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暇卮言》~ 卷下 (5)
卷下 (5)
1. 卷下
易曰:天地盈虛,與時消息,而況於人乎?況於鬼神乎?可見盈虛消息,自有主宰之者,雖天地亦不能違也。然除卻天地,更有何物?此處見解,難以語人,亦不得不以語人也。
聖人之所謂知天者,豈有它哉?亦不過識得盈虛消息之理而已。說天者莫辯乎易,易之一書,千言萬語,總不出此四字。但天之盈虛消息,自然者也。聖人之知存亡進退,而不失其正,亦自然者也。世之高賢,亦有懼盛滿而勇退者矣,亦有薄富貴而高蹈者矣,但以出處之間,未免有心,故又多一番魔障也。
心之虛靈知覺,虛是能包萬事萬物之理,靈是能通萬事萬物之理,知是識其理之所當然,覺是悟其理之所以然。
佛氏以性為自底,不涉於天,不知於何處求天,以山河大地為幻妄。有時破壞,不知於何處求地,以四大為假合,本來非有,不知於何處求人。
佛氏之徒,曰無生者,是畏死之論也。老氏之徒曰不死者,是貪生之說也。死生天地之常理,畏不可以苟免,貪者不可以苟得也。
梅花道人畫骷髏一軸,其上題云:漏泄陽春,爹孃搬販。至今未休,吐百種鄉談。千般扭扮,一生人我。幾許機謀,有限光陰。無窮活計,汲汲忙忙作馬牛,何時了?覺來枕上試聽更籌。古今多少風流,想蠅利蝸名誰到頭。看昨日他非,今朝我是。三回拜相,兩度封侯。採菊籬邊,種瓜圃內,都只到邙山一土丘,惺惺漢,皮囊扯破。便是骷髏。
目視,太陽也,非日火不能自照,此離明外光也。乃木火之交,肝心之用,神魂之所以受役者也。耳聽,少陰也,非風氣不能自通,此坎暗內景也,乃金木之交,肺腎之用,精魄之所以受役者也。此兩端者,是皆體實而用虛,外感而內應也。
鼻息,少陽也,非內氣之出則不能接外氣之入,此雷風相搏也,金木之交,腦髓之用,氣脈之所以受役者也,乃生死之門乎。口食,太陰也,非己之液,不能滋外物之味,此山澤通氣也,水火之交,脾胃之用,肉血之所以受役者也,乃興敗之基乎。此兩端者,是皆體虛而用實,內感而外應也。
人之目與舌皆有形,而所視者亦有形。鼻惟容氣,故所嗅者亦惟氣。至於耳則中虛者也,而所聽之聲亦無跡,事物各以類應也夫。
血,少陰也,金也,故其氣腥。尿、太陰也,水也,故其氣臊。髓、少陽也,木也,故其氣膻。屎、太陽也,火也,故其氣臭。津、隱於舌,通於脾,故其氣香。《聖濟總錄》曰:血氣在人,猶人之津也。髭發,猶津之彡也,津之稿澤,而彡隨之,則髭發本血氣可知矣。
毛髮鬚眉,修直而中空。天地間細入塵微,莫不由理氣所生,故蚊喙能引血,蝴蝶絡緯蟋蟀以須交,理可見矣。
童女首經,能回垂絕之陽氣,第一時難得耳。如女子自受胎時,算至十四歲,恰是五千零四八日,歸黃道之數,用法招攝,如法服餌,亦可延齡。最上者,惟於經行時,有真氣先到,溫溫鉛鼎,光透簾幃而莫可遏。人能得之,名為大藥,可以還丹,可以接命,有感召之奇,非情想可得,知音者稀也。
白話文:
[卷下]
易經說:天地之間,盈虛消長,循環往復,何况人呢?何况鬼神呢?可見這盈虛消長,自有其主宰,即使天地也不能違背。然而除了天地,還有什麼呢?這個道理很難用言語表達,但也必須嘗試說明。
