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桂草堂醫案》~ 卷三 (2)
卷三 (2)
1. 卷三
王善餘次子。年十六歲。陡患腹痛嘔吐。惡寒發熱。痛甚則出汗。舌苔薄膩。脈緩滑。與茈胡桂枝湯去人參。加蔻仁、木香。一劑痛嘔俱止。寒熱亦退。接服一劑全愈。
吳姓婦年二十餘。夏間陡患嘔吐心煩胸悶。頭眩口乾。自服痧藥及十滴藥水。均無效。予以黃連五分。吳萸二分。旋覆花、半夏各一錢五分。香櫞花五朵。橘皮八分。六一散二錢。代赭石三錢。一劑而愈。
某妓十六歲。腹痛嘔吐。先數日天癸來時。犯房事。旋即腹痛。嘔吐下利。胸悶發熱。痛作則呼號不已。舌苔膩。脈滑。此平日飲食不慎。胃病而兼子宮病也。因與桂枝湯。加厚朴、木香、砂仁、半夏、當歸。服後腹痛較輕。惟吐利未止。身熱口渴。溲熱。溺時則小腹大痛。
脈弦滑數。遂改用黃連湯加厚朴。於是腹痛大定。身熱亦清。但嘔吐黏痰甚多。乃以原方去桂枝、厚朴、半夏。加麥冬、竹茹、神麯、佩蘭、生薑汁、萊菔汁等。服後得暢汗而痊。
查養和女傭十八歲。端午節啖糯米粽過多。遂病胸膈飽悶。惡寒發熱。舌苔垢膩。脈息滑大。先與平胃散合枳桔湯。加神麯、栝蔞。不效。乃於方中加滾痰丸三錢。服後得大便兩次。胸膈遂通。嗣以原方去滾痰丸。合小陷胸湯。接服兩劑全愈。
黃煥文君病濕溫。予已為之治愈矣。未幾因飽啖雞肉葷面蓮子等物。復病胸次滿悶不舒。發熱口乾。舌苔干膩。與枳桔湯合小陷胸湯。加神麯作煎劑。並令先服滾痰丸三錢。服後先得大便。隨即得汗甚多。衣襟俱濕。蓋前病之餘氣未蓋。不僅食滯為患也。自是熱退胸舒。知飢能食。復以六君子湯加麥冬、苡仁。接服兩日而瘳。
郭某年六十餘。臘月間患疝病。外腎根部。腫硬如雞卵。疼痛非常。惡寒不熱。口乾。舌光無苔。而色不紅。蓋寒疝也。其堅硬如雞卵者。寒邪搏結得溫則消散也。乃以烏頭桂枝湯。蜜炙烏頭三錢。桂枝、白芍各二錢。甘草一錢。加黨參二錢。乾薑八分。小茴香、當歸各三錢。
木香一錢。作煎劑。服後至夜間痛始定。腫硬亦消。口乾亦止。翌日。以原方用羊肉湯煎藥。並令其煨食羊肉而痊。
龍耀南年逾五旬。素有疝病。時發時愈。辛亥冬月。病復作。然與從前發病時情形不同。自覺有氣從臍下直衝於心。則心痛欲裂。於是手冷汗出。不能支持。吸鴉片煙暫止片刻。然於病無濟。初猶間一二日始發。繼則日發無已。精神疲倦。飲食大減。兩脈弦小。舌中有白苔。
蓋奔豚病也。乃腎氣素虛。復受客寒。身中陽氣不能勝寒氣之侵逼。則上衝而作痛。昔人所謂腎氣凌心者是也。乃與桂枝加桂湯。再加熟地、鹿角膠、小茴香。服兩劑後。痛大退。越兩日。天氣愈寒。而病之復作。更兼嘔吐。遂改用理中湯加肉桂、吳茱萸、半夏、鹿角膠、沉香。
白話文:
[卷三]
王先生次子,十六歲,突然腹痛嘔吐,惡寒發熱,疼痛厲害時會出汗,舌苔薄而濕潤,脈象緩而滑。醫生開了茈胡桂枝湯,去掉了人參,加了蔻仁、木香。一劑藥下去,疼痛和嘔吐都止住了,寒熱也退了。接著再服用一劑,就完全好了。
