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林

《醫暇卮言》~ 卷下 (4)

回本書目錄

卷下 (4)

1. 卷下

若灰燼塗泥,究竟積為土,生人豈復有卑處之域,滄海不盡為桑田乎?人身食草木之實,與禽獸之肉,不居然形耶,強飯之人,有日啖豚肩與鬥粟,而臟腑燥結,甚至三日而通。量其所入而度所出,百無一焉。形之化氣,只在晝夜之間,雖由人身火候,足以攢簇五行,而原其始初,則緣所食之物,皆氣所化,故復返於氣耳,或曰皆氣所化。胡為不俱化,而猶存一分滓穢耶,此非形耶。

曰:糞田而後,滓穢安在,其旨與灰燼之潛化,又何以異乎?人身從空來,亦從空化。佛經以皮毛骨肉歸土,精血涕汗歸水,其亦見膚之義。開數百年古墓而視之,石槨而外,有剩土余骸否?覆載之間,草木之朽燼,與血肉毛骨之委遺,積月而成寸,積歲而成尺積世而得尋,積運會而不知紀極,非其還返於虛無也。頊之顓丘陵,入土千仞,高辛之城郭,高出泰山之表矣。

是故草木之由萌而修暢,人與禽獸蟲魚之自稚而壯強,其長也,無呼吸之候不長,此即離朱之善察,巧曆之窮推,不能名狀其分數,而況於凡民乎?故其消化而還虛,亦若是而已(形氣化)。

譚子曰:蛇化為龜,雀化為蛤,彼忽然忘曲屈之狀,而得蹣跚之質,此倏然失飛鳴之態,而得介甲之體。斫削不能加其功,繩尺不能定其象,何化之速也。且夫當空團塊,見塊而不見空,粉塊求空,見空而不見塊,形無妨而人自妨之,物無滯而人自滯之,悲哉!

老楓化為羽人,朽麥化為蝴蝶,自無情而之有情也。賢女化為貞石,山蚯化為百合,自有情而之無情也。是故土木金石,皆有情性精魄,虛無所不至,神無所不通,氣無所不同,形無所不類。孰為彼,孰為我,孰為有識,孰為無識,萬物一物也,萬神一神也,斯道之至矣!

爪須者,我之形。何爪可割而無害?須可截而無痛?蓋榮衛所不至也,則是我本無害,而筋骨為之害,我本無痛,而血肉為之痛。所以知喜怒非我作,哀樂非我動,我為形所昧,形為我所愛。達此理者,可以出生死之外。

蜩笑子曰:水其寒乎?火其炎乎?石其浮乎?羽其浮乎?然驪山有溫泉,蕭丘有寒火,南海有浮石,牁牂不沉羽,名不可紀,而化不可窮。

《素問》云:霞擁朝陽,云奔雨府。《楚辭》云:虹蜺紛其朝霞,夕淫淫而淋雨。唐詩云:朝霞晴作雨。俗諺云:朝霞不出市。

舉世皆夢也。夢,夢也;不夢,亦夢也。夢乎夢,不夢乎不夢,是故得失蕉鹿也,物我蝴蝶也,榮枯黃梁也。噫!通晝夜而醒者誰與?

蜀僧湛然,注楞嚴及易,皆有名理,妙於談論,指柳枝云,此物何以易生?蓋柳星在二十八宿中,寄根於天,故栽之輒活。

心宿有男女二形,房宿具雌雄二狀。

斫竹根以辰日,捕魚鰕以亥日,栽種忌焦枯日。

白話文:

卷下

若將灰燼與泥土混合,最終都化為泥土,人死後豈非也有歸於塵土的地方?滄海桑田的變化,不正說明了這一點嗎?人吃五穀雜糧、禽獸魚肉,不都是化為自身形體嗎?有些人暴飲暴食,例如一天吃很多豬肉和穀物,結果腸胃阻塞,甚至三天才能排便。他們攝入多少,排出多少,百無一是。人體的物質變化,只在晝夜之間完成。雖然人體自身有火候,可以調和五行,但其根本原因還是來自所吃的食物,食物皆化為氣,最後又歸於氣。有人說所有食物都化為氣,為何還會有糟粕殘留?這難道不是形體嗎?

