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壽堂

《醫原》~ 張序

回本書目錄

張序

1. 張序

道之大原出於天,凡道之所分寄,亦必探原於天,醫其一端也。蓋天之道,不外陰陽五行,稟陰陽五行之精氣。而人生焉,感陰陽五行之戾氣,而人病焉。然非見道之儒者,又孰從而探之?吾友石子芾南,淮北名孝廉也,才識既高,學術並茂。其於五子之書,百家之論,莫不探微抉奧,體用兼䀭。

白話文:

宇宙的本源源自於天地,凡是道理的存續與傳授,也必須從天地中探求源頭,醫學便是其中一環。天地的法則,不外乎陰陽五行,而人體則稟受陰陽五行之精氣。然而,當人體感受到陰陽五行之戾氣,就會產生疾病。然而,如果沒有深入探求道義的儒者,又有誰能從中探究呢?我的朋友石子芾南,是淮北知名的孝廉,才識過人,學術廣博。對於儒家的五部經典和百家學說,他都能深入研究,探尋其精髓奧祕,融會貫通。

而又以其餘力,考岐黃闡《內》《難》,陰陽有辨,五行有分,耳目口鼻之司,肌膚筋骸之會,動靜燥濕之宜,凡和緩之所未發,倉扁之所難言,莫不因人見天,葆其天之所本有,治其天之所本無,以人治人,實以天還天而已。吾與石子交最久,叩其學甚深。他日嘗惱醫家之不通儒術,率皆昧於其原而僅逐其末也。

白話文:

此外運用自己的體力和精神,研究岐伯和黃帝的《內經》和《難經》,探究陰陽的變化,分辨五行的不同。耳朵、眼睛、嘴巴、鼻子的功能,皮膚、筋骨的聯繫,運動、休息、乾燥、濕潤的規律。凡是養生保健中不宣揚的、醫家難以言說的道理,無不根據人的特點,保護人與生俱來的本能,治療人與生俱來的不足。以人治人,其實是用自然規律來治療人的疾病。我和石先生交往最久,瞭解他的學問很深。他曾經痛恨醫家不懂儒家經典,一般都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著《醫原》二十篇,因病之原,探醫之原,並探其原中之原。披閱之下,益信石子之學為有原也。乃或者曰:醫小道也,儒者亦為之耶?夫就醫論,醫其小之也,固宜,若醫而探原於天,則因醫見道,苟非學貫天人,又安能悟天人合一之旨?則即小以觀大可也。

白話文:

嶽美中編著了《醫原》二十篇,從疾病的根本原因探討醫學的根本,還深入探究根本中的根本。細讀之後,越發深信嶽美中的醫學知識有其根源。然而,有人說:醫學不過是小道,儒家學者怎麼會研究它?如果從醫術的角度來看,只探討醫療技術的確是醫學的範疇。但如果從醫學的根本原理出發,從而探尋天地的奧祕,那麼,則是通過醫學領悟了天地之道。如果沒有貫通天地人文的學問修養,又怎麼能領悟天人合一的真諦呢?所以,從小處著眼,也能洞察大道理。

雖然是書之成,在醫家必奉為圭臬,在作者特出其緒餘焉耳?一旦居宰衡之任,司燮理之權,必能究致治清濁之原,而壽人壽世,良相良醫,不難以一人收其全功,而天下亦共知儒術之大。陰陽五行之蘊,天人一原之理,無乎不在也。斯篇其石子之嚆矢也!夫是為序。

咸豐十一年歲次辛酉孟夏月同里愚弟張星亙子綿頓首拜撰

白話文:

儘管這本書已經完成,但醫學界肯定會將它奉為圭臬(指導原則)。作者只是在這本書之外,特別寫了這些話。擔任宰相的職位,掌管調和萬物的權力,一定能探究治癒濁氣的根源,從而治療和保全世人的生命。良相和良醫,不難由同一人集其大成,天下人也會共同認識到儒家的博大精深。陰陽五行蘊含的道理,天人合一的原則,無處不在。這篇文章是推廣這方面知識的開端!這就是序言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