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桂草堂醫案》~ 卷一 (6)

回本書目錄

卷一 (6)

1. 卷一

益信為陽虛矣。仍用前方,去茯苓、橘皮,加熟地。服後,諸症悉退。病家自以為病愈,遂不服藥。越數日,復惡寒、頭痛、手冷,時或手足發熱,精神疲倦,不思飲食,舌苔少而色白,小便黃,脈仍沉小。乃以理中湯,合小建中湯去飴糖,加半夏。服後,諸症少退,但時覺虛火上升。

則頭痛大作,手足亦覺發熱,而其身則殊不熱。遂師李東垣法,用潞黨參、白朮各二錢,肉桂五分,升麻、茈胡、川芎各一錢,炙甘草八分,茯苓三錢,半夏一錢五分,加生薑、紅棗同煎。覆杯而頭痛止,手足亦不發熱。接服一劑而安。凡老年之病屬虛者多,非偏於陽虛,即偏於陰虛。

而亦有陰陽兩虛者。醫家於此,尤宜加意焉。

盧谷山年近六旬,患泄瀉。由夏炳如先生介紹邀診。脈息小弱,兩手俱冷,精神疲倦,此脾胃氣虛、陽氣衰弱之病。乃用理中湯加山藥、木香。接服兩劑,精神較好,能進飲食。原方加肉桂四分、枸杞子二錢。又服二劑,手稍轉溫,泄瀉已止。但頭眩殊甚,原方去薑、桂,加熟地。

接服三日,頭眩較減,而手仍冷。復於原方中加鹿角膠、黃耆。服兩劑後,精神殊覺爽健。惟手終不暖。蓋高年真火已衰,非旦夕之能奏功。乃囑購鹿茸半具,研末,每日服五釐,用高鹿參三錢煎湯和服。盧君遂托友在瀘購辦參茸,如法服之。半月後返閩。今年春間,盧君復來鎮江。

言鹿茸甚有效,現在精神甚好,而手亦轉溫,今擔任賴大有皮絲煙號經理云云。大凡積虛之病,皆須悠久成功,而尤必藉血肉有情之品,始易奏效。鹿性純陽,能補人身陽氣;茸生於首,兼能補腦,故有此特效也。

乙巳二月,季姓婦,咳喘倚息不得臥,惡寒發熱,頭疼身痛,胸悶不舒,心痛徹背。脈沉而滑,舌苔白膩。此風寒痰飲內外搏結,肺氣不得下降,而成肺脹也。乃用小青龍湯合栝蔞薤白湯。麻黃、細辛各四分,乾薑、五味子各五分,栝蔞、薤白各三錢,甘草五分,余藥各一錢五分。

服後得汗,而寒熱喘息俱平。惟身痛咳嗽未已,易方,以桂枝湯和營衛,加乾薑、五味子各五分,細辛三分以治咳。一劑效。因貧不復延診,遂漸愈。

吳某年十五歲,咳嗽音嗄。自春徂秋,迄未能愈。咳而無痰,飲食能進,不熱不渴,脈如平人。與三拗湯加乾薑、五味子、半夏。服三劑後,咳減聲音如常。每次麻黃只用三分,至第四劑則減至二分。後以六君子湯調補三日而瘳。

劉某病延兩月。咳嗽吐痰甚臭,身熱口渴,手足心熱,舌紅無苔,右脈滑數。此肺臟伏熱,勢將成癰也。與黃芩、貝母、玉竹、蔞仁、桑葉、知母、枇杷葉等作煎劑,加梨汁和服。一劑熱輕嗽減,三劑全愈。

鮑姓子三歲,發熱數日。咳吐臭痰,大便完穀不化,捫其額熱爍手,舌乾苔少,口渴脈數。乃肺臟受熱也。擬方用黃芩、馬兜鈴、地骨皮、知母、貝母、栝蔞、苡仁、桑葉、甘草、枇杷葉。一劑知,二劑已。

白話文:

[卷一]

