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暇卮言》~ 卷上 (7)
卷上 (7)
1. 卷上
執相定人非也,荀卿不知心相之合面相,非又非也,但相人者,心不平正,則目不清明。我之眸子先眊矣,雖遵孟子之法,而實不能用。
何謂內相,品德居之矣。既富貴貧賤,亦有內相,意思行事是矣。貴人不諂而恭,富人不吝而樸。凡喜於靡費,莫非貧相;凡近於驕蹇,莫非賤相。不於其身,亦於其子孫。噫!子孫之貧賤,現於祖父之身,則內相之所繫長矣。
方術到絕頂,無不稍稍通於道。君平卜日,管郭卦課,袁李天文星曆,張果祿命,楊賴堪輿,皆立身頗高,不肯教人以無恥無義之事。只緣窺著本原,略信得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各有分限。欲中傷人,人不可得而傷。欲攫取多財,財不可得而攫。枉壞心術何為?不如循理安分,所以技術高者,決帶幾分道氣。
今術家自負障天,甘心無賴,還是未窺見本原耳,就彼術中更加窮究,當有幡然改心易行之時。
《呂氏春秋》曰:一雨露也,梧櫝得之以養其柯條,荊棘得之以養其芒刺,造化者何嘗有心厚梧櫝之材,而稔荊棘之毒與,咸其自養,而未有養之者也。
花之色無有同者,惟黃者必開於土旺四季之月。春季則棠棣,夏季則黃葵,秋季則菊花,冬季則蠟梅。
動物本諸天,所以頭順天而呼吸以氣。植物本諸地,所以根順地而升降以津。故動物取氣於天,而乘戴以地。植物取精於地,而生養以天。《素問》云:出入廢,則神機化滅。升降息,則氣立孤危。無不出入,無不升降。器有小大,數有遠近。蓋謂此也。
《楞嚴經》以胎卵濕化,推萬物之生生,又以有無色想,推萬類之情識,蓋有色是有牝牡之屬,鳩鴿是也。無色是無雌雄之屬,螺蚌是也。有想是為蠶為蛾時也,無想是為蛹為蟻時也。非有色想,非無色想,此物又極微極細,其情識在於恍惚渺茫之間。如人身之積蟲,似卵白,似血片,似動非動,似生非生之屬是也。
佛氏論說生類,可謂窮深極微矣,鬼神亦在非有非無之內。
草木一荄之細,一核之微,其色香葩落,相傳而生也,經千年而不變,其根干有生死,其神之傳也,未嘗死也,善乎莊生曰,火傳也,不知其盡也。
世間小蟲,如一絲半粟之細,以至目不可辨者,其手足頭目,動靜食息,避就噓吸,無不具足。此可以見天命之流行,無一之或遺,無微之不入,形有大小,而性無大小。
邵子曰:動物自首生,植物自根生。自首生命在首,自根生命在根。
木石皆有心也,使木石無心,何兩石相摩,兩木相摩,而火生乎?物之有火,猶人之有心也。
生血皆赤,怒心之所出也,赤火色,其心躁,故象之。二乘四果,其白如乳,出於淨心,而鱟魚血碧,蝦蛤無血,其故何也。
行行相值,莖莖相望,枝枝相准,葉葉相向,華華相順,實實相當,此無量壽經所言天宮寶樹,非塵世所有也。
白話文:
[卷上]
相人之術並非絕對可靠,荀卿不懂得心相與面相的契合,這也是不對的。但相人者,若心術不正,則目光也不會清明。我的眼力已經衰退了,即使遵循孟子的方法,也無法真正運用。
所謂內相,指的是品德。無論貧富貴賤,都有內相,體現在行為舉止上。高貴的人不諂媚卻恭敬,富有的人不吝嗇而樸實。凡是喜好奢侈浪費的,都是貧相;凡是驕傲自負的,都是賤相。這種相貌影響的不僅是本人,還會遺傳給子孫。唉!子孫的貧賤,往往在祖輩身上就已經顯現出來了,可見內相的影響是長久的。
精湛的方術,多少都會通曉一些道理。京房占卜,管仲、郭解的占卜問卦,袁天罡、李淳風的天文星曆,張果老的算命,楊筠松的堪輿,這些人都德行高尚,不肯教人做無恥無義之事。他們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洞悉了事物的本源,略微相信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各有定數。想要陷害別人,反而會害了自己;想要貪圖多財,反而得不到。心術不正又有何用?不如循規蹈矩,安分守己。所以,技藝高超的人,必然具備幾分道義之氣。
如今的術士自詡能通曉天機,卻甘於做些不入流的事情,這正是因為他們沒有洞察事物的本源。如果能在自己的術業中深入研究,必然會有幡然悔悟,改過自新的時候。
《呂氏春秋》說:同樣的雨露,梧桐樹藉此滋養枝幹,荊棘卻藉此滋養尖刺。造化之功從未刻意厚待梧桐的材質,而讓荊棘長滿毒刺,都是它們自身生長的結果,並非外力所致。
花朵的顏色各有不同,只有黃色的花,必定在土氣旺盛的四季月份開放。春天是棠棣,夏天是黃葵,秋天是菊花,冬天是蠟梅。
動物的本源來自於天,所以頭部向上,呼吸依靠天地之氣。植物的本源來自於地,所以根部向下,生長依靠地氣。因此動物吸取天之氣,依靠大地生存;植物吸取地之精華,依靠天之生養。《素問》說:出入的氣息停止了,神機就會消亡;升降的氣息停止了,氣機就會孤危。沒有不呼吸出入的,沒有不升降的,只是器物大小,時間遠近不同罷了,這就是這個道理。
《楞嚴經》用胎卵濕化來說明萬物的生生不息,又用有無色想來說明萬物的意識。有色是有雌雄之分的,例如鳩鴿;無色是沒有雌雄之分的,例如螺蚌。有想是指蠶蛾的狀態,無想是指蛹和螞蟻的狀態。既非有色想,也非無色想,還有極其微小精細的事物,其意識處於恍惚渺茫之間,就像人體內的寄生蟲,像蛋清,像血塊,似動非動,似生非生,都是如此。
佛家論述生物,可謂深入細微到了極點,鬼神也都在非有非無之間。
草木即使細小如一棵幼苗,或一粒種子,它們的顏色、香氣、花朵、果實,都能一代一代地傳承下去,歷經千年而不改變。雖然根幹有生死,但其神妙的傳承卻從未真正死去。莊子說得好:“火的傳播,不知道它的盡頭在哪裡。”
世間微小的蟲子,即使細小如一絲一粟,甚至肉眼難以辨別,它們的手足頭目,行動靜止,飲食呼吸,躲避趨向,無一不具備。由此可見,天命運行無所遺漏,無所不及,形體有大有小,而本性卻並無大小之分。
邵雍說:動物從頭部開始生長,植物從根部開始生長。動物的生命在頭部,植物的生命在根部。
木石都有心,如果木石沒有心,那麼兩塊石頭摩擦,兩塊木頭摩擦,火從何而生呢?物體有火,就像人有心一樣。
血液都是紅色的,這是心火旺盛的表現。紅色代表火,心火躁動,所以用紅色來比喻。二乘四果,其顏色潔白如乳,來自於清淨的心;而鱟魚的血是青色的,蝦蟹沒有血,這是什麼原因呢?
枝幹相互交錯,莖葉相對,枝葉相應,葉片相對,花朵相連,果實相配,這正是《無量壽經》中所說的“天宮寶樹”,並非塵世間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