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林

《醫暇卮言》~ 尤序

回本書目錄

尤序

1. 尤序

新安程云來先生,嘗輯即得方,予既序而行之矣。居久之,復出《醫暇卮言》示予。予讀而笑曰:嘻,夫醫安得暇乎哉?世所謂名醫,吾知之矣。旦起而納謁者,履滿戶焉。入其室,問其疾,各投以藥而去。其士大夫以折簡邀者,則登名於版,日中而食,肩輿而出,望門而止。

候主人之顏色,酬酢未畢。索筆定案以授使者,歸而謀諸弟子,俾參劑焉,抵暮而返,則藥囊果然矣。其為小兒醫者,晝居不出,昏夜叩人之門戶,秉燭一視,疾趨而去,若驛傳之速。漏盡始休,或要於路,或候於門,咸喜其來而恨其晚也,其下醫竊慕之。雖病者之有無多寡未可知,往往乘車從僕,招搖過市,窮日之力而後已。

見者詫之曰:夫夫也忙甚,必名醫也,醫安得暇乎哉?先生曰:唯唯否否,醫而不暇,何以為醫良。醫病萬病,藥亦萬變,是故以志一之。以氣輔之,以理持人,以神守之,寂而通之,息而遊之,此豈汲汲遑遑所能治乎夫治病猶治兵也。欒針之稱晉師曰:好以暇,金鼓方急,使攝飲焉,鄢陵所以勝也。

諸葛之羽扇,謝艾之胡床,祭遵之投壺,安石之賭墅,皆暇也。余之治病,亦如是矣。或謂先生既暇,當注《金匱》之書,何取乎卮言。蓋聞之許子,醫者意也,意之所解,不可言傳。故先生即得方,述而不作也。若其《卮言》,籠天地。羅萬物,洸洋縱恣于堅白同異之談。

雖不言醫,醫道寓焉。斫輪之說,通於讀古,解牛之旨,進於養生。觀《卮言》,則問難思過半矣。《周禮醫事》十全為上,十失一次之,十失二三次之,十失四為下,未有即得者,先生之即得。先生之暇為之也夫。

康熙丙辰中春朔日吳門年家弟尤侗拜撰

白話文:

[尤序]

安徽的程雲來先生,曾經編纂過一本叫做《即得方》的醫書,我已經為它寫了序言並付梓出版了。過了一段時間,他又拿出一本《醫暇卮言》給我。我讀完後笑着說:唉,醫生哪來的閒暇呢?世人所謂的名醫,我可是見識過了。他們每天一大早起來就有人來拜訪,門檻都快被踏破了。醫生進入屋內,詢問病情,隨便開個藥方就打發走了。如果是官紳士大夫用簡帖邀請的,那就把名字記在名冊上,中午吃完飯,坐上轎子出去,走到病人門口就停下來,

等候主人出來察看他的臉色,寒暄客套還沒結束,就索性拿起筆來開方給使者,回到家裡再和弟子商量,讓他們幫忙抓藥,直到傍晚才回來,藥包果然已經準備好了。那些專治小兒疾病的醫生,白天待在家裡不出門,傍晚才去敲病人家門,點起蠟燭看一看,就急忙離開,速度像驛站快馬一樣。直到夜深了才休息,有時在路上被叫住,有時在門口等候,大家都高興他來,又惋惜他來晚了,那些水平低的醫生都羨慕他們。雖然病人多寡不清楚,但這些名醫往往乘車帶僕人,招搖過市,一天到晚忙個不停。

看見的人都會驚訝地說:哎呀,這位醫生真忙啊,一定是位名醫!醫生哪來的閒暇呢?先生回答說:是的,如果醫生沒有閒暇,怎麼能做好醫生呢?醫治萬種疾病,藥方也萬變不離其宗,所以要用自己的意志專注於此。以元氣來輔助,以醫理來掌握病情,以精神來守護病人,在寂靜中領悟疾病的本質,在休息中遊歷醫學的精髓,這些豈是匆匆忙忙就能做到的呢?治病就像治軍一樣。欒針稱讚晉國名將說:他善於利用閒暇時間,當戰鼓聲急的時候,他讓士兵們喝水休息,所以鄢陵之戰才能獲勝。

諸葛亮的羽扇,謝安的胡床,祭遵的投壺,司馬光的賭墅,這些都是閒暇的表現。我治病,也是如此。有人說先生既然有閒暇,應該去註釋《金匱要略》這本書,為什麼要寫《醫暇卮言》呢?我聽許子說過,醫術的關鍵在於醫生的意念,意念的領悟是無法言傳的。所以先生寫了《即得方》,是述而不作。至於他的《卮言》,則包羅天地,囊括萬物,洋洋灑灑地議論著醫理的同異。

雖然書中不直接講醫術,但醫道卻蘊含其中。《莊子》中「斫輪」的故事,可以通曉讀書治學之道;「解牛」的故事,可以體會養生的真諦。讀了《卮言》,就能明白醫道中問難思過的精髓。《周禮》中說,醫生十次治療能全治九次為上等,十次治療失誤一次為中等,十次治療失誤兩三次為下等,從未有過次次都能治好的醫生。而先生的《即得方》,正是先生閒暇時寫成的啊!

康熙丙辰年仲春朔日吳門尤侗拜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