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桂草堂醫案》~ 卷三 (5)

回本書目錄

卷三 (5)

1. 卷三

姚某子六歲,六月間患痢症。裡急後重,日夜不休,發熱口渴,舌苔黃膩,兩脈滑數。用香連丸加黃芩、枳殼、檳榔、苡仁、六一散,作煎劑。黃連只用四分,余藥亦只用一二錢。一劑痢減半,再劑全安。

張小芬君病痢,下利腹痛,裡急後重,困苦不已。脈息滑數。與小承氣湯合香連丸,加檳榔、木香。服後痛痢俱止,但轉為發熱胸悶。是裡氣得通而余病將從表解也。乃易方用小陷胸合小茈胡湯,去人參、甘草,加枳殼、桔梗、厚朴。得汗而解。惟腹中作脹,不思飲食,舌現白膩苔。復易方用平胃散,加黃芩、蘇梗、蔻仁、佩蘭、苡仁等,兩劑全瘳。

夏某子四歲,下痢紅白,腹脹身不熱,口不渴,舌色淡無苔,脈緩滑。與平胃散加白朮、木香、砂仁、扁豆等。接服兩劑而痊。蓋過啖生冷等物,腸胃不能運化也。

殷某子四歲,下痢多日。手足冷,時出冷汗,脈息小弱,神氣疲倦,口不渴,舌無苔。此非痢疾,乃陽虛欲脫也。不溫則死。乃與理中湯,參、術各用三錢,乾薑八分,甘草八分,加生薑、紅棗煎服。一服汗收手暖,下利亦減。接服一劑而安。

李善門侄女,年二十餘,患痢疾。醫用大黃、檳榔,及三物備急丸數劑。下利益甚,裡急亦迫,至於脫肛。每至解大便時,腹痛肛墜,困苦異常。乃與補中益氣湯。一服而脫肛愈,兩服而痢亦止矣。

滕雲路君令堂,年七十餘,病痢多日,至於脫肛。精神疲憊,頭暈心悸,不能起坐。舌光無苔,脈息小弱。與補中益氣湯加麥冬、白芍、木香。三劑而痊。

江某子十五歲,瀉利年餘,面黃體瘦,食少作惡,舌光無苔,口乾頭暈,心悸脈細。每日猶瀉十數次,所瀉皆稀糞水。蓋瀉利日久腸胃中之脂液消亡,昔人所謂下多亡陰是也。與大補丸煎,加黃耆、赤石脂、麥冬、玉竹。接服兩劑,而瀉利已減去十之六七,頭暈心悸亦平矣。

再服數日全愈。夫參、耆、熟地,為瀉痢病最忌之藥。蓋補滯之品能閉塞腸胃中之病毒致人於危。而此獨以補藥奏功者,虛實異宜也。然亦惟純虛無滯者,始可純補,否則又當別論矣。

路某病痢年餘,日夜數次。手指清冷,脈息小弱。飲食起居如常。與理中湯加黃耆、木香、厚朴、白芍。服兩劑,痢即止。接服數劑全愈。

完某子三歲,病後泄瀉汗多,口乾不欲飲茶,體瘦神疲,咳嗽有痰,小便清,舌色淡。純屬虛象。用四君子湯合生脈散,加黃耆、花粉。服後汗止瀉減,但咳嗽多痰。原方以花粉易貝母。接服兩劑而安。

王姓婦年五十餘,夏間陡患泄瀉。暴注下迫,一日夜二十餘次。發熱口渴,胸悶腹痛,舌苔黃膩,脈數溲熱。蓋暑濕蘊伏,腸胃中兼有宿滯。火性急速,故暴注下迫也。病者聞之嘆曰:「真名醫也。」今年家中因財政困難,故將樓下房屋賃租與人,自居樓上。詎知亢熱非常,自知受暑云云。

白話文:

[卷三]

姚姓小孩六歲,六月間患痢疾,裡急後重,日夜不止,發熱口渴,舌苔黃膩,脈象滑數。醫生用香連丸,並加入黃芩、枳殼、檳榔、薏苡仁和六一散,製成湯劑服用。黃連用量僅四分,其他藥物也只用一至二錢。一劑藥後痢疾減輕一半,再服一劑痊癒。

