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大椿

《慎疾芻言》~ 製劑

回本書目錄

製劑

1. 製劑

古時權量甚輕:古一兩,今二錢零;古一升,今二合,古一劑,今之三服。又古之醫者,皆自採鮮藥,如生地、半夏之類,其重比干者數倍,故古方雖重,其實無過今之一兩左右者。惟《千金》、《外臺》間有重劑,此乃治強實大症,亦不輕用也。若宋、元以來,每總制一劑,方下必注云:每服或三錢,或五錢。

亦無過一兩外者,此煎劑之法也。末藥則用一錢匕;丸藥則如桐子大者十丸,加至二三十丸。試將古方細細考之,有如今日之二三兩至七八兩之煎劑乎?皆由醫者不明古制,以為權量與今無異,又自疑為太重,為之說曰:今人氣薄,當略為減輕。不知已重於古方數倍矣,所以藥價日貴而受害愈速也。

又有方中熟地用三四兩,余藥只用一二錢者,亦從無此輕重懸殊之法。要知藥氣入胃,不過藉此調和氣血,非藥入口即變為氣血,所以不在多也。又有病人粒米不入,反用膩隔酸苦腥臭之藥,大碗濃煎灌之,即使中病,尚難運化,況與相反之藥,填塞胃中,即不藥死,亦必灌死,小兒尤甚。又不論人之貧富,人參總為不祧之品。

人情無不貪生,必竭蹶措處,孰知反以此而喪其身,其貧者送終無具,妻子飄零,是殺其身而並破其家也。我少時見前輩老醫,必審貧富而後用藥,尤見居心長厚,況是時參價猶賤於今日二十倍,尚如此謹慎,即此等存心,今人已不逮昔人遠矣!

白話文:

[製劑]

古代的重量單位很輕:古代的一兩,相當於現在的二錢;古代的一升,相當於現在的二合;古代的一劑,相當於現在的三服。而且古代的醫生,都自己採集新鮮藥材,例如生地、半夏等,其重量比乾燥藥材重好幾倍,所以古代的藥方雖然看起來劑量很大,實際上不會超過現在的一兩左右。只有《千金方》、《外台秘要》中有些劑量較重的藥方,那是用來治療強盛的疾病,也不會輕易使用。從宋元時期開始,每一個藥方都會註明每服的劑量,例如三錢或五錢,總劑量也不會超過一兩,這是煎劑的方法。散劑則用一錢匕;丸藥則像桐子那麼大的十丸,最多加到二三十丸。試著仔細研究古代的藥方,有像現在二三兩到七八兩這麼多劑量的煎劑嗎?都是因為醫生不懂古代的度量衡,以為古代的重量單位和現在一樣,又自己懷疑劑量太重,於是就說:現在的人體質虛弱,應該稍微減少藥量。殊不知這樣已經比古代的藥量重了好幾倍了,所以藥價越來越貴,而受害的人也越來越多。

還有一些藥方,熟地黃用三四兩,其他藥材只用一二錢,這種劑量懸殊的做法從來就沒有。要知道藥物的藥效進入胃部,只是藉此調和氣血,不是藥物入口就立刻變成氣血,所以藥量並不在多。還有一些病人吃不下飯,卻用油膩、阻礙消化、酸苦腥臭的藥物,用大碗濃煎後灌下去,即使治好了病,也很難消化吸收,更何況服用相反性質的藥物,填塞在胃裡,即使不死於藥物,也會被灌死,小孩子尤其嚴重。而且不管病人貧富,人參總是不可或缺的藥材。

人都有求生的慾望,一定會想盡辦法,卻不知道反而因此喪命,貧窮的人甚至連辦後事都沒有錢,妻子兒女流離失所,這就是殺死了自己還毀掉了家。我年輕的時候看到以前的老醫生,一定會先考量病人的貧富狀況再用藥,非常有慈悲心,況且那時人參的價格比現在便宜二十倍,尚且如此謹慎,這種用心,現在的人已經遠遠不如以前的人了!