故得久生地。

《楚詞》云:毋滑爾魂(已也汞也)兮,彼(鉛也魄也)將自然。一氣(藥也)孔神兮,於中夜(時也)存。虛(心也)以待(時至也)之兮,母為之先,(二十七字括盡丹書可見參同悟真之說,由來遠矣。)前此《莊子》云:氣也者,虛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虛,虛心者,心齊也。

又云:善養生者,若牧羊然,視其後者而鞭之。夫不先不後,乃勿助勿忘之謂也。故沁園春云:煉已待時。《青華秘文》云:守已待癸生時。虛待二字之義,淵矣哉!

白話文:

[卷上]

有時以陰氣去滋養陽氣,有時以陽氣去滋養陰氣。管輅說:龍是陽氣的精華,居住在深淵,所以能興雲。虎是陰氣的精華,居住在山林,所以能驅動風。這就是說,龍是陽中之陰,只有陽中之陰才能召來陰氣,所以說「從龍」。虎是陰中之陽,只有陰中之陽才能召來陽氣,所以風從虎。

古書上說:天一生水,地六成之。鮑景翔說:神是氣的主人,神動則氣隨。氣是水的根本,氣聚則水生。人體也是如此,貪心動則津液產生,哀心動則淚水產生,愧心動則汗水產生,慾心動則精液產生,這可以作為「天一生水」的證明。「地六成之」如同天上雲氣聚集,而雨雪降落到地上則呈六角形,六是陰數,也是地數。凡是雨露的點滴也都是六角形的,只是太小看不見罷了,太陰玄精石也是六棱的,這就是證明。

程子說:《素問》中關於五運六氣的理論,只有在堯舜時代,風調雨順,陰陽變化規律才能適用。這必須等到上有所好比堯舜那樣聖明的君主,下之人體之氣平和如同孩童一樣,然後才能施治,這樣就不會出現需要使用《素問》來治病的情況了。

虛空不可能沒有氣,氣不可能不聚集而形成萬物,萬物不可能不散而歸於虛空,循環往復,這都是自然而然發生的。明白這個道理,就能理解生死之理,就能坦然面對生死。

得道成仙可能嗎?是的,一定有方法,但不可測度,一定是至人才能做到嗎?然而天上其實沒有可以依附的地方。

陳希夷的詩句:「忽然火輪炙烤地脈,驚訝神泉湧出山巔。」神泉,出自列子,也就是《易經》中所說的山澤通氣,《參同契》中所說的山澤之氣相蒸,興雲而為雨就是這個道理。地理書籍中所說的沃焦尾閭,都是這個道理。神泉的臭味勝過椒蘭,味道勝過美酒。

人若想求道,必須在功名利祿上經歷一番挫折,才能心死。

《莊子》說:道存在於稻穀的秕糠中,存在於瓦礫中,存在於尿溺中,越往下看,道就越明顯。這是因為道無處不在!

觀察萬物,是為了在萬物中體悟內心的意思。所以,在草木中觀察生機,在魚中觀察自在,在雲中觀察閒適,在山中觀察寧靜,在水中觀察無息。

人活到四十九天,七魄就完全具備;人死後四十九天,七魄就完全消散。

古今之別只在一息之間,人物同出一源。

三茅真君說:天沒有所謂的空,山沒有所謂的洞,人沒有所謂的房間。山腹中空虛的地方稱為洞庭,人頭中空虛的地方稱為洞房。

邊讓在《章華臺賦》中寫道:「歸於生風的廣廈,走過軒轅氏的要道,牽著西施的細腕,挽著毛嬙的素肘。」注釋說:黃帝軒轅氏從素女那裡得到了房中之術,握固吸氣,還精補腦,延年益壽,長生不老。張平子詩曰:「熄滅燈火,卸下妝容,鋪好床鋪,準備枕席,素女是我的老師,天姥教導軒轅黃帝。」

這是秘而不宣的房中秘術,也是道家修煉的秘訣。

萬物之中都有元氣,因此得以溫柔平和。如同胸中有心臟,骨中有骨髓,草木中有空虛,與氣相通,所以才能長久生存。

《楚辭》說:「不要讓你的魂魄(水銀)散失啊,那(鉛)將會自然而然地結合。」一種氣(藥)非常神奇啊,在深夜(時刻)儲存。虛心(心境)等待(時機到來)啊,不要操之過急。(這二十七個字概括了丹經的奧義,可以看出《參同契》和《悟真篇》的淵源由來已久。)之前《莊子》說:氣,是虛空等待萬物之物,只有道才能聚集在虛空之中,虛心,就是心平氣和。

又說:善於養生的人,就像牧羊一樣,看著羊群的後面鞭策它們前進。不先不後,就是不助長也不忘記的意思。所以《沁園春》說:修煉自己等待時機。《青華秘文》說:守護自己等待癸水出生之時。虛待兩個字的含義,非常深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