張小芬患痢疾,腹瀉腹痛,裡急後重,痛苦不堪,脈象滑數。醫生給她服用小承氣湯合香連丸,並加入檳榔、木香。服藥後腹痛和痢疾都停止了,但轉而發熱胸悶,這是因為裡氣通暢,餘邪將從體表發散。於是醫生改用小陷胸湯合小柴胡湯,去除人參、甘草,加入枳殼、桔梗、厚朴。服藥後發汗而病癒,只是腹部脹滿,不想吃東西,舌苔白膩。於是醫生再次改方,用平胃散,加入黃芩、蘇梗、蔻仁、佩蘭、薏苡仁,服用兩劑後痊癒。

夏姓小孩四歲,腹瀉排出紅白混雜的便,腹部脹滿,身體不發熱,口不渴,舌色淡白無苔,脈象緩而滑。醫生給他服用平胃散,並加入白朮、木香、砂仁、扁豆等藥物,服用兩劑後痊癒。這是因為進食過多生冷食物,腸胃無法消化吸收所致。

殷姓小孩四歲,腹瀉多日,手腳冰冷,時而冒冷汗,脈象微弱,精神疲倦,口不渴,舌苔無。這不是一般的痢疾,而是陽氣虛弱將要脫亡的表現,如果不溫補則會死亡。醫生於是給他服用理中湯,人參、白朮各用三錢,乾薑八分,甘草八分,並加入生薑、紅棗煎服。服用一劑後,出汗停止,手腳變暖,腹瀉也減輕,再服用一劑痊癒。

李善門的侄女,二十多歲,患痢疾,醫生用大黃、檳榔及三物備急丸等藥物治療,結果腹瀉更加嚴重,裡急後重,甚至脫肛。每次大便時,腹痛肛門下墜,痛苦異常。醫生於是給她服用補中益氣湯,一劑藥後脫肛痊癒,兩劑藥後痢疾也停止了。

滕雲路的母親,七十多歲,患痢疾多日,導致脫肛,精神疲憊,頭暈心悸,不能坐立,舌頭光滑無苔,脈象微弱。醫生給她服用補中益氣湯,並加入麥冬、白芍、木香,三劑藥後痊癒。

江姓小孩十五歲,腹瀉一年多,面黃肌瘦,食慾不振,舌頭光滑無苔,口乾頭暈,心悸脈細,每天腹瀉十多次,瀉出的都是稀薄的水樣便。這是因為長期腹瀉,腸胃中的津液都消耗殆盡,正如古人所說“下利傷陰”。醫生給他服用大補丸湯劑,並加入黃耆、赤石脂、麥冬、玉竹。服用兩劑後,腹瀉減輕了六七成,頭暈心悸也減輕了。繼續服用數日後痊癒。人參、黃耆、熟地是治療痢疾最忌用的藥物,因為這些補益的藥物容易堵塞腸胃中的病邪,導致病情加重。而這個病例卻用補藥奏效,是因為虛實證候不同,用藥也應有所區別。只有純屬虛證,無其他阻滯的情況下,才能用純補的藥物,否則情況又當另論。

路姓病人患痢疾一年多,日夜腹瀉多次,手指冰冷,脈象微弱,但飲食起居正常。醫生給他服用理中湯,並加入黃耆、木香、厚朴、白芍,服用兩劑後痢疾停止,繼續服用數劑痊癒。

完姓小孩三歲,病後腹瀉,多汗,口乾不想喝茶,身體消瘦,精神疲倦,咳嗽有痰,小便清,舌色淡,完全是虛弱的表現。醫生用四君子湯合生脈散,並加入黃耆、花粉,服用後汗止瀉減,但咳嗽痰多,於是醫生將原方中的花粉改為貝母,繼續服用兩劑後痊癒。

王姓婦女,五十多歲,夏季突然患腹瀉,瀉下急迫,一天一夜腹瀉二十多次,發熱口渴,胸悶腹痛,舌苔黃膩,脈象數,小便熱。這是暑濕蘊結,腸胃中又有宿食,火性急躁,所以瀉下急迫。病人聽後感嘆,真是名醫啊!今年由於家裡經濟困難,把樓下房屋租給別人住,自己住在樓上,沒想到暑熱異常,自己也中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