益信患陽虛,仍用之前的處方,去掉茯苓、橘皮,加入熟地黃。服用後症狀全部消失,病家自以為痊癒,便不再服藥。幾天後,又出現惡寒、頭痛、手腳冰冷,有時手腳發熱,精神疲倦,不想吃東西,舌苔少而顏色白,小便發黃,脈象仍然沉弱。於是用理中湯,配合小建中湯(去掉飴糖),加入半夏。服用後症狀略微減輕,但偶爾感覺虛火上升,頭痛劇烈,手腳也感覺發熱,但身體卻並不發熱。於是效仿李東垣的治療方法,使用潞黨參、白朮各二錢,肉桂五分,升麻、茈胡、川芎各一錢,炙甘草八分,茯苓三錢,半夏一錢五分,加入生薑、紅棗一起煎煮。服藥後頭痛停止,手腳也不再發熱,服用一劑便痊癒了。老年人的疾病多屬虛症,不是偏向陽虛,就是偏向陰虛,也有陰陽兩虛的情況,醫生尤其要注意這一點。

盧谷山將近六十歲,患有腹瀉,經夏炳如先生介紹來就診。脈息微弱,雙手冰冷,精神疲倦,這是脾胃氣虛、陽氣衰弱的病症。於是使用理中湯,加入山藥、木香。服用兩劑後,精神較好,能進食。原方再加入肉桂四分,枸杞子二錢,又服用兩劑,手稍稍變暖,腹瀉停止,但頭暈很厲害。原方去掉生薑、肉桂,加入熟地黃。

服用三天後,頭暈減輕,但手仍然冰冷。又在原方中加入鹿角膠、黃耆。服用兩劑後,精神感覺非常爽快,只是手始終不溫暖,因為高齡真火已衰,不是短期內就能見效的。於是囑咐他購買鹿茸半副,研磨成粉末,每天服用五釐,用高麗參三錢煎湯沖服。盧先生於是託朋友在瀘州購買參茸,按照方法服用。半個月後回到福建。今年春天,盧先生再次來到鎮江,說鹿茸效果很好,現在精神很好,手也變暖了,現在擔任賴大有皮絲煙號經理。總之,積累的虛症,都需要長期治療才能見效,尤其需要藉助具有血肉的藥材,才能更容易奏效。鹿的性屬純陽,能補益人體陽氣;鹿茸生長在鹿頭上,還能補腦,所以有如此特效。

乙巳年二月,季姓婦女,咳嗽氣喘,無法平臥,惡寒發熱,頭痛身痛,胸悶不舒,心痛徹背,脈象沉而滑,舌苔白膩,這是風寒痰飲內外搏結,肺氣不能下降而導致的肺脹。於是使用小青龍湯合栝蔞薤白湯:麻黃、細辛各四分,乾薑、五味子各五分,栝蔞、薤白各三錢,甘草五分,其他藥物各一錢五分。

服用後出汗,寒熱、氣喘都平息了,只是身痛咳嗽未愈。改方,用桂枝湯調和營衛,加入乾薑、五味子各五分,細辛三分來治療咳嗽。一劑見效,因貧困不再繼續就診,於是漸漸痊癒。

吳某十五歲,咳嗽聲音嘶啞,從春天到秋天,一直沒有痊癒。咳嗽無痰,飲食正常,不發熱不口渴,脈象如同正常人。給予三拗湯,加入乾薑、五味子、半夏。服用三劑後,咳嗽減輕,聲音恢復正常。每次麻黃只用三分,到第四劑時減至二分。之後用六君子湯調補三天而痊癒。

劉某生病兩個月,咳嗽吐痰非常臭,身體發熱口渴,手心腳心發熱,舌頭紅而無苔,右脈滑數,這是肺臟伏熱將要化膿。給予黃芩、貝母、玉竹、蔞仁、桑葉、知母、枇杷葉等煎劑,加入梨汁一起服用。一劑後熱度減輕,咳嗽減輕,三劑痊癒。

鮑姓小孩三歲,發熱幾天,咳嗽吐臭痰,大便不成形。摸他的額頭感覺很熱,舌頭乾燥,苔少,口渴,脈象數,這是肺臟受熱。擬方用黃芩、馬兜鈴、地骨皮、知母、貝母、栝蔞、薏苡仁、桑葉、甘草、枇杷葉。一劑見效,兩劑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