有人說:糞便回到田地後,糟粕又到哪裡去了呢?這與灰燼的潛在變化又有何不同?人體從虛無而來,也將化為虛無。佛經說皮毛骨肉歸於土,精血涕汗歸於水,這也說明了形體的歸宿。打開幾百年歷史的古墓看看,石槨之外,還有剩餘的泥土和骸骨嗎?天地之間,草木的灰燼,與血肉骨骼的遺骸,積月成寸,積年成尺,積世成尋,經過漫長的時間,其數量之多不可估量,這不就是它們回歸虛無的過程嗎? 頊的顓丘陵,深埋地下千仞;高辛的城郭,高聳於泰山之上。

所以,草木從萌芽到茂盛,人和禽獸蟲魚從幼小到強壯,它們的生長,沒有呼吸的片刻不生長,這即使是離朱善於觀察,巧曆善於推算,也難以精確說明其數量,更何況普通人呢?所以,它們的消化和回歸虛無,也是如此(形氣化)。

譚子說:蛇可以化為龜,雀可以化為蛤,它們突然忘記了彎曲的形狀,而獲得了蹣跚的姿態;它們突然失去了飛鳴的形態,而獲得了介殼的身體。刀斧無法改變它的功用,繩尺無法確定它的形狀,變化竟然如此迅速!再者,空中的團塊,只看到塊而不看到空;粉末狀的塊體尋找空間,只看到空而不看到塊。形體本身沒有阻礙,而人卻自己設下阻礙;事物本身沒有滯礙,而人卻自己使之滯礙,悲哉!

老楓樹可以化為羽人,朽麥可以化為蝴蝶,從無情之物變成有情之物;賢女可以化為貞石,山蚯可以化為百合,從有情之物變成無情之物。所以,土木金石,都有情性精魄,虛無無所不到,神靈無所不通,氣息無所不同,形體無所不類。哪個是彼,哪個是我?哪個是有識,哪個是無識?萬物一物,萬神一神,這就是道的至理!

指甲和鬍鬚,是我的形體。為什麼指甲可以割掉而無害?鬍鬚可以剪掉而無痛?因為氣血運行不到的地方,那是我本來就沒有感覺的,而筋骨才使我有痛感;我本來就沒有痛感,而血肉才使我有痛感。所以知道喜怒不是我造成的,哀樂不是我引起的,我是被形體蒙蔽了,形體又被我所愛慕。明白這個道理,就可以超越生死之外。

蜩笑子說:水一定寒冷嗎?火一定炎熱嗎?石頭一定會浮嗎?羽毛一定會浮嗎?然而驪山有溫泉,蕭丘有寒火,南海有浮石,牁牂地區的羽毛不沉,名稱不可勝數,變化不可窮盡。

《素問》說:朝霞擁抱著朝陽,雲彩奔向雨的府庫。《楚辭》說:彩虹紛紛如朝霞,傍晚陰雨綿綿。《唐詩》說:朝霞晴天也會下雨。俗諺說:朝霞不出門。

世上所有的一切都是夢境。做夢是夢,不做夢也是夢。夢中之夢,非夢之非夢,所以得失如同捕風捉影,物我如同蝴蝶,榮枯如同黃梁一夢。唉!通曉晝夜而清醒的人有誰呢?

蜀僧湛然,注釋《楞嚴經》和《易經》,都有名理,善於談論,他指著柳枝說:這東西為什麼這麼容易生長?因為柳星在二十八宿中,根基在天,所以栽種就一定能活。

心宿有男女兩種形狀,房宿具有雌雄兩種狀態。

砍伐竹根宜選在辰日,捕捉魚蝦宜選在亥日,栽種忌諱焦枯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