吳姓婦女,二十多歲,夏天突然嘔吐、心煩、胸悶、頭暈、口乾,自己服用過痧藥和十滴水,都沒效。醫生給她開了黃連五分、吳茱萸二分、旋覆花、半夏各一錢五分、香櫞花五朵、橘皮八分、六一散二錢、代赭石三錢,一劑藥就痊癒了。
一位十六歲的妓女,腹痛嘔吐,幾天前月經來潮時,發生了性行為,隨即腹痛、嘔吐、腹瀉、胸悶、發熱,疼痛時會不停呼叫,舌苔厚膩,脈象滑。這是因為平時飲食不注意,導致胃病和子宮疾病同時發生。醫生給她開了桂枝湯,加了厚朴、木香、砂仁、半夏、當歸。服藥後腹痛減輕,但嘔吐和腹瀉還沒止住,身體發熱、口渴、小便發熱,小便時小腹劇痛,脈象弦急而滑數。於是醫生改用黃連湯,加了厚朴。這樣腹痛就大大減輕了,發熱也退了,但是嘔吐黏痰很多。於是醫生將之前的藥方中去掉桂枝、厚朴、半夏,加了麥冬、竹茹、神麴、佩蘭、生薑汁、萊菔汁等。服藥後出了很多汗,病就好了。
查養和的女傭,十八歲,端午節吃了太多糯米粽子,於是胸膈飽脹、惡寒發熱、舌苔厚膩、脈象滑大。醫生先給她開了平胃散合枳桔湯,加了神麴、栝蔞,沒有效果。於是又在方中加了滾痰丸三錢,服藥後大便兩次,胸膈就通暢了。接著用之前的方子,去掉了滾痰丸,合了小陷胸湯,再服用兩劑就完全好了。
黃煥文先生患了濕溫病,已經治好了。不久因為吃了很多雞肉、葷面、蓮子等食物,又病了,胸部感覺滿悶不舒服,發熱、口乾、舌苔乾燥厚膩。醫生給他開了枳桔湯合小陷胸湯,加了神麴,煎成藥劑,並讓他先服用滾痰丸三錢。服藥後先大便,然後出了很多汗,衣服都濕了。這是因為之前的病邪餘氣未盡,不只是食物積滯引起的。從此發熱退了,胸部舒服了,能吃能喝了。然後醫生又給他開了六君子湯,加了麥冬、薏苡仁,連續服用兩天就好了。
郭先生,六十多歲,臘月間患了疝氣,外腎根部腫硬像雞蛋一樣大,疼痛劇烈,惡寒但不發熱,口乾,舌頭光滑無苔,顏色也不紅。這是寒疝。腫硬像雞蛋一樣大,是因為寒邪凝結,用溫熱的方法就能散開。醫生給他開了烏頭桂枝湯,蜜炙烏頭三錢,桂枝、白芍各二錢,甘草一錢,加黨參二錢,乾薑八分,小茴香、當歸各三錢,木香一錢,煎成藥劑。服藥後到晚上疼痛才減輕,腫硬也消了,口乾也止住了。第二天,用之前的方子,用羊肉湯煎藥,並讓他煨食羊肉,病就好了。
龍耀南先生,五十多歲,素有疝氣,時好時壞。辛亥年冬天,病又犯了,但和以前發病時的情況不同,感覺有氣從肚臍下直衝到心臟,心痛得厲害,手腳冰涼,出汗,站都站不住。吸食鴉片煙可以暫時緩解一會兒,但對病情沒有幫助。起初是一兩天才發作一次,後來每天都發作,精神疲倦,食慾大減,兩脈弦細,舌頭上有白苔。這是奔豚病,因為腎氣本來就虛弱,又受了寒邪,身體的陽氣不能抵禦寒邪的侵襲,就向上衝而引起疼痛。古人說的“腎氣凌心”就是這個意思。醫生給他開了桂枝加桂湯,再加熟地、鹿角膠、小茴香。服用兩劑後,疼痛大大減輕。過了兩天,天氣更冷了,病又犯了,還伴有嘔吐。於是醫生改用理中湯,加肉桂、吳茱萸、半夏、鹿角膠、沉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