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桂草堂醫案》~ 卷一 (4)
卷一 (4)
1. 卷一
去厚朴、粳米。加麥冬、苡仁、石斛。陰陽水煎。一服吐止,再劑利亦止,而煩渴亦大定矣。惟肢體尚冷,囑以稀粥與飲。安睡一夜,體溫遂復常度。於是但以飲食調養,不勞他藥而瘳。
徐某年約三旬。秋間陡患腹痛吐利,發熱口渴,煩躁不安,舌苔黃膩,脈息滑數。蓋暑濕蘊伏中焦,腸胃中有宿滯也。與黃連香薷飲合平胃散。一服吐利止,身熱退。接服一劑,知飢欲食矣。大凡黃連石膏之病,其舌苔必黃膩,或黃燥;其小便亦必紅赤。若小便清長,舌光無苔,則膏連二藥皆為禁劑。蓋舌質之光否,可覘胃臟之虛實也。
朱姓子八歲。秋間病霍亂吐瀉,手足悉冷,口渴欲飲水,目陷形消,不食不飢,舌苔黃膩,脈息小數。用薑汁炒川連三分、法半夏一錢、扁豆三錢、苡仁三錢、木香五分、北沙參二錢。服後吐瀉止,手足溫,舌苔亦退,能進稀粥。但口渴殊甚,遂改用麥冬、天花粉各一錢五分,北沙參二錢,白朮一錢,苡仁、扁豆各三錢。兩劑瘥。
張姓婦年四十餘。先於四月間病心悸怔忡,頭眩發熱,予以天王補心丹加青蒿、地骨等藥治愈矣。及至夏間,陡患腹痛上衝於心,嘔吐清水,下利紅白。痛甚則手足俱冷,汗出神疲。按其脈沉遲而小,望其色則面白唇淡。蓋陽虛中寒之病,殆由乘涼飲冷所致。問之,果連日臥竹床乘涼,且稍食西瓜等物也。與附子理中湯加吳茱萸、桂枝、白芍、砂仁。一服痛稍緩,兩劑痛始平,手足溫。遂以原方去附子,減輕薑、萸。自是利止食進。復以歸芍六君子湯,調治數日而痊。
詹云溪先生幼子,甫生數月。夏間因服荷葉露、銀花露過多,下利手冷,面色㿠白,口吐涎沫。其家以為難活矣。予用理中湯加丁香,減小其劑。一服利止,而涎沫亦不吐矣。二服神氣充,手轉溫。復以五味異功散,培養胃氣而安。今已十歲,為小學校之學生矣。
張星五大令(紹棠桐城人)宰崑山時,其如君年四十餘,患血崩症,經醫治愈。自是遂不能寐,精神疲憊,飲食不多。延予治之。左脈細小,心脈尤弱。臍左有動氣勃勃,甚則上衝,心悸多汗,勁胸間嘗覺筋掣。蓋血舍空虛,筋無血養,而虛陽不能斂納也。乃與阿膠雞子黃湯合三甲復脈湯,加女貞子、枸杞子、棗仁、茯神、柏子仁等。接服五劑,諸症稍退,夜間亦稍能寐。遂接服至十五劑,病大退,飲食亦較多矣。嗣以原方加生地、熟地,製成膏劑,常服全瘳。
庚戌三月,葉姓婦臥病垂危。其子來邀予診,行色愴惶,口稱已經某醫診治數日,稱為不治,並求速往。視之,果神色大衰,時出冷汗,手冷額冷,面色萎黃,心悸頭暈,精神不支,脈息小弱。蓋陽氣大虛,亡陽在即之危候也。遂以四逆加人參湯,再加黃耆、白朮、棗仁、白芍、紅棗等。
白話文:
[卷一]
一位病人,去除方劑中的厚朴和粳米,加入麥冬、薏苡仁、石斛,用陰陽水煎服。服藥一次,嘔吐停止;再服一劑,腹瀉也停止,煩渴也大大減輕了。只是肢體還感覺寒冷,於是囑咐他吃些稀粥,多喝水,一夜安睡後,體溫恢復正常。之後只用飲食調理,不用其他藥物就痊癒了。