聖人所謂的「知天」,不過是懂得盈虛消長的道理而已。論述天道,沒有比易經更透徹的了,易經雖然有很多文字,但總歸不出這四個字。「天」的盈虛消長是自然規律,聖人能明瞭存亡進退而不失其正,也是自然而然。世間的高賢之士,也有因盛極而退隱的,也有看淡富貴而遠離塵世的,但他們在處世進退之間,多少還帶有個人意願,所以也常有困惑。
心的虛靈知覺:虛,是指能包容萬事萬物之理;靈,是指能通達萬事萬物之理;知,是指認識事理的必然性;覺,是指領悟事理的本源。
佛教以「性」為本源,不涉及天道,不知道在哪裡尋找「天」,認為山河大地都是虛幻;有時破壞,不知道在哪裡尋找「地」,認為四大皆是假合,本來就不存在,也不知道在哪裡尋找「人」。
佛教徒說「無生」,是害怕死亡的說法;道家說「不死」,是貪戀生命的說法。生與死是天地間的常理,害怕死亡的人無法避免死亡,貪戀生命的人也無法得到永生。
梅花道人畫了一幅骷髏圖,上面題詩道:「漏泄陽春,爹孃搬販。至今未休,吐百種鄉談。千般扭扮,一生人我。幾許機謀,有限光陰。無窮活計,汲汲忙忙作馬牛,何時了?覺來枕上試聽更籌。古今多少風流,想蠅利蝸名誰到頭。看昨日他非,今朝我是。三回拜相,兩度封侯。採菊籬邊,種瓜圃內,都只到邙山一土丘,惺惺漢,皮囊扯破。便是骷髏。」
眼睛看東西,如同太陽,非日光不能自照,這是外在的光明。它屬於木火相交,肝心的作用,神魂因此而受其支配。耳朵聽聲音,如同少陰,非風氣不能自通,這是內在的陰暗。它屬於金木相交,肺腎的作用,精魄因此而受其支配。這兩者都是形體實在而作用虛靈,外在感受而內在感應。
鼻子呼吸,如同少陽,非內氣排出,就不能吸入外氣,這是雷風相搏。它屬於金木相交,腦髓的作用,氣脈因此而受其支配,是生死之門。嘴巴吃東西,如同太陰,非自身津液,就不能滋潤外物味道,這是山澤相通。它屬於水火相交,脾胃的作用,血肉因此而受其支配,是興衰之基。這兩者都是形體虛靈而作用實在,內在感受而外在感應。
人的眼睛和舌頭都有形體,所看到和嚐到的東西也有形體;鼻子只容納氣息,所以聞到的也是氣息;耳朵內部是空虛的,但聽到的聲音卻沒有形跡,萬物各以其類而感應。
血液屬少陰,屬金,所以氣味腥;尿液屬太陰,屬水,所以氣味臊;骨髓屬少陽,屬木,所以氣味膻;糞便屬太陽,屬火,所以氣味臭;津液隱藏在舌頭,通於脾,所以氣味香。《聖濟總錄》說:血氣於人,如同人體的津液;鬍鬚頭髮,如同津液的枝葉,津液滋潤,枝葉隨之而生,可見鬍鬚頭髮的本源是血氣。
毛髮鬚眉,修長而中空。天地間細微之物,莫不由理氣所生,所以蚊子嘴能吸血液,蝴蝶、絡緯、蟋蟀以須交配,道理由此可見。
少女初經,能恢復衰竭的陽氣,這是難得的時機。女子從受胎算起,到十四歲,恰好是五千零四十八天,符合黃道之數,如果用藥物調理,按方法服食,也可延年益壽。最好的情況,是經期時,真氣先至,溫潤如鉛鼎,光輝透簾幃而不可阻擋。人能得到這種真氣,稱為大藥,可以煉成金丹,可以續命,有感召神奇的作用,非憑想像所能得到,知音者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