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桂草堂醫案》~ 卷三 (1)

回本書目錄

卷三 (1)

1. 卷三

楚觀軍艦鄒允坤君,年二十八歲。因夏間冒雨追取舢板,感受風濕,遂病腹脹腿腫,下及兩腳。初在上海某醫院醫治,服瀉藥不效。九月該艦來鎮江,延予診治。發熱胸悶,舌苔黃膩,腹脹不舒,脈滑溲赤。蓋濕勢蘊伏,兼有痰滯。初用半夏瀉心湯,小茈胡湯,小陷胸湯等方。

熱退胸寬,惟遍身關節作痛。因於清利濕熱方中,加羌活、秦艽、桑枝、牛膝等藥,以治其痛。詎知此藥服後,次日忽大喘不止。速予往診;視之,果喘息不寧,精神疲憊,不能起坐。診其脈,兩手俱細弱無神,舌色亦轉光而無苔,面色黃淡。蓋病退而元氣大虛欲脫矣。遂急書方。

用潞黨參三錢,西洋參三錢,熟地四錢,黃耆、枸杞子、胡桃肉各三錢,乾薑八分,五味子、甘草各五分,水煎服。明日其伴某君復來延診,謂予曰:「先生真神人也!」昨藥服後,喘息即止,而神氣亦寧,安睡一夜。予遂偕往觀之,果安靜如平人。但起坐時,仍覺喘促。因囑以原方再服一劑。

此藥服後,喘則定矣;而腹忽脹大,如懷孕之婦人,大小便不通。乃以資生丸去黃連,加橙皮、木香作煎劑。一服而脹松,接服五劑,脹全消。每餐能進飯一碗余,並能起立行走,但覺腿腳痠痛無力而已。其時江浙聯軍方攻南京,該艦奉調,急欲赴寧。乃於前方去山楂、神麯,加炒熟地炭、牛膝、杜仲等藥,以與之而行。大凡虛實複雜之病,其中必多轉變;醫家當隨其機而應付之,曲折變化,一如其病。苟稍執滯,其不覆敗者幾希!雖然,此豈可與淺人道哉?

孟姓婦年逾四旬,素患白帶。庚戌秋間臥病,服藥不效,遂延予治。病者煩躁不安,徹夜不寐;稍進湯飲,則嘔吐不已。臍左有動氣,白帶頻流,自覺燒熱異常,捫其身涼如平人。脈亦弦小不數,舌紅赤光,毫無苔垢。問其家人,病者性情素躁,且已產育十二胎。蓋血液虧竭,陽熱偏勝;加以所服藥餌,皆辛散苦寒之品,以致胃氣益虛,胃液益竭,而神不守舍也。乃與黃連阿膠湯,加沙參、麥冬、熟地、棗仁、茯神、牡蠣、龍齒、珍珠母、硃砂塊、磁石、蔞仁等藥。芩、連只用數分,熟地、阿膠等則用三錢。以雞子黃一枚,生攪沖服。一劑煩躁定,能安睡。二劑後眠食俱安,但精神疲憊。遂以前方去芩、連,加蓯蓉、枸杞,填補精血。接服數日而痊。

王姓婦,發熱頭疼,嘔惡不已。醫用荊、防、蘇葉等藥不效。予診其脈數口渴,舌苔薄膩,溲熱胸悶。此暑濕痰滯蘊伏中焦,胃臟不能運化之病。乃與橘皮竹茹湯,加黃連、半夏、旋覆花、佩蘭、枇杷葉、茯苓、苡仁等藥。服後得戰汗而熱退嘔止,能進稀粥。復以原方減輕其劑,加沙參、麥冬,全愈。

白話文:

[卷三]

鄒允坤先生,二十八歲,夏天冒雨追趕舢板,得了風濕病,腹部脹痛,腿腳腫脹,病情從上海某醫院治療,服用瀉藥無效,九月來到鎮江,求我診治。當時發熱、胸悶、舌苔黃膩、腹部脹痛不適、脈象滑利、小便赤澀,是濕邪內蘊,兼有痰濕阻滯。我先用半夏瀉心湯、小柴胡湯、小陷胸湯等方劑治療,退熱、胸悶舒緩,但全身關節疼痛,於是就在清利濕熱的方劑中,加入羌活、秦艽、桑枝、牛膝等藥物治療疼痛。沒想到服藥後第二天,突然大喘氣不止,我趕去診治,果然喘息不止,精神疲憊,無法坐起。診脈兩手脈象細弱無力,舌頭光滑無苔,面色黃而淡,這是因為病情好轉,但元氣大傷,將要脫離危險的徵兆。我立即開方,用黨參、西洋參、熟地黃、黃耆、枸杞子、胡桃肉、乾薑、五味子、甘草等藥材,水煎服。第二天,他的同伴來求診,稱讚我醫術高明,服藥後喘息停止,精神也恢復,一夜安睡。我隨他去看望病人,果然安靜如常人,只是起坐時仍覺喘促,因此囑咐他再用原方服用一劑。服藥後喘息平穩,但腹部突然脹大,像懷孕的婦女一樣,大小便不通,於是用資生丸去掉黃連,加入橙皮、木香煎服,一劑藥後腹部脹滿減輕,連續服用五劑,脹滿全消,每餐能吃一碗多飯,也能起床行走,只是腿腳酸痛無力。當時江浙聯軍正攻打南京,該艦奉命調遣,急需前往南京,因此在原方中去掉山楂、神麴,加入炒熟地黃炭、牛膝、杜仲等藥,讓他服用後出發。總之,虛實夾雜的病症,變化多端,醫生必須隨機應變,治療過程的曲折變化,如同病情一樣,如果稍有固執,就會失敗。然而,這些道理豈能與一般人講述呢?

孟姓婦女,四十多歲,素有白帶病,庚戌年秋天臥病在床,服用藥物無效,於是求我診治。病人煩躁不安,整夜睡不着覺,稍微喝點湯水就嘔吐不止,臍左有氣脹,白帶不斷流出,自覺發熱異常,但摸她的身體卻如同常人一樣冰冷,脈象弦細而少,舌頭紅赤光亮,沒有苔垢。詢問家人得知,病人性格素來急躁,而且生育了十二個孩子,這是因為血液虧損,陽熱偏盛,加上服用藥物多為辛散苦寒之品,導致胃氣更虛,胃液枯竭,而神志不安。因此,我用黃連阿膠湯,加入沙參、麥冬、熟地黃、棗仁、茯神、牡蠣、龍齒、珍珠母、硃砂、磁石、酸棗仁等藥物,黃連、黃芩只用少量,熟地黃、阿膠則用三錢,加雞蛋黃一個,攪拌後服用。一劑藥後煩躁安定,能夠安睡,兩劑藥後睡眠飲食都正常,但精神疲憊,於是去掉黃芩、黃連,加入續斷、枸杞子,補充精血,連續服用幾天就痊癒了。

王姓婦女,發熱頭痛,嘔吐不止,醫生用荊防、蘇葉等藥物無效。我診斷她的脈象數,口渴,舌苔薄膩,小便熱,胸悶,這是暑濕痰濕阻滯中焦,胃臟不能運化引起的疾病。因此,我用橘皮竹茹湯,加入黃連、半夏、旋覆花、佩蘭、枇杷葉、茯苓、薏苡仁等藥物。服藥後出汗,發熱和嘔吐停止,能吃稀粥。然後再用原方,減輕藥量,加入沙參、麥冬,就痊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