徐姓男子,約三十歲,秋季突然腹痛、腹瀉、發熱、口渴、煩躁不安,舌苔黃膩,脈搏滑數,這是暑濕之邪蘊積於中焦,腸胃中有宿食停滯的症狀。我用黃連香薷飲合平胃散治療,服藥一次,嘔吐腹瀉停止,發熱也退了。服第二劑後,就感到飢餓想吃東西了。一般來說,服用黃連、石膏的病人,舌苔一定是黃膩或黃燥,小便也一定是紅色。如果小便清長,舌頭光滑無苔,那麼黃連、石膏這兩種藥物就都禁忌使用。因為舌質的光澤與否,可以觀察胃臟的虛實。
朱姓八歲男孩,秋季患霍亂,嘔吐腹瀉,手腳冰冷,口渴想喝水,眼窩凹陷,消瘦,不想吃東西,也不覺得餓,舌苔黃膩,脈搏微弱。我用薑汁炒川連、法半夏、扁豆、薏苡仁、木香、北沙參治療,服藥後嘔吐腹瀉停止,手腳溫暖,舌苔也退了,能吃稀粥,但口渴非常厲害,於是改用麥冬、天花粉、北沙參、白朮、薏苡仁、扁豆。兩劑藥後痊癒。
張姓婦女,四十多歲,四月間患心悸、怔忡、頭暈、發熱,我用天王補心丹加青蒿、地骨皮等藥治癒了。到了夏季,突然腹痛,痛感上衝到心臟,嘔吐清水,腹瀉排出紅白混雜的便,疼痛厲害時手腳冰冷,出汗,神疲乏力。檢查脈象,脈沉遲而微弱,觀察面色,面色蒼白,嘴唇淡白,這是陽虛中寒的疾病,大概是因乘涼飲冷所致。詢問後,果然連日臥於竹床乘涼,還吃了西瓜等寒涼食物。我用附子理中湯加吳茱萸、桂枝、白芍、砂仁治療,服藥一劑,疼痛略微緩解;兩劑後,疼痛平息,手腳溫暖。於是繼續用原方,去除附子,減少薑、吳茱萸用量。從此腹瀉停止,飲食恢復正常。然後用歸脾湯加六君子湯調治數日而痊癒。
詹云溪先生的幼子,出生幾個月,夏季因服用荷葉露、金銀花露過多,導致腹瀉、手腳冰冷、面色蒼白、口吐涎沫,家人以為快要死了。我用理中湯加丁香,減少藥量治療,服藥一劑,腹瀉停止,涎沫也不吐了;服藥兩劑,精神氣色充盈,手腳變暖。然後用五味異功散調理胃氣,使其穩定。如今孩子已經十歲,是學校的小學生了。
張星大令(紹棠桐城人),在崑山做官時,他的朋友,四十多歲,患血崩症,經醫生治療痊癒後,卻不能入睡,精神疲憊,飲食減少。他延請我治療。左脈細小,心脈特別微弱,左腹部有氣機鼓動,嚴重時上衝,心悸多汗,胸部經常感到筋脈牽掣。這是血虧、筋脈失養,虛陽不能收斂的症狀。我用阿膠雞子黃湯合三甲復脈湯,加入女貞子、枸杞子、棗仁、茯神、柏子仁等藥。連續服用五劑,諸症狀略微減輕,晚上也能稍微睡著。於是繼續服用到十五劑,病情大為減輕,飲食也增加了。然後用原方加入生地、熟地,製成膏劑,經常服用,徹底痊癒。
庚戌年三月,葉姓婦女臥病在床,情況危急。她的兒子來請我診治,神色慌張,說已經請某醫生診治數日,醫生說治不好,於是請求我趕快前往。我診察後,果然發現她面色衰敗,時常出冷汗,手腳冰冷,額頭冰冷,面色萎黃,心悸頭暈,精神不支,脈搏微弱。這是陽氣大虛,亡陽將至的危急症狀。我用四逆加人參湯,再加入黃耆、白朮、棗仁、白芍、紅棗等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